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書亭在簷頂看千岱堇離開,俯身從窗一躍而進,跪地道,“王爺,捉到人了。”
蕭昕鶴嗯了一聲。
陷入了久久的沉默。
“王爺,屬下發現有一事蹊蹺。”顧書亭低下頭來,遞上了一則文書,又道,“麗王府失竊當夜,小廝跑到州府處尋人幫忙,未料州府主簿借口人手不足,籌集了許久才帶兵求援,此時州府上的刺客已經逃之夭夭。”
千昕鶴聽到這裏,目光正好落在文書之上,借調州府守衛的備注錄上,署名的正是州府主簿穀強,而州府的知事一欄空缺。
“你說的蹊蹺,是知事?”
“是。”顧書亭又呈上了一份公函,“三月初一,知事千元和休沐,離城未歸。”
“時間很巧。”
“王爺,他是麗王的兒子,正巧在州府出事前一天離開,主簿卻曾借口知事不在府而不敢貿然用兵,分明就是借口!”顧書亭年輕氣盛,未免有些著急,“那穀強不過是個主簿,王府有難居然多加刁難,要是千元和在,怎麽會有兒子不去救父親的事情?”
千昕鶴聽後,語音微涼,“你怎知千元和就一定是麗王的親兒子?”
“怎麽不是,他明明———”
話到一半,顧書亭想起那個盲人道長牽著的小女孩,她是王府裏忽被劫持的,那個時候整個王府的守衛,幾乎都趕了過去。
小女孩穿著雍容華貴,獨獨那一件杏黃色的江南雲織錦,足以說明身份可菲。
而知事麗州千元和,仿佛是一個不重要的存在,麗王甚至都沒有提及過此人。
顧書亭回想了一下當時,那時凝煙姑娘正好追著跌倒了,眼裏的驚恐,仿佛那孩子被人抱走就割走了她身上的一塊肉似的。
“難道那小孩子是……”
“她姓元,名春。”千昕鶴淡然冷靜的合上了書信,思索片刻,“你既然捉住了人,不妨以此為切入口,再審問一番便是。”
“屬下知道。”顧書亭點了點頭。
千昕鶴的目光不經意看向了窗外的高簷,胸腔內一股苦鬱漸漸湧上來,又被他壓製了下去,語氣冷淡的說道,“麗州兵營歸徐侯所統領帶兵,他乃世襲公爵降位,對朝廷的不滿與日俱增,想必也應該有動靜了。”
“他一直給京中寫密信,懇請朝中大臣以他苦心守衛邊疆為由,期望可以得到陛下憐憫,讓他恢複國公地位。”顧書亭回答道。
“是麽。”
千昕鶴語調微變,目光所及之處有雀鳥停留在上,互相爭食撲啄,“朝中大臣向來精明,願意幫他這個忙的,是哪一位?”
顧書亭搖了搖頭,“沒有人給他回信,隻是…他近來寫信的人,隻寫給了張盛。”
“猜的不錯的話……”千昕鶴說到一半,不慌不忙回過頭,看向顧書亭,繼續淡緩的說道,“張盛如今應該住在他的軍營處。”
顧書亭一驚。
千昕鶴臉上的平靜溫和就像是他早已經知曉一切,仿佛這也是他計劃內的一環。
正當顧書亭滿臉疑惑,試圖弄清張盛與徐侯兩人之間關係,適逢安翁端著一碗熬好的中藥進來,笑嗬嗬的說道,“孝廉三十六年的事,書亭這年紀,還沒有出生呢……”
話說著,安翁小心翼翼將藥在桌上,恭敬的說道,“王爺,藥好了。”
氤氳白煙,苦澀的藥味刺激著鼻腔,連空氣都變得苦起來,讓人直倒胃口。
千昕鶴偶然心口疼,讓安翁和玄衛們都嚇了一驚,慌忙找了最好的大夫來,開出的藥方都是最為有效的,自然也是最苦的。
見他不為所動,安翁又小心翼翼的將藥捧到了麵前,“王爺,藥要趁熱喝。”
“王爺,忠言逆耳,良藥苦口。”顧書亭也勸了一句,竟顯得他忽然文化極了。
連屋頂兩個守衛的近侍都笑了。
“……”
千昕鶴不得不接過藥飲下,苦澀的藥味翻騰在屋內,可想而知這藥多難喝。
安翁欣慰的看著自家主子喝完,這才轉過身來,說出了一些陳舊的過往,“大內總管張盛也曾是個書生,與懷章大人一起赴京趕考,此二人,鄉試並列第一,文采過人。”
“如此厲害?!”顧書亭嚇了一驚。
“孝廉三十六年,兩人殿試,懷章大人獲一甲第二名,張盛二甲第四名,可都是出了名躬耕傳家之輩,天下讀書人有了希望。”
