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正敘著話,就見李興提著四瓶六糧液走了上來,黃得功一見是大喜,招呼幾人都圍坐在一起,黃得功又是爽朗一笑:“我是粗人,不喜那些酸溜溜的稱呼,不叫你什麽葉義士,我就叫你一聲葉老弟,你也別叫我什麽大人的,怪別扭,就叫我黃老哥,如何?”


    “好,那小弟就托大了叫你黃老哥了。”葉風也不迂腐,直接就叫上了。


    黃得功哈哈一笑:“葉老弟,你這酒拿的少了點,不夠我們哥幾個喝的,不過這都是用琉璃瓶裝的,比酒樓賣的好看,價格不低吧。”


    “黃老哥,這不是琉璃瓶,是玻璃,價格比市麵上的確實要高上不少,你就放心吧,後麵還有,馬上就送上來。”葉風答道。


    現在北方市麵上的六糧液都是用的青花小瓷壇,其實青花小瓷壇成本比玻璃瓶還要高,隻是物以稀貴,現在玻璃瓶還是稀罕物。


    黃得功又將自己身邊的兩名兄弟,給葉風和李興做了相互介紹,李興才將五個玻璃杯擺在了眾人的麵前,又將酒瓶的軟木塞子打開,給眾人一一滿上,眾人看著杯中清澈的酒水、四溢的香氣,不由的吞了口口水。


    黃得功端起來,一口將酒一飲而盡,這一杯也就一兩左右,比現在的杯子小上不少,不過黃得功喝進去後,不由的咳嗽了一聲道:“老弟,你這酒可比酒樓的六糧液還要烈上不少,味道更加醇厚,這是從那裏買的。”


    “黃老哥,這個可是六糧液係列裏麵最烈的,要招待老哥當然要拿最好的;不瞞哥哥,這酒是老弟我自家產的,要不我怎敢誇口管老哥一輩子六糧液。”葉風又是哈哈一笑道。


    “自家產的,好好好,今日交你這個兄弟,老黃可是賺大發了。”黃得功稍一愣神又是哈哈大笑。


    眾人接著又是推杯換盞,上一世的葉風是有名的二兩倒,可到了這一世,不知為何,卻是從來沒有醉過,內衛們又送來幾瓶,這酒按後世的標準可是有六十多度,李興和其他兩人都是不到一瓶,就趴下了,麵葉風和黃得功每人都喝了快兩瓶,還都是麵不改色。


    正在這時,一名內衛匆匆上來報,說是王公公來了,席間二人也談過葉風進京的事由,而京師勇衛營也正是曹化淳節製,黃得功也知道一些宮中的事,席間也提點了葉風不少。


    “咱家召你來,可不是要你給咱家送禮的。”一個麵白無須四十多歲的中年人,坐在客廳的上首對葉風道;此人坐在那裏倒也是相貌堂堂,隻是這一開口聲音尖銳,讓人總有種怪異的感覺。


    “曹公公,說笑了,在下送過來的又不是什麽貴重之物,隻不過是我葉家莊,自己生產的一點土特產,還請曹公公笑納不要嫌棄。”葉風急忙接口解釋。


    說話聲音尖銳,又被葉風稱為曹公公的,自然是司禮監秉筆太監、東廠提督、總提督京營戎政的曹化淳。


    曹化淳,字如,道號止虛子,幼時家境寒微,受“近君養親”風氣的影響,於十二三歲左右入宮。曹化淳自小天資聰慧,勤奮好學,又在宮中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詩文書畫,樣樣精通,深受司禮太監王安賞識,倚為親信。後入信王府陪侍五皇孫朱由檢,極受寵信。


    因魏忠賢得寵,設計害死王安,曹化淳被趕出京城,發配到南京待罪,幸得朱由檢繼位,才得以召回,並委以重任,幾年來平反了魏忠賢製造的冤案兩千餘起,是深得崇禎皇帝的信任和倚重。


    崇禎十一年,曹化淳因病乞準告假,向崇禎帝連上三疏。崇禎十二年二月,曹化淳蒙允告假還鄉。


    當時曹化淳的地位相當顯赫、權傾朝野,而且為人忠厚。同時又盡量與東林交好,並沒有其他惡跡,可居家六年後也遭到了文人的汙蔑,還被扣上了開城縱賊之名。


    麵前的曹化淳雖然說話溫和,可葉風一點也不敢輕視,曹化淳一邊觀看著葉風送來的一些新奇玩意,一邊也打量著葉風;這兩個月在京畿讓建虜連連吃癟的少年人物,看著還不到二十,但無論其行事和說話,卻帶著一股與年齡不相符的老辣。


    “好好,土特產好啊,我是早就聽說過即墨葉家莊所產之物的名聲,都是一些新奇東西。”說到這裏,話風一轉又道:“皇爺明日就要召見你,你可有什麽想要的。”曹化淳這麽問,這就是代崇禎在詢問葉風要什麽獎賞了。


    葉風立即接口說了一大堆為國盡忠,不求回報的豪言壯語,可曹化淳卻隻是笑眯眯的看著他,葉風最後是聲音越來越低。聽得曹化淳這隻老狐狸都樂了:“你有何求,就直說吧,我會向皇爺稟報,盡量滿足你的要求。”


    葉風這才開口道:“曹公,在下雖是考取了秀才,都是父母之願,但在下還是喜歡經商和建工坊生產一些新奇玩意,現在我葉家莊的土地有限,想請賜浮山一些無主荒地,再建一些工坊。”


    “以你這次所立的功勞,賜浮山一些無主荒地給你,都是小事,再說說其它的,比如到軍中謀個一官半職的。”曹化淳笑了笑道。


    “在下確實隻是想經商,不想做官,還請曹公體諒。”


    “即是如此,那你再說說其它所求。”


    “在下還想在浮山建一個冶鐵廠。”葉風說完立即低下了頭,也不觀看曹化淳的臉色。現在大明的冶金業都是官府在控製,民間冶鐵是極少的。


    果然半晌曹化淳才道:“說說你為何要建冶鐵廠?”


    “現在我大明的冶鐵水平比西洋的要落實後不少,甚至是與倭國也無法相比,我從西洋的書本上看了不少關於冶鐵方麵的,已著人在研製,用新法子冶鐵,肯定要比用現在冶鐵方法能產出的更多、更好的精鐵;如能實現,我願每年向朝廷提供十萬斤精鐵,還可向內庫交納五萬銀子,但這冶鐵廠還需曹公也占上一股,不需曹公投入,每年分紅也是五萬兩。”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驚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雁棲湖的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雁棲湖的刀並收藏明末驚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