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紙廠廠長在銀行和信用社都有貸款,這方麵的朋友上至行長,下到主任和信貸員,打電話詢問個事情隻在分分鍾之間。
俗話說,“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裏”。一通電話打下來,造紙廠廠長著急麻慌的跑到了妹妹家裏,指著外甥李仁鴻的鼻子破口大罵:“這是誰沒好心,給你介紹這麽一個破鞋?”
娘兩個不禁大驚失色。聽廠長哥哥說完劉彤的桃色往事,李仁鴻多日的歡喜一掃而光,下巴低到了胸口上,原來這世上真的沒有天上掉餡餅的事情。
“我跟你們宋行長說好了。你馬上就幹滿兩年,隻要不出事兒,調你到支行辦公室工作。你要是娶了這媳婦,別怪我不認你這個外甥。”
廠長舅舅苦口婆心的勸著,“到時候跟著行長屁股後麵,啥樣的俊姑娘不是由著你隨便挑選啊?”
自古就是“娘親舅大”,有時候舅舅說話的分量超過了親爹,何況是這樣為自己操心的廠長舅舅。
回到單位,李仁鴻便向龐小月婉轉的說出了自己這邊的意見——家裏不同意。
三個月後,年滿二十歲的劉彤閃電般的舉辦了婚禮,男方是縣裏外貿食品廠銷售科的副科長肖曉男。看長相,看工作,他對劉彤都是滿心歡喜,兩個人認識不到一個月,就進了洞房。
縣城之小,小到每一隻蒼蠅都有出處。張家媳婦是李家鄰居的外甥女,王家嫂子是趙家兒媳婦的遠房表妹,三繞兩轉的可能就攀上了表親。
肖曉男的表姐的前夫,在縣聯社金店旁邊商場賣服裝。他和劉彤是一個村裏的,多多少少知道一些劉彤那裏發生的事情,茶餘飯後的風言風語便刮到了肖家的耳朵裏。
這一天劉彤說家裏有事兒,聶書彬一個人頂崗。正閑來無事的時候,門衛打過來電話說有人找她。
聶書彬聽名字不認識,下樓一問,原來是劉彤的老公肖曉男。見他說話間猶猶豫豫欲言又止的樣子,知道下麵人多,他不好意思開口,便笑著領他上樓到了檔案室的外間。
“聶姐,我家劉彤跟我提起過您,說您人挺好的。我有點兒事想問問您”,肖曉男端著水杯的手有點不知所措。
“我也是剛到沒多少天。有什麽事兒,我知道的肯定告訴你”,聶書彬擺弄著桌上的水筆,心裏在盤算著,他可能問什麽呢?
“我聽說,我們家劉彤,在金店的時候,跟領導關係不清不楚的。您聽說過嗎?”
“我還真的沒聽說過”,聶書彬心裏頓時咯噔一下,真應了那句話,“該來的早晚會來”。
稍加思考後,她耐心的勸導著對方,“誰人背後不說人,誰人背後不被說。你既然喜歡劉彤,就不要在乎外人的什麽風言風語。除了自己的爹媽,沒幾個人真心希望別人比自己過的好,說壞話的也許是嫉妒她。”
“金店三個臨時工,就她轉正了,這事有點兒太稀奇了”,肖曉男說出了他的疑問。
原來他並沒有什麽把柄在手,聶書彬暗暗長出一口氣。
她不想給新同事製造麻煩,便說道:“據我聽說,劉彤的舅舅是信用社的老人兒,跟領導關係很不一般,給她轉正了大概是這個原因。再者說,人家舅舅給花了多少錢辦的,咱也不可能知道啊。這年頭老百姓辦事兒,有不花錢的嗎?沒有吧?但花了錢也沒有人到大街上瞎嚷嚷啊!”
三句兩句的貼心話,打消了肖曉男的心裏顧慮。他站起來說:“聽聶姐您這麽說,我就放心了。別人愛怎麽說,就怎麽說去吧。我隻要劉彤今後跟我好好過日子。”
“這就對了,小夥子”,聶書彬站起身來送他,笑著說,“說閑話的人什麽也給不了你,隻會影響你的情緒和生活,回家好好過日子去吧!”
