築就磚窯之後,便是以烈火將其燒結為一體的時刻,大量的木炭被傾倒入內。
因日常烹飪已耗盡不少木炭,如今陶器和瓷器隻得逐一緩慢燒製。
自行燒製雖能滿足需求,但耗費木柴甚巨,木材轉化為木炭的效率低下,且每次燒窯至少需耗時大半天,損耗之巨令人咋舌,部落周邊的樹木因而日漸稀疏。
昔日僅用細枝已顯不足,如今連稍細的樹木亦成為砍伐對象。
所幸四周樹木繁茂,原始社會雖物資匱乏,唯獨樹木不缺。
加之眾人無力伐取巨木,故此影響尚不明顯。
一次傾倒數擔木炭,狼陶與狼瓷心疼不已,如此巨量木炭非一兩日所能備齊。
二人亦由此領略到大窯的驚人威力,欲借此燒製器物,對部落的木炭儲備提出了極高要求。
窯內不僅燃燒室填滿木炭,上層亦鋪陳厚實。火勢一起,須臾間便烈焰熊熊,窯內溫度驟升。
然而,當前磚窯尚缺合適的蓋子,無法將熱量完全封存,熱浪滾滾向上湧動。
製作蓋子如今成了棘手的難題。
這不同於普通的土窯,隨便撿塊石頭就能應付。
部落周邊根本找不到如此巨大的石塊,即便有,僅憑區區幾人之力也難以搬動。
部落裏負責燒窯的通常隻有三人,最多也不過四人。
此前為了全力製磚,宋遙特地從采集隊調來一人支援,但即便如此,搬運巨石仍是天方夜譚。
最佳方案還是用陶土製作蓋子。
然而,部落裏現有的窯爐尺寸並不匹配。
昨日製出的土坯尚未完全幹透,即便幹透後,也無法用現有窯爐燒製,因為窯口太小,蓋子根本放不進去。
待土坯幹透後,計劃在上麵鋪一層厚厚的木炭,再用磚頭圍住進行燒製,希望能燒出適用的蓋子。
今晚,陶和瓷恐怕難以入眠了。
即便無需持續鼓風,添炭的工作也馬虎不得。
一窯炭燒不了多久,為了保證磚窯在最佳時機燒成,加班熬夜在所難免。
宋遙抵達窯場時,火焰依舊熾烈,外牆看似平靜,卻難掩內裏的狂熱。
他將瓷喚醒,一同享用早餐,但瓷顯然還未完全清醒,眼皮沉重。
早餐過後,宋遙安排瓷與另一人先行休息,遵循著原始社會簡樸而規律的作息。
白天是勞作的時刻,夜晚則屬於休憩。
窯火依舊熊熊,宋遙與另兩位燒窯者堅守崗位,不斷添炭,維持著火候的穩定。
午時,狼瓷與同伴醒來,發現炭已消耗過半。
宋遙思索片刻,決定延長燒製時間。
他認為,既然炭是為了這次燒製準備,不如充分利用,確保首次燒製的完美。
三人商議後,決定將燒製持續一整天再加一夜,以期達到最佳效果。
如此一來,第二日清晨,窯內的作品當可出爐,接受檢驗。
這無疑是部落曆史上耗時最久的一次燒窯了。
回想當初,部落首次嚐試燒製陶瓷時,也不過是從清晨燒到深夜而已。
而後的燒陶過程,大多隻需一個白晝便能完成,若是製作陶球這類小物件,耗時更是短了許多。
麵對如此旺盛的火力與漫長的燒製時間,宋遙滿懷信心,堅信定能將窯內的陶土悉數轉化為陶瓷,使整個磚窯渾然一體。
此刻,從窯外望去,中央的陶土已徹底幹燥,
與兩側的磚塊幾無二致,若不細看,甚至難以分辨。
想必窯內的情況更為理想。
然而,窯壁的高溫令人望而卻步,宋遙亦不敢貿然伸手觸摸,探其究竟。
真正的結果還需等到明日揭曉。
晚飯後,宋遙又往窯內添了些炭火,至於最終成品如何,隻能聽天由命。
盡管心中頗有把握,宋遙仍不免擔憂,是否能燒製出符合預期的陶瓷。
畢竟,為此已忙碌了十餘日,前期準備更是耗時良久,一旦失敗,對眾人的打擊不言而喻。
盡管憂慮重重,宋遙夜晚依舊睡得沉香,直至次日早飯備好才悠然醒來,時間拿捏得恰到好處,起床便能享用熱氣騰騰的早餐。
