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該經曆的少不了
年代軍婚:女特種兵不好惹 作者:流水個叮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林大伯瞪了林建軍一眼淡淡的道:“說什麽混話呢,山上哪是那麽好進的。”
前些年大饑荒時,山後麵的草根樹皮都被拔光了。
一些人餓得實在受不了,冒險進到深山,就再也沒回來過。
想來凶多吉少了。
然後又警告地對著林夏道:“你絕對不能進深山,知道不。”
林爺也是一臉的讚同,“絕對不能去深山。”這時吃到嘴裏的酸菜雞雜都不香了。
“放心吧!”
林夏乖巧地點了點頭,她現在這具身體尚且虛弱,還沒練到最好的狀態。
萬一遇到老虎那種凶獸,還真不好應付。
見到林夏答應,林正海才慢吞吞地道:“最近村裏忙,你要去當兵的事,早上我和公社的黃書記通了個信,想來問題不大,你也是運氣好,聽說省裏正在要征集一批女兵。”
一家人聽後,麵上的表情五味雜陳。
大家都知道的是,那個黃書記當年是從隔壁大隊提拔出來的,和林家村頗有淵源。
看來這件事板上釘釘了。
頓了頓林大伯又道:“這次的兵士有點特殊,征集女兵的人數極少,主要有三個走向,分別是醫務兵,文藝兵和通訊兵!”
林大伯心中微微地歎了一口氣,看向自家的侄女,雖然身體的高度夠了,但是黑瘦黑瘦的,要不是一雙眼睛清亮有神,扔在人群中都不打眼。
何況醫務兵大約是有製度的,絕對要有醫學基礎,這一項可以去掉了,而生活在農村的女孩別說能歌善舞,能認識幾個字都不錯了。
好在自家的弟弟參軍的津貼還不錯,林夏從小到大,磕磕巴巴的也把初中給念完了。
“所以你隻能在通訊兵上努努力了!”聽說通訊兵都要分配到邊遠的地區,好在女兵都沒有什麽凶險。
林夏立刻笑著點頭道:“知道了,謝謝大伯,我一定會好好努力的!”說著,就從懷中拿出來一張紙條,遞到了他的跟前。
林正海拿起來一看,正是那張欠條,不由得看向林夏,臉上有點意外。
自家這侄女以前有點拎不清,成天追著一個耍心眼的知青跑不說,還上杆子補貼。
對於唯一的侄女他還是有點憐惜的,和夏翠花暗示了幾回,而那個東西更加的拎不清。
就在他以為侄女長歪了的時候,沒想到她落了一次水後,性子倒是變了,這樣出門在外他也就放心了。
不但林正海有些許的詫異,就連林伯娘也多瞧了林夏好幾眼,這個侄女變了。
林夏隻淡淡的道:“張知青欠了我的賬,大伯就在他工分裏扣吧。”
“好!”林正海把欠條仔細地疊了起來,放進了上衣口袋,回頭交給會計讓他記賬。
“不過你要去當兵的話,還得去出幾天工。”林正海意味深長地道:“不然,上麵下來審核,總得聽聽群眾的意見!”
該來的還是來了,看來她逃不了幹農活了,林夏默默地吐槽著。
卻不得不說林正海是個老狐狸,給她把後路都鋪好了,要知道隨著原主長大,也逐漸地叛逆了起來。
原來拚命的幹活,想得到夏翠花這個媽一絲絲的認可,無奈天長日久,夏翠花始終沒把她這個丫頭片子看在眼裏。
反而嫌惡得很,一心一意地心疼娘家的幾個侄兒,對她動輒打罵。
還把她辛苦掙來的工分錢,全都撈回到娘家去了。
導致最後林夏破罐子破摔,不但消極怠工,為了讓奇葩媽多看她幾眼,還去倒貼那個不要臉的張雲堂。
在村裏引起不少的閑言碎語。
好在經過她爸死媽跑路,還有差點‘投河’淹死這件事後,村中大部分人對她都生起一股憐憫之情。
加上她再去上幾天工,想來大部分村民不會再說三道四。
起碼白樺公社林家村大隊林家村的人不會亂嚼舌頭,淳樸的村民有著自己的堅持,在大是大非上他們很團結。
就像是林老爺子說的,當年鬼子進村,他們犧牲了大部分人,把生的火種留給了孩子,才有今天的林家村。
“知道了,明天一早我就去上工!”
