“看來曹公早知本伯要來啊!”坐下之後,葉風熟練地將魚鉺甩到了小溪之中,然後才轉頭看向曹化淳,緩緩開口說道。
“哈哈,老朽哪裏能未卜先知呢?隻是覺得城內太過喧鬧,想找個清靜地方待著,這才來到此處。”曹化淳微微一笑,回應道。
葉風隻是麵帶微笑地看著他,並沒有接話,曹化淳見狀,隻得繼續說道:“老朽如今已經歸隱田園,不再過問朝堂之事啦。”
“想必曹公已經得知兵部送來的文書了吧,本伯需要在十日之內派遣五千兵力,前往中原剿滅賊寇!”葉風將目光移向了小溪中的魚竿,語氣平淡地問道。
“哦,老朽倒是有所耳聞。不知道伯爺對此有何計劃安排呢?”曹化淳捋了捋胡須,饒有興致地看著葉風。
“既然是兵部下達的命令,那自然也是陛下的旨意。本伯定當謹遵聖命,按時出兵,全力剿匪,以保我大明江山社稷之安寧。”葉風一臉堅定地回答道。
“伯爺的忠君愛國之心,想必皇上也是知曉的。不過,伯爺是否有什麽難處呢?不妨說出來聽聽,看看老朽可以幫得上忙。”曹化淳關切地問道。
葉風歎了口氣,無奈地說道:“唉!此次出兵,兵部竟然一分一毫的餉銀都沒有撥給本伯。曹公您也知道,這幾年咱們工坊的投入巨大,再要支付這麽大一筆軍費,確實有些困難啊……”
“伯爺說得,老朽十分理解,隻是現今國事艱難,皇爺將內庫裏的存銀全部都拿出來充做了軍餉,皇後娘娘都要帶著宮女們織布,補貼用度,唉!”曹化淳重重地歎了口氣,臉上露出了深深的憂慮之色。
他稍稍停頓了一下,接著說道:“如果這幾年不是伯爺您送過去的銀子,隻怕娘娘和公主們每年連件新衣服都無法添置啊!她們過著如此儉樸的生活,實在令人心疼不已……”
葉風聽了,心中不禁湧起一股難言的滋味。他原本來到這裏,是想讓曹化淳向崇禎說明情況,減免他要上繳內庫的銀子,以充抵這次出兵的餉銀。然而,曹化淳這隻狡猾的老狐狸,似乎早已洞悉了他的來意。一開口,便堵住了他的去路,還巧妙地搬出了娘娘和公主,給他上演了一場悲情戲。
葉風靜靜地聽著曹化淳的訴說,心中的情緒愈發複雜起來。他甚至差點動搖了自己最初的想法,想要再多上交內庫一些銀子。畢竟,他現在並不缺少銀子,而且看到娘娘和公主們生活得如此艱辛,他也不禁心生憐憫。
正當葉風暗自琢磨著如何將自己的目的說出來時,突然聽到曹化淳輕輕叫了一聲。隻見他迅速提起手中的魚竿,一條肥大的鱘魚已經被曹化淳釣了上來,在空中不停地掙紮著。
最終,曹化淳答應向崇禎稟明情況,這季度的五十萬兩緩送往京城,充作大華軍出兵的軍費,至於後麵是否還需要補繳,曹化淳就不敢做主了。
其實,葉風現在就是一分不再上繳,崇禎也不可能將他怎樣了,但以葉風的性格,既然答應了的事情,他是不會輕易反悔的,交就交吧。
就在大華軍做好了充足的準備,按照兵部命令,如同一支鋼鐵洪流般向中原進軍之時,張獻忠卻遭遇了一場慘敗。
他被左良玉擊潰,隻剩下不到三千名殘兵敗將。他們剛剛狼狽地退過一道河灣,喘息未定之際,卻發現左良玉已經率領著大批人馬,正準備渡河追擊。
張獻忠深知自己的這三千殘兵無論是戰鬥還是逃跑都已經無能為力。他沉思片刻之後,咬了咬牙,決定孤注一擲。他縱馬上前,對著河對岸的左良玉遙遙一拜,大聲喊道:“左總兵啊!你如此拚命追殺我,無非是想擒拿我,獻給朝廷邀功求賞。但你可知道,‘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的道理?”
