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似曾相識
嫡女美豔絕倫,帝王寵幸無度 作者:小芷曦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婚宴之上,張燈結彩,喜氣洋洋。賓客們推杯換盞,歡聲笑語此起彼伏,整個場麵熱鬧非凡。
在這喧鬧之中,沈梨和她的師兄安靜地站在一隅,兩人低聲細語,相談甚歡。
沈梨的俏臉之上,始終洋溢著幸福而甜蜜的笑容,宛如春日盛開的桃花一般嬌豔動人。
隨著時間的推移,宴席逐漸接近尾聲。沈梨與師兄相互對視一眼後,默契地點了點頭,然後一同站起身來。
他們步履輕盈地朝著門口走去,打算向在場的眾人辭別離去。
就在他們快要走到門口時,忽然聽到身後傳來一道溫和卻不失威嚴的聲音:“不知這位姑娘芳名為何呀?”
沈梨聞聲,嬌軀微微一頓,隨即迅速轉過身去。
隻見太後娘娘端莊地端坐在主位之上,她那雍容華貴的麵容上掛著一抹和藹可親的微笑,目光柔和地凝視著自己,眉宇之間隱隱流露出一絲似曾相識的神色。
沈梨不敢有絲毫怠慢,趕忙快步向前走了幾步,來到太後麵前,微微屈膝行了一個標準的禮,同時用清脆悅耳的聲音回應道:“回太後娘娘的話,民女姓沈。”
太後輕輕點了點頭,表示已經知曉,接著又開口詢問道:“那麽,不知道沈姑娘之前可有進宮的經曆呢?”
沈梨心頭猛地一顫,腦海中瞬間閃過無數個念頭。
不過她很快就穩住心神,重新抬起頭來,恭恭敬敬地回答說:“啟稟太後娘娘,民女從未有幸踏入皇宮一步。”
說完之後,她略微低垂著頭,靜靜等待著太後的下一句話。
太後輕歎一聲,臉上露出釋然之色,說道:“哦,可能是哀家認錯了,你像極了哀家的一位故人。”
說著,太後那原本深邃而威嚴的眼眸之中,忽然間閃過了一絲難以掩飾的哀傷,宛如夜空中劃過的流星一般短暫而耀眼。
然而,僅僅隻是一瞬間,這絲哀傷便如同被一陣清風拂過般迅速消散,取而代之的是她平日裏所展現出的那份從容和淡定。
站在不遠處的沈梨將這一切都盡收眼底,心中不禁湧起了一絲疑惑。
究竟是什麽事情能夠讓尊貴無比的太後流露出如此悲傷的神情呢?但麵對眼前這位高高在上的人物,她深知自己身份低微,根本沒有資格去詢問緣由,於是隻能默默地將這份好奇深埋心底。
沈梨微微躬身,再次行了一個標準的禮節,然後用輕柔得仿佛生怕驚擾到周圍空氣的聲音說道:“太後娘娘謬讚了,民女實在是愧不敢當。”
太後輕輕擺了擺手,臉上浮現出一抹和藹的笑容,示意沈梨無需如此多禮。
接著,她用充滿關懷的語氣對沈梨說道:“沈姑娘今日能來參加這場婚宴,想必也是與哀家有著特殊的緣分。日後若是有空暇之時,不妨時常進宮來陪陪哀家聊聊天,也好解解悶兒。”
聽到太後這番親切的話語,沈梨趕忙恭恭敬敬地回應道:“民女謹遵太後娘娘的吩咐,隻要娘娘需要,民女定當隨叫隨到。”
一直在旁邊默默觀察著這一幕的師兄見此情形,也快步走上前來,向著太後深深地鞠了一躬,並說道:“太後娘娘,我與師妹今日有幸能夠在此見到您,實乃三生之幸。不過,我們二人在這兒已經打擾多時,還望娘娘恕罪。現在時候也不早了,我們這就先行告退了。”
