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篇,人物生平:蜀漢大才龐士元。
魂穿劉備,從平定黃巾開始 作者:小楊yy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龐統(179年-214年),字士元,號鳳雛,襄陽(治今湖北襄陽)人。東漢末年劉備帳下重要謀士,與諸葛亮同拜為軍師中郎將。
龐統初任郡功曹,後跟隨周瑜,被周瑜任以大事,周瑜逝世於巴丘,龐統為其吊喪至東吳,與陸績、顧劭、全琮等人結交而還 。
南郡借給劉備後,從事署理,繼守耒陽令,不治理公務而被免職。
魯肅、諸葛亮以龐統“非百裏之才”力薦,劉備十分器重,委以治中從事重任 。
後與劉備一同入川,於劉備與劉璋決裂之際,獻上上中下三條計策,劉備用其中計。
進圍雒縣時,龐統率眾攻城,不幸中流矢而亡,年僅三十六歲,追賜統為關內侯,諡曰靖侯。葬於落鳳坡。
龐統小時候為人樸實,但是表麵看上去並不聰明。
而潁川司馬徽為人清雅而擅長識人,龐統二十歲時前去拜見。
司馬徽坐於桑樹上采桑,而龐統坐於樹下,倆人相互交談一直從白天說到黑夜,司馬徽對龐統大為驚異,說是南州士子沒有人可以與龐統相比。
有了司馬徽這句話,龐統漸漸為人所知。
襄陽龐德公稱龐統為“鳳雛”,諸葛亮為臥龍,司馬德操為水鏡。
龐統曾與東吳陸績、顧劭等品評人物好壞,自稱有輔佐帝王的才能。
龐統後來被本郡征為功曹,喜歡評價人物,培養別人的名聲,所以被他評價的人,都往往超過該人實際的才能。
人們對此感到非常奇怪,於是去問龐統,龐統說:“方今天下大亂,正義之道逐漸衰退,善人少而惡人多,我想興起這樣的風俗以達到助長正道的目的,所以要宣揚好的榜樣,改善世風,如果不這樣做,善人會越來越少。
而十個人當中如果可以改善五個人,就可以將此事完成一半,進而達到教育世人的目的,使有誌向的人可以自己勉勵自己,這樣難道不行嗎。
投奔劉備:
劉備占據荊州,領荊州牧,龐統以從事的身份試守耒陽縣令。
在任期間不理縣務,被免官。
東吳魯肅寫信給劉備,告訴劉備龐統不是百裏之才。諸葛亮也對劉備說起過龐統。於是,劉備召見龐統,經過一番交流過後,劉備對龐統大為器重,任命他為治中從事,親密程度亞於諸葛亮,後龐統和諸葛亮同為軍師中郎將。
有一次,劉備與龐統閑談,問他:“你曾經擔任周瑜的功曹。聽說那次我到吳國,周瑜曾上密信給孫權,讓孫權扣留我,不知是否真有此事?在誰的手下,當然就該忠於誰,你不必隱瞞”。
龐統回答:“確有此事。
”劉備慨然歎息:“當時我正在危急之中,有求於孫權,所以不能不去見他。去了,竟差一點落到周瑜手中”!
劉備還說:“天下智謀之士,所見略同,孔明那時也勸我別去,而且一再堅持,想來也是怕孫權扣留我,我當時卻認為孫權所要提防是北麵的曹操,應該希望有我做他的援手,所以才堅持去見他,一點也沒有疑慮。現在想來,這確實是一步險棋,並非萬全之計”。
認同的點點頭,龐統不再言語。
獻計征蜀:
建安十六年(211年),法正奉益州牧劉璋之命到荊州,迎接劉備入益州共拒張魯。
法正私下向劉備獻秘計,請劉備借機謀取益州。劉備猶豫再三,不能決斷。
龐統諫言,他說:“荊州荒蕪殘敗,人物流失殆盡。而且東有孫權,北有曹操,難以有大的發展。益州戶口百萬,土地肥沃,物產豐饒,如果真能奪取此地,以為根基,可成就大業。”
劉備仍然擔心:“如今與我水火不同的是曹操,曹操峻急,我便寬厚,曹操暴虐,我便仁慈,曹操狡詐,我便忠誠。凡事與他相反,才有今天的成就。如今為得益州,失信於天下,能行嗎?”