左良玉聽到張獻忠的喊話,一時間沉默無語。張獻忠見此情景,再次喊道:“孫傳庭曾經擒獲了闖王高迎祥,立下赫赫戰功,但結果呢?他卻被罷官下獄,落得個淒慘下場!”
左良玉心中一震,他明白張獻忠所言不假。他無奈地揮了揮手,示意部下停止追擊。張獻忠見狀,在馬上又是一拱手,然後毫不猶豫地帶著三千殘兵策馬狂奔而去。左良玉望著他們遠去的背影,不禁歎息一聲,也調轉馬頭離去。
然而,當張獻忠再次狼狽地逃竄至鄖西境內時,他才驚覺此地早已落入官兵之手。局勢變得異常艱難,張獻忠別無選擇,隻能率領著殘餘部隊退守至上津縣。此時,各山頭的首領們眼見張獻忠手下僅剩下區區三千人,已然毫無複興之勢,於是紛紛背離他而轉投李自成麾下。
張獻忠原本計劃穿越南陽,與革左五營會師,但不幸的是,在途中遭到了孔訓貞的截擊圍剿。迫不得已,他隻能向北撤退至通許。然而,此時李自成正率領大批軍隊第二次攻打開封,漫山遍野都是闖王的人馬。幸運的是,羅汝才已經投靠了李自成,他替張獻忠向闖王求情,闖王才勉強答應收留張獻忠的殘部。不過,張獻忠並不甘心屈居於闖王之下。
當得知闖王起了殺意後,羅汝才迅速將這個消息傳遞給張獻忠,並贈送給他一千名騎兵和大量的糧草軍需。隨後,張獻忠在張可望、張文秀、張定國、張能奇這四位義子的嚴密保護下,趁著夜色向東逃離。在逃亡的路上,他們又成功收服了多支起義軍,人數接近兩萬,一時間竟然重新展現出了重振旗鼓的態勢。
接著張獻忠與革五營一齊攻擊江北各個州縣,其中江北舒城縣參將孔庭,因得不到朝廷的糧草供應,也縱兵四處劫掠,引起了極大的民憤,被當地軍民圍攻,孔庭不敵當地軍民,竟投了張獻忠,引兵反而攻占了舒城。
而六安州參將譚世勳也因軍餉、糧草不足,同樣引兵投了張獻忠,一時李自成在北,張獻忠在南,兩股農民軍竟有席卷大江南北之勢。
“哈哈,老朽哪裏能未卜先知呢?隻是覺得城內太過喧鬧,想找個清靜地方待著,這才來到此處。”曹化淳微微一笑,回應道。
葉風隻是麵帶微笑地看著他,並沒有接話,曹化淳見狀,隻得繼續說道:“老朽如今已經歸隱田園,不再過問朝堂之事啦。”
“想必曹公已經得知兵部送來的文書了吧,本伯需要在十日之內派遣五千兵力,前往中原剿滅賊寇!”葉風將目光移向了小溪中的魚竿,語氣平淡地問道。
“哦,老朽倒是有所耳聞。不知道伯爺對此有何計劃安排呢?”曹化淳捋了捋胡須,饒有興致地看著葉風。
“既然是兵部下達的命令,那自然也是陛下的旨意。本伯定當謹遵聖命,按時出兵,全力剿匪,以保我大明江山社稷之安寧。”葉風一臉堅定地回答道。
“伯爺的忠君愛國之心,想必皇上也是知曉的。不過,伯爺是否有什麽難處呢?不妨說出來聽聽,看看老朽可以幫得上忙。”曹化淳關切地問道。
葉風歎了口氣,無奈地說道:“唉!此次出兵,兵部竟然一分一毫的餉銀都沒有撥給本伯。曹公您也知道,這幾年咱們工坊的投入巨大,再要支付這麽大一筆軍費,確實有些困難啊……”
“伯爺說得,老朽十分理解,隻是現今國事艱難,皇爺將內庫裏的存銀全部都拿出來充做了軍餉,皇後娘娘都要帶著宮女們織布,補貼用度,唉!”曹化淳重重地歎了口氣,臉上露出了深深的憂慮之色。
他稍稍停頓了一下,接著說道:“如果這幾年不是伯爺您送過去的銀子,隻怕娘娘和公主們每年連件新衣服都無法添置啊!她們過著如此儉樸的生活,實在令人心疼不已……”
葉風聽了,心中不禁湧起一股難言的滋味。他原本來到這裏,是想讓曹化淳向崇禎說明情況,減免他要上繳內庫的銀子,以充抵這次出兵的餉銀。然而,曹化淳這隻狡猾的老狐狸,似乎早已洞悉了他的來意。一開口,便堵住了他的去路,還巧妙地搬出了娘娘和公主,給他上演了一場悲情戲。
