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誌才(?—約196年 ),誌才或為字,名不詳,潁川郡(今河南省禹州市)人。東漢末年曹操帳下謀士。


    經過荀彧的推薦,成為丞相曹操麾下謀士。善於謀略,深得曹操器重,可不久後不幸早卒。


    荀衍,字休若,是荀彧第三兄。擔任監軍校尉,守鄴城,督河北事。


    建安十年(205年),並州刺史高幹趁曹操北征烏桓時作亂,秘密遣兵謀襲鄴城。荀衍提前發覺到了此事,將其兵盡皆誅殺。


    荀攸(157年-214年),字公達,漢末潁陰(今許昌市魏都區)人,是荀彧的堂侄,曹操的重要謀士。


    荀攸自幼機靈敏捷,漢獻帝時,被任命為黃門侍郎。


    董卓被殺後,荀彧把其推薦給曹操,擔任汝南的太守。建安三年(198年),荀攸隨曹操出征張繡,臨戰前為曹操出謀劃策,但曹操未采納,導致戰事極為不利,後荀攸又幫曹操重設奇兵,最終擊敗了敵軍。


    曹操征伐呂布時,荀攸與郭嘉又為其獻計活捉了呂布。


    建安七年(202年),征討袁譚、袁尚等。前後克敵,凡畫奇策十二。遂以功封陵樹亭侯,後轉為中軍師。 建安十九年(214年),荀攸跟隨曹操南征孫權時,病死途中。


    荀攸不僅才智過人,謀略超眾,而且為人忠厚謙讓,受人敬重,為曹操統一北方大業做出了一定貢獻。


    曹操對荀攸極為器重,評價很高,曹操下令論功封賞時曾說:“忠正密謀,撫安內外,文若是也,公達其次也。”


    荀諶,字友若,潁川潁陰人,是荀淑之孫,荀彧的兄弟。


    初平二年(191年),袁紹采納逢紀之策,請公孫瓚率兵南下冀州,對韓馥施壓,又派遣荀諶、張導、郭圖、高幹等人遊說韓馥。


    荀諶對韓馥說:“公孫瓚乘勝南下,各郡紛紛響應,軍鋒銳不可當。袁車騎又率軍東行,意圖不可估量,我們為將軍擔心。”


    韓馥心中恐慌,問他們說:“既然這樣,那該如何解決”?


    荀諶則說:“您自己判斷一下,寬厚仁義,能為天下豪傑所歸附,比得上袁氏嗎?”


    韓馥說:“比不上。”


    荀諶又問:“那麽,臨危不亂,遇事果斷,智勇過人,比得上袁氏嗎?”


    韓馥說:“比不上。”


    荀諶再問:“數世以來,廣布恩德,使天下家家受惠,比得上袁氏嗎?”


    韓馥說:“比不上。”


    荀諶說:“渤海雖是一個郡,實際上如同一州。袁氏也是一時的俊傑,將軍這三方麵都比不上他,卻又長期在他之上,他必然不會屈居將軍之下。且公孫瓚統率燕、代兩地的軍隊,其勢不可擋”。


    “冀州,是天下物產豐富的重要地區,袁氏要是與公孫瓚合力奪取冀州,兵臨城下,將軍立刻就會陷入危亡的困境。袁氏是將軍的舊交,又曾結盟共討董卓,如今的辦法隻有把冀州讓給他。”


    “袁氏得冀州後,必然感謝您的厚德,而公孫瓚也無力與他來爭。這樣,冀州到親友手裏,將軍既有讓賢的美名,自身又比泰山還要安穩。希望將軍莫要遲疑。”


    韓馥性情怯懦,於是便同意了此等計策。


    等袁紹奪取冀州後,荀諶及同郡辛評、郭圖皆受袁紹任用。


    建安四年(199年),袁紹決定率大軍征討曹操,以田豐、荀諶、許攸為謀主,顏良、文醜為將帥。


    荀彧[xun yu](163年-212年),字文若。潁川郡潁陰縣(今河南許昌市)人。東漢末年政治家、戰略家。


    荀彧早年被稱為“王佐之才”。


    永漢元年(189年),被舉孝廉,任守宮令。董卓執政後棄官歸鄉,率領宗族避難冀州,被袁紹待為上賓。


    後料袁紹不能成大事而投奔曹操,任司馬。興平元年(194年),呂布趁曹操東征,襲占兗州,荀彧領導保衛兗州三城。


    後建議曹操“深根固本以製天下”,使其收複兗州,取得進一步發展的基地。


    建安元年(196年),勸曹操迎漢獻帝建都許縣,得挾天子以令諸侯。在曹操征戰期間,主持後方事務,助他戰勝張繡、呂布、袁術、劉備等,使之成為北方唯一能與袁紹抗衡的勢力。