龐統說:“如今正當亂離之際,凡事不能墨守成規,要隨機權變才好。況且吞並弱小,攻擊暗昧,逆取順守,報之以義,正是古人所重視的。隻要事定之後,封還他一塊土地,還有誰能說您有負信義呢?不趁現在攻取益州,到時就會被別人占了先機。”
劉備認為龐統說得有理,決定留諸葛亮、關羽等鎮守荊州,而自己則帶領龐統,率領數萬兵士進入益州。
益州牧劉璋和劉備在涪城相會,龐統勸劉備於宴席中挾持劉璋,但劉備以自己初來蜀中恩信未立為由而拒絕。
劉璋隆重地招待劉備及其部下,增撥給劉備不少人馬糧草和軍用物資,連戰略要隘白水關也交給他督理,命他率兵去進擊張魯。
劉璋交代完畢,就回了成都,劉備則率部到了葭萌關。
戰死雒城:
建安十九年(214年),劉備調諸葛亮、張飛、趙雲等人帶兵攻克白帝、江州、江陽。
不久,劉備包圍雒城(現今的德陽廣漢一帶)。
龐統率眾攻城,被飛箭射中,死去。時年三十六歲。
劉備極為痛惜,一說到龐統就流淚。為表彰他的功勳,任命他的父親為議郎,後升任諫議大夫。
劉備追賜龐統為關內侯,景耀三年追諡為靖侯。
龐統死後,葬於落鳳坡,墓地隻有簡單的維護,據說這是劉備為其親選的墓地,可府北看南,是一塊風水寶地,現有墓碑一塊。
人物評價:
龐統自評:“論王霸之餘策,覽倚仗之要害,吾似有一日之長”。
劉備:“統殺身成仁”。
張存:“統雖盡忠可惜,然違大雅之義”。
陳壽:“龐統雅好人流,經學思謀,於時荊、楚謂之高俊。法正著見成敗,有奇畫策算,然不以德素稱也。儗之魏臣,統其荀彧之仲叔,正其程、郭之儔儷邪”?
司馬徽:“南州士之冠冕。德公誠知人,此實盛德也。識時務者在乎俊傑。此間自有伏龍、鳳雛”。
魯肅:“龐士元非百裏才也,使處治中、別駕之任,始當展其驥足耳”。
楊戲:“軍師美至,雅氣曄曄,致命明主,忠情發臆,惟此義宗,亡身報德”。
諸葛亮:“龐統、廖立,楚之良才,當讚興世業者也”。
袁宏:“士元弘長,雅性內融。崇善愛物,觀始知終。喪亂備矣,勝塗未隆。先生標之,振起清風。綢繆哲後,無妄惟時。夙夜匪懈,義在緝熙。三略既陳,霸業已基”。
裴鬆之:“謀襲劉璋,計雖出於統,然違義成功,本由詭道,心既內疚,則歡情自戢,故聞備稱樂之言,不覺率爾而對也。備酣宴失時,事同樂禍,自比武王,曾無愧色,此備有非而統無失。其言“君臣皆失”,蓋分謗之言耳了”。
程公許:“蜀將如關、張、龐統,吳將如周瑜、魯肅,誌長命短,天下重惜之。而馬超、黃忠、趙雲、費禕、呂蒙、程普、歩騭、甘寧輩皆智勇絕倫,足以當一麵”。
劉祁:“已而諸豪割據,士大夫各欲擇主立功名,如荀攸、賈詡、程昱、郭嘉、諸葛亮、龐統、魯肅、周瑜之徒,爭以智能自效”。
總結:龐統乃大才也,隻是命運多轉,惜隕而逝!
