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0章 傳說與吉祥物
官場:拳拳到肉,專治不服 作者:貳鬥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前期的迎接工作做得再好,最關鍵還是要看這些外地來的遊客們的實際體驗。
在劉欣月的組織下,鎮政府相關的工作人員各司其職,開始帶領眾人前往鎮子的各個景點。
大部分人都選擇去上河村旁邊的河道,畢竟大家夥來的本來目的,就是去河道裏尋寶。
隻有一小部分人,選擇先到鎮子上逛逛。
貫穿上、下河村,並且一直向下蜿蜒的這條之前叫金穗河,寓意是河岸兩邊曾經有成片的稻田,每到秋天豐收的時候,河岸邊上成片的金穗在秋風中波浪搖擺。
昨天晚上,沈烈跟鎮政府的眾人現翻查鎮子的古籍,發現這條河原本不叫金穗河,大概在七十年前,這條河有著另外一個名字,而這名字的含義更為貼切……
車輛陸續來到河堤旁。
河堤下方,施工隊正在抓緊施工,工程車的轟隆聲,以及工人們掄著各種家夥什叮叮鐺鐺的聲音,熱鬧一片。
劉欣月親自帶大家沿著河堤向上走,很快一片由遮陽傘組成的區域,周圍的地麵上鋪著一層細沙,沙子在陽光的暴曬下,散發出金色的光澤,同時還露出一絲濕氣。
一群穿著統一誌願者馬甲的年輕人,站在那連成一片的遮陽傘前,每人守著一把遮陽傘。
而在遮陽傘後麵的空地上,有新搭起的活動板房,這活動板房不是工人們住的那種藍白色,一看就很土氣,這活動板房是有造型的,看起來有些古色古香的感覺。
由於時間倉促,板房隻有三棟。
其中一棟是鎮政府人員的臨時工作點,一棟的前麵擺放著下河道挖玉石需要用的工具,工具可租可售,還有一棟裏麵擺放著一台解石機器,可以隨時免費為大家解石。
距離這片區域稍遠的地方,是臨時搭起的衛生間,一個男士的,兩個女士的。
“我是湯河鎮鎮委書記沈烈,歡迎大家來到我們湯河鎮,旁邊這條河過去叫金穗河,大家也都看到了,河堤兩旁都是成片的稻田,祖輩們就根據每年秋收時候,金穗隨風跌宕如浪花,取了金穗河這個名字,但實際上在一百多年前,甚至更久遠的以前,這條河有另外一個名字,就是正在豎起的這塊石碑上的名字。”
沈烈帶著於先拓、劉子光、齊二虎等人迎向眾人,一見麵就笑著向大家介紹。
邊上不遠處,一個大吊車和一群工人,正在將一塊剛刻好的石碑埋入河堤旁的地基裏。
石碑上的幾個大字十分清晰:玉穗河。
在大字的下麵,是從古籍資料上查證出的有關玉穗河的介紹,包括起源於何處,綿延至何處,還提到在舊社會時期,曾經有一批淘金客在這條河上遊的山裏,淘出過狗頭金。
還記錄在抗戰接近尾聲的時候,一批潰敗的侵略軍紮進深山裏,但第二天被發現全部莫名奇妙的死了,後來民間傳說,是山神顯靈了,讓這一夥敵軍在山裏迷了路,活活被困死。
還有一個記錄更久遠,帶有神話色彩,說在某個封建王朝的時候,玉穗河的源頭是一個水潭,水潭的正中央有一塊玉石,潭水清澈見底,玉石蟄伏於水下,每日受日月光華洗禮,久而久之修煉成了氣候,恰好山外一個崔姓老叟家中的小兒子,因與家人爭執慪氣,來到水潭邊投水自盡,當這位崔姓小兒子的屍體沉入碳底的時候,恰逢玉石開啟靈智,玉石的靈智鑽進屍體中重生,回到了崔姓老叟家中,兩年後,本來讀書愚鈍的崔家小兒子,參加科舉考試高中進士,而後做了很大的官,但一直客居他鄉,但隻要是他當過官的地方,政績無不卓越,老百姓對其無不愛戴有加。
後來有一年,玉穗河突然爆發山洪,大汩的山洪如同千軍萬馬而至,摧毀了山下河堤兩岸無數百姓的房屋,也有許多村民被這一場大水衝走,幸存下來的村民們隻能躲到山上,並自發地組織起來祭奠山神,希望山神大人不要發怒,收回這滔天的洪水。
夜裏的時候,村長家的女兒做了一個夢,夢到一個身材異常魁梧,差不多要與山高的男人,男人一張臉黑如鍋底,對村長的女兒說他的兒子被村裏的人拐跑了,要是不把他的兒子還回來,三日後大水將淹沒所有人。
第二天醒來,村長女兒將做到的夢告訴了所有人,幸存的村民們麵麵相覷,他們都生活在村子裏大半輩子,可從來沒見過山神的兒子,更別說把山神的兒子給拐跑了。
大家夥一時間眾說紛紜,有的回想起當初在山上打過野兔的,有的回想說采過人參的等等,可那些東西基本上全都被吃了或者用了,連渣都不剩了,怎麽還?
