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勒博洛到達濰縣後,立刻召集了羅實等將領前來商議進攻事宜。
大帳之中,博洛麵色陰沉,看著羅實問道:“此前進攻失利,究竟是何緣由?”羅實趕忙抱拳回道:“貝勒爺,明軍早有準備,城防堅固,且他們的火器凶猛,我等前鋒兵力不足,難以攻克。”博洛冷哼一聲:“哼,區區一座濰縣,竟能讓我大清勇士受挫,簡直是我軍之恥。”
接著,博洛命人將濰縣的地圖展開,仔細查看地形。他手指著城牆的方向,說道:“我意先以紅衣大炮集中火力猛轟其城門與城牆連接處,此處乃城防關鍵所在,若能將其轟塌,我軍鐵騎便可長驅直入。命漢軍旗步兵攜大型盾牌在前,掩護炮兵推進與裝填彈藥,務必確保我軍炮火持續不斷。”貝勒博洛目光陰冷,語氣堅定地說道。
“待轟出些許缺口後,滿洲八旗精銳步兵組成衝鋒梯隊,分三波依次強攻。第一波步兵手持長刀與短矛,全力衝向缺口,遇明軍抵抗則以死相搏,為後續部隊開辟道路;第二波步兵攜帶鉤索與登城梯,緊隨其後,一旦靠近城牆,便迅速搭梯攀城,與城牆上明軍短兵相接;第三波步兵則推著攻城塔緩緩前行,攻城塔內藏有精銳弓箭手與火槍手,可從高處對城牆上明軍進行壓製射擊,同時為登城部隊提供掩護。”
“再者,令蒙古八旗騎兵在側翼遊弋,一旦發現明軍有出城突襲或調兵支援其他方向之跡象,即刻發動雷霆一擊,打亂其部署。”
“並且驅使部分百姓衝擊城門,或在城牆下呼喊求饒,以擾亂明軍軍心。若明軍不忍對百姓下手,我軍便可趁機擴大戰果。”貝勒博洛說完,眼神中露出一絲殘忍與得意,仿佛已看到濰縣城破的景象。
眾將領紛紛點頭,對博洛的計劃表示讚同。商議完畢後,清軍開始積極準備攻城。他們將火炮集中起來,對準濰縣城牆,隨時準備發動攻擊。同時,大量的雲梯、攻城車等器具也被準備就緒,騎兵們則在城門處不斷地來回馳騁,揚起陣陣塵土,製造緊張的氣氛。
在清軍緊鑼密鼓籌備攻城之際,陸景行在濰縣城內也沒閑著。此次清軍主力來犯,必定是一場惡戰,他不僅在城牆之上增設了許多隱蔽的射擊點,方便火槍手和弓箭手能在最大限度保護自己的同時給予清軍致命打擊,同時,陸景行也意識到情報的重要性。他派出了多支精銳斥候小隊,喬裝改扮後悄悄潛出城外,深入清軍營地周邊探查清軍的兵力部署、攻城器械的準備情況以及是否有後續援軍的跡象等重要信息。
城內的百姓們在聽聞清軍即將發動更為猛烈的攻城戰後,並沒有絲毫退縮。他們自發地組織起來,成立了各種後勤保障隊伍。婦女們日夜趕製幹糧和繃帶,孩子們則幫忙搬運石塊、箭矢等物資,老人們則聚在一起,用他們的經驗為士兵們熬製各種療傷的草藥湯。整個濰縣城內彌漫著一股同仇敵愾的氣息,軍民一心,眾誌成城。
