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殺人誅心
大國崛起:穿越古代當皇帝 作者:七搭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短短幾分鍾的時間,對於司馬炎來說仿佛過去了好幾年一般漫長。回想起被生擒的那一刻,石苞曾經依照鍾會所轉達的劉複興的勸降話語,告知他之所以耗費如此巨大的氣力將其生擒,目的隻是想保住他的性命。
因此,盡管已被關押在天牢數日,但司馬炎始終堅信自己不會麵臨死亡。
然而,當他被五花大綁地押送至大殿之上時,司馬炎以為也就是會被羞辱一頓,畢竟成王敗寇,他如今是階下囚被勝利者羞辱也在情理之中。
劉複興竟然毫不猶豫地下令將他處斬!突如其來的變故使得司馬炎的內心瞬間陷入巨大的恐慌和困惑之中,一時之間不知所措。
司馬炎的這個心理落差立刻就顯現出來了,嚇得一時間不知道該如何應對了。
更令他始料未及的是,劉禪竟會親自出麵為他求情!
那位深不可測、令人捉摸不透的劉複興,竟然罕見地同意了劉禪的請求。
如此戲劇性的轉折,如同坐過山車般跌宕起伏,讓司馬炎徹底失去了思考的能力。這位昔日的亡國之君此時已然變得麻木不仁,完全忘卻了西晉仍有大批軍隊在外。
起碼就現在而言,不論是國力,軍力,領土麵積,人口數量等等仍然是西晉占據的優勢。
隻不過,由司馬孚所率領的近三十萬西晉的大軍,被劉複興布置的疑兵牽製在襄樊戰線上而已。
可惜啊!此時此刻,司馬炎的腦海之中已然變得空空如也。他隻能呆呆地站在那裏,聆聽著劉複興聽從了劉禪的提議,表示會厚待於他,並下令命人為其解開繩索,請至上座。
緊接著,眾人便開始商議起來,決定依照當年司馬炎冊封安樂公劉禪時的規格,賜予司馬炎同樣的封號。
劉複興略加思索後說道:“嗯,昔日漢光武帝劉秀曾麵對洛水立誓,不如就加封您為‘洛水公’吧!”
劉禪連忙回應道:“陛下英明至極!想那漢光武帝劉秀實乃我國之開國明君,往昔正是在此處——洛陽,他手指洛水起誓,寬恕了殺害其兄長之人。堅信蜀漢與西晉定能和諧共處、相安無事。”
劉複興點頭稱是,接著表示:“沒錯,從此以後我們劃清界限,不再發動戰爭。”這二人一唱一和,配合得天衣無縫,使得原本就喪失思考能力的司馬炎愈發茫然無措。
他早已將曾經同樣對著洛水發誓的另一人拋諸腦後。而正是那人,衝破了中國古代仁人誌士所堅守的道德準則的底線。
就這樣,一個嶄新的“洛水公”誕生了。一切都按照安樂公劉禪的標準來安排,為他開設府邸並建造宅邸。
司馬炎被蜀漢君主劉複興封為消息很快就傳了出去,攻陷了西晉國都的洛陽,生擒了西晉皇帝司馬炎,居然還勸說了司馬炎投降了,還忽悠司馬炎同意了兩國劃線而至,從此和平相處。
正在召集部隊準備圍攻洛陽救出司馬炎的司馬孚,被眼前發生的一幕震驚得目瞪口呆!這踏馬是什麽活見鬼的騷操作!簡直讓人瞠目結舌!
正所謂:“臣等正欲死戰,陛下何故先降。”
這比當年的劉禪還要離譜,劉禪投降之時,蜀漢雖未到山窮水盡之境,但西晉的國力遠超蜀漢乃是毋庸置疑的事實。
然而,此時此刻情況卻截然不同。即便西晉的國都洛陽淪陷,其國力依然淩駕於蜀漢之上。身為一國之君,怎能如此輕易地選擇投降呢?
緊隨著司馬炎投降的消息傳來的,是劉複興發布的告天下文書。
文書中闡明,西晉國君司馬炎已然意識到當初篡奪曹魏政權實乃一時糊塗、鬼迷心竅所致。
如今,他甘願將政權歸還予曹家。
而此時此刻,尚率軍在外的司馬孚曾經誓言至死不渝效忠於曹魏。
當初在高貴鄉公曹髦去世時,曾奔跑過去,把曹髦的頭枕在自己的腿上哭得十分悲哀,哭喊著說:“陛下被殺,是我的罪過啊!”
