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時,南城郊外長亭。
曾永忠去時,嚴孝已經在那裏等著了。
有他發話,加之曾恒的安排,負責護送流放的士兵不敢催,兩人蹲在一旁的樹下等著。
嚴家落魄,嚴孝的妻兒子女本是隨他同甘共苦過的,如今他獲流放,家人也跟在囚車後。
曾永忠走到亭內,看著裏麵那個雖著一身粗衣布衫也掩蓋不了清流氣質的人,深深作了一揖。
“讓嚴大人久等了。”
嚴孝緩緩睜開眼睛,麵色蒼白,可眸色卻是一派清明。
他拿起桌子上的酒盞,倒了兩杯酒,然後動作和緩地將其中一杯遞到曾永忠麵前。
曾永忠過去坐下,他舉起杯盞,神色鄭重道,“嚴大人,此去一別,恐再難相見了,晚輩敬您一杯。”
嚴孝仰頭飲盡,他是喜靜寡言之人,一生結交的都是名貴清流之家。
但也就是這清流之家,如今不逢時也極少出來拋頭露麵的。
是以他看著曾永忠感慨道,“小將軍,真沒想到最後會是你來送我。”
曾永忠是曾家嫡長孫,又為武將,與他們此等文臣瓜葛不大,但翰林院的典籍中多有記錄曾家先祖英勇無畏的事跡。
雖然此番曾氏束手就擒,但他也知曉,莫說是曾氏了,就是皇上和他也絲毫沒有察覺到韓氏會逼宮謀反。曾氏如今按兵不動,反而是有利民生的事。
就是可惜了皇上……
曾永忠慚愧道,“我曾氏沒能守好城門,愧對先皇,愧對大人。”
“古書雲,‘天地鬼神之道,皆惡滿盈。’我一直以為隻要君主賢明,必能肅超綱、正風氣,可我萬萬沒想到……”
嚴孝轉身掩麵歎息,“君賢臣忠,君賢臣忠,我親眼看著皇上踐祚,他以身作則多年,沒成想還是養出了此等不忠之臣!韓氏逆賊,暴戾恣睢,是為最惡!”
曾永忠沉聲道,“晚輩有一事不明,還望大人不吝指教。”
如今敢跟自己說起改朝換代一事的人不多了,要麽是別人不敢提,要麽是嚴孝不敢說,他也怕拖累了旁人。
但曾永忠手上也握有兵,且短時間內,韓氏尚不敢動他的。
曾永忠能聽,他也敢聽,是以他如此發問,嚴孝立刻目光殷切地看著他。
“你說,凡我所知,必切實告知。”
“皇上為何會那麽信任武安將軍?授予他無上尊位,又讓他掌管著大軍,大權盡數賦予他,就不怕他生出登頂之心嗎?”
位極人臣,擁兵自重之人最難管教。
那日林知問他時他便沒回答,不是他不答,而是他自己也不知道。
他也是軍中武將,林放逸在位時也沒有對曾氏設防,這個他可以當作是曾家世代忠心,得聖上眷顧信任。韓家則是自韓展業抗擊北境有功獲封武安將軍起才漸漸顯露。
可轉念一想,武將裏誰人的隆恩聖眷能夠比得上韓展業?
可既不看家族忠心與否,皇上又為何那般的信任一個外人呢?
從韓展業能輕而易舉地奪了位就能看出,皇帝到底有多信任他了。
當真是毫無防備啊!
旁人或許絞盡腦汁也想不明白,但作為教導過皇帝的恩師,嚴孝和方化卻是清楚的。
隻見他掩麵淒然道,“皇上不怕的,應該說皇上從未想過這個問題。這都怪我,怪我啊!……”
曾永忠聞言驚詫了一下,他疑惑不解地問,“大人何出此言?”
嚴孝長歎一聲,一雙滄桑遍布的眸子看向了遠方。
亭內安靜了一瞬,不遠處枝椏上的鳥雀扇動翅膀的聲響也能聽得一清二楚。
嚴孝眼眶微微發熱,將其一生恩遇不急不徐道來:
“我乃倫嶺孔氏家主摯友,皇上年少時,曾去倫嶺求學,原受君父之命,請尊孔氏家主為太子太師,但見我立於倫嶺之巔,執卷俯首,便先授我官位,又逢孔氏家主重病纏身,難以出山,便親筆著墨一封,強薦我為官,就這樣由我出任翰林院掌院學士一職,那時我初入仕途,日益得寵,威望、人脈、權勢與日俱增,可是就在我最誌得意滿之時,韓展業出現了。”
“不,應該說是他發現了可乘之機!他太勇武了,也太有城府了。他一定是嗅到了我教授給皇上的聖明之道、毋疑臣下,所以處心積慮地接近皇上,博取皇上的信任,他費盡心機,步步為營,這個人太恐怖了!”
