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建村子
逃荒後我全家跟著戰神一統天下了 作者:日月明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臨出發前,六叔公突然一拍大腿,扭頭和村長嘀咕了幾句,村長立刻反應過來,又急忙跳下馬車,跑回了衙門大堂。
秦大川一臉疑惑,還以為是這倆老頭有什麽重要東西忘帶了,可沒一會兒就見到村長拉著無為老道士一起出來了。
秦大川見狀瞬間明白了過來,但也沒攔著。
這種事情,隻要村長他們高興,今後能住著安心就好。
很快,兩名衙役就坐在最前頭趕著馬車出發了。
這兩名衙役都是因負傷從北榮軍退伍下來的兵士,一眼就瞧出這拉車的馬匹不簡單。
雖說因為長期拉車顯得有點髒兮兮的,但也掩蓋不住它們是戰馬的事實。
不過這兩人也不是愣頭青,盡管對新任縣尉的村子裏為何會有這麽多的戰馬感到好奇,也沒打算直接開口詢問。
而是準備等回去後問問老於頭,再私下打聽一下這些人的來曆。
一群人趕著車出了西門,圍著距離縣城五裏地的地方開始轉圈。
兩位衙役對這附近的地形都非常的熟悉,一個負責趕車,一個負責指著路邊介紹情況。
“大人,您看,這往北邊走是片荒地,沒啥村子人煙的,那條路就是通往寒峪關的官道。
往西邊走大概十裏地,有個大楊村,住的都是軍戶,大概有四五百人。
往縣城的南邊走,七八裏地外有三四個聚集的小村子,每個村子的人都不多,少的七八十人,多的一百多人。
這些村裏隻有一少部分是原住民,其他的都是從外地逃荒過來安排到這裏落戶的。
因著這邊村子多,所以好點的地方都被占了,要想在南邊這片尋摸一塊能盛納一千多人的地方建村子,得再往南走大概二十多裏地外才能有片合適的空地。
不過那附近適合耕地的良田不多,且用水也不太方便,需要從府城那邊找有經驗的打井師傅過來查看下有沒有地下河流經過,多打幾口井才行。
咱們再往東走,距離縣城大概三四裏地的樣子,原來有個村子,叫小楊村。
以前這可是全縣最富庶的村子,緊挨著縣城,土地肥沃,旁邊還有條大河流經。
但因著之前的戰亂,村裏人死的死、跑的跑,最後慢慢的就一個人都沒有了,活著的都遷到別的地方去生活了。”
李泉說著,張鐵就駕著馬車快速來到了縣城的東邊位置,這也是他們覺得最適合的地方。
這一路上,老道士一直拿著他的那個所謂的法器羅盤,時不時就要低頭看看。
然後一臉嚴肅的不停打量著周圍的環境,右手不停的掐指算著什麽,很有一股高人的派頭。
但看過了北邊,走過了西邊,又走過了南邊,他的眉頭都是一直緊鎖著。
尤其是走到村長和六叔公等人都比較心動的距離寒峪關最遠的南邊時,無為老道士更是一臉嚴肅的搖頭,直言這個方位不好,會相衝,不利於臨山村人的興旺發達。
等來到東邊的位置時,大家夥一下子就看到了一個廢棄的村莊。
說是村莊,應該是片遺址更貼切。
隻見那以前建造的土坯房早就因年久失修而倒塌了。
村子裏除了有幾口用石頭砌的井還算是能勉強用,其餘都是些殘破的籬笆和土牆塊,破破爛爛的,在一片片枯草堆裏若隱若現,荒涼得很。
對於這些房子,眾人早就不抱希望還能住人了,隻簡單看了眼就跑去查看村莊周圍之前開墾過的土地。
那地因長時間沒人打理耕種,早就變成了雜草叢生的荒地。
但仔細瞧,還是能隱隱約約看到之前耕種過的影子。
村長和六叔公可都是種田的一把好手,蹲下身仔細看了看,又抓了把土搓了搓,都滿意地點點頭道:
“這地雖然荒了好些年,但之前應該是被耕種養護過很多年的熟地。
所以這土壤的養分很足,隻要收拾收拾就能重新種東西,可比直接去開荒簡單多了!”
