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雅的市場調查完成了,她將形成的報告也給了楊隱一份。
“你就當作參考吧。不一定對你有大用處,但也絕不是一無是處。”秋雅將報告遞給楊隱時說。
“嗬,聽你這話的意思,與我的思路並不一致啊?”楊隱隨手翻看著報告內容問秋雅。
秋雅聳聳肩道:“嗯,可以這麽說。我覺得,這裏的消費群整體水平不高,一手房市場價格與二手房市場同樣低迷。由於一直是以漁業生產為主的沿海城市,經濟水平普遍不高,通俗點講,全城找不到幾個有錢人。這種情況下,我們如果都建別墅,恕我直言,銷路堪憂。”
楊隱歪著頭反問秋雅:“我說過一定要銷給本地居民嗎?”
秋雅點點頭說:“不錯,你也可以像上次一樣找溫州人,但別墅涉及資金大、周轉慢,他們一般都不會炒。”
楊隱伸出食指朝秋雅搖了搖,說:“天下之大,不是隻有溫州人才會推動樓盤走俏。自從餘飛弄走不少客戶,我就不打算找溫州人來投資了,尤其是這樣的獨立海濱別墅,每一位擁有它的人,就應該是非富即貴的。”
秋雅愕然,她沒想到,楊隱不但要建別墅,還要放棄競豪多年積累的客戶群,另建客戶群體。她暗忖,難怪餘競冬要不放心了。
楊隱沒聽到秋雅出聲,就繼續說:“你做了那麽久,難道沒發現,不同的建築產品,對應的投資人群也不同?”
“這個我同意。但是,競豪應該形成自己的開發風格吧?我們好不容易在住宅和商業辦公這些產品領域,有了自己穩定的客戶群,難道不該針對自己的客戶群體開發適銷對路的建築產品?”秋雅反駁楊隱。
楊隱神情已嚴肅了起來,他說:“這是保守的做法,基於你的客戶群體永不消失。可是?我們的客戶是活生生的人,是人就有喜新厭舊的壞毛病,你可以確保他們一直忠誠地守著競豪?而且,一個成熟的開發企業,我認為,應該能夠開發各種建築產品。你的市場調查不能隻著眼於一個城市,而是應該著眼於各個階層的人群,結合經濟發展的大環境來分析。我們每個產品針對的客戶應該是不同階層的人群。”
楊隱說到這裏停了下來,從抽屜裏取出厚厚的一份資料,遞給秋雅:“這是我做的未來五年的市場分析,你拿去看看。也可以和你的報告一起拿給餘董看,咱們可以以此為契機探討一下,競豪未來的發展。”
秋雅接過楊隱遞來的資料,扉頁上寫著“未來五年房地產市場前景展望”。她驚訝地看著楊隱,不能想像他是什麽時候做的這件事。
“好,我會仔細拜讀的。也會轉給餘董。”秋雅慎重地說。
送走秋雅,楊隱再度一個人陷入沉思。他之所以會寫這個前景展望,是緣於與華懷陽的對話。
那是華懷陽在與邱莫談妥股權轉讓後,邀請他們幾人一同打球時說起的。華懷陽認為,國家要推動經濟發展,又為房地產定下了“經濟支柱”的調子,那麽,在未來的一段時期內,房地產肯定會一個台階、一個台階地走上去。
楊隱當時就說,最淺顯的道理就可以折射未來的發展方向。中國人普遍喜歡蓋房,尤其是農村,一有錢就扔在建房上,有一套自己的房子是大多數國人的夢想。那麽,經過那麽久計劃經濟以後,老百姓一旦口袋裏有了點錢,眼睛自然就會緊盯著房子了。而這麽大人口的國家,又豈是一朝一夕就能滿足所有人的?所以,發展期應該不會太短,當然,波動也不可避免。
華懷陽聽了楊隱的分析,就問他,你預計這次的行情會到什麽時候?