“沒想到我嚴孝此生授徒無數,卻是將最失敗的一課教給了我最賢明的君主!老夫萬死難辭其咎啊!”
嚴孝說完背過身,輕輕抬手抹了抹淚。
這幾日對林氏風朝的憂傷早已消磨了他本就不康健的身子骨,今日一番發泄之言,更是勾起了深埋心底的悲愴。
他有罪,他將一國之君教導得太仁善了!
可每至深夜時,他又倔強地想為自己辯解。
他沒罪,君主肩上背負著萬千黎民的姓名,他一怒可伏屍百萬、流血千裏。
嚴孝擦幹了淚才轉過身來,他走到石桌前,緩緩拿過桌子上的行李。
褶皺的手背將其掀開,指尖動作溫和地拿出了一塊靈牌。
木製的牌位並不會很涼,可嚴孝的手指觸上去的時候,像是摸到了一塊寒意徹骨的冰一般,指尖瑟縮了一下。
旋即佝僂的肩背隱隱顫抖,剛止住淚的眸子又縈繞了一層淺淺的霧氣。
曾永忠看到了上麵的字,是遒勁有力的小楷寫上的“穆風帝之靈”。
嚴孝輕輕摩挲著“穆風帝”三個字,他雖教導過皇帝數月,但自林放逸登基之後,便沒再喊過他的名諱,如今更是不會對他不敬。
冬寒未過,春雨不來,凋零的枝葉看著比往日還要清冷幾分。嚴孝的背影看著卻是要比這刺骨的寒風涼上幾分。
魂魄雄毅長身立,已許家國無懼死。
功名難計君恩厚,既赴九泉又何妨?
“小將軍,有一言吾終身服膺,以為名言也,不知小將軍願垂聽否?”
曾永忠正色道,“嚴大人請講,晚輩願洗耳恭聽。”
“為人臣子,縱然手執尺寸之柄,亦不能做九閽之虎豹。孩子,你要記住啊!”
曾永忠抬眸望著他,和他目光相撞時,隻覺得那雙不複年輕的眼睛裏仿佛還在燃燒這兩團熾熱的火焰。
這炙熱的目光令他一介武夫都自慚形穢,直叫他感到無所遁形。
他深吸一口氣,才道,“晚輩知曉,多謝大人提點。”
曾永忠去時,嚴孝已經在那裏等著了。
有他發話,加之曾恒的安排,負責護送流放的士兵不敢催,兩人蹲在一旁的樹下等著。
嚴家落魄,嚴孝的妻兒子女本是隨他同甘共苦過的,如今他獲流放,家人也跟在囚車後。
曾永忠走到亭內,看著裏麵那個雖著一身粗衣布衫也掩蓋不了清流氣質的人,深深作了一揖。
“讓嚴大人久等了。”
嚴孝緩緩睜開眼睛,麵色蒼白,可眸色卻是一派清明。
他拿起桌子上的酒盞,倒了兩杯酒,然後動作和緩地將其中一杯遞到曾永忠麵前。
曾永忠過去坐下,他舉起杯盞,神色鄭重道,“嚴大人,此去一別,恐再難相見了,晚輩敬您一杯。”
嚴孝仰頭飲盡,他是喜靜寡言之人,一生結交的都是名貴清流之家。
但也就是這清流之家,如今不逢時也極少出來拋頭露麵的。
是以他看著曾永忠感慨道,“小將軍,真沒想到最後會是你來送我。”
曾永忠是曾家嫡長孫,又為武將,與他們此等文臣瓜葛不大,但翰林院的典籍中多有記錄曾家先祖英勇無畏的事跡。
雖然此番曾氏束手就擒,但他也知曉,莫說是曾氏了,就是皇上和他也絲毫沒有察覺到韓氏會逼宮謀反。曾氏如今按兵不動,反而是有利民生的事。
就是可惜了皇上……
曾永忠慚愧道,“我曾氏沒能守好城門,愧對先皇,愧對大人。”
“古書雲,‘天地鬼神之道,皆惡滿盈。’我一直以為隻要君主賢明,必能肅超綱、正風氣,可我萬萬沒想到……”
嚴孝轉身掩麵歎息,“君賢臣忠,君賢臣忠,我親眼看著皇上踐祚,他以身作則多年,沒成想還是養出了此等不忠之臣!韓氏逆賊,暴戾恣睢,是為最惡!”