為了活命,村民們想出一個辦法,讓曾經在山裏打過獵或者采過東西的人,按次序跳進山洪裏獻祭,也就算將兒子還給山神了,首先站出來的是村裏最年長的幾位老人。
人老了,命不長了。
如果能用他們的命換村民們活下去,老人們非常願意。
可一連三天,跳下去十名老人、十名中年、十名青年,山洪依舊沒有消退的跡象,反倒是越來越洶湧,眼看就要化作一條黑色巨大的水龍,將絕望的村民們吞噬的時候,在外為官的崔家小兒子恰逢回鄉省親趕回來了,見到山洪禍害村民後,當即流下眼淚,說出一句:“我不該因為自己貪戀人間這一造,而害了大家啊!”說罷,一頭紮進山洪裏。
而就在他紮進山洪裏的一瞬間,山洪瞬間消失,甚至連帶著曾經被山洪衝跑的房屋、村民們等,也都重新回來了,一切就如同一個夢一樣,夢醒破碎的時候,一切又回到當初……
傳說充滿神話色彩,真假後人無從去考證,可對於來此遊玩眾人而言,真假不重要,精不精彩也不重要。
重要的是……
“哇,這就是之前在網上看到過的沈書記,真人比視頻中的更帥哎!”
“沈書記,我能跟你合個影麽?”
“還有我!”
……
畫風突變,這讓已經製定好計劃,正在按部就班實施的沈烈等人一陣懵圈,按照製定好的計劃,接下來是要帶領眾人去石碑前看一看的,然後再請大家一起站在石碑前合影。
合影,就會發朋友圈。
一波免費、快捷、有效的廣告宣傳就成功了。
不是沈烈太雞賊,連夜製定了這麽多“套路”,而是這一波東風,機會隻有這一次。
湯河鎮的財政情況,根本請不起那些大網紅或者傳統影視傳媒過來打廣告,隻能借助這次的熱度。
熱度多維持一天,多擴散一天,湯河鎮就會被更多的人知道。
說白了就是炒作。
“沈書記,大家喊你合影呢。”於先拓湊到沈烈跟前,低聲提醒了一句。
還在有些愣神的沈烈,連忙回過神,看著眼前一群雙眼發光的年輕姑娘們,笑著說:“合影當然沒問題,大家遠道而來,隻要能為大家服務,讓大家滿意,是我的榮幸。”
沈烈主動走向河堤,以身後的玉穗河為背景,跟大家拍起照來,他這個鎮委書記,這時候如同變成了湯河鎮的吉祥物……
在劉欣月的組織下,鎮政府相關的工作人員各司其職,開始帶領眾人前往鎮子的各個景點。
大部分人都選擇去上河村旁邊的河道,畢竟大家夥來的本來目的,就是去河道裏尋寶。
隻有一小部分人,選擇先到鎮子上逛逛。
貫穿上、下河村,並且一直向下蜿蜒的這條之前叫金穗河,寓意是河岸兩邊曾經有成片的稻田,每到秋天豐收的時候,河岸邊上成片的金穗在秋風中波浪搖擺。
昨天晚上,沈烈跟鎮政府的眾人現翻查鎮子的古籍,發現這條河原本不叫金穗河,大概在七十年前,這條河有著另外一個名字,而這名字的含義更為貼切……
車輛陸續來到河堤旁。
河堤下方,施工隊正在抓緊施工,工程車的轟隆聲,以及工人們掄著各種家夥什叮叮鐺鐺的聲音,熱鬧一片。
劉欣月親自帶大家沿著河堤向上走,很快一片由遮陽傘組成的區域,周圍的地麵上鋪著一層細沙,沙子在陽光的暴曬下,散發出金色的光澤,同時還露出一絲濕氣。
一群穿著統一誌願者馬甲的年輕人,站在那連成一片的遮陽傘前,每人守著一把遮陽傘。
而在遮陽傘後麵的空地上,有新搭起的活動板房,這活動板房不是工人們住的那種藍白色,一看就很土氣,這活動板房是有造型的,看起來有些古色古香的感覺。
由於時間倉促,板房隻有三棟。
其中一棟是鎮政府人員的臨時工作點,一棟的前麵擺放著下河道挖玉石需要用的工具,工具可租可售,還有一棟裏麵擺放著一台解石機器,可以隨時免費為大家解石。
距離這片區域稍遠的地方,是臨時搭起的衛生間,一個男士的,兩個女士的。
“我是湯河鎮鎮委書記沈烈,歡迎大家來到我們湯河鎮,旁邊這條河過去叫金穗河,大家也都看到了,河堤兩旁都是成片的稻田,祖輩們就根據每年秋收時候,金穗隨風跌宕如浪花,取了金穗河這個名字,但實際上在一百多年前,甚至更久遠的以前,這條河有另外一個名字,就是正在豎起的這塊石碑上的名字。”
沈烈帶著於先拓、劉子光、齊二虎等人迎向眾人,一見麵就笑著向大家介紹。
邊上不遠處,一個大吊車和一群工人,正在將一塊剛刻好的石碑埋入河堤旁的地基裏。
