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5章 曾青雲第二篇影評
娛樂:這個外賣小哥,副業有點多 作者:三千禪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仿佛一切都被高定說中了。
在未來的兩三天裏,《拳出東方》的評分持續往下掉。
直接掉到了7.5分之下,而且還有往下掉的趨勢。
票房也呈現下跌趨勢。
第一天有六千萬,第二天就已經不足五千萬,第三天連四千萬都沒破。
在往後幾天,甚至連三千萬都沒有。
如此趨勢下去,恐怕10天後,一天隻能一千萬這裏了。
而《海上鋼琴師》則剛好相反!
犀牛電影院!
一群人擠在售票處:“還有沒有《海上鋼琴師》的電影票啊,給我來一張!”
售票員無奈,怎麽這麽多人來看《海上鋼琴師》啊!
可是上麵隻給15%的拍片場地,根本沒有那麽多空的放映室啊!
怎麽辦,怎麽辦?
“不好意思,我們電影院已經沒有《海上鋼琴師》的空位置了,《拳出東方》倒是還有,要不你們換著看也一樣!”
售票員剛講完,就招到了一群人的吐槽:
“哪裏一樣了,《拳出東方》跟《海上鋼琴師》比就是垃圾。”
“一部7.5分以下,一部已經8.8分,甚至還在往上升,哪能一樣呢!”
“唉,走吧走吧,沒有就換一家吧,要不是這邊近,不然我都懶得來!”
“……”
聽到觀眾的話,售票員隻能以尷尬的笑容來回應。
事後第一時間上報給經理。
而經理又第一時間向上反饋。
然而,不止是帝都的犀牛電影院,而是全國各地的犀牛電影院都發生了這樣的狀況。
就因為先前的15%排片錯誤預判,引發的這個後果。
為了及時止損,領導第一時間來了個會,並將兩部電影對換了一下。
《海上鋼琴師》的拍片從15%增加到25%。
《拳出東方》直接縮減到15%。
看能不能以此阻止人流量下降的趨勢。
然而,別的品牌的電影院,也不是吃幹飯的。
都在第一時間將《海上鋼琴師》的排片率提高。
甚至有些電影院直接提高到了30%,所有電影都為這一部而讓步。
沒辦法,因為《海上鋼琴師》的勢頭,太猛了。
第一天的票房是4556萬。
但是第二天的票房卻有5478萬。
第三天還在上升,票房直接擠破六千萬,來到6217萬。
一路飄紅!
這種現象在電影界也是非常少見的一個現象。
而這部作品做到了。
有人猜測,這是電影口碑所帶來的連鎖反應。
越是好的片子,就越能吸引更多的人過來。
當然,還有人說這跟曾青雲的影評有關!
在上映第三天的時候,曾青雲再次拋出一篇非常吸量的文章來。
上麵是這麽寫的:
“就在我寫完第一篇有關於《海上鋼琴師》的影評時。
創世紀娛樂找上了我,並給了我南夜的創作靈感。
也是從那一刻我才知道,原來這部電影竟然有這麽深的意義在其中。
我的所想所思,竟然全都偏離了!”
看到這裏,網友已經驚奇不已。
【什麽什麽?小哥的創作靈感竟然給了青雲大大,這絕對是一波帥氣的合作。】
【不是吧,青雲大大的解析竟然都偏離了嗎?這也太誇張了吧?】
【很少有青雲大大解析偏離的電影,我倒是想看看南夜的創作靈感到底有多絕!】
是的,曾青雲開頭的這一番話,就已經引起了很多網友的注意了。
他們都耐著性子看下去:
“想要了解南夜的創作思路,首先就得知道一個詞:爵士樂。
到底什麽是爵士樂呢?
爵士樂以傳統音樂為基礎,然後混合了藍調、拉格泰姆還有它音樂類型,所融合而成的一種音樂。
而它是19世紀末,從黑人聚集地開始流行起來的。
這一點,相當重要!
下麵就來講講為何要提爵士樂這件事。
1900被幹著髒活的黑人所收養,這裏給1900提供了接觸爵士的機會。
而1900第一次聽到並且沉醉的那一首鋼琴曲,也是全片唯一一首不是原創的鋼琴曲,它的創作者就是“拉格泰姆之王”。
也就是爵士樂之父。
爵士樂起初一直在黑人區興盛,由黑人發揚光大。
而弗吉尼亞號上到處是黑人勞工和歐洲移民。
所以,弗吉尼亞號象征著爵士樂崛起的場所。
1900沒有國籍,沒有生日,也沒有家。
正如爵士樂一樣,它沒有國籍,沒有生日,也沒有家。
最經典的鬥琴三回合,不是黑人的1900,卻最終戰勝了黑人鋼琴爵士家。
這裏暗指了由黑人發明的爵士樂,最終卻被別的膚色種族而發揚光大。
所以說,1900不是人,也不是麥克斯的幻想,他其實是【爵士樂】的擬人化形象。
1900從出現,到創作爵士樂,再到發揚爵士樂,一切都暗合了爵士樂的起源。
1900不下船,又暗合了爵士樂的發展。
本應該有可能發展為主流的爵士樂,卻被後來新的r&b和鄉村風格所取代,也就是搖滾樂的出現。
在二戰後,爵士樂一蹶不振,再也爬不起來。
而1900不也是在二戰之後,就開始消失匿跡,隻有麥克斯才記得有這麽一個人,他仿佛從來沒有出現過一般。
所以1900所經曆的,也正是爵士樂的經曆!