隨著時間的推移,清軍的攻城準備逐漸完成。一日清晨,貝勒博洛站在陣前,望著濰縣城,大手一揮,下達了攻城的命令。刹那間,清軍的火炮齊聲轟鳴,炮彈如雨點般砸向濰縣城牆。城牆上頓時硝煙彌漫,火光衝天。明軍士兵們在炮火中頑強堅守,用盾牌護住身體,同時密切注視著清軍的動向。
在清軍炮火的掩護下,滿洲八旗第一波步兵呐喊著衝向城牆。他們個個神情凶悍,不顧明軍的箭矢與火器射擊,奮勇向前。陸景行見狀,冷靜指揮:“火炮集中火力,轟擊敵軍衝鋒步兵!火槍手,瞄準射擊,不要慌亂!”明軍的火炮迅速調整角度,朝著衝鋒的清軍步兵傾瀉炮彈,一枚枚炮彈在清軍隊伍中炸開,清軍士兵被炸得血肉橫飛,但他們依舊沒有停下腳步。
火槍手們也紛紛扣動火繩槍扳機,鉛彈呼嘯而出,收割著清軍的生命。然而,清軍第一波步兵憑借著勇猛和數量眾多,還是有不少人衝到了城牆下。他們揮舞著長刀和短矛,與城牆上拋下石塊、油水的明軍展開激烈搏鬥。一時間,城牆上下喊殺聲震天,鮮血染紅了城牆的磚石。
緊接著,清軍第二波步兵攜帶著鉤索和登城梯迅速跟上。他們在城牆下熟練地拋出鉤索,試圖攀爬城牆。明軍士兵們則用長槍、大刀奮力砍斷鉤索,與攀爬的清軍展開殊死搏鬥。而此時,清軍的攻城塔也緩緩推近,塔內的弓箭手和火槍手開始向城牆上的明軍射擊,給明軍造成了不小的壓力。
在這危急時刻,陸景行親自率領一隊預備隊趕到城牆受敵最嚴重的地方。他身先士卒,揮舞著長刀,與清軍展開近身格鬥。他的勇猛激勵了周圍的士兵,明軍士氣大振,更加奮勇地抵抗清軍的進攻。
清軍第二波步兵如洶湧的潮水般持續衝擊著城牆,他們不顧明軍的拚死抵抗,前赴後繼。城牆上的明軍士兵們早已殺紅了眼,他們的手臂因不斷揮舞武器而酸痛無比,但仍機械地重複著格擋、砍殺的動作。一位明軍老兵,在連續砍斷數根鉤索後,被清軍的一枚冷箭射中肩膀,他悶哼一聲,卻隻是稍作停頓,便用牙齒咬著箭杆將其拔出,繼續投入戰鬥,口中怒吼道:“狗韃子,想爬上這城牆,除非從俺屍體上踏過去!”
清軍的登城梯一架架被明軍掀翻,可又有新的登城梯迅速補上。在城牆的一處角落,幾名清軍成功爬上了城牆,與明軍展開了激烈的白刃戰。明軍士兵們迅速圍攏過來,以多打少,刀光劍影在狹小的空間內閃爍,鮮血四濺。一名明軍士兵被清軍長刀刺中腹部,他卻在倒下前拚死抱住敵人的腿,為同伴創造了殺敵的機會。
攻城塔越逼越近,其強大的火力讓城牆上的明軍傷亡不斷增加。陸景行看到身邊的士兵一個個倒下,心急如焚。哪裏戰鬥最激烈他就衝向哪裏。他的長刀所到之處,清軍紛紛倒下,他的身影成了明軍士兵們心中的定海神針。
此時,城內的百姓們也自發地組織起來,他們將家中的桌椅、門板等一切能用來加固城牆的物品都搬運了上來。婦女們則為士兵們送水送飯,照顧傷員,孩子們也在一旁幫忙傳遞石塊和箭矢。
隨著戰鬥的持續,清軍的進攻愈發瘋狂,他們似乎想要用無盡的人命來堆砌出一條通往勝利的道路。滿洲八旗的後續部隊不斷地補充上來,呐喊聲震得大地都在顫抖。但明軍也沒有絲毫退縮之意,他們在陸景行的帶領下,以頑強的意誌堅守著每一寸城牆。