葉風靜靜地聽著曹化淳的訴說,心中的情緒愈發複雜起來。他甚至差點動搖了自己最初的想法,想要再多上交內庫一些銀子。畢竟,他現在並不缺少銀子,而且看到娘娘和公主們生活得如此艱辛,他也不禁心生憐憫。
正當葉風暗自琢磨著如何將自己的目的說出來時,突然聽到曹化淳輕輕叫了一聲。隻見他迅速提起手中的魚竿,一條肥大的鱘魚已經被曹化淳釣了上來,在空中不停地掙紮著。
最終,曹化淳答應向崇禎稟明情況,這季度的五十萬兩緩送往京城,充作大華軍出兵的軍費,至於後麵是否還需要補繳,曹化淳就不敢做主了。
其實,葉風現在就是一分不再上繳,崇禎也不可能將他怎樣了,但以葉風的性格,既然答應了的事情,他是不會輕易反悔的,交就交吧。
就在大華軍做好了充足的準備,按照兵部命令,如同一支鋼鐵洪流般向中原進軍之時,張獻忠卻遭遇了一場慘敗。
他被左良玉擊潰,隻剩下不到三千名殘兵敗將。他們剛剛狼狽地退過一道河灣,喘息未定之際,卻發現左良玉已經率領著大批人馬,正準備渡河追擊。
張獻忠深知自己的這三千殘兵無論是戰鬥還是逃跑都已經無能為力。他沉思片刻之後,咬了咬牙,決定孤注一擲。他縱馬上前,對著河對岸的左良玉遙遙一拜,大聲喊道:“左總兵啊!你如此拚命追殺我,無非是想擒拿我,獻給朝廷邀功求賞。但你可知道,‘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的道理?”
左良玉聽到張獻忠的喊話,一時間沉默無語。張獻忠見此情景,再次喊道:“孫傳庭曾經擒獲了闖王高迎祥,立下赫赫戰功,但結果呢?他卻被罷官下獄,落得個淒慘下場!”
左良玉心中一震,他明白張獻忠所言不假。他無奈地揮了揮手,示意部下停止追擊。張獻忠見狀,在馬上又是一拱手,然後毫不猶豫地帶著三千殘兵策馬狂奔而去。左良玉望著他們遠去的背影,不禁歎息一聲,也調轉馬頭離去。
然而,當張獻忠再次狼狽地逃竄至鄖西境內時,他才驚覺此地早已落入官兵之手。局勢變得異常艱難,張獻忠別無選擇,隻能率領著殘餘部隊退守至上津縣。此時,各山頭的首領們眼見張獻忠手下僅剩下區區三千人,已然毫無複興之勢,於是紛紛背離他而轉投李自成麾下。
張獻忠原本計劃穿越南陽,與革左五營會師,但不幸的是,在途中遭到了孔訓貞的截擊圍剿。迫不得已,他隻能向北撤退至通許。然而,此時李自成正率領大批軍隊第二次攻打開封,漫山遍野都是闖王的人馬。幸運的是,羅汝才已經投靠了李自成,他替張獻忠向闖王求情,闖王才勉強答應收留張獻忠的殘部。不過,張獻忠並不甘心屈居於闖王之下。
當得知闖王起了殺意後,羅汝才迅速將這個消息傳遞給張獻忠,並贈送給他一千名騎兵和大量的糧草軍需。隨後,張獻忠在張可望、張文秀、張定國、張能奇這四位義子的嚴密保護下,趁著夜色向東逃離。在逃亡的路上,他們又成功收服了多支起義軍,人數接近兩萬,一時間竟然重新展現出了重振旗鼓的態勢。
接著張獻忠與革五營一齊攻擊江北各個州縣,其中江北舒城縣參將孔庭,因得不到朝廷的糧草供應,也縱兵四處劫掠,引起了極大的民憤,被當地軍民圍攻,孔庭不敵當地軍民,竟投了張獻忠,引兵反而攻占了舒城。
而六安州參將譚世勳也因軍餉、糧草不足,同樣引兵投了張獻忠,一時李自成在北,張獻忠在南,兩股農民軍竟有席卷大江南北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