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逃荒後我全家跟著戰神一統天下了 作者:日月明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秦大川卻立即說出了不同的意見:
“大將軍,那你們有沒有想過,為什麽非要強迫這些遊牧民族改變他們幾千年來形成的生活習慣呢?
就不能換個法子,來讓他們自己主動心甘情願的定居下來,自願的接受被管理嗎?”
“哦?此話怎講?”薛侯爺立刻很是好奇的追問。
其餘眾人也都非常好奇的看向秦大川,等待著他進一步的解釋。
秦大川也沒賣關子,快速道:
“那些牧民為什麽非要逐水草而居,常年遷徙?
他們難道就不想過上安穩有保障的日子嗎?
還不是為了生存!為了一口吃的,能好好的活下去!
若是咱們能把這草原變成適合耕種的土地,讓牧民們通過種地就能收獲足夠生存的食物,不用再費力折騰的去驅趕牛羊追趕草場。
他們肯定會有一大部分人願意固定居住下來,種種地,養幾頭牛羊牲畜,過上那種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安穩生活。
而另一部分,實在不願意穩定下來,就想到處遷徙放牧的牧民也沒關係,咱們要尊重他們民族的生活習慣和文化。
但無論他們遷徙到哪裏生活,都需要糧食、鹽巴、茶葉等這些生活必需品的吧?
有需要他們就得找地方去買。
去哪裏買?
當然是去那些定居下來的、由他們的族人們組成的城鎮上去買啦,這樣他們才能安心。
那他們買東西就肯定是要進城。
進城就需要檢查他們的身份證明,也就是類似於咱們熟知的路引一樣的東西,上麵詳細登記了這個人及其家裏人的情況。
隻要咱們規定,凡是進城的人都需要出具身份證明,他們為了方便生活,肯定是會積極配合去官府辦理相關的戶籍及身份證明的。
這樣一來,官府對這些還在堅持遊牧人群的人口情況就會大致有了一個管理的辦法。
而且還要規定這個戶籍以及身份證明隻能在一定的範圍內使用,這樣這些牧民就不敢再漫無目的的到處胡亂遊走,無法掌握他們的行蹤了。
被進城用的身份證明限製,他們隻能固定在一片允許的區域內遊牧,這樣就不會有容易成為流民的問題。
當然,咱們也不能一味的限製人家,還是要在尊重他們民族文化傳統的基礎上給他們一些特殊的照顧。
這就叫做因地製宜,求同存異。
慢慢的,咱們在幫助這些遊牧民族安定下來的同時,也要潛移默化的宣傳咱們漢人的文化傳統,以及文字知識,讓他們慢慢的接受,到最後完全的被教化、知禮,甚至是被同化。
但我說的這個同化,是指在尊重且保留他們民族自己特色的情況下,達成一個共同的認知:
他們都從內心深處認同自己是大乾朝人,熱愛這個國家,都自覺遵紀守法,知禮義廉恥,懂大是大非,互相尊重,熱愛和平,努力追求創造更好的生活!
若有一天能做到這一點,就能真正實現咱們漢族和遊牧民族之間的民族大融合!
若是能將這種方法推廣到全大乾朝,就可以達成曆史性的民族大一統!
所有的少數民族都能和咱們漢人一起和平共處,親如一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大家全都安居樂業,組成一個和諧的大家庭,共同為咱們大乾朝的繁榮昌盛而努力奮鬥!
屆時,整個大乾朝境內都會是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這樣的話,咱們大乾朝何愁能不興旺!
之前各個邊疆地區年年經常爆發的因民族問題而導致的暴亂或者起義就肯定不會再發生了!”
秦大川話落,在場的所有人都震驚不已,這樣對待周邊各個少數民族的政策,實在是平生僅見。
之前,他們大乾朝以及前麵的朝代,幾乎都是秉承著“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觀點,對各個少數民族執行各方位的打壓和不公平待遇的政策。
所以才會導致,這幾百年間,周圍邊境與少數民族聚居區接壤的地方連年爆發戰爭,搞得民不聊生,他們漢人與周邊各個民族之間的矛盾激化的也越來越嚴重。
朝廷每年都要派遣很多的將士去各個邊境平定叛亂,並需要長期駐紮軍隊武力威懾,年年都要花費不菲的國庫銀錢,收效卻甚微。
若是能執行秦大川所建議的這個民族大一統的政策,那不僅會減少不少的軍費開支,還會造福邊境地區的百姓們能安居樂業,不用再受戰亂之苦。
實乃是利國利民、功在千秋的大好事啊!
