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奴婢那日聽從皇後娘娘鳳諭,特地與仵作一同前去查探申庶人的遺體,隻看到十根手指頭的指甲全部變得烏漆墨黑,可見係中毒多日了。”皓月回憶起往事,不由得瑟瑟發抖起來,仿佛那等場景叫人心驚膽顫。
“指甲發黑——”我沉吟著,隨即想起當日我去探視婺藕,確實發現她的指甲有變黑的跡象,我原以為那不過係婺藕身處冷宮之中,鮮有人沐浴潔淨的緣故,孰料竟會是這般結局。
我心下驚歎:原來果真如此!
“娘娘?”
聞得倚華在旁悄聲提醒正兀自出神的我,隨即掩下滿心的疑竇,問道:“仵作可有言明一旦人為水銀所毒害,會有何等症狀?”
“奴婢當日亦曾如此問過。仵作聲明:但凡人體深受水銀之毒的毒害,先有頭昏、頭痛、失眠、多夢,後有情緒激動或抑鬱、焦慮和膽怯及臉紅、多汗、皮膚劃痕征等。再者便是四肢震顫,亦有牙齒脫落與出血。”
我徐徐回憶著:當日我暗中觀察,婺藕不過指甲微微發黑,至於頭昏、頭痛、失眠、多夢等,我自然並無機會查知。至於情緒之上,許是彼時中毒淺薄,故而不曾牽涉進人的神誌,叫人神誌錯亂。至於四肢震顫、牙齒脫落與出血之症,自然後來才顯露出來。如此一來,隻怕幕後黑手早早便在安排著毒害婺藕,捏準了時機送她上西天。
心裏頭慢慢湧出一股股寒意,隻叫人依舊深陷冰天雪地之中,縱使遍體蜷縮起來取暖,依舊不擋風霜嚴寒,隻一味地瑟瑟發抖。
“你可知曉係何人在暗中毒害婺——申庶人?”我回過神來,略微抬頭,便一眼就看到了站在底下的皓月一味好奇地細細看著我,似在揣摩我的心思。
“皇後娘娘亦曾問及此事,想來自然與婉長貴妃娘娘一般,皆認為申庶人之死係她人暗中所為。”頓了頓,皓月隨即躊躇著,小心翼翼地覷著我的眼色回稟道:“奴婢當日曾問過皇後娘娘,如何斷定申庶人之死係人暗中毒害。”
“皇後娘娘如何作答?”我身子微微前傾,麵露好奇之色,仿佛已然看到皇後那一副端然的麵孔在我麵前失望地搖搖頭。
皓月仔細回憶一番,娓娓說道:“彼時奴婢疑惑,曾問及申庶人此刻固然身居冷宮之中,到底昭顯德太子係她親生。待得來日昭顯德太子登基為帝,隻怕為著孝道之名,不日便會放她出冷宮。如此一來,申庶人隻需靜候佳音,等些年便可逃脫升天了。皇後娘娘卻是一味搖頭,隻說了一句:咱麽楚朝曆任君王皆以孝治理天下,當今陛下親自下令將申庶人打入冷宮,縱使昭顯德太子來日費盡心思,隻怕無能為力。”
聽完皓月的回稟,我心下亦深深驚呼此事絕非這般輕而易舉:固然來日昭顯德太子登基,依舊有皇帝親口下達的禦令在前頭攔著,如何這般輕鬆便可出得了冷宮?此乃第一要事。再者,依著皇帝的性子,隻怕早早便決定好了婺藕的去處,乃至於安排她殉葬,亦未可知。其三,為著皇帝旨意如此,縱使婺藕無需殉葬,待到昭顯德太子登基之後,隻怕前朝之中有朝中大臣阻攔,禦殿之內另有我與當今皇後無能為力,隻怕婺藕這一生隻能死在冷宮,唯有一死方得逃脫升天。
“皇後娘娘所言不錯。”我念及此事,不由得喟然一歎,感慨皇後的心思如此縝密,可見禦殿之內,數年來的磨厲叫人心思沉穩。
鶯月在旁疑惑不解起來,開口道:“娘娘,屆時昭顯德太子登基,如何不可下達禦令,接申庶人重返禦殿?今日龍椅上坐著的係陛下,來日太子登基,不依舊係一國之君?”