能偷一天懶算一天,下午好好補個覺。
林奶奶愛惜地撫了撫她的手背,“不然我和一幫老姐妹說說,到時你就在曬穀場,和我們一起攤曬苞米。”
林二嫂也笑著道:“有些苞米已經曬好了,你頭疼剛好一些,要不和我們一起去倉房剝玉米!”
林大嫂頓時就不幹了,她跟著說道:“爸,這兩天我曬得有點中暑了,要不也和二弟妹去剝玉米粒!”
林二嫂結婚半年剛剛有孕,在農村不到三個月都不公布出來,除了他們家別人都不知道這事,因此這兩天她也領了輕鬆了活。
讓林大嫂很不忿。
林大伯淡淡地掃了她一眼,頓時林大嫂不敢再說什麽了,在這個家裏她不怕任何人的眼色,包括經常厲聲嗬斥她的婆婆。
隻怕一言不發就甩眼刀的的公公,無論她說什麽,隻要公公不發話,這事絕對成不了。
再鬧下去,沒她好果子吃。
林夏也知道家裏誰最有話語權,趕忙表態道:“大伯讓我幹什麽,就幹什麽!”
“你身體不好,那就去剝玉米粒吧!”
晚上的時候,林二嫂找到林夏,從兜裏拿出了兩根木棍子,一頭比筷子稍稍粗一點,另一頭略粗像個手柄,這不就是個木起子一嘛。
林二嫂笑著道:“剝玉米可傷手了,這是你二哥晚上做的小玩意,明天剝玉米能起到點作用!”
林夏訝異,用這玩意剝玉米,那效率多低啊。
“好,謝謝二哥二嫂了。”
林二嫂摸了摸她順溜的頭發,笑著離開了。
把玩著手中的木起子,有點沉重,看起來像是用樺樹木做的,硬度合適。
第二日一早,林夏便被林奶奶叫起來了。
這麽些年,她還是第一次起這麽早,外頭天才剛蒙蒙亮,隻低矮的茅草灶房內露出了一點點火光。
一家人,整整齊齊地坐在了堂屋。正在喝著一碗玉米大碴子粥,桌上擺放了一碟齁鹹的鹹菜。
前些年大饑荒時,山後麵的草根樹皮都被拔光了。
一些人餓得實在受不了,冒險進到深山,就再也沒回來過。
想來凶多吉少了。
然後又警告地對著林夏道:“你絕對不能進深山,知道不。”
林爺也是一臉的讚同,“絕對不能去深山。”這時吃到嘴裏的酸菜雞雜都不香了。
“放心吧!”
林夏乖巧地點了點頭,她現在這具身體尚且虛弱,還沒練到最好的狀態。
萬一遇到老虎那種凶獸,還真不好應付。
見到林夏答應,林正海才慢吞吞地道:“最近村裏忙,你要去當兵的事,早上我和公社的黃書記通了個信,想來問題不大,你也是運氣好,聽說省裏正在要征集一批女兵。”
一家人聽後,麵上的表情五味雜陳。
大家都知道的是,那個黃書記當年是從隔壁大隊提拔出來的,和林家村頗有淵源。
看來這件事板上釘釘了。
頓了頓林大伯又道:“這次的兵士有點特殊,征集女兵的人數極少,主要有三個走向,分別是醫務兵,文藝兵和通訊兵!”
林大伯心中微微地歎了一口氣,看向自家的侄女,雖然身體的高度夠了,但是黑瘦黑瘦的,要不是一雙眼睛清亮有神,扔在人群中都不打眼。
何況醫務兵大約是有製度的,絕對要有醫學基礎,這一項可以去掉了,而生活在農村的女孩別說能歌善舞,能認識幾個字都不錯了。
好在自家的弟弟參軍的津貼還不錯,林夏從小到大,磕磕巴巴的也把初中給念完了。
“所以你隻能在通訊兵上努努力了!”聽說通訊兵都要分配到邊遠的地區,好在女兵都沒有什麽凶險。
林夏立刻笑著點頭道:“知道了,謝謝大伯,我一定會好好努力的!”說著,就從懷中拿出來一張紙條,遞到了他的跟前。
林正海拿起來一看,正是那張欠條,不由得看向林夏,臉上有點意外。
自家這侄女以前有點拎不清,成天追著一個耍心眼的知青跑不說,還上杆子補貼。
對於唯一的侄女他還是有點憐惜的,和夏翠花暗示了幾回,而那個東西更加的拎不清。
就在他以為侄女長歪了的時候,沒想到她落了一次水後,性子倒是變了,這樣出門在外他也就放心了。
不但林正海有些許的詫異,就連林伯娘也多瞧了林夏好幾眼,這個侄女變了。
林夏隻淡淡的道:“張知青欠了我的賬,大伯就在他工分裏扣吧。”
“好!”林正海把欠條仔細地疊了起來,放進了上衣口袋,回頭交給會計讓他記賬。
“不過你要去當兵的話,還得去出幾天工。”林正海意味深長地道:“不然,上麵下來審核,總得聽聽群眾的意見!”