太後微微頷首,嘴角依然掛著那淡淡的微笑,緩聲說道:“無妨無妨,你們且慢走,一路小心些。”
得到太後的許可後,沈梨與師兄互相對視一眼,然後一同轉過身去,邁著輕盈而緩慢的步伐,逐漸消失在了熱鬧非凡的婚宴現場。
他們的身影漸行漸遠,而留在原地的眾人則依舊沉浸在這場盛大婚禮的歡樂氛圍之中……
而太後望著沈姑娘與師兄離去的背影,眼神中滿是複雜的情緒,仿佛在回憶著什麽珍貴而又遙遠的往事。
她緩緩閉上雙眼,腦海中浮現出多年前的畫麵:那是一個陽光明媚的午後,長樂宮中,一位年輕的女子正坐在窗邊繡花,她的麵容清秀,眉眼間透著一股溫婉之氣,正是沈答應,太後對她疼愛有加,視如己出。
然而,命運卻開了一個殘酷的玩笑。由於皇帝隻相信自己,眼見為實,便誤會沈答應推了袁氏下水,將她禁足於長樂宮。
沈答應在長樂宮中度過了無數孤獨而漫長的日夜,她的眼中失去了往日的光彩,心中滿是對未來的迷茫與無助。
太後雖多次求情,卻始終無法改變皇帝的決定,隻能在心中默默為她祈禱。
就在沈答應被禁足不久後,一場突如其來的長樂宮大火,無情地奪走了她的生命。
那日,太後得知消息,心急如焚地趕到長樂宮,卻隻看到一片廢墟,阿梨的遺體被埋在瓦礫之下,早已麵目全非。
太後悲痛欲絕,哭得肝腸寸斷,她無法接受這個殘酷的現實,隻能一遍遍地在心中呼喊著阿梨的名字。
從此,沈答應的音容笑貌便深深地烙印在了她的心中,成為她心中永遠的痛。
如今,看到沈姑娘,太後仿佛又看到了當年的阿梨。
沈姑娘的眉眼、氣質,都與沈答應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這讓太後不禁想起了那段痛苦而又美好的回憶。
她多麽希望阿梨還活著,能陪在她的身邊,就像沈姑娘今日這般,與她一同參加婚宴,一同歡笑,一同分享生活中的點滴。
可現實卻是殘酷的,阿梨已經離她而去,再也回不來了。
太後心中一陣酸楚,她輕聲呢喃道:“阿梨,你若還在,該有多好……”淚水悄然滑落,滴落在她那早已布滿皺紋的手背上,無聲地訴說著無盡的思念與哀傷。
在這喧鬧之中,沈梨和她的師兄安靜地站在一隅,兩人低聲細語,相談甚歡。
沈梨的俏臉之上,始終洋溢著幸福而甜蜜的笑容,宛如春日盛開的桃花一般嬌豔動人。
隨著時間的推移,宴席逐漸接近尾聲。沈梨與師兄相互對視一眼後,默契地點了點頭,然後一同站起身來。
他們步履輕盈地朝著門口走去,打算向在場的眾人辭別離去。
就在他們快要走到門口時,忽然聽到身後傳來一道溫和卻不失威嚴的聲音:“不知這位姑娘芳名為何呀?”
沈梨聞聲,嬌軀微微一頓,隨即迅速轉過身去。
隻見太後娘娘端莊地端坐在主位之上,她那雍容華貴的麵容上掛著一抹和藹可親的微笑,目光柔和地凝視著自己,眉宇之間隱隱流露出一絲似曾相識的神色。
沈梨不敢有絲毫怠慢,趕忙快步向前走了幾步,來到太後麵前,微微屈膝行了一個標準的禮,同時用清脆悅耳的聲音回應道:“回太後娘娘的話,民女姓沈。”
太後輕輕點了點頭,表示已經知曉,接著又開口詢問道:“那麽,不知道沈姑娘之前可有進宮的經曆呢?”
