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安帝聞言責怪道:“阿瑄怎的跟朕如此生疏?朕算起來也是你的姑父,更何況朕早就說過了,你在朕的麵前不必自稱草民,你是謝家子,又是阿箏的侄兒,這樣自稱平白降低了自己的身份。”
降低了他的身份?謝瑄心中冷笑,他本就是白身,若是不守規矩自稱為臣,那就是犯了僭越之罪,其他人礙於盛安帝的麵子和謝家的權勢明麵上不敢說什麽,但背地裏必定會指責謝家教子無方,對謝家的聲譽有損。可笑他前世真的以為盛安帝是真心疼愛他,並未深究此舉帶來的嚴重後果。
盡管心裏對盛安帝的這種做法十分鄙夷,謝瑄麵上仍是恭恭敬敬:“皇上,禮不可廢。”
謝筠本就覺得盛安帝此舉不妥,但身為臣子也不好違背,眼下見謝瑄主動拒絕,連忙幫腔道:“皇上,犬子尚無官身,如此自稱甚為不妥,若是傳出去,臣倒是沒什麽,隻怕會對陛下的名聲造成影響。”
謝瑄也苦惱道:“是啊皇上,不說別的,若是讓謝氏的族老們知道,定會責罰於我的,皇上若真疼阿瑄,就允了阿瑄這次吧。”
盛安帝搖了搖頭,無奈道:“也罷,你們謝家啊,就是太守規矩了,好好的孩子都給教得一板一眼的。”
又對謝瑄道:“你既不願,朕也不勉強你。正好沒多久就是春闈了,待你金榜題名,朕一定給你好好封個官做,到時候絕對沒人敢再說閑話。”
說完又笑著調侃道:“以你的才能,定能超越你父親和兄長,成為大盛有史以來最年輕的一位三元及第的狀元郎。”
誰知謝瑄卻搖了搖頭道:“那恐怕要讓陛下您失望了,草民已經決定,不再參加科舉。”
此言一出,眾人皆驚。
“這是為何?”盛安帝皺起眉頭:“你滿腹才華,是不可多得的人才,自是應當入朝為官為國效力,怎麽能說不考就不考了?真是胡鬧!”
謝瑄自然不是無的放矢,他上一世的確參加了春闈,也毫不意外的摘得狀元的桂冠。盛安帝還破格封他為正六品翰林院侍講。當時的謝家,一門父子三狀元,真是好不風光。
焉知鮮花著錦,烈火烹油,謝家當時在文人士子的心裏地位非凡,卻也成為了皇帝心中的一根刺。
盛安帝逝世前,謝筠官拜戶部尚書,兼任太子太傅,謝琛為刑部尚書,而謝瑄自己雖隻是禮部侍郎,但因為他老師徐雲洲是把他當做接班人培養的,所以是朝中公認的丞相的不二人選。
當時的謝家可謂是權勢滔天了,光是六部中就把控了其中的兩個,更不要說丞相這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文官之首了。可以說當時的謝家在文武百官乃至大盛百姓中的聲望和地位超凡。
古往今來多聽聞武將功高蓋主,但謝家在當時已經成為了盛安帝心中的心腹大患,沒有一個皇帝能夠容忍自己的臣子比自己更有聲望。
或許是擔心蕭煜即位後謝家會把控整個朝廷,所以盛安帝才會讓蕭煜用那種莫須有的罪名除掉謝家。
隻可惜謝家向來秉承君子之風,從小到大接受的教育都是忠君愛國,又怎會想到他們所忠心的帝王最後卻要了他們的命呢?
哪怕是謝瑄,也是經曆了上一世的慘痛經曆才想清楚其中關竅。
所以這輩子為了不讓謝家再走到風口浪尖上,謝瑄是絕不會再參加科舉了。當時他參加科舉本是為了報效朝廷,但重來一世他已經看透了皇家涼薄,如盛安帝和蕭煜這樣的心胸狹隘之輩,怎配他的忠心。
這輩子,他隻想護好謝家,讓上一世的悲劇不再重演。
“皇上容秉,草民之誌本不在入朝為官,隻願寄情書畫,做個富貴閑人。隻是家中父兄珠玉在前,草民也不願墮了謝家清名,這才參加了科舉,如今也算沒有辜負謝家的名聲。草民本就無心做官,不如把位置留給真正有才能的人,還望皇上準允。”
盛安帝眉頭緊鎖:“你說的這是什麽話,身為大盛子民,不思為國效力,反倒想去躲清閑,成何體統!”