時光又看似平靜的過了一年,眼看到了五月份,喬桂海一家住進了新買的房子,是個一百二十平米的三室兩廳兩位,與紀鬆那套房子間隔不遠。
商校學生的畢業分配這時也提到了日程,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每個人都在挖窟窿搗洞的想著辦法。
高金東的爸爸是人大的法製辦主任,把他安排到了城關鎮的企經委上班。
李萍的媽媽是衛生局的副局長,把她弄到下屬公司做了會計。
張猛的舅舅是縣商業銀行的行長,讓他去了商業銀行的黃金客戶、君雨建築工程公司財務部,和小姨妹坐成了麵對麵。
喬玉兒的工作還沒有音信。聽到這幾個朋友已是名花有主,這幾天急的她抓耳撓腮坐立不安,像個熱鍋上的螞蟻,連紀鬆找她親熱都沒了興趣,一個勁兒的催促親媽再給問問表舅。
“我上周去看過我舅媽。你表舅說了,好飯不怕晚,你還不放心咋的”,聶書彬嘴上這麽說,心裏也是有點著急。
聽她的意思,是按照張景武的邀請,自己在休假的時候,三天兩頭的坐上大公交,到省城陪伴他的老母親嘮嗑。
晚上兩個人自然少不了一番溫存,這事兒可不能讓閨女知道。
“要不,我去趟省城吧,見見表舅,親自問問他”,喬玉兒唯恐親媽辦事不力,非要親自出馬。
“那我得給你表舅提前打個電話。人家那裏可不比咱們家,想來就來,想走就走的。要不你等幾天,咱娘兒倆一起去?”聶書彬這幾天要接收檔案,劉彤的爸爸病了又請了假。
“哎呀,這事兒可不能再等了,人家李萍的錄用通知書都下來了。我再等下去,那黃花菜都涼了”,喬玉兒跺著腳的嘟囔著。
“要不要紀鬆陪你一起去?”閨女自己一個人出門,當娘的有點兒不放心。
“他這幾天忙著畢業生的事兒,腳不沾地,哪有功夫跟我去啊?我的媽啊,我都二十歲了,還不放心啊?您別管了,趕緊打電話吧”,喬玉兒急的好像火上房一樣,心想都這時候了,我帶著他幹啥啊。
兒女小的時候都是籠中的鳥兒,長大了總要飛出去自己覓食,遇到風風雨雨是必然的事。聶書彬想到此處,便撥通了張景武的手機。
俗話說,“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裏”。一通電話打下來,造紙廠廠長著急麻慌的跑到了妹妹家裏,指著外甥李仁鴻的鼻子破口大罵:“這是誰沒好心,給你介紹這麽一個破鞋?”
娘兩個不禁大驚失色。聽廠長哥哥說完劉彤的桃色往事,李仁鴻多日的歡喜一掃而光,下巴低到了胸口上,原來這世上真的沒有天上掉餡餅的事情。
“我跟你們宋行長說好了。你馬上就幹滿兩年,隻要不出事兒,調你到支行辦公室工作。你要是娶了這媳婦,別怪我不認你這個外甥。”
廠長舅舅苦口婆心的勸著,“到時候跟著行長屁股後麵,啥樣的俊姑娘不是由著你隨便挑選啊?”
自古就是“娘親舅大”,有時候舅舅說話的分量超過了親爹,何況是這樣為自己操心的廠長舅舅。
回到單位,李仁鴻便向龐小月婉轉的說出了自己這邊的意見——家裏不同意。
三個月後,年滿二十歲的劉彤閃電般的舉辦了婚禮,男方是縣裏外貿食品廠銷售科的副科長肖曉男。看長相,看工作,他對劉彤都是滿心歡喜,兩個人認識不到一個月,就進了洞房。
縣城之小,小到每一隻蒼蠅都有出處。張家媳婦是李家鄰居的外甥女,王家嫂子是趙家兒媳婦的遠房表妹,三繞兩轉的可能就攀上了表親。
肖曉男的表姐的前夫,在縣聯社金店旁邊商場賣服裝。他和劉彤是一個村裏的,多多少少知道一些劉彤那裏發生的事情,茶餘飯後的風言風語便刮到了肖家的耳朵裏。
這一天劉彤說家裏有事兒,聶書彬一個人頂崗。正閑來無事的時候,門衛打過來電話說有人找她。
聶書彬聽名字不認識,下樓一問,原來是劉彤的老公肖曉男。見他說話間猶猶豫豫欲言又止的樣子,知道下麵人多,他不好意思開口,便笑著領他上樓到了檔案室的外間。
“聶姐,我家劉彤跟我提起過您,說您人挺好的。我有點兒事想問問您”,肖曉男端著水杯的手有點不知所措。
“我也是剛到沒多少天。有什麽事兒,我知道的肯定告訴你”,聶書彬擺弄著桌上的水筆,心裏在盤算著,他可能問什麽呢?
