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日後,林凡宇派來的使者來到山海關。吳三桂命人將使者引入議事大廳,自己則端坐在主位之上,麵無表情的看著使者。
使者向吳三桂抱拳行禮道:“吳總兵,在下受林伯爺之托,特來與總兵大人商議要事。”
吳三桂微微示意,說道:“使者有何事,但說無妨。”
使者清了清嗓子,說道:“吳總兵,林伯爺久聞您的大名與關寧鐵騎的威名。如今李自成已被我家伯爺擊敗,但滿清韃子虎視眈眈。林伯爺深知您乃當世豪傑,不願見您在這亂世中錯付前程。若您肯歸降林伯爺,林伯爺承諾,您依舊可統領關寧鐵騎,在軍中位居高位,擁有極大的自主性,還可封王爵。”
吳三桂冷笑一聲:“哼,你家伯爺說得輕巧。我吳三桂如今守著這山海關,也是一方諸侯,為何要降於他?”
使者不慌不忙,微微一笑道:“總兵大人且聽我一言。林伯爺如今兵強馬壯,麾下將士齊心,且深得民心。您雖有關寧鐵騎與這山海關天險,但獨木難支,且滿清殘暴不仁,不知禮數。而林伯爺胸懷天下,您若與他攜手,方能在這亂世中有一線生機,日後青史留名。”
吳三桂心中暗自冷笑,他早已與滿清暗通款曲,歸順了攝政王多爾袞,此時林凡宇的招降對他而言不過是可利用的緩兵之計。他佯作沉思片刻,緩緩說道:“使者所言,確有幾分道理。但我吳三桂在這山海關經營多年,手下將士皆對我忠心耿耿,此事不可倉促決定。我需與麾下將領細細商議,還望使者能給我些時日。”
使者見吳三桂並未直接拒絕,心中燃起一絲希望,說道:“吳總兵考慮周全,自是應當。但還請總兵大人莫要讓我家伯爺等太久,如今局勢緊迫,早做決斷,對大人與我軍皆是幸事。”
吳三桂點頭道:“我自會盡快。你且先在城中住下,待我有了結果,自會告知於你。”
待使者退下後,吳三桂立刻召集心腹將領密議。一員將領低聲道:“大人,這林凡宇來勢洶洶,我們雖已投靠滿清,但大清的援軍不知何時能到,若能利用這招降之事拖延時間,倒也是個辦法。”
吳三桂微微皺眉:“我亦有此想法。隻是林凡宇也非易與之輩,若被他察覺我們的意圖,提前發難,這山海關未必能守得住。我們既要裝作認真考慮招降之事,迷惑他的使者,又要全力備戰,加強城防,不能有絲毫懈怠。”
“大人英明。”眾將領齊聲應道。
隨後幾日,吳三桂一方麵安排人好生款待林凡宇的使者,時不時與其虛與委蛇,探討招降的細節;另一方麵則加派人手日夜加固山海關的防禦工事,訓練士兵,同時焦急地等待著滿清援軍的消息。這是一場在刀尖上的舞蹈,稍有不慎,便是萬劫不複。
林凡宇在營帳中聽聞使者將消息傳回來,他到了之後吳三桂的反應後,嘴角勾起一抹冷笑:“這吳三桂,打的好算盤,以為我不知他已歸順滿清,想用招降之事拖延,殊不知我亦正有此意。”
他隨即傳令下去,加快士兵的整合與訓練進度,同時繼續增調物資運往前線。“傳令陸景行,讓他再派些精明能幹之人,混入山海關周邊,密切留意吳三桂與滿清的往來消息,一有異動,即刻來報。衛名哲,抓緊時間整合部隊。”
這場與吳三桂的博弈,實則是與時間的賽跑。
“白廣恩那邊防守薊州鎮、昌平鎮等重鎮的情況如何?務必確保無虞,不能讓滿清韃子有機可乘,從側翼偷襲我們。”林凡宇向陸景行問道。
“回伯爺,白總兵已加固城防,布置了多重防線,士兵們日夜堅守,暫無大礙。”
林凡宇微微點頭:“很好,告訴白廣恩,不可掉以輕心。待我這邊整合完畢,便是與吳三桂和滿清決戰之時,務必要守住那些重要的關隘,確保滿清韃子不能在側翼偷襲我們。”
日子一天天過去,雙方都在緊張地籌備著,空氣中彌漫著大戰將至的硝煙氣息。
幾日後,軍隊整合完畢,林凡宇立即將陸景行、衛名哲、唐通等人召集到中軍大帳。帳內氣氛凝重而肅穆,眾人皆知曉即將麵臨的是一場生死攸關的惡戰。