    官渡之戰中,他勸阻曹操退軍的企圖,使曹軍反敗為勝。戰後又建議曹操暫緩南征,乘勝追擊袁氏,迅速平定冀州。


    建安十三年(208年),向曹操獻計奇襲荊州。累官至侍中、守尚書令,封萬歲亭侯。荀彧雖助曹操成就大業,但內心忠於漢室。建安十七年(212年),因反對曹操稱魏公而被調離中樞,在隨征孫權途中,於壽春憂鬱而亡(一說服毒自盡),享年五十歲。 死後諡號“敬”。魏鹹熙二年(265年)被贈為太尉。


    荀彧居中持重十數年,處理軍國事務,被人敬稱為“荀令君”。他在戰略方麵為曹操規劃製定了統一北方的藍圖和軍事路線。同時,為曹操舉薦了鍾繇、荀攸、陳群、杜襲、戲誌才、郭嘉等大量人才。因其在建計、密謀、匡弼、舉人等方麵多有建樹,被曹操稱為“吾之子房”,堪稱曹操統一北方的首席謀臣。


    荀悅(148-209年),字仲豫,潁川潁陰(今河南許昌)人。東漢史學家、政論家,思想家。名士荀淑之孫,司空荀爽之侄,其父荀儉早卒。


    荀悅少年喪父,十二歲時,能夠解說《春秋》,由於家窮沒有書籍,他往往去別人家借書看,篇章書牘,過目大多能夠背誦。荀悅性情沉著好靜,長相俊朗,舉止文雅,特別愛好著書立說。


    漢靈帝時,宦官用權,讀書人一般不出來做官,退身窮處,荀悅於是托病隱居,當時世人不知其才,隻有他的堂弟荀彧特別稱讚他,敬重他。


    荀悅最先被推舉在鎮東將軍曹操手下為官,後升黃門侍郎。漢獻帝愛好文學,荀悅與荀彧及少傅孔融侍講宮中,早晚談論。累升秘書監、侍中。 當時政權移於曹操手中,獻帝不問政治,大權旁落,不過空在其位罷了。荀悅有誌諍言進諫,但所謀漢獻帝不用,於是作《申鑒》五篇。所議論通達為政的體要。書寫成之後,上奏獻帝。 漢獻帝看後覺得寫得很好。


    漢獻帝好讀書籍,曾經認為班固《漢書》篇幅太繁,不好看,於是命令荀悅依《左傳》體裁作《漢紀》三十篇,令尚書給悅筆劄。 荀悅所作《漢紀》辭句簡要,事實寫得詳細,議論精美。又著《崇德》《正論》及諸論數十篇。建安十四年(209年)逝世,年六十二歲。


    陳群曾評價:“荀文若、荀公達、荀休若、荀友若、荀仲豫,當今並無對。


    趙儼(171~245年),字伯然,潁川陽翟(今河南禹州市)。東漢末年潁川“四大名士”之一,三國時期魏國名臣。


    熟讀經史,精明強幹。建安二年,投靠大將軍曹操之後,起家朗陵縣令,曆任司空府掾、司空主薄、都督護軍、扶風太守等職。魏文帝曹丕繼位後,曆任魏國侍中、駙馬都尉、河東太守、典農中郎將、度支尚書,封宜土亭侯。魏明帝曹睿時期,曆任大司農、驃騎將軍、大司空等職。


    正始六年,去世,時年七十五,諡號為穆。


    石韜,字廣元,即石廣元,潁川(今河南禹州)人,仕魏,官拜典農校尉、郡守。初平年間,石韜與徐庶一同來到荊州,在荊州時與諸葛亮和龐統等人相善。與崔州平(名鈞)、孟公威(名建)、徐元直(名庶)為“諸葛四友”。