第一個緩過神來的是龐軍師,他興奮的拍著手,大聲誇讚道:
“好!
好一個因地製宜,求同存異!
好一個民族大融合,民族大一統!
好一個繁榮昌盛,欣欣向榮!
秦先生,您這思想境界,寬廣的胸襟,真的是讓我等汗顏!
若是您提出來的這種民族大一統的政策真的能在全大乾朝推廣開來,百姓們就可以少受不少疾苦,都能知禮儀教化,可保大乾朝興盛永久,千年不敗啊!”
說罷,龐軍師就迅速起身,對著秦大川躬身行了一禮。
其餘在場的眾人也都激動的站起來,對著秦大川或抱拳或行禮,紛紛表達著自己的敬佩之情。
在旁邊一直旁聽學習的耿燁和薛承禮兩人也跟著一起對秦大川行了一個學生禮。
耿燁腦子裏幻想著剛剛秦大川所描述的那種興盛泰安的景象,更是興奮的用冒著小星星的眼睛看著秦大川,由衷誇讚道:
“先生大善!真乃當世首輔之才,安國興邦之能臣也!
若大乾朝能有先生輔佐,何愁不會日升月恒,物阜民安!”
眾人聽到耿燁這話,看秦大川的眼神都變了,好似看到了未來的首輔大人一樣,之前眼裏的輕視全都消失的無影無蹤,剩下的除了欽佩還是真心的佩服。
薛侯爺本來也激動的站了起來,一臉驚喜又狂熱的看著秦大川,但隨即,他卻冷靜下來,對著秦大川提問道:
“秦先生,您說的這個政策是非常的好,能解決困擾了咱們中原漢人好幾千年的難題。
但是,你說的這所有的一切都是建立在能滿足這些少數民族的需求和期望,能幫助他們解決橫在生存麵前的大難題。
就說,以這寒峪關外的遊牧民族舉例來說,您剛剛說要幫助他們開墾土地種植出足夠生存的糧食。
但是,除了關內、外的這片肥沃最適合耕種的土地外,草原上絕大多數的土地都很貧瘠荒涼,根本不適合耕種。
如此一來,那些牧民種不出糧食,還不是會都繼續回去放牧維持他們的生活,這城鎮必定也形成發展不起來,何談民族大一統的政策呢?”
“大將軍,那你們有沒有想過,為什麽非要強迫這些遊牧民族改變他們幾千年來形成的生活習慣呢?
就不能換個法子,來讓他們自己主動心甘情願的定居下來,自願的接受被管理嗎?”
“哦?此話怎講?”薛侯爺立刻很是好奇的追問。
其餘眾人也都非常好奇的看向秦大川,等待著他進一步的解釋。
秦大川也沒賣關子,快速道:
“那些牧民為什麽非要逐水草而居,常年遷徙?
他們難道就不想過上安穩有保障的日子嗎?
還不是為了生存!為了一口吃的,能好好的活下去!
若是咱們能把這草原變成適合耕種的土地,讓牧民們通過種地就能收獲足夠生存的食物,不用再費力折騰的去驅趕牛羊追趕草場。
他們肯定會有一大部分人願意固定居住下來,種種地,養幾頭牛羊牲畜,過上那種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安穩生活。
而另一部分,實在不願意穩定下來,就想到處遷徙放牧的牧民也沒關係,咱們要尊重他們民族的生活習慣和文化。
但無論他們遷徙到哪裏生活,都需要糧食、鹽巴、茶葉等這些生活必需品的吧?
有需要他們就得找地方去買。
去哪裏買?
當然是去那些定居下來的、由他們的族人們組成的城鎮上去買啦,這樣他們才能安心。
那他們買東西就肯定是要進城。
進城就需要檢查他們的身份證明,也就是類似於咱們熟知的路引一樣的東西,上麵詳細登記了這個人及其家裏人的情況。
隻要咱們規定,凡是進城的人都需要出具身份證明,他們為了方便生活,肯定是會積極配合去官府辦理相關的戶籍及身份證明的。
這樣一來,官府對這些還在堅持遊牧人群的人口情況就會大致有了一個管理的辦法。
而且還要規定這個戶籍以及身份證明隻能在一定的範圍內使用,這樣這些牧民就不敢再漫無目的的到處胡亂遊走,無法掌握他們的行蹤了。
被進城用的身份證明限製,他們隻能固定在一片允許的區域內遊牧,這樣就不會有容易成為流民的問題。
當然,咱們也不能一味的限製人家,還是要在尊重他們民族文化傳統的基礎上給他們一些特殊的照顧。
這就叫做因地製宜,求同存異。
慢慢的,咱們在幫助這些遊牧民族安定下來的同時,也要潛移默化的宣傳咱們漢人的文化傳統,以及文字知識,讓他們慢慢的接受,到最後完全的被教化、知禮,甚至是被同化。
但我說的這個同化,是指在尊重且保留他們民族自己特色的情況下,達成一個共同的認知:
他們都從內心深處認同自己是大乾朝人,熱愛這個國家,都自覺遵紀守法,知禮義廉恥,懂大是大非,互相尊重,熱愛和平,努力追求創造更好的生活!