用餐結束後,宋遙與陶等幾人徑直前往磚窯。
經過一夜的冷卻,磚窯已徹底降溫。
他們從底部的灶台中掏出灰燼,盡管在過去的一天兩夜中僅簡單清理了幾次,但積攢的灰燼竟裝滿了整整兩籮筐。
這些灰燼對部落而言是寶貴的資源,無論是用於鞣製獸皮還是作為肥料,都極為適宜。
由於燒製時窯內鋪滿了炭,因此需要徹底清理。
宋遙正打算提議用水衝洗,畢竟現在溫度已完全下降,用水衝刷會更為快捷。
然而,宋遙的話還未出口,陶便已順著窯口邊緣滑了進去,帶起一陣草木灰,嗆得宋遙後半句話生生咽了回去。
既然有人已下去清理,是否用水衝洗也就不再重要。
窯內分布著大大小小十幾個孔洞,均與下方的燃燒室相連,可以直接將灰燼導入下方進行清理。
這次的磚窯設計與以往的土窯大不相同,四周設有四個生火點,每個方向各一個,確保窯內燃燒更為充分。
每個生火點至少有兩個孔洞與上方相通,火力之強勁,可謂前所未有。
清理完畢後,宋遙緩緩沿著窯壁滑落,伸手輕撫牆麵,感受到那塗抹的陶土異常光滑,幾乎與燒製出的陶瓷無異。
那未塗抹陶土的部分,與磚頭渾然一體,難以分辨,銜接處緊密無間。
宋遙環視一圈,窯內不見一絲裂縫,堪稱完美。
目睹此景,他心中大石終於落地,這無疑證明了這種窯爐建造方式的可行性,未來各式窯爐均可依此法建造。
更令人欣喜的是,陶磚具備極高的耐高溫特性,將來即便建造用於提煉金屬的高爐也綽綽有餘。
部落目前尚無金屬礦石,但宋遙早已將未來發展藍圖繪於心間,連最棘手的高爐問題也基本迎刃而解。
一旦部落發現合適礦石,提煉工作將不再成為難題。
言歸正傳,磚窯已圓滿建成,且窯蓋一次性燒製成功,未經任何拚接,成品幾無瑕疵,令人滿意。
因日常烹飪已耗盡不少木炭,如今陶器和瓷器隻得逐一緩慢燒製。
自行燒製雖能滿足需求,但耗費木柴甚巨,木材轉化為木炭的效率低下,且每次燒窯至少需耗時大半天,損耗之巨令人咋舌,部落周邊的樹木因而日漸稀疏。
昔日僅用細枝已顯不足,如今連稍細的樹木亦成為砍伐對象。
所幸四周樹木繁茂,原始社會雖物資匱乏,唯獨樹木不缺。
加之眾人無力伐取巨木,故此影響尚不明顯。
一次傾倒數擔木炭,狼陶與狼瓷心疼不已,如此巨量木炭非一兩日所能備齊。
二人亦由此領略到大窯的驚人威力,欲借此燒製器物,對部落的木炭儲備提出了極高要求。
窯內不僅燃燒室填滿木炭,上層亦鋪陳厚實。火勢一起,須臾間便烈焰熊熊,窯內溫度驟升。
然而,當前磚窯尚缺合適的蓋子,無法將熱量完全封存,熱浪滾滾向上湧動。
製作蓋子如今成了棘手的難題。
這不同於普通的土窯,隨便撿塊石頭就能應付。
部落周邊根本找不到如此巨大的石塊,即便有,僅憑區區幾人之力也難以搬動。
部落裏負責燒窯的通常隻有三人,最多也不過四人。
此前為了全力製磚,宋遙特地從采集隊調來一人支援,但即便如此,搬運巨石仍是天方夜譚。
最佳方案還是用陶土製作蓋子。
然而,部落裏現有的窯爐尺寸並不匹配。
昨日製出的土坯尚未完全幹透,即便幹透後,也無法用現有窯爐燒製,因為窯口太小,蓋子根本放不進去。
待土坯幹透後,計劃在上麵鋪一層厚厚的木炭,再用磚頭圍住進行燒製,希望能燒出適用的蓋子。
今晚,陶和瓷恐怕難以入眠了。
即便無需持續鼓風,添炭的工作也馬虎不得。
一窯炭燒不了多久,為了保證磚窯在最佳時機燒成,加班熬夜在所難免。
宋遙抵達窯場時,火焰依舊熾烈,外牆看似平靜,卻難掩內裏的狂熱。