大帳之中,博洛麵色陰沉,看著羅實問道:“此前進攻失利,究竟是何緣由?”羅實趕忙抱拳回道:“貝勒爺,明軍早有準備,城防堅固,且他們的火器凶猛,我等前鋒兵力不足,難以攻克。”博洛冷哼一聲:“哼,區區一座濰縣,竟能讓我大清勇士受挫,簡直是我軍之恥。”
接著,博洛命人將濰縣的地圖展開,仔細查看地形。他手指著城牆的方向,說道:“我意先以紅衣大炮集中火力猛轟其城門與城牆連接處,此處乃城防關鍵所在,若能將其轟塌,我軍鐵騎便可長驅直入。命漢軍旗步兵攜大型盾牌在前,掩護炮兵推進與裝填彈藥,務必確保我軍炮火持續不斷。”貝勒博洛目光陰冷,語氣堅定地說道。
“待轟出些許缺口後,滿洲八旗精銳步兵組成衝鋒梯隊,分三波依次強攻。第一波步兵手持長刀與短矛,全力衝向缺口,遇明軍抵抗則以死相搏,為後續部隊開辟道路;第二波步兵攜帶鉤索與登城梯,緊隨其後,一旦靠近城牆,便迅速搭梯攀城,與城牆上明軍短兵相接;第三波步兵則推著攻城塔緩緩前行,攻城塔內藏有精銳弓箭手與火槍手,可從高處對城牆上明軍進行壓製射擊,同時為登城部隊提供掩護。”
“再者,令蒙古八旗騎兵在側翼遊弋,一旦發現明軍有出城突襲或調兵支援其他方向之跡象,即刻發動雷霆一擊,打亂其部署。”
“並且驅使部分百姓衝擊城門,或在城牆下呼喊求饒,以擾亂明軍軍心。若明軍不忍對百姓下手,我軍便可趁機擴大戰果。”貝勒博洛說完,眼神中露出一絲殘忍與得意,仿佛已看到濰縣城破的景象。
眾將領紛紛點頭,對博洛的計劃表示讚同。商議完畢後,清軍開始積極準備攻城。他們將火炮集中起來,對準濰縣城牆,隨時準備發動攻擊。同時,大量的雲梯、攻城車等器具也被準備就緒,騎兵們則在城門處不斷地來回馳騁,揚起陣陣塵土,製造緊張的氣氛。
在清軍緊鑼密鼓籌備攻城之際,陸景行在濰縣城內也沒閑著。此次清軍主力來犯,必定是一場惡戰,他不僅在城牆之上增設了許多隱蔽的射擊點,方便火槍手和弓箭手能在最大限度保護自己的同時給予清軍致命打擊,同時,陸景行也意識到情報的重要性。他派出了多支精銳斥候小隊,喬裝改扮後悄悄潛出城外,深入清軍營地周邊探查清軍的兵力部署、攻城器械的準備情況以及是否有後續援軍的跡象等重要信息。
城內的百姓們在聽聞清軍即將發動更為猛烈的攻城戰後,並沒有絲毫退縮。他們自發地組織起來,成立了各種後勤保障隊伍。婦女們日夜趕製幹糧和繃帶,孩子們則幫忙搬運石塊、箭矢等物資,老人們則聚在一起,用他們的經驗為士兵們熬製各種療傷的草藥湯。整個濰縣城內彌漫著一股同仇敵愾的氣息,軍民一心,眾誌成城。
隨著時間的推移,清軍的攻城準備逐漸完成。一日清晨,貝勒博洛站在陣前,望著濰縣城,大手一揮,下達了攻城的命令。刹那間,清軍的火炮齊聲轟鳴,炮彈如雨點般砸向濰縣城牆。城牆上頓時硝煙彌漫,火光衝天。明軍士兵們在炮火中頑強堅守,用盾牌護住身體,同時密切注視著清軍的動向。
