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熱打鐵,朱爾旦又皺起眉頭,滿臉苦惱,歎道:“陸判,您可知製藝之道?這八股文章,可是我等書生博取功名的敲門磚,我苦學多年,卻不得要領,寫出來的文章總差點火候,您給指點指點。”
陸判微微頷首,端起酒杯,輕抿一口,目光深邃:“這文章的優劣,我自是能分辨一二。陰司雖與陽世相隔,可誦讀文章、品鑒文墨的道理大抵相同。好文章講究立意新穎、行文流暢、對仗工整,缺了哪樣,都失了韻味。就拿你上次那篇寫春日的文章來說,立意落入俗套,隻一味描繪繁花,卻沒道出春日新生的神韻。”說罷,他仰頭一飲而盡,盡顯豪邁。
朱爾旦敬一杯,陸判便回十杯,酒到杯幹,不見絲毫醉意。朱爾旦卻漸漸招架不住,連著整日暢飲,腦袋昏沉,眼前人影都開始恍惚,說話也大著舌頭:“陸……陸判,今日這酒……夠勁兒。”最後實在撐不住,身子一歪,“哐當”一聲,酒杯滾落,人趴在桌上沉沉睡去。
待他一覺醒來,屋內殘燭搖曳,光影昏黃,哪還有陸判的蹤影?朱爾旦揉著腦袋,咂咂嘴,回味著席間對話,嘟囔道:“陸判這一走,還怪想他的,盼著他早點再來。”
此後,陸判三兩日便來一趟。一回,二人談至深夜,困意上頭,索性抵足而臥。朱爾旦裹著被子,側身問道:“陸判,您在陰司見多了生死離別,可悟透了人生真諦?”陸判目光望向黑漆漆的房頂,緩緩道:“生死輪回,皆是定數。世人執著功名利祿,殊不知善惡有報,心存善念方得安寧。”兩人從詩詞歌賦聊到人生哲理,無話不談。
次日,朱爾旦把自己平日裏寫的窗稿捧出來,遞到陸判麵前,有些忐忑:“陸判,這是我近期寫的,勞煩您給瞧瞧。”陸判接過稿子,目光一掃,手中紅筆勾勾畫畫,批注得密密麻麻。末了,把稿子丟回,直言不諱:“你這文章,弊病不少,行文拖遝,立意平庸,難登大雅之堂。”
朱爾旦雖有些失落,還是虛心求教:“還請陸判詳細說說,我定當認真改過。”陸判坐直身子,拿起稿子,逐句分析:“你看這句,用詞重複,讀來累贅;這一段,本該升華主旨,卻草草收尾……”詞句斟酌、謀篇布局,一一悉心講解。
一天夜裏,朱爾旦又多喝了幾杯,醉意朦朧,先行睡下。陸判獨自坐在桌前,自斟自飲,還時不時搖頭晃腦,念幾句詩詞。半夜,朱爾旦在睡夢中忽覺髒腑一陣劇痛,“嘶”的一聲驚醒過來,冷汗浸濕被褥。睜眼一看,陸判正端坐在床邊,神情專注,雙手探入他腹中,竟將他的腸胃緩緩扯出,一條條仔細整理著。
朱爾旦嚇得臉色慘白,瞪大雙眼,驚恐道:“我與您素來無冤無仇,為何這般害我?”陸判抬眼,咧嘴一笑,露出兩顆虎牙,安撫道:“別怕,我這是在幫你換顆慧心。你生性豪爽、心懷赤誠,可缺了顆聰慧機敏的心,文章才總是差些火候,難有起色。”
說著,陸判手法嫻熟,從容不迫地將整理好的腸胃放回腹中,雙手輕輕一合,肚皮瞬間愈合如初,隻拿朱爾旦妻子的裹足布在他腰間輕輕一束,權當加固。朱爾旦驚魂未定,抬手摸摸肚子,隻覺微微麻木,並無大礙。這時,他瞧見陸判把一團肉塊置於桌上,心生疑惑,問道:“陸判,這是何物?”
陸判指了指肉塊,不緊不慢地解釋:“這便是你的心。你寫文章時腦子轉得慢,是因心竅堵塞。我剛去冥間,在萬千人心當中精挑細選,尋到這枚絕佳的,給你換上,留下你原來那顆,補上陰司的缺數。”
交代完,陸判起身,整了整衣衫,大步走到門口,拉開門扉,回頭叮囑:“你且安心歇著,往後便知這慧心的妙處。”說罷,身影沒入夜色。
朱爾旦躺在床上,滿心忐忑,一夜無眠。好不容易熬到天亮,他迫不及待解開衣衫查看,隻見肚皮上的創口已然完全愈合,隻留下一道細細的紅線,泛著微紅,觸碰也無痛感。起身活動一番,朱爾旦隻覺神清氣爽,腦袋前所未有的清明。
往後,朱爾旦聲名漸起。一日,文社同窗圍過來,傳閱他的新作,有人驚歎:“朱兄,這真是你寫的?文采斐然、見解獨到啊!”師長也捋著胡須,讚許地點頭:“爾旦近來進步神速,日後必成大器。”朱爾旦拱手致謝,心裏清楚,這份奇遇是陸判的饋贈,閑暇時便盼著陸判再來,好當麵致謝,順便討教更多學問。
自得了慧心,朱爾旦仿若換了個人,書房的燭火徹夜通明,他埋首書卷,日夜苦讀。從前晦澀難懂的典籍,如今看一眼便融會貫通;提起筆寫文章,靈感滔滔不絕,文字似有了靈魂,從筆尖傾瀉而出。精心雕琢每一篇新作時,他時而皺眉沉思,時而奮筆疾書,反複咂摸、修改,不放過任何瑕疵。
過了數日,陸判來訪。見到陸判,他眼睛放光,雙手恭敬地呈上文章,眼中滿是期待,微微躬身說道:“陸判,我近日挑燈夜戰,又寫了些文章,字字句句都費了不少心思,勞煩您瞧瞧,這次可有進益?”
