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化龍與匆匆從濟南趕來的王永吉就國號和年號的確認進行了激烈的探討。這些日,二人翻閱古籍,詢問禮部其他官員,反複權衡許久,總算敲定了幾個各有千秋的國號、年號,懷揣滿心期許,前去拜見林凡宇。


    二人恭恭敬敬行了禮,曾化龍上前一步,雙手呈上精心寫就的折子,語氣鄭重:“伯爺,臣與王尚書不敢有絲毫懈怠,日夜鑽研古籍,又結合當下國情民意,篩選出幾個意蘊不凡的國號,還望伯爺撥冗定奪。”


    林凡宇接過折子,目光率先落在打頭的國號上,隻見寫著一個“熙”字。王永吉見狀,趕忙解釋:“伯爺,這‘熙’字,寓意光明興盛、和樂融融。古籍有雲‘允厘百工,庶績鹹熙’,新朝創立,恰是要一掃往昔陰霾,讓朝堂上下煥發出蓬勃朝氣,如一輪旭日,光照四方;市井之間商貿興旺,百姓安居樂業,盡享太平盛世之福,盡顯我朝昌盛之景。”


    再看第二個國號,乃是“靖”字。曾化龍緊接著拱手說道:“伯爺,當下雖大局初定,可四方隱憂尚存,流寇時有出沒,外敵虎視眈眈。‘靖’有平定、安定之意,選此為國號,一則彰顯我朝扞衛疆土、剿滅賊寇的堅定決心,二則可安定民心,讓百姓知曉,朝廷有足夠的魄力與實力護他們周全,使其免受戰亂之苦。”


    第三個國號為“昭”,王永吉補充道:“‘昭’本義是光明、顯著,昭示天下、昭然若揭皆含此義。新朝新氣象,行事需光明磊落,政策法規皆清晰透明,讓臣民一目了然;更有昭示正統之意,向世人宣告我朝承繼華夏大統,來路堂堂正正,不容置疑,可迅速收攏人心。”


    林凡宇微微頷首,未急著表態,轉而看向年號部分。折子上第一個年號是“啟瑞”,曾化龍解釋:“伯爺,‘啟’為開啟、起始,象征新朝全新開篇,踏上波瀾壯闊的征程;‘瑞’代表祥瑞,新朝創立,百事待舉,亟需祥瑞臨門、諸事順遂的好兆頭。祈願往後朝堂議政和諧,民間風調雨順,迎來一個祥瑞滿盈的盛世。”


    下一個年號是“宏治”,王永吉清了清嗓子說道:“伯爺,‘宏’凸顯宏偉、宏大,彰顯我朝欲創宏圖大業的壯誌豪情,無論軍事上開疆拓土、保家衛國,還是民生層麵的休養生息、繁榮發展,皆有非凡抱負;‘治’關乎治理,意味著朝堂清明,吏治嚴謹,以賢能之才治國理政,打造井然有序、安穩繁榮的局麵。”


    再一個則是“泰寧”,曾化龍目光灼灼,進言:“伯爺,‘泰’寓意國泰民安,山河清平,這是萬千百姓心底所求;‘寧’指安寧、寧靜,連年戰亂,百姓苦不堪言,取‘泰寧’為年號,意在撫慰人心,向世人承諾新朝將全力營造安穩平和的生活環境,讓大家過上太太平平的日子。”


    林凡宇手指輕叩桌麵,沉思良久,目光深邃似要穿透折子,權衡著每個名號蘊含的分量與前景。許久,他緩緩開口:“諸般名號,皆是你二人的心血結晶,各有精妙之處。”


    林凡宇略作停頓,抬眸吩咐一旁侍從:“去,速將內閣首輔蘇景澄、次輔陸景行以及吏部尚書王家彥、兵部尚書趙弘武、工部尚書韓皓宇、刑部尚書馮英幾位大人請來,國號、年號關乎新朝根本,茲事體大,眾人一同參詳、集思廣益。”