安翁對兩人的誇讚之情溢於言表,不過說回到張盛,長長的歎了一口氣,“隻可惜張盛舅舅在齊王兵營任保義郎,兵變失敗後族人一並處死,孝廉年二甲第四名進士的身份保住了張盛的命,有臣子上表,先帝將其改為受宮刑,此後其大內一直任內監。”
“那個上表的大臣就是徐侯?”顧書亭聰明了一回,見王爺的表情沉著,又看向安翁的憐惜之情,便確定了心中的想法無誤。
“王爺,張盛到訪徐侯兵營,是不是意味著陛下或者有意將徐侯晉爵?”安翁有些憂心忡忡,試探性的說道,“徐侯厚葬夫人一事,勞民傷財,招惹的先帝不滿,如今天子掌權,是否……天子有意在拉攏徐侯……”
這意味著天子在忌憚千昕鶴的權利,盡管朝野上下已經進行了一輪大清洗。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天子要收歸兵權是大勢。”千昕鶴話中隱晦,並沒有正麵回答安翁的話。
安翁又請示他,“是否讓上官大人前來相討,此刻他也在徐侯的兵營之中。”
“他受陛下所遣,來見本於禮不和。”
他拒絕了提議。
接著,轉頭看向顧書亭,那雙玉眸有著明顯的晦暗與沉重,“她沒有出城?”
顧書亭立馬聽懂了話中意思,“沒有,我們的人一直在監視,兩院樓主暫躲城一處民居內沒走,似乎是她之前租下來的院子。”
“和宋延皓一起麽。”
“是……”
聽到這裏。
公服之下。
骨節分明的手指忽按緊玉扳指,指尖蒼白,將羊脂玉本身淡淡的光澤也比下去。
許久。
屋內都安靜下來了,顧書亭和安翁恭敬的站在一旁,誰也不敢貿然的開口說話。
“本王向來不喜他人左右事情。”低涼的嗓音緩緩響起起,脖頸上的微傷口似乎隱隱作痛,他終於下定了決心,“派個小廝去敲門,告訴兩院樓主,兩日內將兵符交還州府,這是本王最後通牒,讓她知難而退。”
蕭昕鶴嗯了一聲。
陷入了久久的沉默。
“王爺,屬下發現有一事蹊蹺。”顧書亭低下頭來,遞上了一則文書,又道,“麗王府失竊當夜,小廝跑到州府處尋人幫忙,未料州府主簿借口人手不足,籌集了許久才帶兵求援,此時州府上的刺客已經逃之夭夭。”
千昕鶴聽到這裏,目光正好落在文書之上,借調州府守衛的備注錄上,署名的正是州府主簿穀強,而州府的知事一欄空缺。
“你說的蹊蹺,是知事?”
“是。”顧書亭又呈上了一份公函,“三月初一,知事千元和休沐,離城未歸。”
“時間很巧。”
“王爺,他是麗王的兒子,正巧在州府出事前一天離開,主簿卻曾借口知事不在府而不敢貿然用兵,分明就是借口!”顧書亭年輕氣盛,未免有些著急,“那穀強不過是個主簿,王府有難居然多加刁難,要是千元和在,怎麽會有兒子不去救父親的事情?”
千昕鶴聽後,語音微涼,“你怎知千元和就一定是麗王的親兒子?”
“怎麽不是,他明明———”
話到一半,顧書亭想起那個盲人道長牽著的小女孩,她是王府裏忽被劫持的,那個時候整個王府的守衛,幾乎都趕了過去。
小女孩穿著雍容華貴,獨獨那一件杏黃色的江南雲織錦,足以說明身份可菲。
而知事麗州千元和,仿佛是一個不重要的存在,麗王甚至都沒有提及過此人。
顧書亭回想了一下當時,那時凝煙姑娘正好追著跌倒了,眼裏的驚恐,仿佛那孩子被人抱走就割走了她身上的一塊肉似的。
“難道那小孩子是……”
“她姓元,名春。”千昕鶴淡然冷靜的合上了書信,思索片刻,“你既然捉住了人,不妨以此為切入口,再審問一番便是。”
“屬下知道。”顧書亭點了點頭。
千昕鶴的目光不經意看向了窗外的高簷,胸腔內一股苦鬱漸漸湧上來,又被他壓製了下去,語氣冷淡的說道,“麗州兵營歸徐侯所統領帶兵,他乃世襲公爵降位,對朝廷的不滿與日俱增,想必也應該有動靜了。”
“他一直給京中寫密信,懇請朝中大臣以他苦心守衛邊疆為由,期望可以得到陛下憐憫,讓他恢複國公地位。”顧書亭回答道。
“是麽。”
千昕鶴語調微變,目光所及之處有雀鳥停留在上,互相爭食撲啄,“朝中大臣向來精明,願意幫他這個忙的,是哪一位?”
