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了高中校園,喬玉兒如同出籠的小鳥,再也不用死記硬背那些枯燥的書本知識,再也不用沒完沒了的做題。


    商校開設了工商管理、財會管理和物流倉儲三個專業,喬玉兒被分到了工商管理專業學習,一年級三班。


    進了班裏才知道,全班四十個學生,絕大多數是初中畢業考進來的。


    隻有喬玉兒和另外三個學生高金東、李萍、張小猛是高中畢業,明顯比那些初中畢業生顯得成熟了一些。


    班主任紀鬆知道其中的底細。商校本來沒有招收高中畢業生的計劃,這四個人能進來,那都是身後的背景在作怪。


    紀鬆今年28歲,是個身高178的年輕人,眼睛不大,卻很精神,白淨麵皮上透著幹練。


    省師範大學中文係畢業後,他被分配到黃葉鄉的山裏中學,當了三年的語文老師。


    去年,他和縣人大副主任李德滿的胖閨女李青結婚的前夕,便調回縣城的商校。


    利用兼任校團委書記的便利,他翻看了這幾個學生的檔案。


    喬玉兒是校級三好學生,優秀團幹部,父親喬桂海是糧食局的保衛科長,母親聶書彬是信用社員工,倒也不算什麽高深。


    高金東的爸爸是人大的法製辦主任,李萍的媽媽是衛生局的副局長,張小猛的舅舅是縣商業銀行的宋行長。


    在小縣城裏,別看是小小的科級幹部,背後的關係網絡錯綜複雜。


    他不相信喬玉兒隻是這麽簡單,便設法接近她——班主任想要接近學生,是相當容易的。


    “你有什麽親戚在政府部門吧?”問遍了學習和生活,兩個人漫無邊際的聊了半天,紀鬆像是漫不經心的發問。


    “我大姑父是東方鄉的鄉長”,喬玉兒以為他知道了,便看著他的眼睛實話實說。


    這小妮子的背後是鄉長,鄉長的背後就是縣長啊!紀鬆充分發揮了他的想象力。


    開學的第二個星期,紀鬆在班裏宣布,臨時任命喬玉兒為班長,高金東為生活委員,李萍為團支部書記,張小猛為體育委員。


    “離開高中,學習就不是最主要的,要學會成長。比如多提高寫作能力,比如入黨,比如成為學生幹部,鍛煉組織和協調能力。讓自己迅速成熟起來,這對於參加工作後至關重要”。


    上學後,喬玉兒想起酒桌上許誌明對她的囑咐,又想起了那次宋中寬的點播,“既要幹出來,更要寫出來”,便下決心重點練習寫作這件事。


    商業學校在縣城商業局的南院,位於縣城中央地帶,與商業局的辦公大樓隔著一道綠色鐵柵欄。


    兩院兒有一紅色鐵皮門相通,上麵已有斑駁的鏽漬。路麵用紅磚鋪地,紅磚的縫隙間長出了細碎的雜草。小鐵門常年上鎖,隻有老師們有鑰匙。


    這是到商校上學的第一個周末,同宿舍的女伴們要麽昨晚就回了家,要麽是外出逛街去了。


    吃過早飯,喬玉兒穿上新買的半高跟黑色皮鞋,背上挎包,想去新華書店買兩本關於寫作的書。


    高中時,她的語文功底還是不錯的,作文多次得到老師的表揚。她相信自己能學好寫作。


    出了商校的大門,沿著路邊垂柳下的甬道,向南走過兩條街,再向右拐大約一百米的樣子,就是新華書店。


    街邊的店鋪大多剛剛開門,拉開防盜卷簾門的店家打著哈欠,店裏的小狗“嗖”的從縫隙間躥了出來,跑到路邊的大樹下自行方便。


    走在縣城的柏油路上,喬玉兒腳下的皮鞋踩出了清脆的“咯噔”“咯噔”的聲音,那聲音煞是好聽。


    過肩的長發隨著身子的走動,忽閃忽閃的在微微的晨風中飄動。剛好及膝的紅色短裙下,是兩條白皙修長的小腿兒。


    兩輛摩托車轟鳴著,在她身邊駛過,靠右一偏緊急刹車。摘下藍色頭盔,原來是高金東和李萍,後麵一輛車上是張小猛。


    “美女,大早晨的,幹嘛去啊?”高金東大聲問道。


    “我去新華書店轉轉。你們這是去哪兒?”喬玉兒詫異的問,她沒想到在大街上遇到了同學。


    “去接張小猛的女朋友,外環路兜風去”,李萍快人快語道,“跟我們去玩兒吧,中午燒烤”。


    “還是算了吧,我就不去當燈泡兒了”,喬玉兒笑道,“你們快去吧,周末愉快”。


    兩輛摩托車轟鳴著跑遠了。


    上高二的時候,喬玉兒來過一次新華書店。


    那次正好是周末回家,趕上喬桂海開著糧庫的車到城裏。


    每周他給楊振山送一些家屬院菜地種的綠色蔬菜,有時也到附近的村裏,從農戶家裏買一些大頭兒黃瓜、帶蟲眼兒的青菜類。她便搭車過來買了幾本輔導資料。


    書店九點才開門,門外隻有稀稀拉拉的三兩個人。或倚在門邊,或靠在樹幹,悠閑的等待著。


    小城的人不怎麽愛讀書,縣城大概是最有溫飽感,同時卻又是最沒有思想的地方。


    懶洋洋的大門打開,喬玉兒看看店內指示板,直奔左邊第二排工具書架。


    架上的書幾乎要裝滿了,卻都是《新華字典》《現代漢語詞典》《古代漢語詞典》《新華詞典》《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等等。


    隨著腳步的移動,又看到了《電工工具書》《機械工具書》,額頭上便有點冒汗,怎麽就沒有寫作的呢?


    “這位女同學,你需要什麽書?”看到她時而站起、時而蹲下的找了半個時辰,來回巡視的書店女員工問。


    “我想買一本關於怎樣寫作的書”,喬玉兒笑了笑。


    “到這邊看看吧”,女員工把她領到了語文和文學類書架,往裏指了指。


    “難道寫作不是工具嗎”,喬玉兒不解的想。


    在書架的靠邊位置,她找到了《寫作工具》這本書,便靠在書架上翻看。


    作者是美國中世紀文學博士羅伊.彼得.克拉克。


    喬玉兒翻開第一頁。書上寫著:


    “寫作是一種技能,隻要熟練掌握寫作技巧,每個人都能創造出優秀的作品。”看來自己能行。


    又看到,“寫作是個輕鬆的活,不過是端坐在打字機前,然後割破血管”,她不禁吸了口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從村裏走出去的人們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冰河落九天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冰河落九天並收藏從村裏走出去的人們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