陸判一襲黑袍,身形魁梧,赤色長須隨風微動。他接過文稿,目光如電,快速掃過紙麵,頻頻點頭,聲如洪鍾:“嗯,如今這文章大有可為啊!筆鋒犀利,針砭時弊;立意脫俗,不落窠臼,去應試是足夠了。”說著,他微微一頓,拍了拍朱爾旦的肩膀,“隻是你命中福澤稍薄,這輩子沒那大富大貴、位居朝堂的命,能中個鄉試、科考,謀個一官半職,也就到頭了。”
朱爾旦聽了,嘴角的笑意微微一僵,眼中閃過一絲落寞,不過轉瞬即逝,想到如今的蛻變,又知足地笑了笑,追問道:“那何時能有所斬獲呢?我也盼著早日考取功名,不負您的期許。”陸判抬起手,掐指一算,神色篤定,眼裏透著看穿宿命的深邃:“今歲你鴻運當頭,科考必拔頭籌,安心準備去吧。”
果不其然,科試放榜那日,榜單前人頭攢動,朱爾旦的名字高懸榜首,獨占鼇頭。消息傳開,街頭巷尾議論紛紛,昔日小瞧他的人都驚得合不攏嘴。到了秋闈,朱爾旦更是不負所望,高中經元。一時間,朱爾旦聲名鵲起,成了陵陽城裏的風雲人物。
文社裏,那些往日常揶揄、嘲諷他的同窗,傳閱著他的闈墨,瞠目結舌,麵麵相覷。有人難以置信地低語:“這真是朱爾旦寫的?昔日那個鈍拙書生,怎就一夕蛻變了?”眾人細究之下,才探得他與陸判的奇遇,不禁心生豔羨。
陸判微微頷首,端起酒杯,輕抿一口,目光深邃:“這文章的優劣,我自是能分辨一二。陰司雖與陽世相隔,可誦讀文章、品鑒文墨的道理大抵相同。好文章講究立意新穎、行文流暢、對仗工整,缺了哪樣,都失了韻味。就拿你上次那篇寫春日的文章來說,立意落入俗套,隻一味描繪繁花,卻沒道出春日新生的神韻。”說罷,他仰頭一飲而盡,盡顯豪邁。
朱爾旦敬一杯,陸判便回十杯,酒到杯幹,不見絲毫醉意。朱爾旦卻漸漸招架不住,連著整日暢飲,腦袋昏沉,眼前人影都開始恍惚,說話也大著舌頭:“陸……陸判,今日這酒……夠勁兒。”最後實在撐不住,身子一歪,“哐當”一聲,酒杯滾落,人趴在桌上沉沉睡去。
待他一覺醒來,屋內殘燭搖曳,光影昏黃,哪還有陸判的蹤影?朱爾旦揉著腦袋,咂咂嘴,回味著席間對話,嘟囔道:“陸判這一走,還怪想他的,盼著他早點再來。”
此後,陸判三兩日便來一趟。一回,二人談至深夜,困意上頭,索性抵足而臥。朱爾旦裹著被子,側身問道:“陸判,您在陰司見多了生死離別,可悟透了人生真諦?”陸判目光望向黑漆漆的房頂,緩緩道:“生死輪回,皆是定數。世人執著功名利祿,殊不知善惡有報,心存善念方得安寧。”兩人從詩詞歌賦聊到人生哲理,無話不談。
次日,朱爾旦把自己平日裏寫的窗稿捧出來,遞到陸判麵前,有些忐忑:“陸判,這是我近期寫的,勞煩您給瞧瞧。”陸判接過稿子,目光一掃,手中紅筆勾勾畫畫,批注得密密麻麻。末了,把稿子丟回,直言不諱:“你這文章,弊病不少,行文拖遝,立意平庸,難登大雅之堂。”
朱爾旦雖有些失落,還是虛心求教:“還請陸判詳細說說,我定當認真改過。”陸判坐直身子,拿起稿子,逐句分析:“你看這句,用詞重複,讀來累贅;這一段,本該升華主旨,卻草草收尾……”詞句斟酌、謀篇布局,一一悉心講解。
一天夜裏,朱爾旦又多喝了幾杯,醉意朦朧,先行睡下。陸判獨自坐在桌前,自斟自飲,還時不時搖頭晃腦,念幾句詩詞。半夜,朱爾旦在睡夢中忽覺髒腑一陣劇痛,“嘶”的一聲驚醒過來,冷汗浸濕被褥。睜眼一看,陸判正端坐在床邊,神情專注,雙手探入他腹中,竟將他的腸胃緩緩扯出,一條條仔細整理著。
朱爾旦嚇得臉色慘白,瞪大雙眼,驚恐道:“我與您素來無冤無仇,為何這般害我?”陸判抬眼,咧嘴一笑,露出兩顆虎牙,安撫道:“別怕,我這是在幫你換顆慧心。你生性豪爽、心懷赤誠,可缺了顆聰慧機敏的心,文章才總是差些火候,難有起色。”
說著,陸判手法嫻熟,從容不迫地將整理好的腸胃放回腹中,雙手輕輕一合,肚皮瞬間愈合如初,隻拿朱爾旦妻子的裹足布在他腰間輕輕一束,權當加固。朱爾旦驚魂未定,抬手摸摸肚子,隻覺微微麻木,並無大礙。這時,他瞧見陸判把一團肉塊置於桌上,心生疑惑,問道:“陸判,這是何物?”