秦大川也打量了下周圍的環境,四周都是平原,一馬平川,遠遠的隱約能看到大北邊和大東邊好像都有大山的影子,看不太真切。
東北方向有條大河,李泉介紹說叫寧北河,從西北往東南的方向流去。
水麵看著大概有六七米寬,深度不是很深,最深的地方不過三四。
且即使是在這冬季,水量也很豐沛,且並不湍急,兩岸都十分適合居住耕種。
小楊村之前耕種的土地都聚集在這條河靠近村裏的南岸這邊,一片連著一片,十分的廣闊。
河上之前本來是有座簡易的木橋可以走到對岸去的,但因年頭太長,早就壞了。
距離小楊村南邊不遠處有一片楊樹林,看著規模不小,但也不是特別大,遠達不到成為森林的程度。
李泉說西邊軍戶們居住的那片地的西邊也有一片楊樹林,比這片的林子還大,所以才得名大楊村的。
秦大川覺得這地兒不錯,挺適合重建村子的,就是需要費些時間好好拾掇拾掇。
秦大川回頭,想問問村長、六叔公和張獵戶他們的意見,卻見他們都圍在無為老道士的身邊,認真聽著他說些什麽。
出於好奇,秦大川也走了過去,就聽那老道士道:
“此地風水甚佳,氣場與你們臨山村相合,十分旺你們。
且東邊主生,背靠木龍,左右逢源,前有河流環繞,實為聚氣之象,寓意生機勃勃。”
無為老道士手持羅盤,神色肅穆,看著還真像那麽回事,非常的能唬人。
聽了這話,村長立即高興的趕忙問:
“無為道長,那您再給我們好好說說,這地方建村,可有何講究?
原來的那些住戶留下的遺跡會不會衝撞了我們啊?
要怎麽做才能安安穩穩的住得踏實啊?”
無為老道士點了點頭,指著四周說道:
“你們看,東邊有山,紫氣東來,主文運;西邊也有山,金水相生,主財源。
寧北河從西北流向東南,水為財,且河岸平緩,適合耕種。
南邊的楊樹林,可為村中提供木材,又可防風固沙。
這裏整體的風水都不錯,你們臨山村的氣運旺原住民留下的遺跡是不會衝撞你們的,隻要將那些殘破的房屋都處理幹淨,重建新房即可壓製。
不過要想住得踏實長久,這新村莊的布局可得費點心思好好規劃。
等我回去研究研究,以九宮八卦為地基,給你們設一個護村大陣,可保萬世平安!”
秦大川一臉疑惑,還以為是這倆老頭有什麽重要東西忘帶了,可沒一會兒就見到村長拉著無為老道士一起出來了。
秦大川見狀瞬間明白了過來,但也沒攔著。
這種事情,隻要村長他們高興,今後能住著安心就好。
很快,兩名衙役就坐在最前頭趕著馬車出發了。
這兩名衙役都是因負傷從北榮軍退伍下來的兵士,一眼就瞧出這拉車的馬匹不簡單。
雖說因為長期拉車顯得有點髒兮兮的,但也掩蓋不住它們是戰馬的事實。
不過這兩人也不是愣頭青,盡管對新任縣尉的村子裏為何會有這麽多的戰馬感到好奇,也沒打算直接開口詢問。
而是準備等回去後問問老於頭,再私下打聽一下這些人的來曆。
一群人趕著車出了西門,圍著距離縣城五裏地的地方開始轉圈。
兩位衙役對這附近的地形都非常的熟悉,一個負責趕車,一個負責指著路邊介紹情況。
“大人,您看,這往北邊走是片荒地,沒啥村子人煙的,那條路就是通往寒峪關的官道。
往西邊走大概十裏地,有個大楊村,住的都是軍戶,大概有四五百人。
往縣城的南邊走,七八裏地外有三四個聚集的小村子,每個村子的人都不多,少的七八十人,多的一百多人。
這些村裏隻有一少部分是原住民,其他的都是從外地逃荒過來安排到這裏落戶的。
因著這邊村子多,所以好點的地方都被占了,要想在南邊這片尋摸一塊能盛納一千多人的地方建村子,得再往南走大概二十多裏地外才能有片合適的空地。
不過那附近適合耕地的良田不多,且用水也不太方便,需要從府城那邊找有經驗的打井師傅過來查看下有沒有地下河流經過,多打幾口井才行。
咱們再往東走,距離縣城大概三四裏地的樣子,原來有個村子,叫小楊村。
以前這可是全縣最富庶的村子,緊挨著縣城,土地肥沃,旁邊還有條大河流經。