    侍從領命而去,不消片刻,幾位大臣便匆匆趕來,魚貫進入書房,行禮過後,皆用探尋的目光看向林凡宇。


    林凡宇將折子遞向蘇景澄,神色凝重:“嶽父,曾大人與王大人費了不少心力,擬定了這些國號、年號,你先過目,咱們一同商議定奪。”


    蘇景澄雙手接過,細細看過,微微頷首,率先開口:“二位大人確是用心良苦,所選名號皆大有深意。這‘熙’字,昌盛繁榮之象,朝堂之上,若用此為國號,百官行事自當勤勉奮進,不負這光明興盛之期許;市井之中,百姓聽聞,也能心生盼頭,幹勁十足。隻是,臣略有顧慮,新朝初立,根基未穩,雖說心懷盛世宏願,但當務之急,是要先穩住局勢,攘外安內。”


    陸景行緊接著拱手道:“蘇首輔所言極是,就拿‘靖’字來說,此刻四方不靖,流寇散於山林,邊疆時有外敵侵擾,選它為國號,凸顯朝廷整軍經武、平定四方的決心,於當下局勢更為契合。軍隊上下聞此國號,士氣也能大振,保家衛國更有勁頭。”


    王家彥撚須沉思,緩緩進言:“諸位大人,國號不僅是名號,更是新朝的精氣神所在。臣以為‘昭’字很好,昭示正統,行事磊落,於收攏人心、穩固朝綱大有裨益。朝堂清明、政策透明,才能吸引天下賢才紛至遝來,共赴新朝大業;百姓信服,政令施行方能暢通無阻。”


    林凡宇微微點頭,目光轉向趙弘武:“趙大人統管兵部,常年與兵事打交道,你且說說,從軍事角度看,這些國號、年號有無特殊考量?”


    趙弘武抱拳行禮,神色肅然:“伯爺,若論軍事,‘靖’字確為首選。當下募兵練兵正在緊鑼密鼓籌備,有此國號,軍中將士目標明確,便是全力清剿賊寇、抵禦外敵。再者,往後出征作戰,旗號鮮明,師出有名,震懾敵軍之餘,也能讓己方軍心穩固。年號方麵,‘宏治’寓意宏大,彰顯開疆拓土之誌,利於激發將士建功立業之心;‘泰寧’側重安寧,契合士兵們渴望太平、解甲歸田的念想,二者各有優勢。”


    韓皓宇此時也拱手說道:“伯爺,臣從工部事務著眼,覺得國號關乎國運,影響長遠。新朝大興土木、修繕城防、疏浚河道諸多事宜少不了,‘熙’字象征興盛,國力昌盛之時,工部行事才有充裕銀錢、人力支持,各項工程方能順利推進,打造堅城、繁榮市井,盡顯新朝氣象。”


    馮英則說道:“臣負責刑獄之事,國法森嚴、公正廉明是根本。‘昭’字凸顯光明磊落,用為國號,執法時更能彰顯公正,讓百姓、官員皆敬畏律法;年號裏的‘啟瑞’,祈願祥瑞,於刑獄而言,盼的是少些冤假錯案,多些清平祥和,讓司法順遂,也是新朝安穩的基石。”


    眾人你一言我一語,各抒己見,書房內氣氛熱烈。林凡宇靜靜聽著,將眾人的想法一一記在心裏。待眾人言辭漸歇,他緩緩開口:“諸位大人所言,皆鞭辟入裏,各有見地。國號、年號承載著新朝的期望與抱負,既要貼合當下時勢,迅速安定人心、穩固根基;又得放眼長遠,利於往後數十年乃至數百年的發展。”說罷,他目光再次落定在折子上,心中似已有了決斷。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百戶闖明末帝業征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如風滄海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如風滄海並收藏百戶闖明末帝業征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