“然則今時今日,楚朝曆任皇帝皆以孝治理天下。昭顯德太子登基之後做出的事宜若與今日陛下的禦令不合,隻怕會叫天下人非議他不守孝道。如此一來,隻怕會給統轄前朝與治理百姓一事帶來不必要的麻煩。皇後娘娘有此顧慮亦理所應當。何況婺藕的確罪孽深重,不得不嚴懲。”我淡淡解釋一句,隨即對皓月道:“皓月,有勞你今日跑一趟。”說著,示意倚華送一送她,隨即看著她離去了。
收了一封銀窠子之後,眼見著皓月的身影消失在正殿簾子處,回到我身邊的倚華遮掩不住內心的疑惑而好奇,躊躇了許久便問道:“娘娘,您說陛下會不會為申庶人大辦喪儀?”
“怎會?”鶯月一力叫起來,詫異道:“申庶人已然被廢入冷宮,陛下如何還會念及舊情,依著素日那些嬪禦的待遇,在她死後加予追諡?”
倚華不緊不慢道:“縱然陛下對她如此冷心冷場,昭顯德太子到底係她親生。正為此故,隻怕陛下為著昭顯德太子的顏麵,絕不會叫她身後之事太過寒顫。不然,來日新君的一番身世叫人非議,提及他如何為申庶人所牽累,隻會敗壞皇家的名聲。”
果然,就在倚華說完這句話之後,翌日下午,皇帝的旨意便下達了禦殿內外:申庶人固然罪大惡極,到底係昭顯德太子生母,誕育皇太子有功,著特意追諡為靖莊德妃,與蘭妃一同入葬妃陵偏僻角落。
禦殿之內,眾人聽聞此等消息,皆紛紛讚歎原來僅僅為著誕育太子有功,也能叫人在萬般惡行被揭露之後,依舊得到帝妃之尊的追諡。禦殿之內,所有人的目光皆匯集在了皇後、我、折淑妃、艾賢妃、慧妃這四個膝下有子的嬪禦身上,揣摩出來日吾等地位會因著養育皇子而得到何等的禮遇有加。
自麟德二年夏日始,時至今日,距離我入宮已有十四載的年華,這段時日之後,除了我與嫋舞尚在人世,斂敏、婺藕皆一一舍我們而去,可見世事無常。
孰能想到就在這小小的四方天際之中,一眨眼,不過十四載的年華,瞬間物是人非。先與吾等入宮的嬪禦之中,當前隻餘皇後、慧妃、禮貴嬪、昭貴嬪四人苟延殘喘而已。可見禦殿之內,若無恩寵,無從謀生;得寵之人,必遭飛來橫禍。若非品德出眾而心思清明,隻怕無能立足於禦殿之中。縱觀禦殿內外,唯今之時,得寵之人首屈一指不過雲昭容、平昭媛、阮修儀,其次便是章中才人、嬴中才人、瑗姬、玹姬,位居三等不過吳美人、呂良人、伊澤良人等幾個舊人罷了。
今時今日,我愈加察覺出皇帝那般喜新厭舊之情何等明顯。固然我與折淑妃依舊得他幾分舊日的得心寵愛,到底不如章中才人、嬴中才人、瑗姬、玹姬這般有鮮味,故而她們四人在溫妃晉為賢妃之後,突兀地晉為嬴麗人、章美人、姞婉儀、姚保儀。
此時此刻,禦殿之內的局勢已然不似早些年那般勢力盤根錯節,叫人一時之間深覺敵人十麵埋伏,到處危機重重。皇後之下,唯獨我與從一品的折淑妃、艾賢妃一同協理禦殿而已;正二品五妃之中除卻慧妃,再無她人;三貴嬪之位倒是圓滿,可惜嫋舞不爭寵亦不固寵,禮貴嬪與昭貴嬪皆係資曆年深日久才晉為高位;九嬪之中,獨獨雲昭容、平昭媛、阮修儀三人共分天下;從三品六貴姬中隻剩了個貞貴姬而已。餘者皆為不入流的散軼,不成氣候。
