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嵩衛的指揮使府衙內,林凡宇正坐在案前,手中拿著一本書,書上關於一種神秘農作物的描述上:“小者如臂,大者如拳,味同梨棗,食同充饑,且生熟煨者均隨其便。”林凡宇一下子想到了這便是現代的紅薯,產量高、耐旱,絕對是在明末崇禎年間天災不斷中的好的農作物,沒想到在明朝就被引進到了中國,若能引進到大嵩衛,必將為百姓帶來更多的糧食,緩解當前的糧食短缺困境。


    林凡宇放下書,站起身來,在房間內來回踱步。他思索片刻後,立即派人將薛佑安叫到大嵩衛指揮使府衙。


    不多時,薛佑安匆匆來到府衙,恭敬地向林凡宇行禮:“宇哥,您找我?”


    林凡宇微微點頭,示意薛佑安坐下,然後說道:“佑安,如今大嵩衛糧食短缺,百姓生活困苦。我從書中得知一種農作物,名曰‘番薯’,其特征是‘小者如臂,大者如拳,味同梨棗,食同充饑,且生熟煨者均隨其便’。我想讓你去打聽這番薯的下落,一旦找到,務必將其帶回到大嵩衛。”


    薛佑安認真地聽著林凡宇的描述,心中暗暗記下番薯的特征。他問道:“宇哥,這番薯從未聽聞過,不知從何處打聽起呢?”


    林凡宇思索片刻,說道:“你可以先安排人員在南直隸打聽打聽。南直隸繁華之地,消息流通較快,或許能有所收獲。”


    薛佑安點了點頭,說道:“宇哥放心,我這就去安排。”


    薛佑安離開府衙後,立刻著手安排人員在南直隸各地打聽番薯的情況。他挑選了一些機靈能幹的夥計,給他們詳細描述了番薯的特征,並囑咐他們要盡心盡力,不放過任何一個可能的線索。


    夥計們紛紛領命而去,奔赴南京、蘇州、揚州等繁華城市。他們穿梭在大街小巷,詢問商人、百姓、行腳僧等人,希望能找到關於番薯的蛛絲馬跡。


    然而,日子一天天過去,夥計們卻始終沒有帶來關於番薯的好消息。薛佑安心中也開始有些焦急,繼續督促夥計們加大打聽的力度。


    在南京的繁華街道上,一個夥計正四處詢問著路人。


    “請問,你可曾聽說過一種叫番薯的農作物?”夥計攔住一位老人問道。


    老人搖了搖頭,說道:“從未聽聞過什麽番薯。”


    夥計又問了幾個路人,得到的都是否定的回答。他不禁有些失望,但還是繼續向前走去。


    在蘇州的一個集市上,另一個夥計也在忙碌地打聽著。


    “這位大哥,你可知道有一種叫番薯的農作物?”夥計問一位商人。


    商人皺著眉頭想了想,說道:“沒聽過什麽番薯。不過,我倒是見過很多其他的農作物,你要不要看看?”


    夥計搖搖頭,說道:“多謝,我隻尋找番薯。”


    在揚州的一個碼頭,還有一個夥計在詢問過往的船夫。


    “請問,你可曾聽說過番薯這種農作物?”夥計滿懷期待地問道。


    船夫撓了撓頭,說道:“啥番薯?沒聽過。咱這跑船的,就知道一些常見的貨物,沒聽過你說的這玩意兒。”


    夥計們四處奔波,卻始終沒有找到番薯的蹤跡。薛佑安每天都在等待著消息,心情也越來越沉重。


    就在大家幾乎要絕望的時候,一次偶然的機會,事情出現了轉機。


    有一天,薛佑安的一個夥計在南京的一個集市上遇到了一位福建商人。夥計與福建商人閑聊中,無意間提到了他們正在尋找一種名叫番薯的農作物。福建商人一聽,眼睛頓時一亮。


    福建商人說道:“你們說的番薯,我知道。在萬曆年間,就有我們福建的商人陳振龍從呂宋引入到了福建。後來福建巡撫金學曾倡議進行了推廣,目前在福建多地都有種植。”


    夥計一聽,欣喜若狂,立刻將這個消息告訴了薛佑安。薛佑安得知後,興奮不已,他立刻決定親自趕往福建。


    薛佑安馬不停蹄地踏上了前往福建的旅程。一路上,他心中充滿了期待和興奮。他想象著找到番薯後的情景,仿佛看到了大嵩衛百姓們臉上洋溢著的喜悅。


    經過幾天幾夜的奔波,薛佑安終於來到了福建。一到福建,他就四處打聽番薯的種植地。他詢問當地的百姓、商人,甚至拜訪了一些官員,希望能盡快找到番薯。


    在一個小鎮上,薛佑安遇到了一位老農。


    薛佑安恭敬地問道:“這位大爺,請問您可知道哪裏有種植番薯的地方?”


    老農看著薛佑安,疑惑地問道:“你是從哪裏來的?為啥要找番薯?”


    薛佑安連忙解釋道:“我是從大嵩衛來的。我們那裏糧食短缺,百姓生活困苦。我聽聞番薯產量高、耐旱且適應土地,所以想找到番薯,帶回去種植,為百姓謀福利。”


    老農聽了薛佑安的話,露出了敬佩的神情。他說道:“你真是個好人。我們這附近的村子就有種植番薯的。我可以帶你去。”


    薛佑安感激地說道:“多謝大爺。您真是幫了我大忙了。”


    老農帶著薛佑安來到了一個村莊。村莊裏,一片片綠油油的番薯地映入眼簾。薛佑安看到番薯地,心中充滿了喜悅。


    他走進番薯地,仔細觀察著番薯的植株。番薯的葉子翠綠欲滴,藤蔓纏繞在一起,生機勃勃。薛佑安仿佛看到了大嵩衛未來的希望。


    薛佑安找到村莊裏的一位村民,問道:“這位大哥,請問你們這裏的番薯可以賣一些給我嗎?我想把它帶回大嵩衛。”


    村民看著薛佑安,有些猶豫地說道:“我們這裏的番薯也不多,都是自己吃的。不過,看你這麽有誠意,我可以賣給你一些。但價格可能會貴一些。”


    薛佑安連忙說道:“沒關係,價格不是問題。隻要能買到番薯,我就感激不盡了。”


    村民帶著薛佑安去挑選番薯。薛佑安小心翼翼地挑選著每一個番薯,仿佛它們是珍貴的寶貝。他挑選了一些個大、飽滿的番薯,準備帶回大嵩衛。


    在離開村莊之前,薛佑安再次感謝了老農和村民們。他說道:“你們的幫助我會永遠銘記在心。如果番薯在大嵩衛種植成功,那將是你們的功勞。”


    薛佑安帶著番薯,踏上了返回大嵩衛的旅程。他心中充滿了期待,希望能盡快將番薯交給林凡宇,為大嵩衛的百姓帶來新的希望。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百戶闖明末帝業征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如風滄海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如風滄海並收藏百戶闖明末帝業征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