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凡宇聽著兩人的對話,心中暗自思索良久。嶽父與曾化龍的顧慮都有道理,但是他心中那股壯誌豪情,覺得自己要改變什麽,不能這麽畏手畏腳。


    “嶽父大人,曾巡撫,你們的話我已仔細思量。但如今大明已呈大廈將傾之勢,我等暫阻清軍,可內憂外患依舊存在。若隻是暗中籌備,恐錯失諸多良機,且難以凝聚天下人心。我意已決,即刻建立新朝,方能彰顯我等救黎民於水火、挽狂瀾於既倒的決心與氣魄。”


    “並且,我等坐擁京城,此乃天下之中心,本就具有正統之象征。此時建立新朝,可迅速頒布一係列新政,如減免賦稅、興修水利、整軍經武等,讓百姓切實感受到新朝的氣象與恩澤,從而贏得民心歸附。對於各方勢力,我們亦不必過度懼怕。南明雖據江南,然其內部紛爭不斷,難成氣候;張獻忠雄踞西蜀,但其行事殘暴,失道寡助。我新朝以正義之師、王者之師的姿態出現,在軍事上積極備戰,以攻為守,便可在氣勢上先聲奪人。”


    “再者,建立新朝後,可廣納天下賢才,不拘一格降人才。無論是前朝遺老,還是民間隱士,隻要有報國之心、濟世之才,皆可入我朝堂,為新朝效力。如此一來,我們的力量將迅速壯大,足以應對任何挑戰。”


    蘇景澄見林凡宇決心已定,心中雖有擔憂,但也被其勇氣與信念所打動:“賢婿既有此等決心,老夫自當全力支持。隻是後續行事,務必謹慎周全,莫要讓新朝陷入險境。”


    曾化龍亦抱拳說道:“伯爺,既已決定,化龍願效犬馬之勞,定當為新朝的建立與穩固鞠躬盡瘁。”


    林凡宇望著二人,心中湧起一股熱流:“有嶽父大人與曾巡撫相助,我林凡宇定能成就大業。曾巡撫由你籌備新朝建立的各項事宜,昭告天下,還天下太平,興盛世之象。”


    “是,伯爺。”


    林林總總的,林凡宇與二人又商議了一些其他的事情。


    兩人走後,林凡宇一個人靜靜地思考著大明滅亡的原因,一方麵,明朝後期,官場上東林黨和閹黨等政治派別之間的黨爭激烈,雙方互相傾軋、誣陷,嚴重影響了政治穩定和社會秩序,消耗了國家大量的精力和資源,使得朝廷無法集中力量應對內憂外患。


    另外一方麵,財政困窘:明朝初期的低稅率田賦製度,限製了國家財政增長空間。中期實行“一條鞭法”後,雖簡化了稅製,但也帶來了物價上漲、農民負擔加重、白銀供應不穩定等問題。後期由於歐洲戰爭和日本鎖國,白銀輸入大幅減少,而明朝又依賴白銀作為主要貨幣,導致銀根緊縮,財政危機加劇。為應對遼東戰事和內部民變,加征遼餉、練餉、剿餉等臨時性賦稅,進一步加重了民眾負擔,激化了社會矛盾.


    此外還有,土地兼並嚴重,明朝中後期,官僚、地主、富商等權勢階層大量侵占農民土地,導致大量農民失去土地,淪為無地或少地的佃戶或流民。這些農民失去了生活保障和穩定收入,社會貧富差距擴大,階級矛盾激化,嚴重影響了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也削弱了國家的財政基礎;軍隊內部腐敗嚴重,軍官克扣軍餉、中飽私囊,士兵缺乏訓練,士氣低落。自然災害頻繁發生,如旱災、水災、蝗災等,導致糧食減產甚至絕收,大量農民流離失所,饑荒遍野等等問題。


    自己要好好的吸取明朝滅亡的教訓,勵精圖治進行改革,決不能重蹈覆轍。


    此外林凡宇還想到了,對於組建新的內閣,由誰來入閣,一時間拿不定主意,內閣成員將是自己的班底,核心的決策層,,其能力、忠誠與威望直接關乎者自己的興衰榮辱。


    第一時間,他想到了自己的嶽父蘇景澄。從自己興修水利邀請他,到自己與蘇夢瑤結婚後挽留嶽父,自己帶兵出征河南剿滅李自成以及自己被任命為澄萊鎮總兵後,嶽父都一直兢兢業業的幫助自己打理大嵩衛,默默的付出,並且為人沉穩,是自己堅定的支持者,內閣成員裏麵有嶽父的一席之地。


    第二個想到的是陸景行,自己在崇禎十一年出兵濟南與他相識,已經六年的時間,從一開始是他的手下,到後來成為大嵩衛指揮使,與他一起陸景行在軍事上的才能有目共睹,他在攻打山海關一役中雖曆經挫折但始終奮勇作戰,且有著豐富的實戰經驗與軍事謀略。他為人剛正不阿,對大明忠心耿耿,在軍中也頗具威望,若能進入內閣,必能在軍事戰略決策以及軍隊調度指揮等方麵發揮重要作用,使內閣在軍事事務上有專業且可靠的聲音,為大明的軍事布局與行動提供有力保障。


    接著,林凡宇又考慮到了曾化龍。曾化龍在澄萊巡撫任上展現出了卓越的治理才能,無論是地方政務的處理、民生的改善還是賦稅的合理征收與調配,都做得井井有條。同時,對經濟民生領域的深刻見解,能在內閣中為經濟複蘇與發展出謀劃策,確保在應對內憂外患的同時,國內的根基得以穩固,百姓生活能夠逐步恢複與繁榮。


    最後,林凡宇決定剛開始的內閣成員暫時由這三個人人擔任,自己的嶽父為首輔,陸景行次之,曾化龍最後。


    最後,林凡宇考慮的是六部尚書的任命,首先是吏部尚書,這個最重要,官員的考核、選拔、任命,被稱做“天官”,自己要選擇一位公正無私,還要有一定威望的人,思來想去,沒有合適的人選。


    於是,林凡宇再次將衛名哲叫了過來,將自己的想法告訴了他,詢問目前在京城中是否有合適的人選。


    衛名哲沉思片刻後,眼中一亮,說道:“伯爺,末將想起一人,王家彥頗為合適。此人曾任明朝的兵科給事中,後升至都察院右僉都禦史等職,在朝為官期間,以剛正不阿、直言敢諫著稱,威望頗高。之前李自成入京時,他堅守氣節,欲以身殉國,自殺之際幸被末將的士兵救下。若他能出任吏部尚書,其公正無私的品性定能確保官員選拔任用的公正清明,且以他的資曆與威望,也足以服眾,可助伯爺建立起一套嚴謹高效的官員銓選製度。”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百戶闖明末帝業征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如風滄海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如風滄海並收藏百戶闖明末帝業征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