    杜襲(生卒年不詳),字子敘,潁川郡定陵縣(今河南省襄城縣)人。三國時期魏國重臣,東漢末年潁川“四大名士”之一,濟陰太守杜根的孫子。


    建安初年,投奔司空曹操,曆任西鄂縣令、議郎、丞相軍谘祭酒、魏王侍中、丞相長史、駙馬都尉。魏文帝時期,出任督軍糧禦史、尚書,累封武平亭侯。魏明帝時期,擔任大將軍曹真和司馬懿的軍師,抵禦蜀漢進攻,拜太中大夫,受封平陽鄉侯。卒於任上,獲贈少府,諡號為定。


    鍾繇(151年-230年 ),字元常,豫州潁川郡長社縣(今河南省長葛市)人。漢末至三國時期曹魏重臣,書法家。


    鍾繇出身潁川鍾氏。東漢時期,舉孝廉出身,曆任尚書郎、黃門侍郎,協助漢獻帝東歸洛陽,封東武亭侯。


    後得到掌權的丞相曹操的信任,出任司隸校尉,鎮守關中,功勳卓著,被比為蕭何。累遷前軍師。曹操受封魏王時,任魏國大理卿、相國等職。


    曹魏建立後,拜廷尉卿,再遷升為太尉,位列三公之首。魏明帝時晉升太傅,封定陵縣侯,人稱“鍾太傅”。太和四年(230年),鍾繇去世,諡號為“成” 。


    正始四年(243年),配享魏武帝曹操廟庭。


    鍾會(225年-264年3月3日)字士季。潁川長社(今河南長葛東北)人。中國魏晉之際的謀臣、將領, 文學家、玄學家、軍事家、書法家。


    鍾會有才幹,精通玄學。魏齊王曹芳時由秘書郎遷中書侍郎。正元二年(255年),毋丘儉作亂,鍾會從大將軍司馬師東征,遷黃門侍郎。甘露二年(257年),都督揚州諸軍事諸葛誕反於壽春(今安徽壽縣),鍾會從大將軍司馬昭討之,出謀劃策居多,時人比為張良。


    遷司隸校尉,仍參與朝廷重大決策,參與謀殺名士嵇康。景元三年(262年),司馬昭欲滅蜀,朝臣多以為不可,獨鍾會讚成,被任為鎮西將軍,都督關中諸軍事;次年,主將薑維歸降鍾會,鍾會進位司徒,進封縣侯,食邑萬戶。


    鍾會忌鄧艾功名,誣告鄧艾有反狀。鹹熙元年(264年),鄧艾被收捕,鍾會獨統平蜀軍,威震西土,乃有謀反之意,欲倚薑維割據蜀地。部將發動兵變,鍾會被亂兵所殺,時年四十歲。


    郭嘉(170年-207年),字奉孝,潁川陽翟(今河南禹州)人。中國東漢末年曹操的重要謀士。郭嘉少時即有大誌,長期閉門讀書,好結交英傑之士。


    壯年拜官司徒府。後經荀彧推薦,任曹軍祭酒。官渡之戰前,向曹操提出平定北方地區的戰略,堅定了曹操必勝的決心。官渡戰勝後,諸將懼怕劉表偷襲,郭嘉斷定其隻能空談,不足為慮。


    建安十二年(207年),為曹操北擊烏桓劃策,大獲全勝。同年郭嘉病死於易州(今河北易縣),享年38歲。


    曹操對郭嘉的去世,非常痛惜,“追思嘉勳,實不可忘”,稱讚其在政治、軍事方麵的見識都超過同輩,是自己的“奇佐”。毛主席也曾對其大為讚賞,稱讚郭嘉“才識超群,足智多謀,出謀劃策,功績卓越”。


    徐庶(?—約230年),字元直,豫州潁川(治今河南省禹州市)人。


    東漢末年劉備帳下謀士,後歸曹操。徐庶,出身比較貧寒。


    早年為人報仇,獲救後改名徐庶。


    後與同郡石廣元避難於荊州,與司馬徽、諸葛亮、崔州平等人來往密切。


    劉備屯駐新野時,徐庶前往投奔,並向劉備推薦諸葛亮。徐庶南下時因母親被曹操所擄獲,辭別劉備,進入曹營。後來此事被藝術加工為“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等歇後語,被廣為流傳。


    而徐庶也成為孝子的典範被加以稱讚。魏文帝時,徐庶官至右中郎將、禦史中丞。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魂穿劉備,從平定黃巾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小楊yy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小楊yy並收藏魂穿劉備,從平定黃巾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