林凡宇目光堅定地掃視眾人,沉聲道:“諸位,如今我軍已準備就緒,是時候向山海關進發了。吳三桂妄圖借招降拖延時間,殊不知我們也在等待最佳時機。此去山海關,路途艱險,且吳三桂必定憑借天險死守,清軍援兵亦可能隨時趕到,我等需製定周全之策。”
陸景行率先開口:“伯爺,我以為可先派先鋒部隊前行,沿途探查敵軍動向與地形,若遇小股敵軍騷擾,可直接剿滅,為大軍開辟道路。待主力臨近山海關,再分兵多路,對山海關形成合圍之勢,使其首尾難顧。”
衛名哲點頭稱是:“陸兄所言有理。同時,我軍的火炮等重型武器需妥善安排,可在大軍後方跟進,待圍城之後,集中火力轟擊山海關城門與城牆薄弱之處,為步兵攻城創造條件。”
唐通則皺了皺眉頭道:“吳三桂的關寧鐵騎不可小覷,我軍在攻城之時,需謹防其出城突襲。可安排一支機動性強的騎兵部隊在側翼護衛,一旦關寧鐵騎出城,便與其周旋,為步兵爭取時間。”
林凡宇沉思片刻,說道:“諸位所言皆為良策。陸景行,你率先鋒部隊即刻出發,沿途務必小心謹慎。衛名哲,你負責調度火炮與步兵的協同作戰。唐通,你的騎兵部隊要隨時做好戰鬥準備。我將親率中軍,統籌全局。還有到了山海關後,我軍將一分兩部,一部分八萬大軍由我率領,我和名哲在山海關外阻擊滿清部隊,一部分由陸兄你率領,你和唐總兵五萬大軍,給你五天的時間,務必拿下山海關,陸兄我不管你用什麽辦法,隻有五天的時間。”
“遵命,伯爺!”陸景行和唐通抱拳領命。
衛名哲微微皺眉,擔憂道:“伯爺,五萬大軍強攻山海關,壓力著實不小,雖有五天時間,但吳三桂必定拚死抵抗,關寧鐵騎的衝擊力和山海關的堅固城防皆是巨大阻礙,陸兄和唐總兵此去任務艱巨啊。”
林凡宇微微點頭:“我自是知曉其中艱難,但我們別無選擇。滿清韃子大軍隨時會傾巢而來,我們八萬大軍阻擊他們壓力很大,再多的時間我們就堅持不下去了。況且,陸兄足智多謀,唐總兵久經沙場,我相信你們二人攜手,定能想出破敵之法。”
使者向吳三桂抱拳行禮道:“吳總兵,在下受林伯爺之托,特來與總兵大人商議要事。”
吳三桂微微示意,說道:“使者有何事,但說無妨。”
使者清了清嗓子,說道:“吳總兵,林伯爺久聞您的大名與關寧鐵騎的威名。如今李自成已被我家伯爺擊敗,但滿清韃子虎視眈眈。林伯爺深知您乃當世豪傑,不願見您在這亂世中錯付前程。若您肯歸降林伯爺,林伯爺承諾,您依舊可統領關寧鐵騎,在軍中位居高位,擁有極大的自主性,還可封王爵。”
吳三桂冷笑一聲:“哼,你家伯爺說得輕巧。我吳三桂如今守著這山海關,也是一方諸侯,為何要降於他?”
使者不慌不忙,微微一笑道:“總兵大人且聽我一言。林伯爺如今兵強馬壯,麾下將士齊心,且深得民心。您雖有關寧鐵騎與這山海關天險,但獨木難支,且滿清殘暴不仁,不知禮數。而林伯爺胸懷天下,您若與他攜手,方能在這亂世中有一線生機,日後青史留名。”
吳三桂心中暗自冷笑,他早已與滿清暗通款曲,歸順了攝政王多爾袞,此時林凡宇的招降對他而言不過是可利用的緩兵之計。他佯作沉思片刻,緩緩說道:“使者所言,確有幾分道理。但我吳三桂在這山海關經營多年,手下將士皆對我忠心耿耿,此事不可倉促決定。我需與麾下將領細細商議,還望使者能給我些時日。”
使者見吳三桂並未直接拒絕,心中燃起一絲希望,說道:“吳總兵考慮周全,自是應當。但還請總兵大人莫要讓我家伯爺等太久,如今局勢緊迫,早做決斷,對大人與我軍皆是幸事。”
吳三桂點頭道:“我自會盡快。你且先在城中住下,待我有了結果,自會告知於你。”
待使者退下後,吳三桂立刻召集心腹將領密議。一員將領低聲道:“大人,這林凡宇來勢洶洶,我們雖已投靠滿清,但大清的援軍不知何時能到,若能利用這招降之事拖延時間,倒也是個辦法。”
