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盤纏什麽的與我小九如浮雲
穿越諸天萬界,從道士開始 作者:華而不濕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師叔祖龍空道人拍板敲定諸事之後,一切都有條不紊的安排了下去。
茲事體大,原本按照流程來講,這些事應該有茅山掌教真人聯係發布。
但龍空道人輩分高,資曆厚,當年更是雲遊眾多道門聖地,對其他道門派別宗門有極大的影響力,由他出麵再加上茅山掌教真人的背書。
各門各派都會賣很大麵子。
江湖就是這樣,混的不是什麽打打殺殺,混的都是人情世故。
但真要用起打打殺殺的手段了,一個老江湖,能頂半邊天,遠不是那些小輩能比的。
掌教真人見龍空道人心意已決,又打上了順便教徒弟名頭,知道已經沒法勸說他了。
實際上龍空道人這些年可以說在茅山頤養天年了。
畢竟也上了年紀,跑腿的事情大部分都交給了晚輩弟子。
他主要負責寫寫茅山劄記把江湖中各種見聞更新更新,在順便講講道經。
曆代茅山傳人都會有幾個這樣的人,不斷的堅持更新茅山劄記。
這也是道門傳統。
這一類人都幾乎是老江湖。
也因此最舍不得龍空道人離開的,反而是那些小道童。
江湖兒女嘛,說幹就幹的性格。
在一聲一聲的小道童稚嫩的太師叔祖早點回來給他們講故事中,龍空道人、小九,剛剛獲得道號順心的鄭凱也直接下山了。
民國南派茅山坐落於廣東羅浮山,距離廣州大概180多裏地。
當然了,那說的還是直線距離。
再開著二輪公交車,腿著去廣州,那距離就更遠了,且得走個兩三天。
更別說,去東北長白山天池了。那直線距離也有個三四千公裏。
要步行去,那是純屬開玩笑。
三人一行還是 得去廣州坐火車,在一路北上。
在鄭凱描述了一下茅山到長白山的距離之後,年輕的九叔早就開始擔心了。
就茅山諸位長老都是一身補丁的經濟狀況,他們三個別還沒到地方就餓死在路上了。
“師叔祖,我們這次去帶了多少盤纏啊?有沒有帶夠啊?”
龍空道人一聽這話就知道小九在心裏打小算盤了,一捋胡須,得,沒幾根了。
“咋地,還怕你師叔祖我,帶你討飯逃到長白山啊?”
鄭凱聽到這也樂了起來。
年輕的九叔擰了擰眉毛:“那到底帶了多少啊?夠不夠我們花的?”
“我們出家人帶什麽盤纏,自然是一路掛單過去就得了。”
龍空道人回答得理所當然,聽得小九的小臉都開始憋綠了。
好嘛,說是說掛單,這不跟討飯去一個味嘛。
又望了望鄭凱,難道靠鄭凱一路打野去,路上也不全是有野地的地方啊。
還得過不少城,住不少店,一路的開銷,可不老少。
再說,總不能真的走著去吧,那還不得走個小半年。
到地方了,黃花菜都快涼了。
看到小九那小臉憋的,就差沒轉身往回跑,一路跑回道觀,去拿點私房錢當盤纏了。
龍空道人笑得更是大聲了。
“你問問你順心師叔,咱們怎麽去?”
“別別,既然下山了,還是直接喊我鄭凱好了?”
鄭凱連忙揮手拒絕,這道號還是在道觀裏喊喊得了,實在聽得不習慣。
就當是個開個馬甲,多一個小號得了。
“鄭凱師叔?”
年輕的九叔都想哭了,這剛嚐過挨餓的滋味,這三四千公裏,不還得餓得死去活來啊。
自己茅山都算得上名門正派,國防部級別的高等院所,都窮成那樣。
到了小地方的道觀,還不得,幹得沒得吃,稀的還得搶著吃啊。
更何況自己這仨,還是來掛單的。
人家願意不願意招呼,還是兩說。
別混吃混喝沒混上,光招人白眼了。
難道回頭到了廣州還要耍耍江湖賣藝的手段,來湊點路費。
這臉色更苦了。
“事急從權,行走江湖哪有那麽多顧忌。咱們是沒有盤纏,但廣州的富商,外國鬼子那,有的是盤纏啊。咱們到了廣州,隨便去借點花花。我猜,他們也是樂意之極的。”
鄭凱很是隨意的說道,仿佛理所當然的一件小事。
龍空道人聽到這個回答,也點點了頭,很是讚賞。
“小九,聽到了你小師叔說的話了吧。學著點。”
年輕的九叔聽到這裏有點震驚了。
“這可以嗎?”
