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我領著俞禦醫在徽音殿寢殿內,眼見著皇帝憂心忡忡地看著正在沉睡中的皇後那張虛弱消瘦而蒼白到毫無血色的麵龐,不敢出聲打攪,隻一味地看著,麵上的表情甚是哀痛。
此時,秋紫捧著湯藥自我與俞禦醫麵前經過,顯見到了服藥的時辰了。然則湯藥苦澀的霧氣自俞禦醫麵前拂過,不過輕輕一嗅,叫他皺起了眉頭,不問一聲,當即取過托盤上的瓷碗,果斷輕輕一嗅,拿起湯勺,淺嚐一口,不覺皺起了眉頭。
眼見如此,秋紫不知何故,登時被嚇得不知所措。眾人的目光皆盯在了俞禦醫身上。
“俞禦醫,怎麽了?”想必俞禦醫一定是察覺出了什麽,這才有如此舉動。
俞禦醫神色凝重而詭異,鄭重行禮,請求所有人先出寢殿,往外頭商議。
依著俞禦醫的意思,到了寢殿外頭,皇帝落座正座,徑直問道:“俞禦醫,你可是看出了什麽?”
俞禦醫捧著那碗湯藥,跪在皇帝麵前,朗聲道:“臣有一絲不確定,還請陛下吩咐太醫院所有禦醫前來共同查探這碗藥的實情。”
眼見俞禦醫如此要求,吾等隻當此碗湯藥有鬼祟之處,紛紛麵露詫異之色。侍立一旁的秋紫依舊摸不著頭腦。
待到太醫院所有禦醫皆查證了俞禦醫手中的湯藥,隨即大驚失色,紛紛當即上奏道:“回稟陛下,如此湯藥中添加了皇後娘娘素日常用來散經絡之寒而止痛的烏頭,且用了濃酒煎服。”
“如此有何不可?”皇帝固然不懂醫術,眼見太醫院諸多太醫如此神情,到底心知此事非同尋常,故而不禁蹙眉問道。
太醫令程據的麵色仿佛蒙上了一層霜冰,言簡意賅地回稟道:“回稟陛下,將烏頭以酒浸、酒煎服易致中毒。”
在座的不過我、嫿貴妃、折淑妃、權德妃而已,聞得此言,不由得倒吸一口冷氣,麵麵相覷,心內大驚:何人膽敢毒害一國之母?
待到眾人的目光轉移到秋紫身上,她亦吃驚得瞪大了眼睛,當即下跪哭訴道:“還望陛下與眾位娘娘明鑒。皇後娘娘待奴婢如此情深義重,情同姐妹,奴婢如何敢下毒謀害娘娘。何況,若奴婢意欲下手毒害娘娘,早早便可毒害,何須等到今日?再者,縱使奴婢當真與皇後娘娘有不共戴天之仇,如何會用此低劣的手段,當著禦醫的麵毒害我家娘娘?奴婢大可吩咐底下人,借皇後娘娘的名義直接問司藥房索取一包鶴頂紅,一股腦兒倒入一碗湯藥中,再洗幹淨瓷碗,豈不省事?”
秋紫一番話說得在情在理,連吾等亦躊躇起來:依著當前的形勢看來,隻怕真凶並非秋紫——秋紫不過係一介替罪羊罷了。
權德妃眼見秋紫痛哭流涕,一時心有疼惜,麵露不忍道:“陛下,秋紫所言合情合理。她既有無數機會毒害皇後,何必等到今日?又何須親自犯險?妾妃還望陛下可以查出真相,還秋紫與皇後娘娘一個公道。”說著,隨即鄭重下跪。
吾等亦隨之下跪。
皇帝顯見茲事體大,而秋紫更無一個合情合理的理由暗中毒害皇後,故而深深一番沉吟,長長一番深思之後,開口道:“秋紫,你既說你並無目的毒害皇後,你且仔細道來,這碗湯藥的來曆有多少人經手,係何人親手熬製,乃至這碗湯藥所用的瓷碗出自何處?”