顧書亭搖了搖頭,“沒有人給他回信,隻是…他近來寫信的人,隻寫給了張盛。”
“猜的不錯的話……”千昕鶴說到一半,不慌不忙回過頭,看向顧書亭,繼續淡緩的說道,“張盛如今應該住在他的軍營處。”
顧書亭一驚。
千昕鶴臉上的平靜溫和就像是他早已經知曉一切,仿佛這也是他計劃內的一環。
正當顧書亭滿臉疑惑,試圖弄清張盛與徐侯兩人之間關係,適逢安翁端著一碗熬好的中藥進來,笑嗬嗬的說道,“孝廉三十六年的事,書亭這年紀,還沒有出生呢……”
話說著,安翁小心翼翼將藥在桌上,恭敬的說道,“王爺,藥好了。”
氤氳白煙,苦澀的藥味刺激著鼻腔,連空氣都變得苦起來,讓人直倒胃口。
千昕鶴偶然心口疼,讓安翁和玄衛們都嚇了一驚,慌忙找了最好的大夫來,開出的藥方都是最為有效的,自然也是最苦的。
見他不為所動,安翁又小心翼翼的將藥捧到了麵前,“王爺,藥要趁熱喝。”
“王爺,忠言逆耳,良藥苦口。”顧書亭也勸了一句,竟顯得他忽然文化極了。
連屋頂兩個守衛的近侍都笑了。
“……”
千昕鶴不得不接過藥飲下,苦澀的藥味翻騰在屋內,可想而知這藥多難喝。
安翁欣慰的看著自家主子喝完,這才轉過身來,說出了一些陳舊的過往,“大內總管張盛也曾是個書生,與懷章大人一起赴京趕考,此二人,鄉試並列第一,文采過人。”
“如此厲害?!”顧書亭嚇了一驚。
“孝廉三十六年,兩人殿試,懷章大人獲一甲第二名,張盛二甲第四名,可都是出了名躬耕傳家之輩,天下讀書人有了希望。”
安翁對兩人的誇讚之情溢於言表,不過說回到張盛,長長的歎了一口氣,“隻可惜張盛舅舅在齊王兵營任保義郎,兵變失敗後族人一並處死,孝廉年二甲第四名進士的身份保住了張盛的命,有臣子上表,先帝將其改為受宮刑,此後其大內一直任內監。”
“那個上表的大臣就是徐侯?”顧書亭聰明了一回,見王爺的表情沉著,又看向安翁的憐惜之情,便確定了心中的想法無誤。
“王爺,張盛到訪徐侯兵營,是不是意味著陛下或者有意將徐侯晉爵?”安翁有些憂心忡忡,試探性的說道,“徐侯厚葬夫人一事,勞民傷財,招惹的先帝不滿,如今天子掌權,是否……天子有意在拉攏徐侯……”
這意味著天子在忌憚千昕鶴的權利,盡管朝野上下已經進行了一輪大清洗。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天子要收歸兵權是大勢。”千昕鶴話中隱晦,並沒有正麵回答安翁的話。
安翁又請示他,“是否讓上官大人前來相討,此刻他也在徐侯的兵營之中。”
“他受陛下所遣,來見本於禮不和。”
他拒絕了提議。
接著,轉頭看向顧書亭,那雙玉眸有著明顯的晦暗與沉重,“她沒有出城?”
顧書亭立馬聽懂了話中意思,“沒有,我們的人一直在監視,兩院樓主暫躲城一處民居內沒走,似乎是她之前租下來的院子。”
“和宋延皓一起麽。”
“是……”
聽到這裏。
公服之下。
骨節分明的手指忽按緊玉扳指,指尖蒼白,將羊脂玉本身淡淡的光澤也比下去。
許久。
屋內都安靜下來了,顧書亭和安翁恭敬的站在一旁,誰也不敢貿然的開口說話。
“本王向來不喜他人左右事情。”低涼的嗓音緩緩響起起,脖頸上的微傷口似乎隱隱作痛,他終於下定了決心,“派個小廝去敲門,告訴兩院樓主,兩日內將兵符交還州府,這是本王最後通牒,讓她知難而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