“為什麽不可以?”
“不違反門規?”
“啥子門規規定了,不能懲惡揚善,我咋不知道。”
年輕的九叔難以置信的聽著師叔祖說的話,原來還可以這樣的嘛,真的可以這樣的嗎?
難怪師叔祖當年能雲遊幾十年,到哪都沒餓著,觀裏沒教過這些內容啊。
年輕的九叔內心還想掙紮一下,不過問話的聲音很明顯的降低了不少。
“師叔祖,我們不是出家人嘛,不是道士嘛。”
“對啊,沒錯啊。我們是出家人,也是道士。道士也要吃飯的嘛。”
龍空道人理所當然的回答道。
“那為啥觀裏窮成那樣,師傅他們也沒號召我們出去行俠仗義,懲惡揚善?”
“這話你問的,傻不傻,觀裏又從來沒餓著你們,要那麽多錢財幹嘛,天天大吃大喝來修道,那修的什麽道。清心寡欲,清靜無為才好修道。”
“那些都是外物,犯不上的嘛。”
“做人也好,修道也好,人嘛純粹一點,活得更輕鬆。”
聽到龍空道人的解釋,鄭凱也是點了點頭,這位師傅拜的還是相當可以,活得很是通透,不拘泥,灑脫。
遇事果決,該咋弄咋弄。
不會因為條條框框束縛。
能守住自己的規矩,也能把那些所謂的人家規矩拆解得七零八碎。
思想境界,眼光極為高超。
年輕的九叔更是有一種醍醐灌頂的感覺。
原來如此,果然如此,確然如此。
道心更加堅定,圓潤了幾分。
一點小小的心理負擔也隨風消散了。
突然覺得有師叔祖在,有鄭凱在,這一趟的旅程怕是要極為精彩的吧。
內心之中,不禁起來了一點點期待。
武俠話本小說,在觀裏的時候,也跟師兄弟沒少偷偷看過,也都議論暢想過有一天自己學成下山,照著那些話本小說,來一遍,體驗體驗當大俠的感覺。
但想到自己的道士職業,要轉職做俠盜,就有點放不開手腳了。
但經過跟師叔祖這樣一問,在這方麵的心理障礙,直接突破了。
這難道就是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茲事體大,原本按照流程來講,這些事應該有茅山掌教真人聯係發布。
但龍空道人輩分高,資曆厚,當年更是雲遊眾多道門聖地,對其他道門派別宗門有極大的影響力,由他出麵再加上茅山掌教真人的背書。
各門各派都會賣很大麵子。
江湖就是這樣,混的不是什麽打打殺殺,混的都是人情世故。
但真要用起打打殺殺的手段了,一個老江湖,能頂半邊天,遠不是那些小輩能比的。
掌教真人見龍空道人心意已決,又打上了順便教徒弟名頭,知道已經沒法勸說他了。
實際上龍空道人這些年可以說在茅山頤養天年了。
畢竟也上了年紀,跑腿的事情大部分都交給了晚輩弟子。
他主要負責寫寫茅山劄記把江湖中各種見聞更新更新,在順便講講道經。
曆代茅山傳人都會有幾個這樣的人,不斷的堅持更新茅山劄記。
這也是道門傳統。
這一類人都幾乎是老江湖。
也因此最舍不得龍空道人離開的,反而是那些小道童。
江湖兒女嘛,說幹就幹的性格。
在一聲一聲的小道童稚嫩的太師叔祖早點回來給他們講故事中,龍空道人、小九,剛剛獲得道號順心的鄭凱也直接下山了。
民國南派茅山坐落於廣東羅浮山,距離廣州大概180多裏地。
當然了,那說的還是直線距離。
再開著二輪公交車,腿著去廣州,那距離就更遠了,且得走個兩三天。
更別說,去東北長白山天池了。那直線距離也有個三四千公裏。
要步行去,那是純屬開玩笑。
三人一行還是 得去廣州坐火車,在一路北上。
在鄭凱描述了一下茅山到長白山的距離之後,年輕的九叔早就開始擔心了。
就茅山諸位長老都是一身補丁的經濟狀況,他們三個別還沒到地方就餓死在路上了。
“師叔祖,我們這次去帶了多少盤纏啊?有沒有帶夠啊?”
龍空道人一聽這話就知道小九在心裏打小算盤了,一捋胡須,得,沒幾根了。
“咋地,還怕你師叔祖我,帶你討飯逃到長白山啊?”