既然湯藥中確證有毒,下毒的真凶自然親自接觸過,故而皇帝有此一問叫人登時明了他的心思。
秋紫顯見此事關乎皇後的鳳體安康,更牽扯進自己的明白,故而仔細一番深思熟慮之後,磕了一個頭,跪著說道:“回稟陛下,若論起瓷碗的來曆,並非皇後娘娘按例所得,若奴婢不曾記錯,係她人所贈。具體何人,還需得朱襄親自查證一番賬冊,方能知曉出處。至於裏頭的湯藥,奴婢特地叮囑了底下人唯有奴婢與朱襄方可親身接近、熬煮湯藥。湯藥熬好之後,亦由奴婢與朱襄二人送入寢殿。乃至於最後的清洗亦由奴婢與朱襄負責。”
“秦斂,去吩咐朱襄查查瓷碗的來曆。”聽罷,皇帝隨口吩咐道。
秦斂應一聲,隨即去了。不多時,帶著朱襄又回來了。
朱襄跪在皇帝麵前,磕了一個頭,萬分穩重道:“回稟陛下,依著陛下的吩咐,奴才特地查了當日禮物往來的賬冊,瓷碗係瑛妃當日所贈。”
我與權德妃等人交換了一個心照不宣的眼神,皆暗暗道:如此一來,再不必提,皇後中毒一事定係瑛妃早早謀算好了一切。隻怕今日之事,依著她的手段,不是做不出來。如此一來,隻怕她難逃死劫。
皇帝眼神登時暗了下去,似乎夾帶上了幾縷暴雨狂風降臨前的呼嘯狂野,摧枯拉朽般將禦殿之內所有的樹木掀起來,露出一口口深坑,幾欲將人活埋,置人於死地。
“想不到瑛妃早早算計好了一切。如此看來,皇後鳳體會這般虛弱,可見係瑛妃當日一手所為,深有謀慮,料定會有如此一天。縱然此番用不上這瓷碗,來日定會有用上的那一刻。”嫿貴妃念及瑛妃手段,固然甚是敬佩,到底格外恐懼,不由得瑟瑟發抖起來。
不僅僅嫿貴妃一人聯想到瑛妃這般深謀遠慮,連我亦不由得害怕起來:她縱使身處桐宮之中,終究才智過人,不費一兵一卒安置於禦殿之中,安然靜候即可叫皇後自取滅亡。如此手段與安排,一環接一環,環環相扣,隻怕若她身為男子、用在朝堂之上,縱使皇帝亦不敵其手。再者,她當日思慮到的嬪禦波及尚為珩貴嬪的皇後,隻怕其她幾位嬪禦,例如權德妃,亦暗中遭了她的毒手亦未可知。
折淑妃當即下跪,深深流淚而夾帶著萬般對來日的恐懼,虔誠懇求道:“還請陛下賜死瑛妃。陛下將其打入桐宮可算得上仁德有善,可就是這份恩典,成了皇後娘娘的催命符。若繼續任由此人存活世間,隻怕來日遭殃的不止皇後娘娘一個,連諸多皇子帝姬亦會深受其害。還請陛下為皇嗣的安泰著想,即刻處死瑛妃。若陛下不答允,妾妃與眾姐妹寧願長跪不起。”說著,擺正了昂首跪地的模樣。
眼見折淑妃如此行徑,我與嫿貴妃、權德妃不知所措。一番躊躇之後,隨即一同下跪,請命道:“瑛妃作惡多端。但凡她在世上多活一天,終究會多害一條人命。今日係皇後遭殃,性命垂危,來日不知還會有什麽人為之喪命。禦殿之內,如何存得這般心思深沉而手段毒辣之人?當日琅貴妃、魏庶人罪行與之相比,隻怕難企及萬分之一。陛下乃一國明君,還請陛下垂憐禦殿諸妃,為咱們套一個公道。如若不然,隻怕來日遇難之人的罪過皆會歸咎到陛下頭上。若果真有這般一日,陛下又有何麵目去見大楚曆代的先祖?”
