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督府城由吳涯、陳子龍負責,防守兵力為總督府衛隊五百人,第三師抽調兩個營,再抽調民兵兩千人協同防守。


    葉浩率兩個團,再抽一萬民兵分成若支隊伍,負責耽羅其它區域防守,以免來敵從其它地方登陸。


    陳良玉率六千民兵負責各個工坊的安全,重點是保護軍工坊的生產,剛送走大批軍用物資,現在庫存並不大,這個時候軍工坊的生產可不能停。


    張成負責各種軍用物資的調撥,抽調六千民壯保證後勤供應。


    宋獻策自加入虎賁軍快三年了,一直沒有親到前線參與戰鬥,都是在後方出謀劃策,參加過幾次大戰的將士並不是十分服宋獻策,此時見宋獻策命令下達的是有條不紊,不由的收起了輕視之心。


    此時的宋獻策心中也是有些自得起來,就是他這個安排,不管對方這個時候,來攻擊耽羅選擇的時機,是巧合、還是有意,他都有信心將敵人拒之在海上,看來對方並不了解耽羅真正的實力。


    宋獻策突然想到了總督府城並沒有火炮,而總督府南麵就是民用港口,一旦敵人從民港進攻總督府,那裏將承受最大的打擊,想到這裏,宋獻策不由的嚇出了一身冷汗,伯爺一家人可都是居住在總督府城,這要是總督府城出了事,那他也就別活了。


    “李管事,工坊裏還有多少火炮的庫存?”宋獻策急忙問李管事。


    “近一年工坊都在研製新式火炮,生產的艦炮都裝到了船上,隻有一些樣炮,還有三十門備用的六零野戰炮。”李管事急忙答道。


    這個時代的火炮笨重還威力小,葉風並沒要求工坊大量生產,而是滿足需求就可,充分利用有限的資源,去研製更加輕便與威力巨大的火炮。


    這六零炮已停產了近半年,這三十門還是備用的,其它的艦炮都裝到了船上,這次葉風北上,又將九十門野戰炮都拉了出去。


    “好,立即安排人將這三十門野戰炮送到總督府城,隻是這炮手就要從這邊炮台抽一些過去,但這邊的炮手也是不足了。”宋獻策聽說有三十門野戰炮,立即命人送過去,但因炮手的問題,又皺起了眉頭。


    “參謀長,我們火炮坊也有炮手,可以操縱二十門火炮,從炮台抽調十門火炮的炮手即可。”李管事聽說要從炮台抽調火炮手,但又人手不足立即提議道。


    “好,分頭行動。”


    待眾人領命離開後,宋獻策將船廠總工陳明海也請到了了望塔,陳明海一邊在望遠鏡中觀望,一邊對宋獻策道:“參謀長,來的果然是西洋戰艦,前麵有九艘蓋輪戰艦,後麵還有一些小的戰船,隻是這荷蘭人怎麽會有這麽多戰船,難道他們聯絡了海盜,可這一帶的海盜都被鄭家打怕了,是不會在這裏活動的。”


    “如果鄭家也參與了這次襲擊呢?”宋獻策冷冷的答了一句。


    “鄭家,他們不是與我們在合作嗎,怎麽會參與進來,而且這後麵戰船的旗號五花八門,就是沒有鄭家的旗號。”陳明海聽了此話,有些詫異的將目光,從望遠鏡上移到了宋獻策的身上。


    “鄭家與我們合作隻是看中能給他們帶來的利益,可我們在耽羅的飛速發展,同樣也給他們帶去了威脅,自前幾年鄭家在海上與荷蘭、劉香佬的聯軍一戰,荷蘭人退據大員,鄭家與荷蘭人反而成了合作關係,伯爺不是常說隻有永遠的利益,沒有永遠的朋友嗎;這鄭家是聯合荷蘭人趁伯爺北上,來搶耽羅了,隻是不敢打出鄭家的旗號罷了。”


    “這九艘戰艦是荷蘭人的戰列艦,為單層側舷裝炮,一邊有十二門,甲板上還有十餘門火炮台,這一艘就是三十幾門火炮,九艘就有三百多門火炮,參謀長,這荷蘭人真是來者不善。”陳明海看著望遠鏡裏越來越近的戰艦,繼續向宋獻策介紹著。


    宋獻策對海船和海戰還是不甚了解,此時聽了陳明海的話也不由的心中一驚,對方如此凶猛的火力,已方擋的住嗎,剛才發布完命令後的自信瞬間全無。


    難怪伯爺這兩年一直在加固炮台,並將原來的十八門小炮改成了十八門88口徑的火炮,還增加了三門110口徑的火炮,現在炮台上有三十門巨炮,這正是宋獻策認為可以戰勝一切來犯之敵的信心。


    但現在荷蘭人九艘戰艦就有三百門火炮,還有其它戰船應該也有不少火炮,看來已方隻能仗著陸炮的射程去拒敵了。剛才還想荷蘭人低估了耽羅的實力,想不到自己也是低估了荷蘭人的實力。


    隻是總督府城那邊怎麽辦,看來隻能撤離和對方打陸戰了,打陸戰宋獻策是有絕對的信心,能戰勝來犯之敵。


    看著離耽羅島嶼越來越近,東印度公司駐大員總督德包爾,得意洋洋的站在一艘風帆戰艦的船頭,對身邊的一名大明人道:“施先生,鄭大都督也太小心了,隻派出了一些武裝商船來協助本督,連一艘大的戰艦也無,更是連鄭家的旗號也不敢打出來。”


    “你們在耽羅經常交易,傳來的情報不是說東海伯帶耽羅的幾千守軍北上勤王去了;現耽羅總督府城裏,隻有五百駐軍,更是連火炮也無一門,看看我們艦隊,四百多門火炮,百餘艘戰船,今日下午到達後,一輪齊射就可攻占耽羅島;到時攻占了耽羅,就是東海伯回師,有我們九艘炮艦,他也上不了島,到時這耽羅島上的一切,都是我東印度公司和鄭大都督的。”


    果然這是鄭家和荷蘭人的聯軍,聽德包爾的口氣,這次主謀還真是荷蘭人,隻是不知道怎麽鄭家也牽扯進來了。


    德包爾是1636年,也就是崇禎九年,到大員接替的前總督漢斯.普特曼斯的總督職務,這普特曼斯在料羅灣海戰中,敗給了大明鄭家的艦隊,但卻因此與鄭家處好了關係,每年雖說交給鄭家不少的保護費,但東印度公司這些年在大明、日本及周邊的貿易,那利益是相當的豐厚。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驚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雁棲湖的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雁棲湖的刀並收藏明末驚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