在曹奐被貶陳留王時,前往拜辭,握著曹奐的手,淚流滿麵,不能自製,說:“臣到死的那天,也是純粹的大魏之臣。”
如今看來,驗證他所言非虛的時刻終於來臨。無需再起刀兵之禍,既然西晉國君晉武帝已然降服,那麽也是時候將國家重歸曹氏手中,實現蜀漢與曹魏之間的和平共處了。
這篇洋洋灑灑、慷慨激昂的告天下書,如同一把鋒利無比的利劍,深深地刺痛了司馬孚那顆早已脆弱不堪的心髒。他氣得渾身發抖,眼前一黑,竟然直接暈倒在地!
回想起曾經信誓旦旦說出的那些堂而皇之的話語,如今看來,簡直就是自欺欺人,用來欺騙鬼魂罷了!
那時,司馬家族的聲譽已經跌落穀底,臭名昭著。為了稍稍挽回一些顏麵,司馬孚不得不絞盡腦汁,想盡辦法去彌補。
於是乎,他口若懸河地說出一堆看似忠心耿耿的言辭,但內心深處卻清楚明白:無論怎樣說的好聽一點,西晉取代曹魏已成定局,無可更改。
現在可真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了。
現如今事與願違,不僅司馬炎喪失理智,連這位狡猾如狐的司馬孚也快上頭了。
形勢緊迫,時間不等人,必須爭分奪秒完成對洛陽的合圍,將司馬炎從困境中解救出來。否則,整個西晉王朝必將陷入一片混亂之中。
當初那些魏國舊臣之所以願意留在西晉朝廷做官,無非是見風使舵、趨炎附勢之輩。
倘若司馬家族一旦式微,他們必定會毫不猶豫地倒戈相向,落井下石。
而此時此刻,正在牽扯住司馬孚軍隊的薑維又怎會輕易放虎歸山呢?
盡管雙方軍力懸殊巨大,但薑維並非真心想要與司馬孚正麵交鋒,他的目的僅僅是不斷滋擾對方,令其疲於奔命。
連番的變故讓司馬孚應接不暇。
而劉複興要的就是這個效果,所謂“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讓司馬孚在慌亂中出錯。
因此,盡管已被關押在天牢數日,但司馬炎始終堅信自己不會麵臨死亡。
然而,當他被五花大綁地押送至大殿之上時,司馬炎以為也就是會被羞辱一頓,畢竟成王敗寇,他如今是階下囚被勝利者羞辱也在情理之中。
劉複興竟然毫不猶豫地下令將他處斬!突如其來的變故使得司馬炎的內心瞬間陷入巨大的恐慌和困惑之中,一時之間不知所措。
司馬炎的這個心理落差立刻就顯現出來了,嚇得一時間不知道該如何應對了。
更令他始料未及的是,劉禪竟會親自出麵為他求情!
那位深不可測、令人捉摸不透的劉複興,竟然罕見地同意了劉禪的請求。
如此戲劇性的轉折,如同坐過山車般跌宕起伏,讓司馬炎徹底失去了思考的能力。這位昔日的亡國之君此時已然變得麻木不仁,完全忘卻了西晉仍有大批軍隊在外。
起碼就現在而言,不論是國力,軍力,領土麵積,人口數量等等仍然是西晉占據的優勢。
隻不過,由司馬孚所率領的近三十萬西晉的大軍,被劉複興布置的疑兵牽製在襄樊戰線上而已。
可惜啊!此時此刻,司馬炎的腦海之中已然變得空空如也。他隻能呆呆地站在那裏,聆聽著劉複興聽從了劉禪的提議,表示會厚待於他,並下令命人為其解開繩索,請至上座。
緊接著,眾人便開始商議起來,決定依照當年司馬炎冊封安樂公劉禪時的規格,賜予司馬炎同樣的封號。
劉複興略加思索後說道:“嗯,昔日漢光武帝劉秀曾麵對洛水立誓,不如就加封您為‘洛水公’吧!”