石碑上的幾個大字十分清晰:玉穗河。
在大字的下麵,是從古籍資料上查證出的有關玉穗河的介紹,包括起源於何處,綿延至何處,還提到在舊社會時期,曾經有一批淘金客在這條河上遊的山裏,淘出過狗頭金。
還記錄在抗戰接近尾聲的時候,一批潰敗的侵略軍紮進深山裏,但第二天被發現全部莫名奇妙的死了,後來民間傳說,是山神顯靈了,讓這一夥敵軍在山裏迷了路,活活被困死。
還有一個記錄更久遠,帶有神話色彩,說在某個封建王朝的時候,玉穗河的源頭是一個水潭,水潭的正中央有一塊玉石,潭水清澈見底,玉石蟄伏於水下,每日受日月光華洗禮,久而久之修煉成了氣候,恰好山外一個崔姓老叟家中的小兒子,因與家人爭執慪氣,來到水潭邊投水自盡,當這位崔姓小兒子的屍體沉入碳底的時候,恰逢玉石開啟靈智,玉石的靈智鑽進屍體中重生,回到了崔姓老叟家中,兩年後,本來讀書愚鈍的崔家小兒子,參加科舉考試高中進士,而後做了很大的官,但一直客居他鄉,但隻要是他當過官的地方,政績無不卓越,老百姓對其無不愛戴有加。
後來有一年,玉穗河突然爆發山洪,大汩的山洪如同千軍萬馬而至,摧毀了山下河堤兩岸無數百姓的房屋,也有許多村民被這一場大水衝走,幸存下來的村民們隻能躲到山上,並自發地組織起來祭奠山神,希望山神大人不要發怒,收回這滔天的洪水。
夜裏的時候,村長家的女兒做了一個夢,夢到一個身材異常魁梧,差不多要與山高的男人,男人一張臉黑如鍋底,對村長的女兒說他的兒子被村裏的人拐跑了,要是不把他的兒子還回來,三日後大水將淹沒所有人。
第二天醒來,村長女兒將做到的夢告訴了所有人,幸存的村民們麵麵相覷,他們都生活在村子裏大半輩子,可從來沒見過山神的兒子,更別說把山神的兒子給拐跑了。
大家夥一時間眾說紛紜,有的回想起當初在山上打過野兔的,有的回想說采過人參的等等,可那些東西基本上全都被吃了或者用了,連渣都不剩了,怎麽還?
為了活命,村民們想出一個辦法,讓曾經在山裏打過獵或者采過東西的人,按次序跳進山洪裏獻祭,也就算將兒子還給山神了,首先站出來的是村裏最年長的幾位老人。
人老了,命不長了。
如果能用他們的命換村民們活下去,老人們非常願意。
可一連三天,跳下去十名老人、十名中年、十名青年,山洪依舊沒有消退的跡象,反倒是越來越洶湧,眼看就要化作一條黑色巨大的水龍,將絕望的村民們吞噬的時候,在外為官的崔家小兒子恰逢回鄉省親趕回來了,見到山洪禍害村民後,當即流下眼淚,說出一句:“我不該因為自己貪戀人間這一造,而害了大家啊!”說罷,一頭紮進山洪裏。
而就在他紮進山洪裏的一瞬間,山洪瞬間消失,甚至連帶著曾經被山洪衝跑的房屋、村民們等,也都重新回來了,一切就如同一個夢一樣,夢醒破碎的時候,一切又回到當初……
傳說充滿神話色彩,真假後人無從去考證,可對於來此遊玩眾人而言,真假不重要,精不精彩也不重要。
重要的是……
“哇,這就是之前在網上看到過的沈書記,真人比視頻中的更帥哎!”
“沈書記,我能跟你合個影麽?”
“還有我!”
……
畫風突變,這讓已經製定好計劃,正在按部就班實施的沈烈等人一陣懵圈,按照製定好的計劃,接下來是要帶領眾人去石碑前看一看的,然後再請大家一起站在石碑前合影。
合影,就會發朋友圈。
一波免費、快捷、有效的廣告宣傳就成功了。
不是沈烈太雞賊,連夜製定了這麽多“套路”,而是這一波東風,機會隻有這一次。
湯河鎮的財政情況,根本請不起那些大網紅或者傳統影視傳媒過來打廣告,隻能借助這次的熱度。
熱度多維持一天,多擴散一天,湯河鎮就會被更多的人知道。
說白了就是炒作。
“沈書記,大家喊你合影呢。”於先拓湊到沈烈跟前,低聲提醒了一句。
還在有些愣神的沈烈,連忙回過神,看著眼前一群雙眼發光的年輕姑娘們,笑著說:“合影當然沒問題,大家遠道而來,隻要能為大家服務,讓大家滿意,是我的榮幸。”
沈烈主動走向河堤,以身後的玉穗河為背景,跟大家拍起照來,他這個鎮委書記,這時候如同變成了湯河鎮的吉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