見他動怒,謝筠連忙求情:“皇上息怒,犬子年幼,言語無狀,還請皇上恕罪。”
謝琛雖然不知自家弟弟葫蘆裏賣的是什麽藥,但向來護短的他還是回護道:“皇上,阿瑄雖口無遮攔,但也是肺腑之言,還望皇上莫要怪罪於他。”
謝箏也擔憂道:“皇上,瑄兒他自幼便乖巧懂事您是知道的,您就莫要與他計較了。”
相比於謝家其他人,謝瑄就十分鎮定了,他對盛安帝抱怨道:“皇上,草民的父兄都已經在朝為官,朝中諸臣也皆是有才能的人,左右這朝廷也不缺我這一個閑人,皇上您就成全我吧。”
見他像是一個小孩子似的對盛安帝撒嬌,謝家幾人都是心中捏了一把汗。擔心盛安帝會生氣。
謝瑄卻知道盛安帝表麵上為他的不思進取動怒,實際上對他的這個舉動是十分滿意的,謝家已經足夠出風頭了,盛安帝是絕不願意再看到謝家再出一位能臣的,所以他的這個請求,盛安帝一定會答應。
果不其然,聽到他這話,盛安帝神情變幻了些許,隨後無奈道:“也罷,你既不願,朕也不願做這個惡人。左右有謝家跟朕在,不科舉也沒人能說什麽。省得你說朕這個姑父不近人情。”
謝瑄心中嘲諷,麵上卻是欣喜道:“多謝皇上。”
見盛安帝沒有怪罪,謝家幾人都是鬆了一口氣。
盛安帝對身邊的大太監吩咐道:“去門口把三皇子叫過來,好歹是救命之恩,不管怎麽說也得說聲謝。”
那太監領命出去,不一會兒就把蕭煜帶了進來。
看著那張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臉,謝瑄幾乎是用盡了全身的力氣才克製住自己沒有衝上去把蕭煜掐死。
如今的蕭煜不過才十五歲,因為不受重視經常被人欺負顯得有些瘦弱,絲毫看不出日後那個冷血無情,陰險卑鄙的小人模樣。
降低了他的身份?謝瑄心中冷笑,他本就是白身,若是不守規矩自稱為臣,那就是犯了僭越之罪,其他人礙於盛安帝的麵子和謝家的權勢明麵上不敢說什麽,但背地裏必定會指責謝家教子無方,對謝家的聲譽有損。可笑他前世真的以為盛安帝是真心疼愛他,並未深究此舉帶來的嚴重後果。
盡管心裏對盛安帝的這種做法十分鄙夷,謝瑄麵上仍是恭恭敬敬:“皇上,禮不可廢。”
謝筠本就覺得盛安帝此舉不妥,但身為臣子也不好違背,眼下見謝瑄主動拒絕,連忙幫腔道:“皇上,犬子尚無官身,如此自稱甚為不妥,若是傳出去,臣倒是沒什麽,隻怕會對陛下的名聲造成影響。”
謝瑄也苦惱道:“是啊皇上,不說別的,若是讓謝氏的族老們知道,定會責罰於我的,皇上若真疼阿瑄,就允了阿瑄這次吧。”
盛安帝搖了搖頭,無奈道:“也罷,你們謝家啊,就是太守規矩了,好好的孩子都給教得一板一眼的。”
又對謝瑄道:“你既不願,朕也不勉強你。正好沒多久就是春闈了,待你金榜題名,朕一定給你好好封個官做,到時候絕對沒人敢再說閑話。”
說完又笑著調侃道:“以你的才能,定能超越你父親和兄長,成為大盛有史以來最年輕的一位三元及第的狀元郎。”
誰知謝瑄卻搖了搖頭道:“那恐怕要讓陛下您失望了,草民已經決定,不再參加科舉。”
此言一出,眾人皆驚。
“這是為何?”盛安帝皺起眉頭:“你滿腹才華,是不可多得的人才,自是應當入朝為官為國效力,怎麽能說不考就不考了?真是胡鬧!”