“我聽說,我們家劉彤,在金店的時候,跟領導關係不清不楚的。您聽說過嗎?”
“我還真的沒聽說過”,聶書彬心裏頓時咯噔一下,真應了那句話,“該來的早晚會來”。
稍加思考後,她耐心的勸導著對方,“誰人背後不說人,誰人背後不被說。你既然喜歡劉彤,就不要在乎外人的什麽風言風語。除了自己的爹媽,沒幾個人真心希望別人比自己過的好,說壞話的也許是嫉妒她。”
“金店三個臨時工,就她轉正了,這事有點兒太稀奇了”,肖曉男說出了他的疑問。
原來他並沒有什麽把柄在手,聶書彬暗暗長出一口氣。
她不想給新同事製造麻煩,便說道:“據我聽說,劉彤的舅舅是信用社的老人兒,跟領導關係很不一般,給她轉正了大概是這個原因。再者說,人家舅舅給花了多少錢辦的,咱也不可能知道啊。這年頭老百姓辦事兒,有不花錢的嗎?沒有吧?但花了錢也沒有人到大街上瞎嚷嚷啊!”
三句兩句的貼心話,打消了肖曉男的心裏顧慮。他站起來說:“聽聶姐您這麽說,我就放心了。別人愛怎麽說,就怎麽說去吧。我隻要劉彤今後跟我好好過日子。”
“這就對了,小夥子”,聶書彬站起身來送他,笑著說,“說閑話的人什麽也給不了你,隻會影響你的情緒和生活,回家好好過日子去吧!”
時光又看似平靜的過了一年,眼看到了五月份,喬桂海一家住進了新買的房子,是個一百二十平米的三室兩廳兩位,與紀鬆那套房子間隔不遠。
商校學生的畢業分配這時也提到了日程,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每個人都在挖窟窿搗洞的想著辦法。
高金東的爸爸是人大的法製辦主任,把他安排到了城關鎮的企經委上班。
李萍的媽媽是衛生局的副局長,把她弄到下屬公司做了會計。
張猛的舅舅是縣商業銀行的行長,讓他去了商業銀行的黃金客戶、君雨建築工程公司財務部,和小姨妹坐成了麵對麵。
喬玉兒的工作還沒有音信。聽到這幾個朋友已是名花有主,這幾天急的她抓耳撓腮坐立不安,像個熱鍋上的螞蟻,連紀鬆找她親熱都沒了興趣,一個勁兒的催促親媽再給問問表舅。
“我上周去看過我舅媽。你表舅說了,好飯不怕晚,你還不放心咋的”,聶書彬嘴上這麽說,心裏也是有點著急。
聽她的意思,是按照張景武的邀請,自己在休假的時候,三天兩頭的坐上大公交,到省城陪伴他的老母親嘮嗑。
晚上兩個人自然少不了一番溫存,這事兒可不能讓閨女知道。
“要不,我去趟省城吧,見見表舅,親自問問他”,喬玉兒唯恐親媽辦事不力,非要親自出馬。
“那我得給你表舅提前打個電話。人家那裏可不比咱們家,想來就來,想走就走的。要不你等幾天,咱娘兒倆一起去?”聶書彬這幾天要接收檔案,劉彤的爸爸病了又請了假。
“哎呀,這事兒可不能再等了,人家李萍的錄用通知書都下來了。我再等下去,那黃花菜都涼了”,喬玉兒跺著腳的嘟囔著。
“要不要紀鬆陪你一起去?”閨女自己一個人出門,當娘的有點兒不放心。
“他這幾天忙著畢業生的事兒,腳不沾地,哪有功夫跟我去啊?我的媽啊,我都二十歲了,還不放心啊?您別管了,趕緊打電話吧”,喬玉兒急的好像火上房一樣,心想都這時候了,我帶著他幹啥啊。
兒女小的時候都是籠中的鳥兒,長大了總要飛出去自己覓食,遇到風風雨雨是必然的事。聶書彬想到此處,便撥通了張景武的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