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熱熱鬧鬧了三四天,牛羊馬匹送進關內十幾萬頭。


    將軍營本來就是華州軍戶子弟,不少在榆林當差的就有不少出自華州的,自然也就有不少相熟的,還是年長一些的。


    真論起來,從爺爺輩能認到堂哥表哥那一輩。


    軍戶是世代從軍,成年以後就得入軍營。


    說是六十歲可以退役,但在軍營起碼還有一份餉銀,退役那真就回去種地了當佃農了。


    所以老兵油子那都是不太愛願意退役的。


    死在前線是他們最好的歸宿。


    今年一直在防備北方遊牧部落過來打秋風,倒是萬萬沒想到被收入華山派的這一群半大毛孩子先打了一場草原的秋風。


    在他們半路接到人以後那個叫歡天喜地。


    也有一些不知道天高地厚的兵痞想把戰利品占為己有,想拉著兄弟夥驅散華山派這種百人小隊。


    結果就是分分鍾被教育做人了。


    老老實實配合打工,趕回榆林鎮。


    去的時候張牙舞爪,回來的時候鼻青臉腫,被好一頓笑話。


    都是一個軍營的,誰還不知道誰那點事情。


    這樣的兵痞還不老少,都是自認為有點本事的,也確實能唬住營裏的一些人。


    總兵官是個知兵的,也是個愛兵的。


    知道手底下這些苦哈哈就沒幾個有錢的 ,都是臉比兜裏幹淨。


    正德年間,九邊軍費開支還算是尚可正常運轉,但要是說能過得很好那是做不到的。


    這筆意外之財還是老家的弟子送來的,真是有點他鄉遇親人,親人打開錢包直接甩出幾捆大鈔,讓他們花著的錯覺。


    普通老百姓嘛,說到底就是混賬嘴,軍戶、小兵連普通老百姓都算不上。


    有部分的馬匹、牛,鄭凱是打算華山派自用的,讓前來接應的雜役弟子直接領回華山派。


    其他部分就全部直接在榆林處理了。


    統計下來,羊有十一二萬,馬匹有兩萬,牛有一萬多。


    平均一頭羊價值是1.5兩銀子,牛馬大概都是10兩左右,運送到南方的話,價格更高些。


    明朝豬肉貴一些,牛羊馬肉在明朝前中期,反而不貴。


    前期給草原徹底打服了,有大量的戰爭紅利的牛羊馬進來。


    加上雙邊互市的流入。


    牛羊肉早就在明朝的餐桌了。


    不過到了土木堡之變之後,又開始倒了個個,草原遊牧部落開始強勢起來。


    主要還是明英宗,看看這諡號取得多嘲諷。


    加上掠奪過來的其他金銀細軟,折現的話也有個幾萬兩。


    全部加一起大幾十萬兩有了。


    鄭凱也如約三七分,跟榆林總兵壽長李分贓了,現錢,貨都分了一批。


    隨便他怎麽處理。


    樂得這個李總兵,已經快找不到北了,一個勁的表示,以後有需要搭把手,盡管招呼。


    這純純的是意外之財,還是一波富的那種。


    比起那些吃空餉喝兵血的總兵來說。


    老李他已經都算是聖人了。


    榆林關幾乎可以說直麵草原,在這裏喝冰血,那跟找死沒什麽區別。


    兵將要是不夠多,關破人亡,他這個總兵也就當到頭了。


    這些年老李那是求爺爺告奶奶,就是個維持,起碼讓營裏的兄弟都吃飽不至於挨餓。


    至於出草原反野一手,像鄭凱他們這麽幹,還真不敢。


    一是還有鎮守太監在,擅自出兵不合規矩。


    二來,手底下騎兵不多,要掃蕩草原,沒有騎兵那是千難萬難的。


    做一個守城之將,已經是難能可貴了。


    但千裏為官,發點小財,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讓那些走私牛馬羊的入關的小錢還是可以撈一點的。


    無本買賣的倒是真不敢做。


    財貨這些東西,鄭凱壓根是不在乎的,分出去三成,剩下五成劃歸華山派,還有兩成就直接是將軍營這些弟子分了。


    在得手之後,把財貨都運送回關門。


    將軍營的弟子休整了一日。


    不少弟子開始初步適應這種晚上襲營、補刀,天亮趕著牛羊馬匹,采貨,回關的套路。


    簡單易懂還效果顯著。


    除了趕牛羊馬匹費點事情,比較麻煩一點,其他都賊順溜。


    要是以後自己當兵,也這麽幹,幹不了幾年還不得發家致富直接走上人生巔峰。


    不過,跟那些老兵老鄉交流之後,這完全跟他們想象的不一樣。


    他們在榆林當兵,除了被動防守,挨打以外,很少出擊,幾乎就是做個烏龜殼。


    這些老兵也跟這些半大小子講起那些草原遊牧部落要是殺進關內做的一些事情。


    有些是耳聞,有些是親眼所見。


    原本內心還有點愧疚,感覺勝之不武的弟子,心理也徹底放下了。


    自然有不少心地純良的弟子,對於一些婦女孩子老人沒有補刀,且還不在少數。


    但鄭凱沒有說什麽,隻要經曆得多了,他們會懂的。


    對敵人的仁慈,就是對自己人人命的最大的不尊重。


    這裏沒有什麽對與錯,隻有永遠在爭奪的生存權,你死我活。


    沒有了牛羊,沒有了成年男子的草原部落,隻留下婦女兒童的話,在秋冬,草原會是她們最後的歸屬,有死無生,更加痛苦。


    還不如在睡夢之中被補刀了,要來的一了百了。


    北方草原對於農耕為主的中原王朝來說,幾乎是個無解的狀態。


    隻要形成萬騎以上的規模的騎兵,防守的力量起碼就是十倍百倍,外加漫長的國防線。


    最好的方式,是徹底的抹殺,殺到最後那一片草原就剩下自然的萬物生長。


    形成如同美國當年西部那樣,流動的黃金,野生的牛群、羊群、馬群,到處都是,有利可圖之後,大量的冒險者以此發家。


    或者就是不斷的帶來戰爭紅利,逼他們到別處晃悠去,遷徙,最後徹底成為中原的養馬地。


    讓整個草原成為中原強大王朝的發動機,繼續向外擴張。


    在第二次掃蕩開始前,鄭凱和劉勁鬆就特意會見了一下李總兵,讓他做好準備。


    最後還是先把榆林兵將的兵器,防守器械都儲備好,以防大規模的報複來襲。


    一起發財沒問題,發財的風險還是要先提示一下的。


    別到時候鄭凱他們拍拍屁股走了,留下老李在那罵娘了,合作雙贏互惠互利才持久。


    李總兵臉色嚴肅點點頭,還是表示知道了,會記在心上。


    這種事情確實要以防萬一。


    不過,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都見到了鄭凱他們搞一次就帶來這麽巨大的財富了。


    那還有什麽可怕的,當兵的,難道還怕打仗。


    尤其是有錢有人之後,他老李膽子就更大了。


    說句不慚愧的話,他老李就沒打過這麽富裕的仗。


    隻要花錢能帶來更多的錢,那還怕什麽,花,大把的花。


    有了鄭凱的承諾,就以他榆林為協助後方,那就大膽的幹。


    說不得,也直接幹個侯爺、國公出來,那他老李就真要熬出頭,光宗耀祖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諸天萬界,從道士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華而不濕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華而不濕並收藏穿越諸天萬界,從道士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