原本為著禦殿之內妃位懸虛,前朝大臣紛紛諫言意欲皇帝廣開選納嬪禦之門,重新操辦選秀大典,到底被皇帝一句:今時不同往日,內憂外患之下,一旦展開選秀便是勞民傷財之舉,不複百姓原本的虔誠之心,朕恐有失德之稱。如此這般,此事才為眾大臣所罷休。
觀測皇帝近些年來的行跡,固然喜好新人,到底不曾加以晉封,似是頗為滿意禦殿之內如此格局。也對,今時不同往日,皇帝無需借助冊立高位嬪禦處決前朝朝政大事。何況,一旦晉封高位嬪禦,她們借機生事,隻怕禦殿之內會再次有琅貴妃、魏庶人之流惡劣事跡發生,屆時前朝禦殿之間不寧,乃至有禍起蕭牆之故,隻會叫皇帝與皇後手足無措,難以招架。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今日這般境況隻怕係皇帝所樂意看到的。身為君王,理當將天下大事看得比自己一家之事還要重要: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皇帝固然如此說法,然則對於禦殿之內絕大多數嬪禦看來,卻是再恰當不過的做法。為著毫無女子入宮,禦殿之內的明槍暗箭逐日少了幾分。現有的幾位嬪禦之間,諸妃皆知根知底,叫人不至於揣摩新晉嬪禦的本性與心思,倒少了幾分摸索的氣力。
對於皇後而言,統轄如此境況的禦殿,隻怕亦是容易不過:如今,禦殿之內皆係舊識嬪禦,眾人對於自己來日的境況已然有了幾分揣摩般的認命。論及得寵之人,固然今日得晉升地位逐日艱巨,到底來日總會有晉為高位之時,無需焦急片刻。論及失寵之人,恩寵已成定局,無力回天。遠的不說,隻論眾人對於昭貴嬪、冷良人之流的態度,算不上欺辱攪事,但亦不會多予理睬。如此一來,自然不會有新的爭端產生,禦殿自然平和。
“指甲發黑——”我沉吟著,隨即想起當日我去探視婺藕,確實發現她的指甲有變黑的跡象,我原以為那不過係婺藕身處冷宮之中,鮮有人沐浴潔淨的緣故,孰料竟會是這般結局。
我心下驚歎:原來果真如此!
“娘娘?”
聞得倚華在旁悄聲提醒正兀自出神的我,隨即掩下滿心的疑竇,問道:“仵作可有言明一旦人為水銀所毒害,會有何等症狀?”
“奴婢當日亦曾如此問過。仵作聲明:但凡人體深受水銀之毒的毒害,先有頭昏、頭痛、失眠、多夢,後有情緒激動或抑鬱、焦慮和膽怯及臉紅、多汗、皮膚劃痕征等。再者便是四肢震顫,亦有牙齒脫落與出血。”
我徐徐回憶著:當日我暗中觀察,婺藕不過指甲微微發黑,至於頭昏、頭痛、失眠、多夢等,我自然並無機會查知。至於情緒之上,許是彼時中毒淺薄,故而不曾牽涉進人的神誌,叫人神誌錯亂。至於四肢震顫、牙齒脫落與出血之症,自然後來才顯露出來。如此一來,隻怕幕後黑手早早便在安排著毒害婺藕,捏準了時機送她上西天。
