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下嘖嘖稱讚:唯有葉麗人如此品格方與婺藕一般配得上海棠之名。
然則細細深究,我卻不明為何葉麗人早早入宮,卻仍舊未及一宮主位尊榮。難不成當真係身患赤白癜風而形狀可怖之故?抑或係她淡薄恩寵名利之故?
當日諸女中,除卻琽妃、姝妃、嫿妃、瑛貴嬪、侯賢妃、依貴姬、溫貴姬、禮貴姬八人,隻餘她與冷良人未身居一宮主位。冷良人品格自然叫人難心生喜愛。葉麗人為人處世向來淡淡,幾乎令人忘卻禦殿之中有如斯人物。想來便是葉麗人不屑爭寵之故,亦未可知。
閑話漫漫許久,眼見天色昏暗,我方起身告辭,道:“今日與葉姐姐一句,妹妹頗為受教。但願來日妹妹可與姐姐一同品嚐海棠之果、談論海棠詩詞。”
“好。若有來日,妾妃一定醃漬好蜜餞,靜候娘娘佳音。此番多謝娘娘的鬆香了。”葉麗人客氣起身,送我至門口,身著的新芽色染上了黃昏的寂寥之色,渾然一體,猶如一朵開在深秋的破敗海棠花,花色枯萎,花瓣凋零,顯出幾分下世的景狀來,眼見著我走遠了方繼續看著內禦采摘海棠果子。
歲月一下子劃過十一月十六,玉嬪晉正四品麗人,皇帝對她的榮寵可見一斑,愈加叫人心有忿忿,怨恨之餘甚是豔羨。
侯賢妃固然甚為不悅,如今誕育皇嗣,如何會一如過去那般莽撞?故而在雲陽宮中發泄一頓,出口一番不悅之詞後,再無作為。餘下位份最高的琽妃、姝妃、嫿妃亦不曾言語。
相比之下,身為皇三子生母的婺藕則平和靜氣許多。禦殿嬪禦皆道婺藕固然育有皇子,到底難保君恩,故而為人處事低調,不敢擅自出頭,不比侯賢妃福氣姍姍來遲,誕下恭敬,君恩尤甚從前、更勝往昔。
隻看皇帝不曾叱責侯賢妃幾句牢騷,便可知皇帝心中如何看待她。固然有了新歡夕麗人,皇帝亦不曾忘了舊愛侯賢妃。她們二人一個念有舊情,一個身負隆恩,絕非婺藕可相提並論。
我心頭不禁擔憂起婺藕的來日,卻甫一出口,便被斂敏勸住了,洋紅色絮衣宮裝修整成寬大的衣袖,隨著她手臂揮舞,仿佛一朵碩大鮮妍的山茶花開在我的身旁,“清歌,婺藕自有婺藕的良機,你又何必杞人憂天。何況,你自己的身子依舊不曾完好,焉知非操心太過。”擔憂的語氣染上了洋紅色的深沉,令人不由得心生凝重之意。
我啞然一笑,反覆蓋上她的柔夷,語重心長地受教道:“敏姐姐所言甚是。來日,自有鸞儀的好去處,我何必再擔憂其它。婺藕年歲漸長,心思逐日細膩,恭修係她所出,她自會好生照料。倒是姐姐你眼下這身孕,可得好生保養。”
黃昏之際,皇帝於星月宮夕麗人處慶賀畢,探視完斂敏,便來瑤光殿。
解下一襲風毛出得極好的純玄色狐裘鬥篷,方一落座,情不自禁地歎一口氣,端起茶盞啜飲一口,他不安道:“沈元化倒是回回都說修儀身子安康。至於安胎事宜,卻每每提點不盡,似乎修儀這胎像頗不安穩。”言畢,搖了搖頭,再次啜飲一口。
我侍立在側,含笑焚上一把薄荷葉,清新芬芳的氣息頓時彌漫整個瑤光殿,令人於寒冷的冬夜分外提神醒腦,轉頭對身著一襲明黃色絮衣九龍袍,腰間係著一條白玉腰帶,一身家常裝束而不失尊貴的皇帝說道:“禦醫自然個個撿好的說。怕隻怕一個個名不符實,隻顧著搶頭功,那就可恨了。許是錢姐姐當前胎像雖安穩,亦難定,故而沈禦醫模棱兩可,亦未可知。”