劉禪連忙回應道:“陛下英明至極!想那漢光武帝劉秀實乃我國之開國明君,往昔正是在此處——洛陽,他手指洛水起誓,寬恕了殺害其兄長之人。堅信蜀漢與西晉定能和諧共處、相安無事。”
劉複興點頭稱是,接著表示:“沒錯,從此以後我們劃清界限,不再發動戰爭。”這二人一唱一和,配合得天衣無縫,使得原本就喪失思考能力的司馬炎愈發茫然無措。
他早已將曾經同樣對著洛水發誓的另一人拋諸腦後。而正是那人,衝破了中國古代仁人誌士所堅守的道德準則的底線。
就這樣,一個嶄新的“洛水公”誕生了。一切都按照安樂公劉禪的標準來安排,為他開設府邸並建造宅邸。
司馬炎被蜀漢君主劉複興封為消息很快就傳了出去,攻陷了西晉國都的洛陽,生擒了西晉皇帝司馬炎,居然還勸說了司馬炎投降了,還忽悠司馬炎同意了兩國劃線而至,從此和平相處。
正在召集部隊準備圍攻洛陽救出司馬炎的司馬孚,被眼前發生的一幕震驚得目瞪口呆!這踏馬是什麽活見鬼的騷操作!簡直讓人瞠目結舌!
正所謂:“臣等正欲死戰,陛下何故先降。”
這比當年的劉禪還要離譜,劉禪投降之時,蜀漢雖未到山窮水盡之境,但西晉的國力遠超蜀漢乃是毋庸置疑的事實。
然而,此時此刻情況卻截然不同。即便西晉的國都洛陽淪陷,其國力依然淩駕於蜀漢之上。身為一國之君,怎能如此輕易地選擇投降呢?
緊隨著司馬炎投降的消息傳來的,是劉複興發布的告天下文書。
文書中闡明,西晉國君司馬炎已然意識到當初篡奪曹魏政權實乃一時糊塗、鬼迷心竅所致。
如今,他甘願將政權歸還予曹家。
而此時此刻,尚率軍在外的司馬孚曾經誓言至死不渝效忠於曹魏。
當初在高貴鄉公曹髦去世時,曾奔跑過去,把曹髦的頭枕在自己的腿上哭得十分悲哀,哭喊著說:“陛下被殺,是我的罪過啊!”
在曹奐被貶陳留王時,前往拜辭,握著曹奐的手,淚流滿麵,不能自製,說:“臣到死的那天,也是純粹的大魏之臣。”
如今看來,驗證他所言非虛的時刻終於來臨。無需再起刀兵之禍,既然西晉國君晉武帝已然降服,那麽也是時候將國家重歸曹氏手中,實現蜀漢與曹魏之間的和平共處了。
這篇洋洋灑灑、慷慨激昂的告天下書,如同一把鋒利無比的利劍,深深地刺痛了司馬孚那顆早已脆弱不堪的心髒。他氣得渾身發抖,眼前一黑,竟然直接暈倒在地!
回想起曾經信誓旦旦說出的那些堂而皇之的話語,如今看來,簡直就是自欺欺人,用來欺騙鬼魂罷了!
那時,司馬家族的聲譽已經跌落穀底,臭名昭著。為了稍稍挽回一些顏麵,司馬孚不得不絞盡腦汁,想盡辦法去彌補。
於是乎,他口若懸河地說出一堆看似忠心耿耿的言辭,但內心深處卻清楚明白:無論怎樣說的好聽一點,西晉取代曹魏已成定局,無可更改。
現在可真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了。
現如今事與願違,不僅司馬炎喪失理智,連這位狡猾如狐的司馬孚也快上頭了。
形勢緊迫,時間不等人,必須爭分奪秒完成對洛陽的合圍,將司馬炎從困境中解救出來。否則,整個西晉王朝必將陷入一片混亂之中。
當初那些魏國舊臣之所以願意留在西晉朝廷做官,無非是見風使舵、趨炎附勢之輩。
倘若司馬家族一旦式微,他們必定會毫不猶豫地倒戈相向,落井下石。
而此時此刻,正在牽扯住司馬孚軍隊的薑維又怎會輕易放虎歸山呢?
盡管雙方軍力懸殊巨大,但薑維並非真心想要與司馬孚正麵交鋒,他的目的僅僅是不斷滋擾對方,令其疲於奔命。
連番的變故讓司馬孚應接不暇。
而劉複興要的就是這個效果,所謂“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讓司馬孚在慌亂中出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