心裏頭慢慢湧出一股股寒意,隻叫人依舊深陷冰天雪地之中,縱使遍體蜷縮起來取暖,依舊不擋風霜嚴寒,隻一味地瑟瑟發抖。
“你可知曉係何人在暗中毒害婺——申庶人?”我回過神來,略微抬頭,便一眼就看到了站在底下的皓月一味好奇地細細看著我,似在揣摩我的心思。
“皇後娘娘亦曾問及此事,想來自然與婉長貴妃娘娘一般,皆認為申庶人之死係她人暗中所為。”頓了頓,皓月隨即躊躇著,小心翼翼地覷著我的眼色回稟道:“奴婢當日曾問過皇後娘娘,如何斷定申庶人之死係人暗中毒害。”
“皇後娘娘如何作答?”我身子微微前傾,麵露好奇之色,仿佛已然看到皇後那一副端然的麵孔在我麵前失望地搖搖頭。
皓月仔細回憶一番,娓娓說道:“彼時奴婢疑惑,曾問及申庶人此刻固然身居冷宮之中,到底昭顯德太子係她親生。待得來日昭顯德太子登基為帝,隻怕為著孝道之名,不日便會放她出冷宮。如此一來,申庶人隻需靜候佳音,等些年便可逃脫升天了。皇後娘娘卻是一味搖頭,隻說了一句:咱麽楚朝曆任君王皆以孝治理天下,當今陛下親自下令將申庶人打入冷宮,縱使昭顯德太子來日費盡心思,隻怕無能為力。”
聽完皓月的回稟,我心下亦深深驚呼此事絕非這般輕而易舉:固然來日昭顯德太子登基,依舊有皇帝親口下達的禦令在前頭攔著,如何這般輕鬆便可出得了冷宮?此乃第一要事。再者,依著皇帝的性子,隻怕早早便決定好了婺藕的去處,乃至於安排她殉葬,亦未可知。其三,為著皇帝旨意如此,縱使婺藕無需殉葬,待到昭顯德太子登基之後,隻怕前朝之中有朝中大臣阻攔,禦殿之內另有我與當今皇後無能為力,隻怕婺藕這一生隻能死在冷宮,唯有一死方得逃脫升天。
“皇後娘娘所言不錯。”我念及此事,不由得喟然一歎,感慨皇後的心思如此縝密,可見禦殿之內,數年來的磨厲叫人心思沉穩。
鶯月在旁疑惑不解起來,開口道:“娘娘,屆時昭顯德太子登基,如何不可下達禦令,接申庶人重返禦殿?今日龍椅上坐著的係陛下,來日太子登基,不依舊係一國之君?”
“然則今時今日,楚朝曆任皇帝皆以孝治理天下。昭顯德太子登基之後做出的事宜若與今日陛下的禦令不合,隻怕會叫天下人非議他不守孝道。如此一來,隻怕會給統轄前朝與治理百姓一事帶來不必要的麻煩。皇後娘娘有此顧慮亦理所應當。何況婺藕的確罪孽深重,不得不嚴懲。”我淡淡解釋一句,隨即對皓月道:“皓月,有勞你今日跑一趟。”說著,示意倚華送一送她,隨即看著她離去了。
收了一封銀窠子之後,眼見著皓月的身影消失在正殿簾子處,回到我身邊的倚華遮掩不住內心的疑惑而好奇,躊躇了許久便問道:“娘娘,您說陛下會不會為申庶人大辦喪儀?”
“怎會?”鶯月一力叫起來,詫異道:“申庶人已然被廢入冷宮,陛下如何還會念及舊情,依著素日那些嬪禦的待遇,在她死後加予追諡?”
