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凡宇在威遠城的城樓上,遠遠地凝視著清軍離去的隊伍。他身旁的將領們按捺不住,紛紛進言:“伯爺,清軍此時撤軍,正是我軍追擊的大好時機,為何按兵不動?若能趁勢掩殺,必能大獲全勝,重創清軍。”


    林凡宇微微搖頭,神色凝重:“且莫急躁。多爾袞老謀深算,其安排斷後之軍必定精銳,我軍若貿然追擊,一旦陷入清軍的埋伏,或者被其拖住,待清軍主力回援,我軍將陷入苦戰。況且,我軍此前也曆經多日激戰,士兵們同樣疲憊,雖士氣高昂,但追擊作戰風險極大。”


    將領們聽後,雖心中仍有不甘,但也覺得林凡宇所言有理,便不再多言。


    待清軍退兵後,林凡宇在威遠城留守了部分人馬,安排好各項防禦事宜後,帶著衛名哲返回山海關。


    一路上,他望著沿途因戰火而略顯荒蕪的景象,心中感慨萬千,這一場勝利得來不易,自己所麵臨的危機依舊重重。


    回到山海關,陸景行與唐通早已率部在城門外等候。


    眾人相見,自是一番激動與欣慰,彼此寒暄後,一同進入城中。


    山海關總兵府,眾人坐於議事廳內。


    陸景行麵色沉痛地率先開口:“伯爺,我和唐總兵攻打山海關一役,戰況慘烈,經此一役,傷亡竟達兩萬人之多,此皆為我山東的忠勇兒郎啊,每念及此,我心中愧疚萬分。”說罷,他微微低頭,眼中滿是哀傷。


    林凡宇亦長歎一聲:“我在威遠城的防守之戰,亦是艱難萬分。麵對清軍的猛烈攻勢,我軍將士拚死抵抗,最終傷亡一萬五千人。這一場勝利,實在是代價慘重,不過幸虧阻擋了清軍的入關,奪回了山海關,多大的犧牲也值得了。”


    “此次清軍雖退,但威脅尚存。山海關乃北方最後的門戶,戰略地位至關重要,不容有失。我決定留下五萬士兵,由馮鑫鵬率領防守山海關。鑫鵬,你要務必組織士兵加固城防,密切監視清軍動向,一定給我把北京的大大門守護好了。”


    馮鑫鵬抱拳領命:“遵命,伯爺,末將定當全力以赴,不辱使命!”


    林凡宇微微點頭,接著對陸景行和唐通說道:“陸兄、唐總兵,你二人隨我率領剩餘的士兵返回北京。


    “是,伯爺。”兩人回答道。


    幾日後,山海關安排妥當後,林凡宇率領十萬士兵與陸景行、唐通踏上歸京之路。


    林凡宇在返回的路上,派人快馬加鞭分別前往濟南與澄州府,將自己的嶽父蘇景澄,去澄州府將自己的妻子蘇夢瑤及澄萊巡撫曾化龍、軍械所主事韓皓宇請到北京。


    大軍浩浩蕩蕩的最終趕到了北京城下,蘇景澄、曾化龍、韓皓宇早已先一步抵達北京,與衛名哲一同在城門外迎接林凡宇歸來。


    眾人見麵寒暄後,衛名哲恭敬地問道:“伯爺,不知一會兒入城後您打算在何處安歇?是入住紫禁城,還是另有安排?”


    林凡宇微微搖頭,沉聲道:“如今這局勢,入住紫禁城為時尚早。且不說崇禎帝新喪,我等尚未完全平定四方之亂,於情於理都不應如此倉促。先暫居西苑太液池吧,那裏環境清幽寧靜,利於我靜下心來思索應對當下危局之策,同時也方便與諸位隨時商議大事,待日後時機成熟,再作其他打算。”


    衛名哲若有所思地點點頭:“伯爺深謀遠慮,末將明白了。那我即刻安排人手前往西苑太液池,將一應事宜打理妥當,確保伯爺住得舒心。”


    林凡宇抬手製止道:“無需太過操勞,一切從簡即可。”


    隨後簇擁著林凡宇向城中走去。一路上,林凡宇望著京城的大街小巷,心中感慨萬千。曾經的繁華盛景如今已被戰火的硝煙所籠罩,異常的蕭條。


    進入西苑太液池後,林凡宇未及休息,便聽士兵報告,曾化龍前來拜見,林凡宇趕緊出屋進行迎接。


    林凡宇迎上前去,臉上帶著關切:“曾巡撫,一路奔波辛苦了,快請進。”


    曾化龍微微拱手行禮:“伯爺客氣了,下官聽聞伯爺召喚,不敢有絲毫懈怠。”


    “伯爺,下官此次前來,本欲為伯爺竭盡心力,然近日身體每況愈下,舊疾複發,實已難以承擔繁重事務。伯爺,實不相瞞,這舊疾已將下官折磨得心力交瘁,每日隻覺疲憊不堪,難以支撐這繁雜公務。下官思來想去,自覺已無法再為伯爺分憂解難,亦恐因自身之故拖累大業。如今隻盼能回到老家,於那寧靜之處調養殘軀,安度餘生。”


    林凡宇心中一凜,他聽出了曾化龍話中的弦外之音。曾化龍心向大明,如今崇禎皇帝已死,自己打敗了李自成,抵擋住了滿清,自己想要取代大明,建立新的朝代,他不願意幫助自己。


    林凡宇神色凝重,緩聲說道:“曾巡撫,且聽我一言。我深知您對大明忠心耿耿,崇禎帝駕崩,實乃我大明之悲,可是,曾巡撫,這些年百姓過的日子,是一個什麽樣的日子,你不是不知道,叛亂不斷,苛捐雜稅不斷,你應該忠心的是天下的百姓,而不是一朝一夕的朝代。”


    曾化龍微微皺眉,欲言又止,林凡宇見狀,繼續道:“您看這京城內外,百姓飽受戰亂之苦,他們渴望的是一個安定的環境,而非無盡的紛爭與動蕩。我有決心,也有能力去整合各方力量,恢複秩序與繁榮。您經驗豐富,謀略過人,若此時離去,不僅是我之損失,更是天下百姓的憾事。”


    曾化龍輕歎一聲:“伯爺,您雖一片赤誠,可如今各方勢力交錯縱橫,南明尚在,清軍窺伺,張獻忠也在蜀地興風作浪。這複興之路,難如登天,我怕……”


    林凡宇上前一步,目光堅定地看著曾化龍:“曾巡撫,正因為艱難,才更需要您我攜手共進。我並非盲目樂觀之人,我已在心中謀劃諸多策略。於軍事上,我將加強軍隊訓練,提升戰力,鞏固邊防;於民生上,開倉賑濟,減免賦稅,促進農商發展;於政治上,整飭吏治,選拔賢能。隻要我們齊心協力,何愁我華夏不能複興?您難道不想看到百姓安居樂業,幸福美滿?”


    曾化龍陷入沉思,林凡宇趁熱打鐵:“您回老家固然能圖一時安寧,但您心中對百姓的牽掛與抱負又怎能輕易放下?留下來,與我一同為華夏百姓的未來拚搏,待功成之日,您也可青史留名,流芳百世。”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百戶闖明末帝業征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如風滄海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如風滄海並收藏百戶闖明末帝業征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