他將瓷喚醒,一同享用早餐,但瓷顯然還未完全清醒,眼皮沉重。
早餐過後,宋遙安排瓷與另一人先行休息,遵循著原始社會簡樸而規律的作息。
白天是勞作的時刻,夜晚則屬於休憩。
窯火依舊熊熊,宋遙與另兩位燒窯者堅守崗位,不斷添炭,維持著火候的穩定。
午時,狼瓷與同伴醒來,發現炭已消耗過半。
宋遙思索片刻,決定延長燒製時間。
他認為,既然炭是為了這次燒製準備,不如充分利用,確保首次燒製的完美。
三人商議後,決定將燒製持續一整天再加一夜,以期達到最佳效果。
如此一來,第二日清晨,窯內的作品當可出爐,接受檢驗。
這無疑是部落曆史上耗時最久的一次燒窯了。
回想當初,部落首次嚐試燒製陶瓷時,也不過是從清晨燒到深夜而已。
而後的燒陶過程,大多隻需一個白晝便能完成,若是製作陶球這類小物件,耗時更是短了許多。
麵對如此旺盛的火力與漫長的燒製時間,宋遙滿懷信心,堅信定能將窯內的陶土悉數轉化為陶瓷,使整個磚窯渾然一體。
此刻,從窯外望去,中央的陶土已徹底幹燥,
與兩側的磚塊幾無二致,若不細看,甚至難以分辨。
想必窯內的情況更為理想。
然而,窯壁的高溫令人望而卻步,宋遙亦不敢貿然伸手觸摸,探其究竟。
真正的結果還需等到明日揭曉。
晚飯後,宋遙又往窯內添了些炭火,至於最終成品如何,隻能聽天由命。
盡管心中頗有把握,宋遙仍不免擔憂,是否能燒製出符合預期的陶瓷。
畢竟,為此已忙碌了十餘日,前期準備更是耗時良久,一旦失敗,對眾人的打擊不言而喻。
盡管憂慮重重,宋遙夜晚依舊睡得沉香,直至次日早飯備好才悠然醒來,時間拿捏得恰到好處,起床便能享用熱氣騰騰的早餐。
用餐結束後,宋遙與陶等幾人徑直前往磚窯。
經過一夜的冷卻,磚窯已徹底降溫。
他們從底部的灶台中掏出灰燼,盡管在過去的一天兩夜中僅簡單清理了幾次,但積攢的灰燼竟裝滿了整整兩籮筐。
這些灰燼對部落而言是寶貴的資源,無論是用於鞣製獸皮還是作為肥料,都極為適宜。
由於燒製時窯內鋪滿了炭,因此需要徹底清理。
宋遙正打算提議用水衝洗,畢竟現在溫度已完全下降,用水衝刷會更為快捷。
然而,宋遙的話還未出口,陶便已順著窯口邊緣滑了進去,帶起一陣草木灰,嗆得宋遙後半句話生生咽了回去。
既然有人已下去清理,是否用水衝洗也就不再重要。
窯內分布著大大小小十幾個孔洞,均與下方的燃燒室相連,可以直接將灰燼導入下方進行清理。
這次的磚窯設計與以往的土窯大不相同,四周設有四個生火點,每個方向各一個,確保窯內燃燒更為充分。
每個生火點至少有兩個孔洞與上方相通,火力之強勁,可謂前所未有。
清理完畢後,宋遙緩緩沿著窯壁滑落,伸手輕撫牆麵,感受到那塗抹的陶土異常光滑,幾乎與燒製出的陶瓷無異。
那未塗抹陶土的部分,與磚頭渾然一體,難以分辨,銜接處緊密無間。
宋遙環視一圈,窯內不見一絲裂縫,堪稱完美。
目睹此景,他心中大石終於落地,這無疑證明了這種窯爐建造方式的可行性,未來各式窯爐均可依此法建造。
更令人欣喜的是,陶磚具備極高的耐高溫特性,將來即便建造用於提煉金屬的高爐也綽綽有餘。
部落目前尚無金屬礦石,但宋遙早已將未來發展藍圖繪於心間,連最棘手的高爐問題也基本迎刃而解。
一旦部落發現合適礦石,提煉工作將不再成為難題。
言歸正傳,磚窯已圓滿建成,且窯蓋一次性燒製成功,未經任何拚接,成品幾無瑕疵,令人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