謝瑄自然不是無的放矢,他上一世的確參加了春闈,也毫不意外的摘得狀元的桂冠。盛安帝還破格封他為正六品翰林院侍講。當時的謝家,一門父子三狀元,真是好不風光。
焉知鮮花著錦,烈火烹油,謝家當時在文人士子的心裏地位非凡,卻也成為了皇帝心中的一根刺。
盛安帝逝世前,謝筠官拜戶部尚書,兼任太子太傅,謝琛為刑部尚書,而謝瑄自己雖隻是禮部侍郎,但因為他老師徐雲洲是把他當做接班人培養的,所以是朝中公認的丞相的不二人選。
當時的謝家可謂是權勢滔天了,光是六部中就把控了其中的兩個,更不要說丞相這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文官之首了。可以說當時的謝家在文武百官乃至大盛百姓中的聲望和地位超凡。
古往今來多聽聞武將功高蓋主,但謝家在當時已經成為了盛安帝心中的心腹大患,沒有一個皇帝能夠容忍自己的臣子比自己更有聲望。
或許是擔心蕭煜即位後謝家會把控整個朝廷,所以盛安帝才會讓蕭煜用那種莫須有的罪名除掉謝家。
隻可惜謝家向來秉承君子之風,從小到大接受的教育都是忠君愛國,又怎會想到他們所忠心的帝王最後卻要了他們的命呢?
哪怕是謝瑄,也是經曆了上一世的慘痛經曆才想清楚其中關竅。
所以這輩子為了不讓謝家再走到風口浪尖上,謝瑄是絕不會再參加科舉了。當時他參加科舉本是為了報效朝廷,但重來一世他已經看透了皇家涼薄,如盛安帝和蕭煜這樣的心胸狹隘之輩,怎配他的忠心。
這輩子,他隻想護好謝家,讓上一世的悲劇不再重演。
“皇上容秉,草民之誌本不在入朝為官,隻願寄情書畫,做個富貴閑人。隻是家中父兄珠玉在前,草民也不願墮了謝家清名,這才參加了科舉,如今也算沒有辜負謝家的名聲。草民本就無心做官,不如把位置留給真正有才能的人,還望皇上準允。”
盛安帝眉頭緊鎖:“你說的這是什麽話,身為大盛子民,不思為國效力,反倒想去躲清閑,成何體統!”
見他動怒,謝筠連忙求情:“皇上息怒,犬子年幼,言語無狀,還請皇上恕罪。”
謝琛雖然不知自家弟弟葫蘆裏賣的是什麽藥,但向來護短的他還是回護道:“皇上,阿瑄雖口無遮攔,但也是肺腑之言,還望皇上莫要怪罪於他。”
謝箏也擔憂道:“皇上,瑄兒他自幼便乖巧懂事您是知道的,您就莫要與他計較了。”
相比於謝家其他人,謝瑄就十分鎮定了,他對盛安帝抱怨道:“皇上,草民的父兄都已經在朝為官,朝中諸臣也皆是有才能的人,左右這朝廷也不缺我這一個閑人,皇上您就成全我吧。”
見他像是一個小孩子似的對盛安帝撒嬌,謝家幾人都是心中捏了一把汗。擔心盛安帝會生氣。
謝瑄卻知道盛安帝表麵上為他的不思進取動怒,實際上對他的這個舉動是十分滿意的,謝家已經足夠出風頭了,盛安帝是絕不願意再看到謝家再出一位能臣的,所以他的這個請求,盛安帝一定會答應。
果不其然,聽到他這話,盛安帝神情變幻了些許,隨後無奈道:“也罷,你既不願,朕也不願做這個惡人。左右有謝家跟朕在,不科舉也沒人能說什麽。省得你說朕這個姑父不近人情。”
謝瑄心中嘲諷,麵上卻是欣喜道:“多謝皇上。”
見盛安帝沒有怪罪,謝家幾人都是鬆了一口氣。
盛安帝對身邊的大太監吩咐道:“去門口把三皇子叫過來,好歹是救命之恩,不管怎麽說也得說聲謝。”
那太監領命出去,不一會兒就把蕭煜帶了進來。
看著那張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臉,謝瑄幾乎是用盡了全身的力氣才克製住自己沒有衝上去把蕭煜掐死。
如今的蕭煜不過才十五歲,因為不受重視經常被人欺負顯得有些瘦弱,絲毫看不出日後那個冷血無情,陰險卑鄙的小人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