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舒適涼爽的空調車裏,看著一輛輛公交車走走停停,再看看悶熱天氣裏推車載物趕集謀生的男男女女,喬玉兒想想自己,不免心生感慨。


    如果不是自己懷孕,如果不是趙永年急赤白臉的跟她娘鬧,如果不是宋大夫找到她哥宋中寬,自己去不了商校讀書,她也是酷暑中推車擔擔兒的一個普通農民。


    是僥幸,是爭取,更是權力的無窮魅力。宋中寬的一個電話改變了自己的命運。


    權力真是個好東西啊!


    聶書彬還住在糧庫的家屬院裏。喬桂海調到城裏工作後,她猶豫著要不要退出這房子,搬到信用社的家屬院裏。


    喬桂海笑著說根本不用。新來的糧庫主任王新和自己是吃喝不分的朋友,再說新員工基本在縣城居住。房子既然有富餘,就別搬來搬去的折騰了。


    聶書彬從心裏也不想搬家。信用社家屬院距離兒子上的中學要遠一些,更主要的是那邊人多嘴雜不清淨。住在糧庫家屬院這邊,許誌明得空兒就能過來串門兒。


    想到此處她便對喬桂海笑著說:“那咱就不搬家了,住這兒咱兒子玉柱上學更方便一些。”


    自從當了鄉長,許誌明確實忙了很多。聶書彬算起來,這半年他過來串門的次數好像是少了一點,但與以前不同的是,他每次過來都不空手。


    他經常塞給她幾張臨街超市的購物卡,還有三千兩千的現金,聶書彬倒也過上了衣食無憂的日子。


    他給她錢的時候,她說過“不要”,一直向外推搡著。上班都是有數兒的工資,她擔心喬桂英跟他追賬,自己可不想聽她含沙射影、話裏帶刺的聲音。


    他便抓住她的手,鄭重的告訴她,這真的不是自己的工資。不管是購物卡,還是現金,都是各個節日別人送的往來。


    她知道了這些,也就收下了。


    今天聶書彬正好休假,閨女回來是個最高興的日子。她早早便去超市買了新鮮的魚和肉,摘了菜園的豆角黃瓜,一邊哼著小曲一邊忙碌著洗菜做飯。


    楊振山退了下來,不再擔任政協副主席和糧食局長,去了西寨鄉的聯寨服裝廠。


    郎勤和他倒是脾氣和得來,在廠區邊緣開辟了一片小菜園。閑暇時間,兩個老人自己動手養花種菜,不讓喬桂海大老遠的去送了。


    喬玉兒進得院門,習慣性的望向綠油油的黃瓜架。架上結滿了黃瓜,夏季秧苗茂盛,葉片鬱鬱蔥蔥,裏裏外外遮擋的嚴嚴實實。


    過去了六七年,她始終忘不了那天下午,自己躲在茂密的黃瓜架下,窺視著大姑父許誌明從自家院裏走出來的光景。


    她不知道這是不是自己的心理陰影。走到家門口,她閉眼抿嘴,長出一口氣,歡快的大聲喊了一聲“媽”。


    聶書彬從廚房快步走出,心裏的高興溢於言表。她的兩手在圍裙上擦擦水,便抓住閨女的雙臂,“讓媽看看,瘦了沒有?”


    “我好像是胖了”,喬玉兒嘻嘻的笑著。


    “我閨女越來越俊了”,聶書彬拉著閨女看不夠,又笑嗬嗬的問道:“你爸說他啥時候回家了嗎?”


    “我爸說,他們搞糧食安全普查呢,這個星期恐怕不能回家”,喬玉兒回到自己的屋裏,撲倒在自己的床上,“還是在自己家裏待著舒服啊!”


    “你先躺下歇會兒。我把飯做的差不多了,你去一趟鄉政府,看看你大姑父在不在。他問過我好幾次了,你啥時候回來”,聶書彬邊往廚房走邊說著。


    “我大姑父經常來咱家嗎?”喬玉兒裝作不經意的隨口問道。


    “沒有。他忙著呢。下班時我在大街上遇到他,和他聊了幾句”,聶書彬長了記性。孩子大了,蛛絲馬跡的都要防著她一點兒。


    去年上學的時候,許誌明掏了一萬元的喜錢,足夠喬玉兒過上十分寬裕的日子。


    當上學生會主席後,喬玉兒偶爾發現,班上的幾個同學買飯菜時,總是買最便宜的素菜。


    不是素炒土豆絲,就是細粉熬白菜。早餐也是饅頭就著醬豆腐,剩下半塊還要留到下頓。


    喬玉兒以為她們和自己一樣,怕長胖了難看,便笑著說給一班的宋雅致和李彤。


    李彤是典型的八卦嘴,沒有她不知道的事兒。她看看身後沒人,對喬玉兒和宋雅致小聲說:“你們倆不知道啊,她們那是家裏窮。我們班也有幾個,借遍了全村的錢才過來上學。”


    喬玉兒和她們倆都是高中畢業過來的,平日和班裏的那些初中畢業生交流不多。過慣了富裕日子,哪裏知道貧寒人家供孩子上學的艱辛。


    聽了李彤的話,她不禁張大了嘴巴。自己是學生會主席,既然知道了這件事兒,心裏便想著怎麽幫幫她們。


    想來想去沒有好的辦法,便去問團委書記紀鬆。


    紀鬆聽了她的話,心裏也有所觸動。他是山溝裏走出來的窮孩子。大學四年全靠國家助學金,加上自己拚命苦讀的獎學金,才度過了艱難的歲月。


    “直接給她們錢,那就是對貧窮的施舍,她們麵子上也過不去。這是我們必須要考慮的”,紀鬆斟酌著說。


    “我在來的路上想,我們大家可以成立了獎學金。錢的事兒,多有多出,少有少出。然後動員她們參加學生會和班委會工作,兩個月評選一次優秀,發一些獎金,這樣麵子和裏子問題就都解決了”,喬玉兒開動腦筋獻計獻策。


    “你這個主意相當好,我這邊的團委也抽出一些活動經費。我再找找夏校長,爭取點兒資金,這問題應該可以解決”,紀鬆錦上添花笑著說。


    一個星期後,縣商業學校獎學金正式設立,由校團委和學生會共同管理。夏同林慷慨允諾,學校出資五萬。教職員工踴躍集資兩萬。


    在學生會的號召下,同學們踴躍集資一萬五千元,喬玉兒自己出了兩千元,位列榜首。


    多年以後,這十幾個貧困生才從喝醉酒的宋雅致嘴裏知道,商校設立獎學金的始末緣由。她們對喬玉兒,對商校的老師們和同學們充滿了感激之情。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從村裏走出去的人們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冰河落九天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冰河落九天並收藏從村裏走出去的人們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