頓了頓,我拾起寬大的錦緞草黃色錦緞絮衣宮裝裙擺,猶如一簇無數秋日金桂堆砌而成的花朵,散發著清淡濃烈的花香,落座皇帝身邊,探近了腦袋,微笑著提議道:“若陛下心中著實掛念,不若妾妃此番陪陛下往雍和殿走一趟,為錢姐姐祈福一番,陛下以為如何?如今嫋舞姐姐、申姐姐與妾妃皆膝下有子,妾妃很盼望錢姐姐亦有所出,來日四個孩子一起嬉笑著長大呢。”嘴角含笑,甚是輕盈。
聞言,失笑一番,“娥皇此言極是。”頓了頓,皇帝端起茶盞,啜飲一口,燭光下襯托得明黃色絮衣錦袍泛濫出一片赤金之色,尊貴無比,補充道:“朕自得了娥皇,福氣與日俱增,子嗣亦接踵而來。如今,與你交好的除了修儀,妍貴姬、申貴姬皆有子嗣,可見娥皇福澤深厚,得神佛庇佑,愛屋及烏之下,連身旁人亦分外多福。此番確該往雍和殿祝禱一趟,祈禱玉娘亦身懷有孕才是。”麵容喜悅衝衝。
我微微一愣,不禁回想起承文曾回稟:‘玉娘’乃麗人夕澤的乳名。
皇帝此言一出,語氣甚是親密,顯見她如今恩寵深厚,非常人可比。禦殿之內,一位嬪禦懷孕,往往會令皇帝放下對其她嬪禦的寵愛,轉而關心皇嗣。然則眼下斂敏身懷六甲之際,皇帝亦不忘懷夕麗人,以親昵小名稱呼,更不顧深更半夜前往雍和殿祝禱,顯見夕麗人在皇帝心中地位極難撼動。隻怕縱使當日的侯賢妃亦無法與之匹及。
我心頭不禁惴惴不安起來:來日,若夕麗人心懷叵測,我未必敵得過她。
掩下心頭無盡思量,我當即起身,整理好著裝,外披一件鮮紅色羽紗鬥篷,陪披著鬥篷的皇帝往雍和殿走去。六個內侍提攜著琉璃燈籠並肩兩排走在前頭。另有兩個內侍撐著九龍傘在後頭為吾等遮擋風雪。
正欲皇帝談笑之間,一個恍惚眼錯,前方遙遙可見一點昏黃紅燈籠於黑暗的幕布之上漂浮不定,被人提著,晃晃擺擺之中,愈加顯得那位嬪禦婀步輕娜,身姿如蒲柳般嬌軟輕盈。
眼見皇帝停下腳步,不及開口,在前方開路的秦斂、倚華詫異起來,“陛下,這可倒奇了,前頭不知是哪位主子娘娘,深更半夜不在寢殿內安寢,倒來這雍和殿祈福。”
皇帝吩咐黃門令宋峰急忙追上,前方嬪禦轉身前來行禮——原來是中才人甄氏!
甄中才人眼見我與皇帝在此,忙近前行禮,一襲赭石色錦緞絮衣宮裝襯得她如同一朵碩大的芍藥花開在雪地之上,嬌柔百媚,“妾妃參見陛下、婉貴嬪,陛下萬安,娘娘金安。”
“甄中才人此番可要往雍和殿去?”皇帝詫異道。
“正是。”甄中才人清淩淩一把妙音婉轉道來,甚是悅耳,“妾妃此行乃為錢修儀腹中皇嗣祈福。”
皇帝與我對視一眼,嘴角含笑,麵容讚歎,和顏悅色道:“難得甄美人如此大方得體。”
‘甄美人’三字金口一開,甄美人當即熱淚淋漓,俯身下跪,深深道:“妾妃謝陛下隆恩。”
是夜,無論她人如何安眠,翌日清晨聽聞皇帝專為斂敏而特晉甄氏為美人的旨意後,紛紛側首不已,亦羨亦妒之聲傳遍禦殿內外,甚是浩蕩。
為著天賜的良機,甄美人與我來往得愈加親密。正為著此等親密,我方得知事關甄美人的一樁秘事:為著早日身懷六甲,甄美人早先日日服用杜仲。好不容易身懷有孕,尚未稟報皇帝,隨即小產。自此之後,再無身孕消息。
我不禁詫異起來:原本杜仲本就有安胎氣之療效,如何短短時日內便小產?此事說來古怪異常。
除此之外,唯一美中不足之處便是素昭媛自己懷有身孕三月亦不曾察覺,自愫罌殿晨昏定省回來後因故受驚小產。禦醫測脈斷言,素昭媛因多次小產而致體質孱弱之故,隻怕今後受孕機會渺小。