在清軍炮火的掩護下,滿洲八旗第一波步兵呐喊著衝向城牆。他們個個神情凶悍,不顧明軍的箭矢與火器射擊,奮勇向前。陸景行見狀,冷靜指揮:“火炮集中火力,轟擊敵軍衝鋒步兵!火槍手,瞄準射擊,不要慌亂!”明軍的火炮迅速調整角度,朝著衝鋒的清軍步兵傾瀉炮彈,一枚枚炮彈在清軍隊伍中炸開,清軍士兵被炸得血肉橫飛,但他們依舊沒有停下腳步。
火槍手們也紛紛扣動火繩槍扳機,鉛彈呼嘯而出,收割著清軍的生命。然而,清軍第一波步兵憑借著勇猛和數量眾多,還是有不少人衝到了城牆下。他們揮舞著長刀和短矛,與城牆上拋下石塊、油水的明軍展開激烈搏鬥。一時間,城牆上下喊殺聲震天,鮮血染紅了城牆的磚石。
緊接著,清軍第二波步兵攜帶著鉤索和登城梯迅速跟上。他們在城牆下熟練地拋出鉤索,試圖攀爬城牆。明軍士兵們則用長槍、大刀奮力砍斷鉤索,與攀爬的清軍展開殊死搏鬥。而此時,清軍的攻城塔也緩緩推近,塔內的弓箭手和火槍手開始向城牆上的明軍射擊,給明軍造成了不小的壓力。
在這危急時刻,陸景行親自率領一隊預備隊趕到城牆受敵最嚴重的地方。他身先士卒,揮舞著長刀,與清軍展開近身格鬥。他的勇猛激勵了周圍的士兵,明軍士氣大振,更加奮勇地抵抗清軍的進攻。
清軍第二波步兵如洶湧的潮水般持續衝擊著城牆,他們不顧明軍的拚死抵抗,前赴後繼。城牆上的明軍士兵們早已殺紅了眼,他們的手臂因不斷揮舞武器而酸痛無比,但仍機械地重複著格擋、砍殺的動作。一位明軍老兵,在連續砍斷數根鉤索後,被清軍的一枚冷箭射中肩膀,他悶哼一聲,卻隻是稍作停頓,便用牙齒咬著箭杆將其拔出,繼續投入戰鬥,口中怒吼道:“狗韃子,想爬上這城牆,除非從俺屍體上踏過去!”
清軍的登城梯一架架被明軍掀翻,可又有新的登城梯迅速補上。在城牆的一處角落,幾名清軍成功爬上了城牆,與明軍展開了激烈的白刃戰。明軍士兵們迅速圍攏過來,以多打少,刀光劍影在狹小的空間內閃爍,鮮血四濺。一名明軍士兵被清軍長刀刺中腹部,他卻在倒下前拚死抱住敵人的腿,為同伴創造了殺敵的機會。
攻城塔越逼越近,其強大的火力讓城牆上的明軍傷亡不斷增加。陸景行看到身邊的士兵一個個倒下,心急如焚。哪裏戰鬥最激烈他就衝向哪裏。他的長刀所到之處,清軍紛紛倒下,他的身影成了明軍士兵們心中的定海神針。
此時,城內的百姓們也自發地組織起來,他們將家中的桌椅、門板等一切能用來加固城牆的物品都搬運了上來。婦女們則為士兵們送水送飯,照顧傷員,孩子們也在一旁幫忙傳遞石塊和箭矢。
隨著戰鬥的持續,清軍的進攻愈發瘋狂,他們似乎想要用無盡的人命來堆砌出一條通往勝利的道路。滿洲八旗的後續部隊不斷地補充上來,呐喊聲震得大地都在顫抖。但明軍也沒有絲毫退縮之意,他們在陸景行的帶領下,以頑強的意誌堅守著每一寸城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