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喜畫走向評委席躬身一禮,朗聲解釋道:“太子殿下這道加深難度的宮格題如果不是弟子幼年曾經用心背誦過,現在也是要推算一番才能答出。由此也可見銘善書院的算學研究頗有成績。這道題的答案是30、39、48、1、10、19、28、38、47、7、9、18、27、29、46、6、8、17、26、35、37、5、14、16、25、34、36、45、13、15、24、33、42、44、4、21、23、32、41、43、3、12、22、31、40、49、2、11、20,依次填寫到橫七豎七的49個宮格裏。承讓!”
評委們一致評出第一輪算學比賽結果——格物學書院勝出!李承乾、嶽喜畫退下擂台。
李秀玲身穿纖素紅翠藤冬花裙款款走上擂台,優雅一禮,脆聲說道:“今日是王母娘娘蟠桃盛宴的三月三上巳節,請魏王李泰作詩一首《王母蟠桃宴》,有請”。
已經長成13歲高個子少年的李泰,仍然固執地保留著童年的小肥肉肉,他起身抬步登擂台,與他坐一張條凳的李恪和馮威沒留神,兩人一起滑倒地上。這體重也沒誰了。小胖子登上擂台儒雅地環顧一禮,一邊學曹植踱步,一邊作詩道:“曦星淡影霽禦風,瑤台桃園紅果鬆。喜得王母邀宴貼,千年一聚蟠酒盅。”李泰一首詩吟完還沒有走到七步,抬起一張小胖臉,大聲喊道:“掌聲在哪裏?”
瓜眾們一愣,對啊,好詩,掌聲在哪裏?銘善書院的男弟子們掌聲如擂鼓,哦,確實是搬來了一麵戰鼓在狠狠地給小胖子李泰擂鼓助威。
格物學書院的女弟子們齊聲哼道“籲~————”
李泰雙手示意安靜,讓好不容易激動的銘善書院平靜下來。李泰朗聲出題道:“姑姑的詩才,青雀自幼耳聞,敢問姑姑今日是否能為咱們兩家書院的學識打擂賦詩一首。為公平起見,同樣限七步。有請。”
銘善書院的男弟子們再次掌聲加擂鼓……
李秀玲輕捋長發,嫣然一笑地說道:“這有何難,隻是我要是作出這首《擂台詩》,這算格物書院贏還是格物書院贏?”
小胖子李泰聳了聳肩,雙手攤開,無可奈何地說道:“這評分要看評委,我就算想讓著姑姑也不能夠啊。”
銘善書院的男弟子們再次掌聲加擂鼓……
格物學書院的女弟子們紛紛嬌聲怒斥:“猖狂,狂悖,無禮……”
李秀玲纖腰一扭,麵對評委席娉婷一禮,一邊踱步一邊作詩道:“銘善不敬格物智,格物不屑銘善典。蓬萊禦前兩相論,各出真章搶擂王。”此時李秀玲還沒有走出七步……
格物學書院的女弟子們連聲吹響笛哨、鮮花、歡呼聲和掌聲……
虞世南躬身對李二陛下和長孫皇後說道:“陛下、娘娘,此局爭詩賦,參賽人所做詩詞不是以同一物作詩來品評,難分勝負。臣提議命題作詩,誰的詩作多,誰的詩作辭美意深,算誰此局得勝,如何?”
李二看向長孫,見長孫微微頜首,便轉過頭來對虞世南溫言說道:“就依虞大人所言。這命題就以《踏春》為題,以一柱香為限,誰的詩作多,誰的詩作意韻靈動,算誰此局得勝。”
李二宣布完規則,有侍者給李泰和李秀玲的書案前燃起了一柱香……
李泰站在書案前,稍一沉吟,提筆如遊龍,寫下第一首詩:
《踏春》一首
楊柳依依曲江池,
遊人如織衣跌踵。
尋春不見黃花舞,
蓬萊山前桃花紅。
《踏春》二首
桃杏芳菲引人瞧,
兒童爭看踏春陽。
煙波又漫曲江池,
呼兒喚女舂茶嚐。
《踏春》三首
上巳踏春遇皇姑,
攔我銘善桃賦忙。
強爭虛銜意為何?