她們二人可算得上是同病相憐了。
“此言當真?”梁琦回稟之際,我甚是詫異,自榻上當即直起身子,因著朱縹色的錦緞裙擺過於寬大,一時行動受限,微顯呆鈍,幾近打翻手中的茶盞。
倚華眼疾手快,趕忙接過我手中的茶盞,安安穩穩地放置一邊。
梁琦深沉地瞥我一眼,垂下眼皮,沉穩低眉道:“月室殿傳來的消息正是如此。如今,隻怕陛下那邊業已得報。”
鶯月與星回對視一眼,喟然一歎道:“若素昭媛能生下皇嗣,隻怕會更得陛下寵愛。”
倚華不緊不慢地擺好茶盞後,侍立我身旁,不冷不淡道:“隻怕素昭媛自己亦未料得自己身懷有孕。”
我哀歎一口氣,甚是可惜,端然正坐,安好裙擺,整理好上頭垂掛的雕芙蓉花琢翠玉碧葉白玉佩的流蘇,安然端起一旁的新茶盞,正襟掀開茶蓋,挺直了腰板浮了浮茶麵,若有所思,漫不經心地點點頭,“可惜了她身子如此孱弱,多次受孕而無所誕。”
“然則此事說來話長。”梁琦覷我一眼,繼續道:“素昭媛小產之時,若非一旁的瑛貴嬪看出端倪,發現得早,隻怕素昭媛連性命亦不保。”
“瑛貴嬪?!”我愈加不得其解,細細瞧向梁琦,示意他坦言相告。
“素昭媛小產之時,瑛貴嬪正在月室殿。”梁琦言簡意賅,一語點破天機,繼續道:“據瑛貴嬪所言,因彼時月室殿內禦黃丹鬧出了動靜,這才令素昭媛受驚小產。”
聞得此言,我了然地點點頭。
然則細細深究,我卻不明為何葉麗人早早入宮,卻仍舊未及一宮主位尊榮。難不成當真係身患赤白癜風而形狀可怖之故?抑或係她淡薄恩寵名利之故?
當日諸女中,除卻琽妃、姝妃、嫿妃、瑛貴嬪、侯賢妃、依貴姬、溫貴姬、禮貴姬八人,隻餘她與冷良人未身居一宮主位。冷良人品格自然叫人難心生喜愛。葉麗人為人處世向來淡淡,幾乎令人忘卻禦殿之中有如斯人物。想來便是葉麗人不屑爭寵之故,亦未可知。
閑話漫漫許久,眼見天色昏暗,我方起身告辭,道:“今日與葉姐姐一句,妹妹頗為受教。但願來日妹妹可與姐姐一同品嚐海棠之果、談論海棠詩詞。”
“好。若有來日,妾妃一定醃漬好蜜餞,靜候娘娘佳音。此番多謝娘娘的鬆香了。”葉麗人客氣起身,送我至門口,身著的新芽色染上了黃昏的寂寥之色,渾然一體,猶如一朵開在深秋的破敗海棠花,花色枯萎,花瓣凋零,顯出幾分下世的景狀來,眼見著我走遠了方繼續看著內禦采摘海棠果子。
歲月一下子劃過十一月十六,玉嬪晉正四品麗人,皇帝對她的榮寵可見一斑,愈加叫人心有忿忿,怨恨之餘甚是豔羨。
侯賢妃固然甚為不悅,如今誕育皇嗣,如何會一如過去那般莽撞?故而在雲陽宮中發泄一頓,出口一番不悅之詞後,再無作為。餘下位份最高的琽妃、姝妃、嫿妃亦不曾言語。
相比之下,身為皇三子生母的婺藕則平和靜氣許多。禦殿嬪禦皆道婺藕固然育有皇子,到底難保君恩,故而為人處事低調,不敢擅自出頭,不比侯賢妃福氣姍姍來遲,誕下恭敬,君恩尤甚從前、更勝往昔。
隻看皇帝不曾叱責侯賢妃幾句牢騷,便可知皇帝心中如何看待她。固然有了新歡夕麗人,皇帝亦不曾忘了舊愛侯賢妃。她們二人一個念有舊情,一個身負隆恩,絕非婺藕可相提並論。