陸判指了指肉塊,不緊不慢地解釋:“這便是你的心。你寫文章時腦子轉得慢,是因心竅堵塞。我剛去冥間,在萬千人心當中精挑細選,尋到這枚絕佳的,給你換上,留下你原來那顆,補上陰司的缺數。”
交代完,陸判起身,整了整衣衫,大步走到門口,拉開門扉,回頭叮囑:“你且安心歇著,往後便知這慧心的妙處。”說罷,身影沒入夜色。
朱爾旦躺在床上,滿心忐忑,一夜無眠。好不容易熬到天亮,他迫不及待解開衣衫查看,隻見肚皮上的創口已然完全愈合,隻留下一道細細的紅線,泛著微紅,觸碰也無痛感。起身活動一番,朱爾旦隻覺神清氣爽,腦袋前所未有的清明。
往後,朱爾旦聲名漸起。一日,文社同窗圍過來,傳閱他的新作,有人驚歎:“朱兄,這真是你寫的?文采斐然、見解獨到啊!”師長也捋著胡須,讚許地點頭:“爾旦近來進步神速,日後必成大器。”朱爾旦拱手致謝,心裏清楚,這份奇遇是陸判的饋贈,閑暇時便盼著陸判再來,好當麵致謝,順便討教更多學問。
自得了慧心,朱爾旦仿若換了個人,書房的燭火徹夜通明,他埋首書卷,日夜苦讀。從前晦澀難懂的典籍,如今看一眼便融會貫通;提起筆寫文章,靈感滔滔不絕,文字似有了靈魂,從筆尖傾瀉而出。精心雕琢每一篇新作時,他時而皺眉沉思,時而奮筆疾書,反複咂摸、修改,不放過任何瑕疵。
過了數日,陸判來訪。見到陸判,他眼睛放光,雙手恭敬地呈上文章,眼中滿是期待,微微躬身說道:“陸判,我近日挑燈夜戰,又寫了些文章,字字句句都費了不少心思,勞煩您瞧瞧,這次可有進益?”
陸判一襲黑袍,身形魁梧,赤色長須隨風微動。他接過文稿,目光如電,快速掃過紙麵,頻頻點頭,聲如洪鍾:“嗯,如今這文章大有可為啊!筆鋒犀利,針砭時弊;立意脫俗,不落窠臼,去應試是足夠了。”說著,他微微一頓,拍了拍朱爾旦的肩膀,“隻是你命中福澤稍薄,這輩子沒那大富大貴、位居朝堂的命,能中個鄉試、科考,謀個一官半職,也就到頭了。”
朱爾旦聽了,嘴角的笑意微微一僵,眼中閃過一絲落寞,不過轉瞬即逝,想到如今的蛻變,又知足地笑了笑,追問道:“那何時能有所斬獲呢?我也盼著早日考取功名,不負您的期許。”陸判抬起手,掐指一算,神色篤定,眼裏透著看穿宿命的深邃:“今歲你鴻運當頭,科考必拔頭籌,安心準備去吧。”
果不其然,科試放榜那日,榜單前人頭攢動,朱爾旦的名字高懸榜首,獨占鼇頭。消息傳開,街頭巷尾議論紛紛,昔日小瞧他的人都驚得合不攏嘴。到了秋闈,朱爾旦更是不負所望,高中經元。一時間,朱爾旦聲名鵲起,成了陵陽城裏的風雲人物。
文社裏,那些往日常揶揄、嘲諷他的同窗,傳閱著他的闈墨,瞠目結舌,麵麵相覷。有人難以置信地低語:“這真是朱爾旦寫的?昔日那個鈍拙書生,怎就一夕蛻變了?”眾人細究之下,才探得他與陸判的奇遇,不禁心生豔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