沈梨心頭猛地一顫,腦海中瞬間閃過無數個念頭。
不過她很快就穩住心神,重新抬起頭來,恭恭敬敬地回答說:“啟稟太後娘娘,民女從未有幸踏入皇宮一步。”
說完之後,她略微低垂著頭,靜靜等待著太後的下一句話。
太後輕歎一聲,臉上露出釋然之色,說道:“哦,可能是哀家認錯了,你像極了哀家的一位故人。”
說著,太後那原本深邃而威嚴的眼眸之中,忽然間閃過了一絲難以掩飾的哀傷,宛如夜空中劃過的流星一般短暫而耀眼。
然而,僅僅隻是一瞬間,這絲哀傷便如同被一陣清風拂過般迅速消散,取而代之的是她平日裏所展現出的那份從容和淡定。
站在不遠處的沈梨將這一切都盡收眼底,心中不禁湧起了一絲疑惑。
究竟是什麽事情能夠讓尊貴無比的太後流露出如此悲傷的神情呢?但麵對眼前這位高高在上的人物,她深知自己身份低微,根本沒有資格去詢問緣由,於是隻能默默地將這份好奇深埋心底。
沈梨微微躬身,再次行了一個標準的禮節,然後用輕柔得仿佛生怕驚擾到周圍空氣的聲音說道:“太後娘娘謬讚了,民女實在是愧不敢當。”
太後輕輕擺了擺手,臉上浮現出一抹和藹的笑容,示意沈梨無需如此多禮。
接著,她用充滿關懷的語氣對沈梨說道:“沈姑娘今日能來參加這場婚宴,想必也是與哀家有著特殊的緣分。日後若是有空暇之時,不妨時常進宮來陪陪哀家聊聊天,也好解解悶兒。”
聽到太後這番親切的話語,沈梨趕忙恭恭敬敬地回應道:“民女謹遵太後娘娘的吩咐,隻要娘娘需要,民女定當隨叫隨到。”
一直在旁邊默默觀察著這一幕的師兄見此情形,也快步走上前來,向著太後深深地鞠了一躬,並說道:“太後娘娘,我與師妹今日有幸能夠在此見到您,實乃三生之幸。不過,我們二人在這兒已經打擾多時,還望娘娘恕罪。現在時候也不早了,我們這就先行告退了。”
太後微微頷首,嘴角依然掛著那淡淡的微笑,緩聲說道:“無妨無妨,你們且慢走,一路小心些。”
得到太後的許可後,沈梨與師兄互相對視一眼,然後一同轉過身去,邁著輕盈而緩慢的步伐,逐漸消失在了熱鬧非凡的婚宴現場。
他們的身影漸行漸遠,而留在原地的眾人則依舊沉浸在這場盛大婚禮的歡樂氛圍之中……
而太後望著沈姑娘與師兄離去的背影,眼神中滿是複雜的情緒,仿佛在回憶著什麽珍貴而又遙遠的往事。
她緩緩閉上雙眼,腦海中浮現出多年前的畫麵:那是一個陽光明媚的午後,長樂宮中,一位年輕的女子正坐在窗邊繡花,她的麵容清秀,眉眼間透著一股溫婉之氣,正是沈答應,太後對她疼愛有加,視如己出。
然而,命運卻開了一個殘酷的玩笑。由於皇帝隻相信自己,眼見為實,便誤會沈答應推了袁氏下水,將她禁足於長樂宮。
沈答應在長樂宮中度過了無數孤獨而漫長的日夜,她的眼中失去了往日的光彩,心中滿是對未來的迷茫與無助。
太後雖多次求情,卻始終無法改變皇帝的決定,隻能在心中默默為她祈禱。
就在沈答應被禁足不久後,一場突如其來的長樂宮大火,無情地奪走了她的生命。
那日,太後得知消息,心急如焚地趕到長樂宮,卻隻看到一片廢墟,阿梨的遺體被埋在瓦礫之下,早已麵目全非。
太後悲痛欲絕,哭得肝腸寸斷,她無法接受這個殘酷的現實,隻能一遍遍地在心中呼喊著阿梨的名字。
從此,沈答應的音容笑貌便深深地烙印在了她的心中,成為她心中永遠的痛。
如今,看到沈姑娘,太後仿佛又看到了當年的阿梨。
沈姑娘的眉眼、氣質,都與沈答應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這讓太後不禁想起了那段痛苦而又美好的回憶。
她多麽希望阿梨還活著,能陪在她的身邊,就像沈姑娘今日這般,與她一同參加婚宴,一同歡笑,一同分享生活中的點滴。
可現實卻是殘酷的,阿梨已經離她而去,再也回不來了。
太後心中一陣酸楚,她輕聲呢喃道:“阿梨,你若還在,該有多好……”淚水悄然滑落,滴落在她那早已布滿皺紋的手背上,無聲地訴說著無盡的思念與哀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