我心頭不禁擔憂起婺藕的來日,卻甫一出口,便被斂敏勸住了,洋紅色絮衣宮裝修整成寬大的衣袖,隨著她手臂揮舞,仿佛一朵碩大鮮妍的山茶花開在我的身旁,“清歌,婺藕自有婺藕的良機,你又何必杞人憂天。何況,你自己的身子依舊不曾完好,焉知非操心太過。”擔憂的語氣染上了洋紅色的深沉,令人不由得心生凝重之意。
我啞然一笑,反覆蓋上她的柔夷,語重心長地受教道:“敏姐姐所言甚是。來日,自有鸞儀的好去處,我何必再擔憂其它。婺藕年歲漸長,心思逐日細膩,恭修係她所出,她自會好生照料。倒是姐姐你眼下這身孕,可得好生保養。”
黃昏之際,皇帝於星月宮夕麗人處慶賀畢,探視完斂敏,便來瑤光殿。
解下一襲風毛出得極好的純玄色狐裘鬥篷,方一落座,情不自禁地歎一口氣,端起茶盞啜飲一口,他不安道:“沈元化倒是回回都說修儀身子安康。至於安胎事宜,卻每每提點不盡,似乎修儀這胎像頗不安穩。”言畢,搖了搖頭,再次啜飲一口。
我侍立在側,含笑焚上一把薄荷葉,清新芬芳的氣息頓時彌漫整個瑤光殿,令人於寒冷的冬夜分外提神醒腦,轉頭對身著一襲明黃色絮衣九龍袍,腰間係著一條白玉腰帶,一身家常裝束而不失尊貴的皇帝說道:“禦醫自然個個撿好的說。怕隻怕一個個名不符實,隻顧著搶頭功,那就可恨了。許是錢姐姐當前胎像雖安穩,亦難定,故而沈禦醫模棱兩可,亦未可知。”
頓了頓,我拾起寬大的錦緞草黃色錦緞絮衣宮裝裙擺,猶如一簇無數秋日金桂堆砌而成的花朵,散發著清淡濃烈的花香,落座皇帝身邊,探近了腦袋,微笑著提議道:“若陛下心中著實掛念,不若妾妃此番陪陛下往雍和殿走一趟,為錢姐姐祈福一番,陛下以為如何?如今嫋舞姐姐、申姐姐與妾妃皆膝下有子,妾妃很盼望錢姐姐亦有所出,來日四個孩子一起嬉笑著長大呢。”嘴角含笑,甚是輕盈。
聞言,失笑一番,“娥皇此言極是。”頓了頓,皇帝端起茶盞,啜飲一口,燭光下襯托得明黃色絮衣錦袍泛濫出一片赤金之色,尊貴無比,補充道:“朕自得了娥皇,福氣與日俱增,子嗣亦接踵而來。如今,與你交好的除了修儀,妍貴姬、申貴姬皆有子嗣,可見娥皇福澤深厚,得神佛庇佑,愛屋及烏之下,連身旁人亦分外多福。此番確該往雍和殿祝禱一趟,祈禱玉娘亦身懷有孕才是。”麵容喜悅衝衝。
我微微一愣,不禁回想起承文曾回稟:‘玉娘’乃麗人夕澤的乳名。
皇帝此言一出,語氣甚是親密,顯見她如今恩寵深厚,非常人可比。禦殿之內,一位嬪禦懷孕,往往會令皇帝放下對其她嬪禦的寵愛,轉而關心皇嗣。然則眼下斂敏身懷六甲之際,皇帝亦不忘懷夕麗人,以親昵小名稱呼,更不顧深更半夜前往雍和殿祝禱,顯見夕麗人在皇帝心中地位極難撼動。隻怕縱使當日的侯賢妃亦無法與之匹及。
我心頭不禁惴惴不安起來:來日,若夕麗人心懷叵測,我未必敵得過她。
掩下心頭無盡思量,我當即起身,整理好著裝,外披一件鮮紅色羽紗鬥篷,陪披著鬥篷的皇帝往雍和殿走去。六個內侍提攜著琉璃燈籠並肩兩排走在前頭。另有兩個內侍撐著九龍傘在後頭為吾等遮擋風雪。
正欲皇帝談笑之間,一個恍惚眼錯,前方遙遙可見一點昏黃紅燈籠於黑暗的幕布之上漂浮不定,被人提著,晃晃擺擺之中,愈加顯得那位嬪禦婀步輕娜,身姿如蒲柳般嬌軟輕盈。
眼見皇帝停下腳步,不及開口,在前方開路的秦斂、倚華詫異起來,“陛下,這可倒奇了,前頭不知是哪位主子娘娘,深更半夜不在寢殿內安寢,倒來這雍和殿祈福。”
皇帝吩咐黃門令宋峰急忙追上,前方嬪禦轉身前來行禮——原來是中才人甄氏!