龐統初任郡功曹,後跟隨周瑜,被周瑜任以大事,周瑜逝世於巴丘,龐統為其吊喪至東吳,與陸績、顧劭、全琮等人結交而還 。
南郡借給劉備後,從事署理,繼守耒陽令,不治理公務而被免職。
魯肅、諸葛亮以龐統“非百裏之才”力薦,劉備十分器重,委以治中從事重任 。
後與劉備一同入川,於劉備與劉璋決裂之際,獻上上中下三條計策,劉備用其中計。
進圍雒縣時,龐統率眾攻城,不幸中流矢而亡,年僅三十六歲,追賜統為關內侯,諡曰靖侯。葬於落鳳坡。
龐統小時候為人樸實,但是表麵看上去並不聰明。
而潁川司馬徽為人清雅而擅長識人,龐統二十歲時前去拜見。
司馬徽坐於桑樹上采桑,而龐統坐於樹下,倆人相互交談一直從白天說到黑夜,司馬徽對龐統大為驚異,說是南州士子沒有人可以與龐統相比。
有了司馬徽這句話,龐統漸漸為人所知。
襄陽龐德公稱龐統為“鳳雛”,諸葛亮為臥龍,司馬德操為水鏡。
龐統曾與東吳陸績、顧劭等品評人物好壞,自稱有輔佐帝王的才能。
龐統後來被本郡征為功曹,喜歡評價人物,培養別人的名聲,所以被他評價的人,都往往超過該人實際的才能。
人們對此感到非常奇怪,於是去問龐統,龐統說:“方今天下大亂,正義之道逐漸衰退,善人少而惡人多,我想興起這樣的風俗以達到助長正道的目的,所以要宣揚好的榜樣,改善世風,如果不這樣做,善人會越來越少。
而十個人當中如果可以改善五個人,就可以將此事完成一半,進而達到教育世人的目的,使有誌向的人可以自己勉勵自己,這樣難道不行嗎。
投奔劉備:
劉備占據荊州,領荊州牧,龐統以從事的身份試守耒陽縣令。
在任期間不理縣務,被免官。
東吳魯肅寫信給劉備,告訴劉備龐統不是百裏之才。諸葛亮也對劉備說起過龐統。於是,劉備召見龐統,經過一番交流過後,劉備對龐統大為器重,任命他為治中從事,親密程度亞於諸葛亮,後龐統和諸葛亮同為軍師中郎將。
有一次,劉備與龐統閑談,問他:“你曾經擔任周瑜的功曹。聽說那次我到吳國,周瑜曾上密信給孫權,讓孫權扣留我,不知是否真有此事?在誰的手下,當然就該忠於誰,你不必隱瞞”。
龐統回答:“確有此事。
”劉備慨然歎息:“當時我正在危急之中,有求於孫權,所以不能不去見他。去了,竟差一點落到周瑜手中”!
劉備還說:“天下智謀之士,所見略同,孔明那時也勸我別去,而且一再堅持,想來也是怕孫權扣留我,我當時卻認為孫權所要提防是北麵的曹操,應該希望有我做他的援手,所以才堅持去見他,一點也沒有疑慮。現在想來,這確實是一步險棋,並非萬全之計”。
認同的點點頭,龐統不再言語。
獻計征蜀:
建安十六年(211年),法正奉益州牧劉璋之命到荊州,迎接劉備入益州共拒張魯。
法正私下向劉備獻秘計,請劉備借機謀取益州。劉備猶豫再三,不能決斷。
龐統諫言,他說:“荊州荒蕪殘敗,人物流失殆盡。而且東有孫權,北有曹操,難以有大的發展。益州戶口百萬,土地肥沃,物產豐饒,如果真能奪取此地,以為根基,可成就大業。”
劉備仍然擔心:“如今與我水火不同的是曹操,曹操峻急,我便寬厚,曹操暴虐,我便仁慈,曹操狡詐,我便忠誠。凡事與他相反,才有今天的成就。如今為得益州,失信於天下,能行嗎?”