楊隱馬上就說,快了,人們對新事物的快速發展初期都有恐慌心理,因為這種心理的存在,扼製也就在所難免,不過,這種扼製往往來得快去得也快。
同時在場的楊越卻說楊隱是危言聳聽。
華懷陽說,時間可以證明他說得對不對。
回來後,楊隱就開始整理自己近段時間的調研筆記,寫成了這份前景展望,他覺得餘競冬遲早會和自己在對未來的判斷上意見相左,他有必要給他一些實際點的佐證。往俗了講,未來若幹年內,房地產的發展肯定是撐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
“聽濤莊園”的工作有各部門緊鑼密鼓地分工工作,隻要按自己的計劃走下去,楊隱一點都不覺得有什麽好擔心的。倒是青貝村的開發,由於加入了作為政府代表的建發集團,很多原來的設想,並不能順利貫徹。反倒是林古的很多想法,他們需要不折不扣地去落實,這讓他覺得很不舒服,但又無可奈何。
前一日,青貝旅遊開發公司剛剛組織開完專家論證會,林古竟也列席了會議。她不但否定了楊隱他們關於建五星級旅遊度假酒店的想法,還否定了沿青貝的整個海岸線改建成風情長廊,她要求利用現有民宅設立民宿,利用現有漁業條件開設遊客體驗項目,希望青貝的旅遊項目能盡快實現效益。
麵對這樣大幅度的調整,所有在座的專家竟是全數大表讚同,不用猜也知道定是事先溝通過的。楊隱與楊越兩個,就像傻子似的,握著40%的股份,卻沒有任何討價還價的餘地。楊越一開完會,就憤憤地獨自離去。林古卻看著他的背影對楊隱說:“青貝的開發直接關係到清風開發區未來的麵貌和定位,我不可能任由你們來決定青貝的發展。你們所說的五星級旅遊度假酒店、風情長廊項目,確實是不錯的主意,但建設周期太長,收效太慢。我可以同意你們在青貝周邊進行再投資,卻不會直接用在青貝。”
“在青貝周邊建酒店,就意味著我們要增加投資。您在做這個決定前,至少跟我們通個氣啊!”楊隱道。
林古輕輕一笑道:“通氣?你們現在都是手眼通天呐,我如果事先跟你們通氣,說不定又會有領導來幹預了。楊隱,我現在要立竿見影的效果,你懂不懂?”
楊隱隻有默然。比起孫庭凱,林古算是有開拓精神的。但她對政績的一味追求,使她完全忽略了全局的平衡,在一個沒有形成規模效應的開發區,搞民宿,搞遊客體驗項目,隻會顯得不倫不類。然而,林古根本聽不進他們的意見。
裏裏外外,樁樁件件,都令楊隱覺得頭痛。這些事,不在於它的細節會怎樣,而在於,參與其中的人,不能很好地達成共識。內部還能通過反複溝通而謀求到共同點,外部卻很多時候讓人覺得,心有餘而力不足。每次麵對林古的強勢,楊隱都有種挫敗感。他因而想到,自己曾覺得水玲瓏這樣的高幹子弟放在公司裏是麻煩,如今看來,麵對強而有力的權勢,恐怕也隻有官大一級才能壓住了。當他猛然意識到自己的這種想法時,才發現,環境真的會慢慢使人改變一些看法。
“你就當作參考吧。不一定對你有大用處,但也絕不是一無是處。”秋雅將報告遞給楊隱時說。
“嗬,聽你這話的意思,與我的思路並不一致啊?”楊隱隨手翻看著報告內容問秋雅。
秋雅聳聳肩道:“嗯,可以這麽說。我覺得,這裏的消費群整體水平不高,一手房市場價格與二手房市場同樣低迷。由於一直是以漁業生產為主的沿海城市,經濟水平普遍不高,通俗點講,全城找不到幾個有錢人。這種情況下,我們如果都建別墅,恕我直言,銷路堪憂。”
楊隱歪著頭反問秋雅:“我說過一定要銷給本地居民嗎?”
秋雅點點頭說:“不錯,你也可以像上次一樣找溫州人,但別墅涉及資金大、周轉慢,他們一般都不會炒。”
楊隱伸出食指朝秋雅搖了搖,說:“天下之大,不是隻有溫州人才會推動樓盤走俏。自從餘飛弄走不少客戶,我就不打算找溫州人來投資了,尤其是這樣的獨立海濱別墅,每一位擁有它的人,就應該是非富即貴的。”
秋雅愕然,她沒想到,楊隱不但要建別墅,還要放棄競豪多年積累的客戶群,另建客戶群體。她暗忖,難怪餘競冬要不放心了。
楊隱沒聽到秋雅出聲,就繼續說:“你做了那麽久,難道沒發現,不同的建築產品,對應的投資人群也不同?”