如此話語,自然叫心有猶豫的皇帝起了決心,下詔賜死幽禁在桐宮之中的瑛妃,並廢黜所有的位分名冊。最終,紫氏被一團草席卷進了亂葬崗。而皇後的病體,在紫氏死後亦逐日康複。伴隨著鳳體的康健,越來越多的嬪禦、宮人紛紛傳言,開始將當日暗中謀害昭惇怡長貴妃的計策亦一並算到了紫氏頭上。
淩合將這一消息通報與我之時,我仔細一想,確實如此。
我當日曾提及真正陷害昭惇怡長貴妃之人,一來需得有足夠的聰明才智,保證自己的計策能夠順利實施;二來需得叫人查不出她下毒害人的手段,如此才能順利斷送昭惇怡長貴妃的性命;三來需得叫人查不出她的身份,唯有如此她方可免遭刑罰。唯有做到這三點,此番計劃方能功成圓滿。一則紫氏絕頂聰明,身處桐宮之內尚可如此,此等手段叫人歎為觀止;二則她作案的手段確實叫人稱奇,不得不服;三來,她彼時身處桐宮,自然叫人以為她無能力涉事禦殿之內。據此三條,此案確實叫人懷疑係她所為。
然則我卻是有一絲擔憂:如今皇後已然身為國母,縱使一朝仙逝,於紫氏亦無益處。二則,皇後與她之間素來無恩無怨,亦不曾做出對不起她的事,乃至論及恩寵亦平平無奇,僅受皇帝禮遇而已,她為何要謀奪皇後的性命?若她當日贈送皇後瓷碗,正為這樣一日,如何不早早動手?今時今日動手不過僥幸。若一個偶然,瓷碗被存放於庫房之中,永不見天日,豈非皇後可以壽終正寢?如此一來,紫氏的陰謀詭計如何成功?紫氏如此聰慧,自然懂得借她人之手贈予禮品,如何教朱襄一下子查出來此物出自她處?
程禦醫親口道明,瓷碗裏頭因烏頭以酒浸、酒煎服易致中毒,如此,皇後才遲遲不見好轉。如今看來,皇後素日所用的烏頭無需紫氏思慮在內,而這酒,卻係她一手所為。想來當日便是她一手將瓷碗放入濃酒中熬煮,這才致使湯藥之中生了毒物。
此時,秋紫捧著湯藥自我與俞禦醫麵前經過,顯見到了服藥的時辰了。然則湯藥苦澀的霧氣自俞禦醫麵前拂過,不過輕輕一嗅,叫他皺起了眉頭,不問一聲,當即取過托盤上的瓷碗,果斷輕輕一嗅,拿起湯勺,淺嚐一口,不覺皺起了眉頭。
眼見如此,秋紫不知何故,登時被嚇得不知所措。眾人的目光皆盯在了俞禦醫身上。
“俞禦醫,怎麽了?”想必俞禦醫一定是察覺出了什麽,這才有如此舉動。
俞禦醫神色凝重而詭異,鄭重行禮,請求所有人先出寢殿,往外頭商議。
依著俞禦醫的意思,到了寢殿外頭,皇帝落座正座,徑直問道:“俞禦醫,你可是看出了什麽?”
俞禦醫捧著那碗湯藥,跪在皇帝麵前,朗聲道:“臣有一絲不確定,還請陛下吩咐太醫院所有禦醫前來共同查探這碗藥的實情。”
眼見俞禦醫如此要求,吾等隻當此碗湯藥有鬼祟之處,紛紛麵露詫異之色。侍立一旁的秋紫依舊摸不著頭腦。
待到太醫院所有禦醫皆查證了俞禦醫手中的湯藥,隨即大驚失色,紛紛當即上奏道:“回稟陛下,如此湯藥中添加了皇後娘娘素日常用來散經絡之寒而止痛的烏頭,且用了濃酒煎服。”
“如此有何不可?”皇帝固然不懂醫術,眼見太醫院諸多太醫如此神情,到底心知此事非同尋常,故而不禁蹙眉問道。
太醫令程據的麵色仿佛蒙上了一層霜冰,言簡意賅地回稟道:“回稟陛下,將烏頭以酒浸、酒煎服易致中毒。”
在座的不過我、嫿貴妃、折淑妃、權德妃而已,聞得此言,不由得倒吸一口冷氣,麵麵相覷,心內大驚:何人膽敢毒害一國之母?