曾永忠沉聲道,“晚輩有一事不明,還望大人不吝指教。”
如今敢跟自己說起改朝換代一事的人不多了,要麽是別人不敢提,要麽是嚴孝不敢說,他也怕拖累了旁人。
但曾永忠手上也握有兵,且短時間內,韓氏尚不敢動他的。
曾永忠能聽,他也敢聽,是以他如此發問,嚴孝立刻目光殷切地看著他。
“你說,凡我所知,必切實告知。”
“皇上為何會那麽信任武安將軍?授予他無上尊位,又讓他掌管著大軍,大權盡數賦予他,就不怕他生出登頂之心嗎?”
位極人臣,擁兵自重之人最難管教。
那日林知問他時他便沒回答,不是他不答,而是他自己也不知道。
他也是軍中武將,林放逸在位時也沒有對曾氏設防,這個他可以當作是曾家世代忠心,得聖上眷顧信任。韓家則是自韓展業抗擊北境有功獲封武安將軍起才漸漸顯露。
可轉念一想,武將裏誰人的隆恩聖眷能夠比得上韓展業?
可既不看家族忠心與否,皇上又為何那般的信任一個外人呢?
從韓展業能輕而易舉地奪了位就能看出,皇帝到底有多信任他了。
當真是毫無防備啊!
旁人或許絞盡腦汁也想不明白,但作為教導過皇帝的恩師,嚴孝和方化卻是清楚的。
隻見他掩麵淒然道,“皇上不怕的,應該說皇上從未想過這個問題。這都怪我,怪我啊!……”
曾永忠聞言驚詫了一下,他疑惑不解地問,“大人何出此言?”
嚴孝長歎一聲,一雙滄桑遍布的眸子看向了遠方。
亭內安靜了一瞬,不遠處枝椏上的鳥雀扇動翅膀的聲響也能聽得一清二楚。
嚴孝眼眶微微發熱,將其一生恩遇不急不徐道來:
“我乃倫嶺孔氏家主摯友,皇上年少時,曾去倫嶺求學,原受君父之命,請尊孔氏家主為太子太師,但見我立於倫嶺之巔,執卷俯首,便先授我官位,又逢孔氏家主重病纏身,難以出山,便親筆著墨一封,強薦我為官,就這樣由我出任翰林院掌院學士一職,那時我初入仕途,日益得寵,威望、人脈、權勢與日俱增,可是就在我最誌得意滿之時,韓展業出現了。”
“不,應該說是他發現了可乘之機!他太勇武了,也太有城府了。他一定是嗅到了我教授給皇上的聖明之道、毋疑臣下,所以處心積慮地接近皇上,博取皇上的信任,他費盡心機,步步為營,這個人太恐怖了!”
“沒想到我嚴孝此生授徒無數,卻是將最失敗的一課教給了我最賢明的君主!老夫萬死難辭其咎啊!”
嚴孝說完背過身,輕輕抬手抹了抹淚。
這幾日對林氏風朝的憂傷早已消磨了他本就不康健的身子骨,今日一番發泄之言,更是勾起了深埋心底的悲愴。
他有罪,他將一國之君教導得太仁善了!
可每至深夜時,他又倔強地想為自己辯解。
他沒罪,君主肩上背負著萬千黎民的姓名,他一怒可伏屍百萬、流血千裏。
嚴孝擦幹了淚才轉過身來,他走到石桌前,緩緩拿過桌子上的行李。
褶皺的手背將其掀開,指尖動作溫和地拿出了一塊靈牌。
木製的牌位並不會很涼,可嚴孝的手指觸上去的時候,像是摸到了一塊寒意徹骨的冰一般,指尖瑟縮了一下。
旋即佝僂的肩背隱隱顫抖,剛止住淚的眸子又縈繞了一層淺淺的霧氣。
曾永忠看到了上麵的字,是遒勁有力的小楷寫上的“穆風帝之靈”。
嚴孝輕輕摩挲著“穆風帝”三個字,他雖教導過皇帝數月,但自林放逸登基之後,便沒再喊過他的名諱,如今更是不會對他不敬。
冬寒未過,春雨不來,凋零的枝葉看著比往日還要清冷幾分。嚴孝的背影看著卻是要比這刺骨的寒風涼上幾分。
魂魄雄毅長身立,已許家國無懼死。
功名難計君恩厚,既赴九泉又何妨?
“小將軍,有一言吾終身服膺,以為名言也,不知小將軍願垂聽否?”
曾永忠正色道,“嚴大人請講,晚輩願洗耳恭聽。”
“為人臣子,縱然手執尺寸之柄,亦不能做九閽之虎豹。孩子,你要記住啊!”
曾永忠抬眸望著他,和他目光相撞時,隻覺得那雙不複年輕的眼睛裏仿佛還在燃燒這兩團熾熱的火焰。
這炙熱的目光令他一介武夫都自慚形穢,直叫他感到無所遁形。
他深吸一口氣,才道,“晚輩知曉,多謝大人提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