不如呆看閑雲強。
李秀玲細牙輕咬筆頭,略皺眉頭,沉吟片刻,提筆寫下:
《踏春乘車賦》
簾前柳綠萬條斜,
緩步牛車格物學。
停車看妝花鈿好,
挑簾一眼遍山紅。
《踏春觀銘善》
拾步登梯上蓬萊,
不意遭遇銘善流。
千人席地詩歌賦,
無一能出好詩愁。
《踏春曲江賦》
江上寒煙翠欲流,
桃花千樹香霞紅。
皇家宮闕雕畫棟,
百姓兒女盛景遊。
李泰和李秀玲各作的三首《踏春》詩在七位評委的手中傳看。
唐檢抿一口小酒,指著李秀玲的《踏春觀銘善》不滿地說道:“陛下,這襄香公主的《踏春觀銘善》戾氣溢滿詩篇,什麽叫‘不意遭遇銘善流’,當我們銘善書院是不入流的書院?陛下,您是銘善書院的山長,這是在罵您不入流。”
房玄齡夫人盧氏趕緊搶過話頭,說道:“唐大人這麽扭曲詩意離間陛下與公主的兄妹手足情其心可誅。那魏王殿下的‘不如呆看閑雲強’是不是可以當作不敬長輩,暗罵親姑姑是呆子?”
虞世南一邊嚼著豆子,一邊指著《踏春乘車賦》說道:“娘娘,臣耳聞這次格物書院是租借的皇宮內府50輛牛車來曲江踏春,這租金僅50兩銀子,是不是格物書院借娘娘之名以權謀私啊?看這《踏春乘車賦》寫得那叫一個愜意,老臣都想乘坐這樣一輛不顛簸掉花鈿的牛車,安步當車看盡曲江景啊。”
長孫勉強地扯了扯嘴角說道:“虞大人這也算是承認格物書院侍講李秀玲的《踏春乘車賦》更勝一籌了?”
李泰聽到親娘故意暗貶自己不如姑姑,狠不得今天沒上台跟格物書院打擂,這下把老娘得罪嗨了。今晚回宮還讓不讓人好好跟母後撒嬌了?這打擂台是誰的餿主意?
虞世南繼續嚼著豆子,淡淡地說道:“老臣說的可不是這個意思。老臣倒是覺得娘娘教子有方,魏王殿下的三首《踏春》詩作,每首都恰到好處,意蘊深遂,如臨其境。”
李二看著兩家書院各不相讓,這夾槍帶棒地繼續爭執下去會讓《京城要聞報》和《貞觀紀要新聞》明日的頭版過份精彩,趕緊大聲圓場宣布道:“還是請評委們對這六首詩匿名投票決定勝負。”說完趕緊在一張雪箋紙上寫下了喜歡的詩作名稱。
不一會兒的功夫,七位評委都交出了自己的選票。
評委們一致評出第一輪算學比賽結果——格物學書院勝出!李承乾、嶽喜畫退下擂台。
李秀玲身穿纖素紅翠藤冬花裙款款走上擂台,優雅一禮,脆聲說道:“今日是王母娘娘蟠桃盛宴的三月三上巳節,請魏王李泰作詩一首《王母蟠桃宴》,有請”。
已經長成13歲高個子少年的李泰,仍然固執地保留著童年的小肥肉肉,他起身抬步登擂台,與他坐一張條凳的李恪和馮威沒留神,兩人一起滑倒地上。這體重也沒誰了。小胖子登上擂台儒雅地環顧一禮,一邊學曹植踱步,一邊作詩道:“曦星淡影霽禦風,瑤台桃園紅果鬆。喜得王母邀宴貼,千年一聚蟠酒盅。”李泰一首詩吟完還沒有走到七步,抬起一張小胖臉,大聲喊道:“掌聲在哪裏?”
瓜眾們一愣,對啊,好詩,掌聲在哪裏?銘善書院的男弟子們掌聲如擂鼓,哦,確實是搬來了一麵戰鼓在狠狠地給小胖子李泰擂鼓助威。
格物學書院的女弟子們齊聲哼道“籲~————”
李泰雙手示意安靜,讓好不容易激動的銘善書院平靜下來。李泰朗聲出題道:“姑姑的詩才,青雀自幼耳聞,敢問姑姑今日是否能為咱們兩家書院的學識打擂賦詩一首。為公平起見,同樣限七步。有請。”
銘善書院的男弟子們再次掌聲加擂鼓……
李秀玲輕捋長發,嫣然一笑地說道:“這有何難,隻是我要是作出這首《擂台詩》,這算格物書院贏還是格物書院贏?”