吳三桂微微皺眉:“我亦有此想法。隻是林凡宇也非易與之輩,若被他察覺我們的意圖,提前發難,這山海關未必能守得住。我們既要裝作認真考慮招降之事,迷惑他的使者,又要全力備戰,加強城防,不能有絲毫懈怠。”
“大人英明。”眾將領齊聲應道。
隨後幾日,吳三桂一方麵安排人好生款待林凡宇的使者,時不時與其虛與委蛇,探討招降的細節;另一方麵則加派人手日夜加固山海關的防禦工事,訓練士兵,同時焦急地等待著滿清援軍的消息。這是一場在刀尖上的舞蹈,稍有不慎,便是萬劫不複。
林凡宇在營帳中聽聞使者將消息傳回來,他到了之後吳三桂的反應後,嘴角勾起一抹冷笑:“這吳三桂,打的好算盤,以為我不知他已歸順滿清,想用招降之事拖延,殊不知我亦正有此意。”
他隨即傳令下去,加快士兵的整合與訓練進度,同時繼續增調物資運往前線。“傳令陸景行,讓他再派些精明能幹之人,混入山海關周邊,密切留意吳三桂與滿清的往來消息,一有異動,即刻來報。衛名哲,抓緊時間整合部隊。”
這場與吳三桂的博弈,實則是與時間的賽跑。
“白廣恩那邊防守薊州鎮、昌平鎮等重鎮的情況如何?務必確保無虞,不能讓滿清韃子有機可乘,從側翼偷襲我們。”林凡宇向陸景行問道。
“回伯爺,白總兵已加固城防,布置了多重防線,士兵們日夜堅守,暫無大礙。”
林凡宇微微點頭:“很好,告訴白廣恩,不可掉以輕心。待我這邊整合完畢,便是與吳三桂和滿清決戰之時,務必要守住那些重要的關隘,確保滿清韃子不能在側翼偷襲我們。”
日子一天天過去,雙方都在緊張地籌備著,空氣中彌漫著大戰將至的硝煙氣息。
幾日後,軍隊整合完畢,林凡宇立即將陸景行、衛名哲、唐通等人召集到中軍大帳。帳內氣氛凝重而肅穆,眾人皆知曉即將麵臨的是一場生死攸關的惡戰。
林凡宇目光堅定地掃視眾人,沉聲道:“諸位,如今我軍已準備就緒,是時候向山海關進發了。吳三桂妄圖借招降拖延時間,殊不知我們也在等待最佳時機。此去山海關,路途艱險,且吳三桂必定憑借天險死守,清軍援兵亦可能隨時趕到,我等需製定周全之策。”
陸景行率先開口:“伯爺,我以為可先派先鋒部隊前行,沿途探查敵軍動向與地形,若遇小股敵軍騷擾,可直接剿滅,為大軍開辟道路。待主力臨近山海關,再分兵多路,對山海關形成合圍之勢,使其首尾難顧。”
衛名哲點頭稱是:“陸兄所言有理。同時,我軍的火炮等重型武器需妥善安排,可在大軍後方跟進,待圍城之後,集中火力轟擊山海關城門與城牆薄弱之處,為步兵攻城創造條件。”
唐通則皺了皺眉頭道:“吳三桂的關寧鐵騎不可小覷,我軍在攻城之時,需謹防其出城突襲。可安排一支機動性強的騎兵部隊在側翼護衛,一旦關寧鐵騎出城,便與其周旋,為步兵爭取時間。”
林凡宇沉思片刻,說道:“諸位所言皆為良策。陸景行,你率先鋒部隊即刻出發,沿途務必小心謹慎。衛名哲,你負責調度火炮與步兵的協同作戰。唐通,你的騎兵部隊要隨時做好戰鬥準備。我將親率中軍,統籌全局。還有到了山海關後,我軍將一分兩部,一部分八萬大軍由我率領,我和名哲在山海關外阻擊滿清部隊,一部分由陸兄你率領,你和唐總兵五萬大軍,給你五天的時間,務必拿下山海關,陸兄我不管你用什麽辦法,隻有五天的時間。”
“遵命,伯爺!”陸景行和唐通抱拳領命。
衛名哲微微皺眉,擔憂道:“伯爺,五萬大軍強攻山海關,壓力著實不小,雖有五天時間,但吳三桂必定拚死抵抗,關寧鐵騎的衝擊力和山海關的堅固城防皆是巨大阻礙,陸兄和唐總兵此去任務艱巨啊。”
林凡宇微微點頭:“我自是知曉其中艱難,但我們別無選擇。滿清韃子大軍隨時會傾巢而來,我們八萬大軍阻擊他們壓力很大,再多的時間我們就堅持不下去了。況且,陸兄足智多謀,唐總兵久經沙場,我相信你們二人攜手,定能想出破敵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