待到眾人的目光轉移到秋紫身上,她亦吃驚得瞪大了眼睛,當即下跪哭訴道:“還望陛下與眾位娘娘明鑒。皇後娘娘待奴婢如此情深義重,情同姐妹,奴婢如何敢下毒謀害娘娘。何況,若奴婢意欲下手毒害娘娘,早早便可毒害,何須等到今日?再者,縱使奴婢當真與皇後娘娘有不共戴天之仇,如何會用此低劣的手段,當著禦醫的麵毒害我家娘娘?奴婢大可吩咐底下人,借皇後娘娘的名義直接問司藥房索取一包鶴頂紅,一股腦兒倒入一碗湯藥中,再洗幹淨瓷碗,豈不省事?”
秋紫一番話說得在情在理,連吾等亦躊躇起來:依著當前的形勢看來,隻怕真凶並非秋紫——秋紫不過係一介替罪羊罷了。
權德妃眼見秋紫痛哭流涕,一時心有疼惜,麵露不忍道:“陛下,秋紫所言合情合理。她既有無數機會毒害皇後,何必等到今日?又何須親自犯險?妾妃還望陛下可以查出真相,還秋紫與皇後娘娘一個公道。”說著,隨即鄭重下跪。
吾等亦隨之下跪。
皇帝顯見茲事體大,而秋紫更無一個合情合理的理由暗中毒害皇後,故而深深一番沉吟,長長一番深思之後,開口道:“秋紫,你既說你並無目的毒害皇後,你且仔細道來,這碗湯藥的來曆有多少人經手,係何人親手熬製,乃至這碗湯藥所用的瓷碗出自何處?”
既然湯藥中確證有毒,下毒的真凶自然親自接觸過,故而皇帝有此一問叫人登時明了他的心思。
秋紫顯見此事關乎皇後的鳳體安康,更牽扯進自己的明白,故而仔細一番深思熟慮之後,磕了一個頭,跪著說道:“回稟陛下,若論起瓷碗的來曆,並非皇後娘娘按例所得,若奴婢不曾記錯,係她人所贈。具體何人,還需得朱襄親自查證一番賬冊,方能知曉出處。至於裏頭的湯藥,奴婢特地叮囑了底下人唯有奴婢與朱襄方可親身接近、熬煮湯藥。湯藥熬好之後,亦由奴婢與朱襄二人送入寢殿。乃至於最後的清洗亦由奴婢與朱襄負責。”
“秦斂,去吩咐朱襄查查瓷碗的來曆。”聽罷,皇帝隨口吩咐道。
秦斂應一聲,隨即去了。不多時,帶著朱襄又回來了。
朱襄跪在皇帝麵前,磕了一個頭,萬分穩重道:“回稟陛下,依著陛下的吩咐,奴才特地查了當日禮物往來的賬冊,瓷碗係瑛妃當日所贈。”
我與權德妃等人交換了一個心照不宣的眼神,皆暗暗道:如此一來,再不必提,皇後中毒一事定係瑛妃早早謀算好了一切。隻怕今日之事,依著她的手段,不是做不出來。如此一來,隻怕她難逃死劫。
皇帝眼神登時暗了下去,似乎夾帶上了幾縷暴雨狂風降臨前的呼嘯狂野,摧枯拉朽般將禦殿之內所有的樹木掀起來,露出一口口深坑,幾欲將人活埋,置人於死地。
“想不到瑛妃早早算計好了一切。如此看來,皇後鳳體會這般虛弱,可見係瑛妃當日一手所為,深有謀慮,料定會有如此一天。縱然此番用不上這瓷碗,來日定會有用上的那一刻。”嫿貴妃念及瑛妃手段,固然甚是敬佩,到底格外恐懼,不由得瑟瑟發抖起來。
不僅僅嫿貴妃一人聯想到瑛妃這般深謀遠慮,連我亦不由得害怕起來:她縱使身處桐宮之中,終究才智過人,不費一兵一卒安置於禦殿之中,安然靜候即可叫皇後自取滅亡。如此手段與安排,一環接一環,環環相扣,隻怕若她身為男子、用在朝堂之上,縱使皇帝亦不敵其手。再者,她當日思慮到的嬪禦波及尚為珩貴嬪的皇後,隻怕其她幾位嬪禦,例如權德妃,亦暗中遭了她的毒手亦未可知。