小胖子李泰聳了聳肩,雙手攤開,無可奈何地說道:“這評分要看評委,我就算想讓著姑姑也不能夠啊。”
銘善書院的男弟子們再次掌聲加擂鼓……
格物學書院的女弟子們紛紛嬌聲怒斥:“猖狂,狂悖,無禮……”
李秀玲纖腰一扭,麵對評委席娉婷一禮,一邊踱步一邊作詩道:“銘善不敬格物智,格物不屑銘善典。蓬萊禦前兩相論,各出真章搶擂王。”此時李秀玲還沒有走出七步……
格物學書院的女弟子們連聲吹響笛哨、鮮花、歡呼聲和掌聲……
虞世南躬身對李二陛下和長孫皇後說道:“陛下、娘娘,此局爭詩賦,參賽人所做詩詞不是以同一物作詩來品評,難分勝負。臣提議命題作詩,誰的詩作多,誰的詩作辭美意深,算誰此局得勝,如何?”
李二看向長孫,見長孫微微頜首,便轉過頭來對虞世南溫言說道:“就依虞大人所言。這命題就以《踏春》為題,以一柱香為限,誰的詩作多,誰的詩作意韻靈動,算誰此局得勝。”
李二宣布完規則,有侍者給李泰和李秀玲的書案前燃起了一柱香……
李泰站在書案前,稍一沉吟,提筆如遊龍,寫下第一首詩:
《踏春》一首
楊柳依依曲江池,
遊人如織衣跌踵。
尋春不見黃花舞,
蓬萊山前桃花紅。
《踏春》二首
桃杏芳菲引人瞧,
兒童爭看踏春陽。
煙波又漫曲江池,
呼兒喚女舂茶嚐。
《踏春》三首
上巳踏春遇皇姑,
攔我銘善桃賦忙。
強爭虛銜意為何?
不如呆看閑雲強。
李秀玲細牙輕咬筆頭,略皺眉頭,沉吟片刻,提筆寫下:
《踏春乘車賦》
簾前柳綠萬條斜,
緩步牛車格物學。
停車看妝花鈿好,
挑簾一眼遍山紅。
《踏春觀銘善》
拾步登梯上蓬萊,
不意遭遇銘善流。
千人席地詩歌賦,
無一能出好詩愁。
《踏春曲江賦》
江上寒煙翠欲流,
桃花千樹香霞紅。
皇家宮闕雕畫棟,
百姓兒女盛景遊。
李泰和李秀玲各作的三首《踏春》詩在七位評委的手中傳看。
唐檢抿一口小酒,指著李秀玲的《踏春觀銘善》不滿地說道:“陛下,這襄香公主的《踏春觀銘善》戾氣溢滿詩篇,什麽叫‘不意遭遇銘善流’,當我們銘善書院是不入流的書院?陛下,您是銘善書院的山長,這是在罵您不入流。”
房玄齡夫人盧氏趕緊搶過話頭,說道:“唐大人這麽扭曲詩意離間陛下與公主的兄妹手足情其心可誅。那魏王殿下的‘不如呆看閑雲強’是不是可以當作不敬長輩,暗罵親姑姑是呆子?”
虞世南一邊嚼著豆子,一邊指著《踏春乘車賦》說道:“娘娘,臣耳聞這次格物書院是租借的皇宮內府50輛牛車來曲江踏春,這租金僅50兩銀子,是不是格物書院借娘娘之名以權謀私啊?看這《踏春乘車賦》寫得那叫一個愜意,老臣都想乘坐這樣一輛不顛簸掉花鈿的牛車,安步當車看盡曲江景啊。”
長孫勉強地扯了扯嘴角說道:“虞大人這也算是承認格物書院侍講李秀玲的《踏春乘車賦》更勝一籌了?”
李泰聽到親娘故意暗貶自己不如姑姑,狠不得今天沒上台跟格物書院打擂,這下把老娘得罪嗨了。今晚回宮還讓不讓人好好跟母後撒嬌了?這打擂台是誰的餿主意?
虞世南繼續嚼著豆子,淡淡地說道:“老臣說的可不是這個意思。老臣倒是覺得娘娘教子有方,魏王殿下的三首《踏春》詩作,每首都恰到好處,意蘊深遂,如臨其境。”
李二看著兩家書院各不相讓,這夾槍帶棒地繼續爭執下去會讓《京城要聞報》和《貞觀紀要新聞》明日的頭版過份精彩,趕緊大聲圓場宣布道:“還是請評委們對這六首詩匿名投票決定勝負。”說完趕緊在一張雪箋紙上寫下了喜歡的詩作名稱。
不一會兒的功夫,七位評委都交出了自己的選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