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會長,你說的這事我答應了,不過我一個人在上海灘可說了不算。”


    杜老板說完這話,如釋重負,艱難的端起茶喝了一口。


    鄭凱懂了。


    沒過兩天,黃老板卸任了法租界探長的職位,隨後因心梗發作死在家中。


    張老板意外失足,搶救無效死於醫院。


    杜老板順利擔任四個租界的華董。


    兩個大流氓頭子的死並沒有引起什麽波瀾,他手底下的那些頭馬,死硬分子,做事沒有底線的,紛紛暴斃而亡。


    手底下的也不過是混個生活,並沒有什麽實際太大的好處,慢慢被杜老板一一收攏,各自安排差事,能養家糊口的有穩定收入來源。


    亂世所求,不過是一日三餐,溫飽而已,走入灰黑世界,也不過是為了掙紮求存。


    雖然還有不少人,習氣不改,但已經不算什麽大事了。


    整個上海灘,杜老板已經算是步入了名流階層了,不是那個什麽小癟三的頭頭。


    需要做事,隻要吩咐手底下的人就好了,正式開始承擔對外進出口貿易華董。


    四個租界看在大量訂單上麵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有訂單就意味著有大量的利潤流入到他們國內,他們是樂見其成的。


    多了一個華董而已,不算什麽大事,雖然也有話語權,但能更好的溝通,有一個華董出麵,對於租界的一些事情,也方便許多。


    有了杜老板在上海灘作為橋梁,白毛顧問團作為專業谘詢,白毛攜帶來的黃金白銀珠寶大量的在上海灘變現。


    此時的上海灘,可以說是富商雲集,哪怕是在歐洲進行拍賣,都不一定有上海的出價高。


    這裏的錢實在是太好賺了。


    不少暴發戶對於能擁有貴族收藏的珠寶,藝術品,有著令人難以想象的執著。


    難民是不可能攜帶紙幣的,攜帶那些也就是廢紙一張,不敢去兌換也用不出來。


    當然也有傻叉帶著紙幣的,鄭凱也隨便用點物資給兌換了過來,撒給了去大毛本地辦事采購的人員進行兌換。


    能換最好,不能換也沒啥關係,反正略勝於無。


    整個商會開始瘋狂的運轉,進出口業務在上海作為橋梁之後,也迅速的暴增,大量的工業機械被運往國內。


    鄭凱與白毛財團的協議是,第一期的廠礦必須設置在重慶,隨後業務產品做得好,二期三期的廠礦開設就不會有地域限製。


    他們白毛愛開哪裏去開哪裏去。


    道商商會也會協助在繼續建廠,控股比率還會進一步逐步降低。


    從75%,50%,在到最後25%。


    這是按照建設周期計算的。


    相關技工學校都統一建設到重慶。


    沒有資金但懂得經營的白毛難民可以先在一期廠礦任職,隻要管理妥當,發展迅速,將會授權得到道商商會的資金支持。


    獲得二期建廠的名額,這些名額是根據一期廠礦經營情況打分,競標的。


    打分和競標的額度,意味著獲得商會貸款的額度。


    這極大的刺激了白毛難民的工作熱情。


    他們相信以這樣的條件,用不了幾年,他們又可以回到以前的生活水準。


    所以對於進出口機械的價格他們十分的敏感,這些都是關係到他們以後的得分和競標的。


    有資本的可以率先建廠,也可以率先擴張,麵對民國巨大的市場,人口優勢,低廉的物價與用工成本,產品隻要出來,根本就不愁賣。


    當然在這些工業品的出廠價格上麵道商行會是有所限製的。


    無論哪家廠商生產的,隻能有利潤的25%,至於出口的話,利潤這方麵就是不管控了。


    違反這個利潤限額,高價在國內銷售的,將被商會製裁,關閉工廠,排除商會之外,愛幹嘛幹嘛去。


    對於這一點白毛難民普遍不是太理解,不過在商會解釋,他們是基金會性質的慈善機構之後,又表示懂了。


    這方麵,不懂也得懂。


    技術在資本麵前,一文不值。


    你不幹的,有的是白毛難民搶著幹。


    無論哪裏的資本,都是要背景的,沒有背景在任何地方都會被吃的骨頭都不剩下。


    這些人都是老資本財團了,沒有那麽幼稚。


    一個工業化體係的建立,涉及到方方麵麵,哪怕是從針頭線腦開始,也是需要人去做起步,去開始鋪墊的。


    民國的黃金十年,也是民族資本快速增長的十年,各種廠礦在不斷的建設之中,也賺取了大量利潤。


    整個市場是買房市場,生產多少都是不夠銷售的。


    他們並不受道商商會的利潤額度限製,也不會產生什麽實際的衝突。


    市場足夠大。


    而且道商商會旗下的白毛財團所建設的廠礦,利用他們的天然的語言優勢,都盡可能的把產品外銷。


    隻要外銷就不受利潤限額的影響,資本從來不是善男信女,他們天然的會追求更多的利潤。


    在這方麵,鄭凱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好賣的暢銷貨盡管他們往國外賣。


    本來就利潤不高,適合在本地銷售的,自然會順從商會的遊戲規則。


    25%的利潤額度,已經不算低了,隻要薄利多銷,資本還是能很快累積起來的。


    相對民國相對穩定的生產生活環境,在大毛本地隨時麵臨被清算的下場,白毛難民已經很知足了。


    以後有錢了,他們白毛國內穩定了,還是可以回國生活的,他們都抱有幻想。


    無論哪個地方的難民對於故土都是抱有僥幸心理的,也充滿著依戀。


    哪怕是放開了以後區域的建廠限製,已經開始適應新環境下的白毛難民,他哪怕要開二期,首先也是會在附近開始。


    不會爬出川府,這個目前他們熟悉的地方。


    這就是鄭凱的陽謀。


    飯,無論是怎麽煮熟,都會在鍋裏,最後到碗裏。


    哪怕有些能耐大的,開始往上海這樣的大城市發展,但也無傷大雅。


    隻要穩定的帶來外匯,創造就業崗位,培養技工人員,廠礦運營的時間越久,民族底蘊就會越足。


    對於那些搞藝術的搞教育的,鄭凱倒沒什麽太多的限製,他們能自己找到活,就自己找,找不到的話,就統統先進廠。


    等以後重慶方麵有這方麵的學校啥的崗位需求了,那就再說。


    這方麵也不需要鄭凱操心,國府自然也會去挖掘他們需要的人才。


    鄭凱堅信一點的就是,什麽所謂的大勢不可改,小勢可改,那是因為積累的小勢還不夠多,還不夠深入。


    眾所周知的,曝氣時間越久大招越厲害。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諸天萬界,從道士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華而不濕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華而不濕並收藏穿越諸天萬界,從道士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