折淑妃當即下跪,深深流淚而夾帶著萬般對來日的恐懼,虔誠懇求道:“還請陛下賜死瑛妃。陛下將其打入桐宮可算得上仁德有善,可就是這份恩典,成了皇後娘娘的催命符。若繼續任由此人存活世間,隻怕來日遭殃的不止皇後娘娘一個,連諸多皇子帝姬亦會深受其害。還請陛下為皇嗣的安泰著想,即刻處死瑛妃。若陛下不答允,妾妃與眾姐妹寧願長跪不起。”說著,擺正了昂首跪地的模樣。
眼見折淑妃如此行徑,我與嫿貴妃、權德妃不知所措。一番躊躇之後,隨即一同下跪,請命道:“瑛妃作惡多端。但凡她在世上多活一天,終究會多害一條人命。今日係皇後遭殃,性命垂危,來日不知還會有什麽人為之喪命。禦殿之內,如何存得這般心思深沉而手段毒辣之人?當日琅貴妃、魏庶人罪行與之相比,隻怕難企及萬分之一。陛下乃一國明君,還請陛下垂憐禦殿諸妃,為咱們套一個公道。如若不然,隻怕來日遇難之人的罪過皆會歸咎到陛下頭上。若果真有這般一日,陛下又有何麵目去見大楚曆代的先祖?”
如此話語,自然叫心有猶豫的皇帝起了決心,下詔賜死幽禁在桐宮之中的瑛妃,並廢黜所有的位分名冊。最終,紫氏被一團草席卷進了亂葬崗。而皇後的病體,在紫氏死後亦逐日康複。伴隨著鳳體的康健,越來越多的嬪禦、宮人紛紛傳言,開始將當日暗中謀害昭惇怡長貴妃的計策亦一並算到了紫氏頭上。
淩合將這一消息通報與我之時,我仔細一想,確實如此。
我當日曾提及真正陷害昭惇怡長貴妃之人,一來需得有足夠的聰明才智,保證自己的計策能夠順利實施;二來需得叫人查不出她下毒害人的手段,如此才能順利斷送昭惇怡長貴妃的性命;三來需得叫人查不出她的身份,唯有如此她方可免遭刑罰。唯有做到這三點,此番計劃方能功成圓滿。一則紫氏絕頂聰明,身處桐宮之內尚可如此,此等手段叫人歎為觀止;二則她作案的手段確實叫人稱奇,不得不服;三來,她彼時身處桐宮,自然叫人以為她無能力涉事禦殿之內。據此三條,此案確實叫人懷疑係她所為。
然則我卻是有一絲擔憂:如今皇後已然身為國母,縱使一朝仙逝,於紫氏亦無益處。二則,皇後與她之間素來無恩無怨,亦不曾做出對不起她的事,乃至論及恩寵亦平平無奇,僅受皇帝禮遇而已,她為何要謀奪皇後的性命?若她當日贈送皇後瓷碗,正為這樣一日,如何不早早動手?今時今日動手不過僥幸。若一個偶然,瓷碗被存放於庫房之中,永不見天日,豈非皇後可以壽終正寢?如此一來,紫氏的陰謀詭計如何成功?紫氏如此聰慧,自然懂得借她人之手贈予禮品,如何教朱襄一下子查出來此物出自她處?
程禦醫親口道明,瓷碗裏頭因烏頭以酒浸、酒煎服易致中毒,如此,皇後才遲遲不見好轉。如今看來,皇後素日所用的烏頭無需紫氏思慮在內,而這酒,卻係她一手所為。想來當日便是她一手將瓷碗放入濃酒中熬煮,這才致使湯藥之中生了毒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