若有一天能做到這一點,就能真正實現咱們漢族和遊牧民族之間的民族大融合!
若是能將這種方法推廣到全大乾朝,就可以達成曆史性的民族大一統!
所有的少數民族都能和咱們漢人一起和平共處,親如一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大家全都安居樂業,組成一個和諧的大家庭,共同為咱們大乾朝的繁榮昌盛而努力奮鬥!
屆時,整個大乾朝境內都會是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這樣的話,咱們大乾朝何愁能不興旺!
之前各個邊疆地區年年經常爆發的因民族問題而導致的暴亂或者起義就肯定不會再發生了!”
秦大川話落,在場的所有人都震驚不已,這樣對待周邊各個少數民族的政策,實在是平生僅見。
之前,他們大乾朝以及前麵的朝代,幾乎都是秉承著“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觀點,對各個少數民族執行各方位的打壓和不公平待遇的政策。
所以才會導致,這幾百年間,周圍邊境與少數民族聚居區接壤的地方連年爆發戰爭,搞得民不聊生,他們漢人與周邊各個民族之間的矛盾激化的也越來越嚴重。
朝廷每年都要派遣很多的將士去各個邊境平定叛亂,並需要長期駐紮軍隊武力威懾,年年都要花費不菲的國庫銀錢,收效卻甚微。
若是能執行秦大川所建議的這個民族大一統的政策,那不僅會減少不少的軍費開支,還會造福邊境地區的百姓們能安居樂業,不用再受戰亂之苦。
實乃是利國利民、功在千秋的大好事啊!
第一個緩過神來的是龐軍師,他興奮的拍著手,大聲誇讚道:
“好!
好一個因地製宜,求同存異!
好一個民族大融合,民族大一統!
好一個繁榮昌盛,欣欣向榮!
秦先生,您這思想境界,寬廣的胸襟,真的是讓我等汗顏!
若是您提出來的這種民族大一統的政策真的能在全大乾朝推廣開來,百姓們就可以少受不少疾苦,都能知禮儀教化,可保大乾朝興盛永久,千年不敗啊!”
說罷,龐軍師就迅速起身,對著秦大川躬身行了一禮。
其餘在場的眾人也都激動的站起來,對著秦大川或抱拳或行禮,紛紛表達著自己的敬佩之情。
在旁邊一直旁聽學習的耿燁和薛承禮兩人也跟著一起對秦大川行了一個學生禮。
耿燁腦子裏幻想著剛剛秦大川所描述的那種興盛泰安的景象,更是興奮的用冒著小星星的眼睛看著秦大川,由衷誇讚道:
“先生大善!真乃當世首輔之才,安國興邦之能臣也!
若大乾朝能有先生輔佐,何愁不會日升月恒,物阜民安!”
眾人聽到耿燁這話,看秦大川的眼神都變了,好似看到了未來的首輔大人一樣,之前眼裏的輕視全都消失的無影無蹤,剩下的除了欽佩還是真心的佩服。
薛侯爺本來也激動的站了起來,一臉驚喜又狂熱的看著秦大川,但隨即,他卻冷靜下來,對著秦大川提問道:
“秦先生,您說的這個政策是非常的好,能解決困擾了咱們中原漢人好幾千年的難題。
但是,你說的這所有的一切都是建立在能滿足這些少數民族的需求和期望,能幫助他們解決橫在生存麵前的大難題。
就說,以這寒峪關外的遊牧民族舉例來說,您剛剛說要幫助他們開墾土地種植出足夠生存的糧食。
但是,除了關內、外的這片肥沃最適合耕種的土地外,草原上絕大多數的土地都很貧瘠荒涼,根本不適合耕種。
如此一來,那些牧民種不出糧食,還不是會都繼續回去放牧維持他們的生活,這城鎮必定也形成發展不起來,何談民族大一統的政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