甄中才人眼見我與皇帝在此,忙近前行禮,一襲赭石色錦緞絮衣宮裝襯得她如同一朵碩大的芍藥花開在雪地之上,嬌柔百媚,“妾妃參見陛下、婉貴嬪,陛下萬安,娘娘金安。”
“甄中才人此番可要往雍和殿去?”皇帝詫異道。
“正是。”甄中才人清淩淩一把妙音婉轉道來,甚是悅耳,“妾妃此行乃為錢修儀腹中皇嗣祈福。”
皇帝與我對視一眼,嘴角含笑,麵容讚歎,和顏悅色道:“難得甄美人如此大方得體。”
‘甄美人’三字金口一開,甄美人當即熱淚淋漓,俯身下跪,深深道:“妾妃謝陛下隆恩。”
是夜,無論她人如何安眠,翌日清晨聽聞皇帝專為斂敏而特晉甄氏為美人的旨意後,紛紛側首不已,亦羨亦妒之聲傳遍禦殿內外,甚是浩蕩。
為著天賜的良機,甄美人與我來往得愈加親密。正為著此等親密,我方得知事關甄美人的一樁秘事:為著早日身懷六甲,甄美人早先日日服用杜仲。好不容易身懷有孕,尚未稟報皇帝,隨即小產。自此之後,再無身孕消息。
我不禁詫異起來:原本杜仲本就有安胎氣之療效,如何短短時日內便小產?此事說來古怪異常。
除此之外,唯一美中不足之處便是素昭媛自己懷有身孕三月亦不曾察覺,自愫罌殿晨昏定省回來後因故受驚小產。禦醫測脈斷言,素昭媛因多次小產而致體質孱弱之故,隻怕今後受孕機會渺小。
她們二人可算得上是同病相憐了。
“此言當真?”梁琦回稟之際,我甚是詫異,自榻上當即直起身子,因著朱縹色的錦緞裙擺過於寬大,一時行動受限,微顯呆鈍,幾近打翻手中的茶盞。
倚華眼疾手快,趕忙接過我手中的茶盞,安安穩穩地放置一邊。
梁琦深沉地瞥我一眼,垂下眼皮,沉穩低眉道:“月室殿傳來的消息正是如此。如今,隻怕陛下那邊業已得報。”
鶯月與星回對視一眼,喟然一歎道:“若素昭媛能生下皇嗣,隻怕會更得陛下寵愛。”
倚華不緊不慢地擺好茶盞後,侍立我身旁,不冷不淡道:“隻怕素昭媛自己亦未料得自己身懷有孕。”
我哀歎一口氣,甚是可惜,端然正坐,安好裙擺,整理好上頭垂掛的雕芙蓉花琢翠玉碧葉白玉佩的流蘇,安然端起一旁的新茶盞,正襟掀開茶蓋,挺直了腰板浮了浮茶麵,若有所思,漫不經心地點點頭,“可惜了她身子如此孱弱,多次受孕而無所誕。”
“然則此事說來話長。”梁琦覷我一眼,繼續道:“素昭媛小產之時,若非一旁的瑛貴嬪看出端倪,發現得早,隻怕素昭媛連性命亦不保。”
“瑛貴嬪?!”我愈加不得其解,細細瞧向梁琦,示意他坦言相告。
“素昭媛小產之時,瑛貴嬪正在月室殿。”梁琦言簡意賅,一語點破天機,繼續道:“據瑛貴嬪所言,因彼時月室殿內禦黃丹鬧出了動靜,這才令素昭媛受驚小產。”
聞得此言,我了然地點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