鄭凱聽到這也樂了起來。
年輕的九叔擰了擰眉毛:“那到底帶了多少啊?夠不夠我們花的?”
“我們出家人帶什麽盤纏,自然是一路掛單過去就得了。”
龍空道人回答得理所當然,聽得小九的小臉都開始憋綠了。
好嘛,說是說掛單,這不跟討飯去一個味嘛。
又望了望鄭凱,難道靠鄭凱一路打野去,路上也不全是有野地的地方啊。
還得過不少城,住不少店,一路的開銷,可不老少。
再說,總不能真的走著去吧,那還不得走個小半年。
到地方了,黃花菜都快涼了。
看到小九那小臉憋的,就差沒轉身往回跑,一路跑回道觀,去拿點私房錢當盤纏了。
龍空道人笑得更是大聲了。
“你問問你順心師叔,咱們怎麽去?”
“別別,既然下山了,還是直接喊我鄭凱好了?”
鄭凱連忙揮手拒絕,這道號還是在道觀裏喊喊得了,實在聽得不習慣。
就當是個開個馬甲,多一個小號得了。
“鄭凱師叔?”
年輕的九叔都想哭了,這剛嚐過挨餓的滋味,這三四千公裏,不還得餓得死去活來啊。
自己茅山都算得上名門正派,國防部級別的高等院所,都窮成那樣。
到了小地方的道觀,還不得,幹得沒得吃,稀的還得搶著吃啊。
更何況自己這仨,還是來掛單的。
人家願意不願意招呼,還是兩說。
別混吃混喝沒混上,光招人白眼了。
難道回頭到了廣州還要耍耍江湖賣藝的手段,來湊點路費。
這臉色更苦了。
“事急從權,行走江湖哪有那麽多顧忌。咱們是沒有盤纏,但廣州的富商,外國鬼子那,有的是盤纏啊。咱們到了廣州,隨便去借點花花。我猜,他們也是樂意之極的。”
鄭凱很是隨意的說道,仿佛理所當然的一件小事。
龍空道人聽到這個回答,也點點了頭,很是讚賞。
“小九,聽到了你小師叔說的話了吧。學著點。”
年輕的九叔聽到這裏有點震驚了。
“這可以嗎?”
“為什麽不可以?”
“不違反門規?”
“啥子門規規定了,不能懲惡揚善,我咋不知道。”
年輕的九叔難以置信的聽著師叔祖說的話,原來還可以這樣的嘛,真的可以這樣的嗎?
難怪師叔祖當年能雲遊幾十年,到哪都沒餓著,觀裏沒教過這些內容啊。
年輕的九叔內心還想掙紮一下,不過問話的聲音很明顯的降低了不少。
“師叔祖,我們不是出家人嘛,不是道士嘛。”
“對啊,沒錯啊。我們是出家人,也是道士。道士也要吃飯的嘛。”
龍空道人理所當然的回答道。
“那為啥觀裏窮成那樣,師傅他們也沒號召我們出去行俠仗義,懲惡揚善?”
“這話你問的,傻不傻,觀裏又從來沒餓著你們,要那麽多錢財幹嘛,天天大吃大喝來修道,那修的什麽道。清心寡欲,清靜無為才好修道。”
“那些都是外物,犯不上的嘛。”
“做人也好,修道也好,人嘛純粹一點,活得更輕鬆。”
聽到龍空道人的解釋,鄭凱也是點了點頭,這位師傅拜的還是相當可以,活得很是通透,不拘泥,灑脫。
遇事果決,該咋弄咋弄。
不會因為條條框框束縛。
能守住自己的規矩,也能把那些所謂的人家規矩拆解得七零八碎。
思想境界,眼光極為高超。
年輕的九叔更是有一種醍醐灌頂的感覺。
原來如此,果然如此,確然如此。
道心更加堅定,圓潤了幾分。
一點小小的心理負擔也隨風消散了。
突然覺得有師叔祖在,有鄭凱在,這一趟的旅程怕是要極為精彩的吧。
內心之中,不禁起來了一點點期待。
武俠話本小說,在觀裏的時候,也跟師兄弟沒少偷偷看過,也都議論暢想過有一天自己學成下山,照著那些話本小說,來一遍,體驗體驗當大俠的感覺。
但想到自己的道士職業,要轉職做俠盜,就有點放不開手腳了。
但經過跟師叔祖這樣一問,在這方麵的心理障礙,直接突破了。
這難道就是但行好事莫問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