倚華不緊不慢道:“縱然陛下對她如此冷心冷場,昭顯德太子到底係她親生。正為此故,隻怕陛下為著昭顯德太子的顏麵,絕不會叫她身後之事太過寒顫。不然,來日新君的一番身世叫人非議,提及他如何為申庶人所牽累,隻會敗壞皇家的名聲。”
果然,就在倚華說完這句話之後,翌日下午,皇帝的旨意便下達了禦殿內外:申庶人固然罪大惡極,到底係昭顯德太子生母,誕育皇太子有功,著特意追諡為靖莊德妃,與蘭妃一同入葬妃陵偏僻角落。
禦殿之內,眾人聽聞此等消息,皆紛紛讚歎原來僅僅為著誕育太子有功,也能叫人在萬般惡行被揭露之後,依舊得到帝妃之尊的追諡。禦殿之內,所有人的目光皆匯集在了皇後、我、折淑妃、艾賢妃、慧妃這四個膝下有子的嬪禦身上,揣摩出來日吾等地位會因著養育皇子而得到何等的禮遇有加。
自麟德二年夏日始,時至今日,距離我入宮已有十四載的年華,這段時日之後,除了我與嫋舞尚在人世,斂敏、婺藕皆一一舍我們而去,可見世事無常。
孰能想到就在這小小的四方天際之中,一眨眼,不過十四載的年華,瞬間物是人非。先與吾等入宮的嬪禦之中,當前隻餘皇後、慧妃、禮貴嬪、昭貴嬪四人苟延殘喘而已。可見禦殿之內,若無恩寵,無從謀生;得寵之人,必遭飛來橫禍。若非品德出眾而心思清明,隻怕無能立足於禦殿之中。縱觀禦殿內外,唯今之時,得寵之人首屈一指不過雲昭容、平昭媛、阮修儀,其次便是章中才人、嬴中才人、瑗姬、玹姬,位居三等不過吳美人、呂良人、伊澤良人等幾個舊人罷了。
今時今日,我愈加察覺出皇帝那般喜新厭舊之情何等明顯。固然我與折淑妃依舊得他幾分舊日的得心寵愛,到底不如章中才人、嬴中才人、瑗姬、玹姬這般有鮮味,故而她們四人在溫妃晉為賢妃之後,突兀地晉為嬴麗人、章美人、姞婉儀、姚保儀。
此時此刻,禦殿之內的局勢已然不似早些年那般勢力盤根錯節,叫人一時之間深覺敵人十麵埋伏,到處危機重重。皇後之下,唯獨我與從一品的折淑妃、艾賢妃一同協理禦殿而已;正二品五妃之中除卻慧妃,再無她人;三貴嬪之位倒是圓滿,可惜嫋舞不爭寵亦不固寵,禮貴嬪與昭貴嬪皆係資曆年深日久才晉為高位;九嬪之中,獨獨雲昭容、平昭媛、阮修儀三人共分天下;從三品六貴姬中隻剩了個貞貴姬而已。餘者皆為不入流的散軼,不成氣候。
原本為著禦殿之內妃位懸虛,前朝大臣紛紛諫言意欲皇帝廣開選納嬪禦之門,重新操辦選秀大典,到底被皇帝一句:今時不同往日,內憂外患之下,一旦展開選秀便是勞民傷財之舉,不複百姓原本的虔誠之心,朕恐有失德之稱。如此這般,此事才為眾大臣所罷休。
觀測皇帝近些年來的行跡,固然喜好新人,到底不曾加以晉封,似是頗為滿意禦殿之內如此格局。也對,今時不同往日,皇帝無需借助冊立高位嬪禦處決前朝朝政大事。何況,一旦晉封高位嬪禦,她們借機生事,隻怕禦殿之內會再次有琅貴妃、魏庶人之流惡劣事跡發生,屆時前朝禦殿之間不寧,乃至有禍起蕭牆之故,隻會叫皇帝與皇後手足無措,難以招架。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今日這般境況隻怕係皇帝所樂意看到的。身為君王,理當將天下大事看得比自己一家之事還要重要: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皇帝固然如此說法,然則對於禦殿之內絕大多數嬪禦看來,卻是再恰當不過的做法。為著毫無女子入宮,禦殿之內的明槍暗箭逐日少了幾分。現有的幾位嬪禦之間,諸妃皆知根知底,叫人不至於揣摩新晉嬪禦的本性與心思,倒少了幾分摸索的氣力。
對於皇後而言,統轄如此境況的禦殿,隻怕亦是容易不過:如今,禦殿之內皆係舊識嬪禦,眾人對於自己來日的境況已然有了幾分揣摩般的認命。論及得寵之人,固然今日得晉升地位逐日艱巨,到底來日總會有晉為高位之時,無需焦急片刻。論及失寵之人,恩寵已成定局,無力回天。遠的不說,隻論眾人對於昭貴嬪、冷良人之流的態度,算不上欺辱攪事,但亦不會多予理睬。如此一來,自然不會有新的爭端產生,禦殿自然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