該來的還是來了,看來她逃不了幹農活了,林夏默默地吐槽著。
卻不得不說林正海是個老狐狸,給她把後路都鋪好了,要知道隨著原主長大,也逐漸地叛逆了起來。
原來拚命的幹活,想得到夏翠花這個媽一絲絲的認可,無奈天長日久,夏翠花始終沒把她這個丫頭片子看在眼裏。
反而嫌惡得很,一心一意地心疼娘家的幾個侄兒,對她動輒打罵。
還把她辛苦掙來的工分錢,全都撈回到娘家去了。
導致最後林夏破罐子破摔,不但消極怠工,為了讓奇葩媽多看她幾眼,還去倒貼那個不要臉的張雲堂。
在村裏引起不少的閑言碎語。
好在經過她爸死媽跑路,還有差點‘投河’淹死這件事後,村中大部分人對她都生起一股憐憫之情。
加上她再去上幾天工,想來大部分村民不會再說三道四。
起碼白樺公社林家村大隊林家村的人不會亂嚼舌頭,淳樸的村民有著自己的堅持,在大是大非上他們很團結。
就像是林老爺子說的,當年鬼子進村,他們犧牲了大部分人,把生的火種留給了孩子,才有今天的林家村。
“知道了,明天一早我就去上工!”
能偷一天懶算一天,下午好好補個覺。
林奶奶愛惜地撫了撫她的手背,“不然我和一幫老姐妹說說,到時你就在曬穀場,和我們一起攤曬苞米。”
林二嫂也笑著道:“有些苞米已經曬好了,你頭疼剛好一些,要不和我們一起去倉房剝玉米!”
林大嫂頓時就不幹了,她跟著說道:“爸,這兩天我曬得有點中暑了,要不也和二弟妹去剝玉米粒!”
林二嫂結婚半年剛剛有孕,在農村不到三個月都不公布出來,除了他們家別人都不知道這事,因此這兩天她也領了輕鬆了活。
讓林大嫂很不忿。
林大伯淡淡地掃了她一眼,頓時林大嫂不敢再說什麽了,在這個家裏她不怕任何人的眼色,包括經常厲聲嗬斥她的婆婆。
隻怕一言不發就甩眼刀的的公公,無論她說什麽,隻要公公不發話,這事絕對成不了。
再鬧下去,沒她好果子吃。
林夏也知道家裏誰最有話語權,趕忙表態道:“大伯讓我幹什麽,就幹什麽!”
“你身體不好,那就去剝玉米粒吧!”
晚上的時候,林二嫂找到林夏,從兜裏拿出了兩根木棍子,一頭比筷子稍稍粗一點,另一頭略粗像個手柄,這不就是個木起子一嘛。
林二嫂笑著道:“剝玉米可傷手了,這是你二哥晚上做的小玩意,明天剝玉米能起到點作用!”
林夏訝異,用這玩意剝玉米,那效率多低啊。
“好,謝謝二哥二嫂了。”
林二嫂摸了摸她順溜的頭發,笑著離開了。
把玩著手中的木起子,有點沉重,看起來像是用樺樹木做的,硬度合適。
第二日一早,林夏便被林奶奶叫起來了。
這麽些年,她還是第一次起這麽早,外頭天才剛蒙蒙亮,隻低矮的茅草灶房內露出了一點點火光。
一家人,整整齊齊地坐在了堂屋。正在喝著一碗玉米大碴子粥,桌上擺放了一碟齁鹹的鹹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