龐統說:“如今正當亂離之際,凡事不能墨守成規,要隨機權變才好。況且吞並弱小,攻擊暗昧,逆取順守,報之以義,正是古人所重視的。隻要事定之後,封還他一塊土地,還有誰能說您有負信義呢?不趁現在攻取益州,到時就會被別人占了先機。”
劉備認為龐統說得有理,決定留諸葛亮、關羽等鎮守荊州,而自己則帶領龐統,率領數萬兵士進入益州。
益州牧劉璋和劉備在涪城相會,龐統勸劉備於宴席中挾持劉璋,但劉備以自己初來蜀中恩信未立為由而拒絕。
劉璋隆重地招待劉備及其部下,增撥給劉備不少人馬糧草和軍用物資,連戰略要隘白水關也交給他督理,命他率兵去進擊張魯。
劉璋交代完畢,就回了成都,劉備則率部到了葭萌關。
戰死雒城:
建安十九年(214年),劉備調諸葛亮、張飛、趙雲等人帶兵攻克白帝、江州、江陽。
不久,劉備包圍雒城(現今的德陽廣漢一帶)。
龐統率眾攻城,被飛箭射中,死去。時年三十六歲。
劉備極為痛惜,一說到龐統就流淚。為表彰他的功勳,任命他的父親為議郎,後升任諫議大夫。
劉備追賜龐統為關內侯,景耀三年追諡為靖侯。
龐統死後,葬於落鳳坡,墓地隻有簡單的維護,據說這是劉備為其親選的墓地,可府北看南,是一塊風水寶地,現有墓碑一塊。
人物評價:
龐統自評:“論王霸之餘策,覽倚仗之要害,吾似有一日之長”。
劉備:“統殺身成仁”。
張存:“統雖盡忠可惜,然違大雅之義”。
陳壽:“龐統雅好人流,經學思謀,於時荊、楚謂之高俊。法正著見成敗,有奇畫策算,然不以德素稱也。儗之魏臣,統其荀彧之仲叔,正其程、郭之儔儷邪”?
司馬徽:“南州士之冠冕。德公誠知人,此實盛德也。識時務者在乎俊傑。此間自有伏龍、鳳雛”。
魯肅:“龐士元非百裏才也,使處治中、別駕之任,始當展其驥足耳”。
楊戲:“軍師美至,雅氣曄曄,致命明主,忠情發臆,惟此義宗,亡身報德”。
諸葛亮:“龐統、廖立,楚之良才,當讚興世業者也”。
袁宏:“士元弘長,雅性內融。崇善愛物,觀始知終。喪亂備矣,勝塗未隆。先生標之,振起清風。綢繆哲後,無妄惟時。夙夜匪懈,義在緝熙。三略既陳,霸業已基”。
裴鬆之:“謀襲劉璋,計雖出於統,然違義成功,本由詭道,心既內疚,則歡情自戢,故聞備稱樂之言,不覺率爾而對也。備酣宴失時,事同樂禍,自比武王,曾無愧色,此備有非而統無失。其言“君臣皆失”,蓋分謗之言耳了”。
程公許:“蜀將如關、張、龐統,吳將如周瑜、魯肅,誌長命短,天下重惜之。而馬超、黃忠、趙雲、費禕、呂蒙、程普、歩騭、甘寧輩皆智勇絕倫,足以當一麵”。
劉祁:“已而諸豪割據,士大夫各欲擇主立功名,如荀攸、賈詡、程昱、郭嘉、諸葛亮、龐統、魯肅、周瑜之徒,爭以智能自效”。
總結:龐統乃大才也,隻是命運多轉,惜隕而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