但因著之前的戰亂,村裏人死的死、跑的跑,最後慢慢的就一個人都沒有了,活著的都遷到別的地方去生活了。”
李泉說著,張鐵就駕著馬車快速來到了縣城的東邊位置,這也是他們覺得最適合的地方。
這一路上,老道士一直拿著他的那個所謂的法器羅盤,時不時就要低頭看看。
然後一臉嚴肅的不停打量著周圍的環境,右手不停的掐指算著什麽,很有一股高人的派頭。
但看過了北邊,走過了西邊,又走過了南邊,他的眉頭都是一直緊鎖著。
尤其是走到村長和六叔公等人都比較心動的距離寒峪關最遠的南邊時,無為老道士更是一臉嚴肅的搖頭,直言這個方位不好,會相衝,不利於臨山村人的興旺發達。
等來到東邊的位置時,大家夥一下子就看到了一個廢棄的村莊。
說是村莊,應該是片遺址更貼切。
隻見那以前建造的土坯房早就因年久失修而倒塌了。
村子裏除了有幾口用石頭砌的井還算是能勉強用,其餘都是些殘破的籬笆和土牆塊,破破爛爛的,在一片片枯草堆裏若隱若現,荒涼得很。
對於這些房子,眾人早就不抱希望還能住人了,隻簡單看了眼就跑去查看村莊周圍之前開墾過的土地。
那地因長時間沒人打理耕種,早就變成了雜草叢生的荒地。
但仔細瞧,還是能隱隱約約看到之前耕種過的影子。
村長和六叔公可都是種田的一把好手,蹲下身仔細看了看,又抓了把土搓了搓,都滿意地點點頭道:
“這地雖然荒了好些年,但之前應該是被耕種養護過很多年的熟地。
所以這土壤的養分很足,隻要收拾收拾就能重新種東西,可比直接去開荒簡單多了!”
秦大川也打量了下周圍的環境,四周都是平原,一馬平川,遠遠的隱約能看到大北邊和大東邊好像都有大山的影子,看不太真切。
東北方向有條大河,李泉介紹說叫寧北河,從西北往東南的方向流去。
水麵看著大概有六七米寬,深度不是很深,最深的地方不過三四。
且即使是在這冬季,水量也很豐沛,且並不湍急,兩岸都十分適合居住耕種。
小楊村之前耕種的土地都聚集在這條河靠近村裏的南岸這邊,一片連著一片,十分的廣闊。
河上之前本來是有座簡易的木橋可以走到對岸去的,但因年頭太長,早就壞了。
距離小楊村南邊不遠處有一片楊樹林,看著規模不小,但也不是特別大,遠達不到成為森林的程度。
李泉說西邊軍戶們居住的那片地的西邊也有一片楊樹林,比這片的林子還大,所以才得名大楊村的。
秦大川覺得這地兒不錯,挺適合重建村子的,就是需要費些時間好好拾掇拾掇。
秦大川回頭,想問問村長、六叔公和張獵戶他們的意見,卻見他們都圍在無為老道士的身邊,認真聽著他說些什麽。
出於好奇,秦大川也走了過去,就聽那老道士道:
“此地風水甚佳,氣場與你們臨山村相合,十分旺你們。
且東邊主生,背靠木龍,左右逢源,前有河流環繞,實為聚氣之象,寓意生機勃勃。”
無為老道士手持羅盤,神色肅穆,看著還真像那麽回事,非常的能唬人。
聽了這話,村長立即高興的趕忙問:
“無為道長,那您再給我們好好說說,這地方建村,可有何講究?
原來的那些住戶留下的遺跡會不會衝撞了我們啊?
要怎麽做才能安安穩穩的住得踏實啊?”
無為老道士點了點頭,指著四周說道:
“你們看,東邊有山,紫氣東來,主文運;西邊也有山,金水相生,主財源。
寧北河從西北流向東南,水為財,且河岸平緩,適合耕種。
南邊的楊樹林,可為村中提供木材,又可防風固沙。
這裏整體的風水都不錯,你們臨山村的氣運旺原住民留下的遺跡是不會衝撞你們的,隻要將那些殘破的房屋都處理幹淨,重建新房即可壓製。
不過要想住得踏實長久,這新村莊的布局可得費點心思好好規劃。
等我回去研究研究,以九宮八卦為地基,給你們設一個護村大陣,可保萬世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