“這個我同意。但是,競豪應該形成自己的開發風格吧?我們好不容易在住宅和商業辦公這些產品領域,有了自己穩定的客戶群,難道不該針對自己的客戶群體開發適銷對路的建築產品?”秋雅反駁楊隱。
楊隱神情已嚴肅了起來,他說:“這是保守的做法,基於你的客戶群體永不消失。可是?我們的客戶是活生生的人,是人就有喜新厭舊的壞毛病,你可以確保他們一直忠誠地守著競豪?而且,一個成熟的開發企業,我認為,應該能夠開發各種建築產品。你的市場調查不能隻著眼於一個城市,而是應該著眼於各個階層的人群,結合經濟發展的大環境來分析。我們每個產品針對的客戶應該是不同階層的人群。”
楊隱說到這裏停了下來,從抽屜裏取出厚厚的一份資料,遞給秋雅:“這是我做的未來五年的市場分析,你拿去看看。也可以和你的報告一起拿給餘董看,咱們可以以此為契機探討一下,競豪未來的發展。”
秋雅接過楊隱遞來的資料,扉頁上寫著“未來五年房地產市場前景展望”。她驚訝地看著楊隱,不能想像他是什麽時候做的這件事。
“好,我會仔細拜讀的。也會轉給餘董。”秋雅慎重地說。
送走秋雅,楊隱再度一個人陷入沉思。他之所以會寫這個前景展望,是緣於與華懷陽的對話。
那是華懷陽在與邱莫談妥股權轉讓後,邀請他們幾人一同打球時說起的。華懷陽認為,國家要推動經濟發展,又為房地產定下了“經濟支柱”的調子,那麽,在未來的一段時期內,房地產肯定會一個台階、一個台階地走上去。
楊隱當時就說,最淺顯的道理就可以折射未來的發展方向。中國人普遍喜歡蓋房,尤其是農村,一有錢就扔在建房上,有一套自己的房子是大多數國人的夢想。那麽,經過那麽久計劃經濟以後,老百姓一旦口袋裏有了點錢,眼睛自然就會緊盯著房子了。而這麽大人口的國家,又豈是一朝一夕就能滿足所有人的?所以,發展期應該不會太短,當然,波動也不可避免。
華懷陽聽了楊隱的分析,就問他,你預計這次的行情會到什麽時候?
楊隱馬上就說,快了,人們對新事物的快速發展初期都有恐慌心理,因為這種心理的存在,扼製也就在所難免,不過,這種扼製往往來得快去得也快。
同時在場的楊越卻說楊隱是危言聳聽。
華懷陽說,時間可以證明他說得對不對。
回來後,楊隱就開始整理自己近段時間的調研筆記,寫成了這份前景展望,他覺得餘競冬遲早會和自己在對未來的判斷上意見相左,他有必要給他一些實際點的佐證。往俗了講,未來若幹年內,房地產的發展肯定是撐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
“聽濤莊園”的工作有各部門緊鑼密鼓地分工工作,隻要按自己的計劃走下去,楊隱一點都不覺得有什麽好擔心的。倒是青貝村的開發,由於加入了作為政府代表的建發集團,很多原來的設想,並不能順利貫徹。反倒是林古的很多想法,他們需要不折不扣地去落實,這讓他覺得很不舒服,但又無可奈何。
前一日,青貝旅遊開發公司剛剛組織開完專家論證會,林古竟也列席了會議。她不但否定了楊隱他們關於建五星級旅遊度假酒店的想法,還否定了沿青貝的整個海岸線改建成風情長廊,她要求利用現有民宅設立民宿,利用現有漁業條件開設遊客體驗項目,希望青貝的旅遊項目能盡快實現效益。
麵對這樣大幅度的調整,所有在座的專家竟是全數大表讚同,不用猜也知道定是事先溝通過的。楊隱與楊越兩個,就像傻子似的,握著40%的股份,卻沒有任何討價還價的餘地。楊越一開完會,就憤憤地獨自離去。林古卻看著他的背影對楊隱說:“青貝的開發直接關係到清風開發區未來的麵貌和定位,我不可能任由你們來決定青貝的發展。你們所說的五星級旅遊度假酒店、風情長廊項目,確實是不錯的主意,但建設周期太長,收效太慢。我可以同意你們在青貝周邊進行再投資,卻不會直接用在青貝。”
“在青貝周邊建酒店,就意味著我們要增加投資。您在做這個決定前,至少跟我們通個氣啊!”楊隱道。
林古輕輕一笑道:“通氣?你們現在都是手眼通天呐,我如果事先跟你們通氣,說不定又會有領導來幹預了。楊隱,我現在要立竿見影的效果,你懂不懂?”
楊隱隻有默然。比起孫庭凱,林古算是有開拓精神的。但她對政績的一味追求,使她完全忽略了全局的平衡,在一個沒有形成規模效應的開發區,搞民宿,搞遊客體驗項目,隻會顯得不倫不類。然而,林古根本聽不進他們的意見。
裏裏外外,樁樁件件,都令楊隱覺得頭痛。這些事,不在於它的細節會怎樣,而在於,參與其中的人,不能很好地達成共識。內部還能通過反複溝通而謀求到共同點,外部卻很多時候讓人覺得,心有餘而力不足。每次麵對林古的強勢,楊隱都有種挫敗感。他因而想到,自己曾覺得水玲瓏這樣的高幹子弟放在公司裏是麻煩,如今看來,麵對強而有力的權勢,恐怕也隻有官大一級才能壓住了。當他猛然意識到自己的這種想法時,才發現,環境真的會慢慢使人改變一些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