而這些,就是南夜的靈感來源。
說到最後,我隻剩下一句佩服。
這樣的所思所想,完全超越了我的眼界,哪怕我再多看幾遍,也想不到這裏。
誰能想到1900就是爵士樂本身呢?
所以,最後再讓我打分的話,我會打9.4分!
好了,今天的解析就到了這裏,感謝大家觀看!”
這篇影評一出來,直接在看過電影的人心中,掀起了滔天大浪……
在未來的兩三天裏,《拳出東方》的評分持續往下掉。
直接掉到了7.5分之下,而且還有往下掉的趨勢。
票房也呈現下跌趨勢。
第一天有六千萬,第二天就已經不足五千萬,第三天連四千萬都沒破。
在往後幾天,甚至連三千萬都沒有。
如此趨勢下去,恐怕10天後,一天隻能一千萬這裏了。
而《海上鋼琴師》則剛好相反!
犀牛電影院!
一群人擠在售票處:“還有沒有《海上鋼琴師》的電影票啊,給我來一張!”
售票員無奈,怎麽這麽多人來看《海上鋼琴師》啊!
可是上麵隻給15%的拍片場地,根本沒有那麽多空的放映室啊!
怎麽辦,怎麽辦?
“不好意思,我們電影院已經沒有《海上鋼琴師》的空位置了,《拳出東方》倒是還有,要不你們換著看也一樣!”
售票員剛講完,就招到了一群人的吐槽:
“哪裏一樣了,《拳出東方》跟《海上鋼琴師》比就是垃圾。”
“一部7.5分以下,一部已經8.8分,甚至還在往上升,哪能一樣呢!”
“唉,走吧走吧,沒有就換一家吧,要不是這邊近,不然我都懶得來!”
“……”
聽到觀眾的話,售票員隻能以尷尬的笑容來回應。
事後第一時間上報給經理。
而經理又第一時間向上反饋。
然而,不止是帝都的犀牛電影院,而是全國各地的犀牛電影院都發生了這樣的狀況。
就因為先前的15%排片錯誤預判,引發的這個後果。
為了及時止損,領導第一時間來了個會,並將兩部電影對換了一下。
《海上鋼琴師》的拍片從15%增加到25%。
《拳出東方》直接縮減到15%。
看能不能以此阻止人流量下降的趨勢。
然而,別的品牌的電影院,也不是吃幹飯的。
都在第一時間將《海上鋼琴師》的排片率提高。
甚至有些電影院直接提高到了30%,所有電影都為這一部而讓步。
沒辦法,因為《海上鋼琴師》的勢頭,太猛了。
第一天的票房是4556萬。
但是第二天的票房卻有5478萬。
第三天還在上升,票房直接擠破六千萬,來到6217萬。
一路飄紅!
這種現象在電影界也是非常少見的一個現象。
而這部作品做到了。
有人猜測,這是電影口碑所帶來的連鎖反應。
越是好的片子,就越能吸引更多的人過來。
當然,還有人說這跟曾青雲的影評有關!
在上映第三天的時候,曾青雲再次拋出一篇非常吸量的文章來。
上麵是這麽寫的:
“就在我寫完第一篇有關於《海上鋼琴師》的影評時。
創世紀娛樂找上了我,並給了我南夜的創作靈感。
也是從那一刻我才知道,原來這部電影竟然有這麽深的意義在其中。
我的所想所思,竟然全都偏離了!”
看到這裏,網友已經驚奇不已。
【什麽什麽?小哥的創作靈感竟然給了青雲大大,這絕對是一波帥氣的合作。】
【不是吧,青雲大大的解析竟然都偏離了嗎?這也太誇張了吧?】
【很少有青雲大大解析偏離的電影,我倒是想看看南夜的創作靈感到底有多絕!】
是的,曾青雲開頭的這一番話,就已經引起了很多網友的注意了。
他們都耐著性子看下去:
“想要了解南夜的創作思路,首先就得知道一個詞:爵士樂。
到底什麽是爵士樂呢?
爵士樂以傳統音樂為基礎,然後混合了藍調、拉格泰姆還有它音樂類型,所融合而成的一種音樂。
而它是19世紀末,從黑人聚集地開始流行起來的。
這一點,相當重要!
下麵就來講講為何要提爵士樂這件事。
1900被幹著髒活的黑人所收養,這裏給1900提供了接觸爵士的機會。
而1900第一次聽到並且沉醉的那一首鋼琴曲,也是全片唯一一首不是原創的鋼琴曲,它的創作者就是“拉格泰姆之王”。
也就是爵士樂之父。
爵士樂起初一直在黑人區興盛,由黑人發揚光大。
而弗吉尼亞號上到處是黑人勞工和歐洲移民。
所以,弗吉尼亞號象征著爵士樂崛起的場所。
1900沒有國籍,沒有生日,也沒有家。
正如爵士樂一樣,它沒有國籍,沒有生日,也沒有家。
最經典的鬥琴三回合,不是黑人的1900,卻最終戰勝了黑人鋼琴爵士家。
這裏暗指了由黑人發明的爵士樂,最終卻被別的膚色種族而發揚光大。
所以說,1900不是人,也不是麥克斯的幻想,他其實是【爵士樂】的擬人化形象。
1900從出現,到創作爵士樂,再到發揚爵士樂,一切都暗合了爵士樂的起源。
1900不下船,又暗合了爵士樂的發展。
本應該有可能發展為主流的爵士樂,卻被後來新的r&b和鄉村風格所取代,也就是搖滾樂的出現。
在二戰後,爵士樂一蹶不振,再也爬不起來。
而1900不也是在二戰之後,就開始消失匿跡,隻有麥克斯才記得有這麽一個人,他仿佛從來沒有出現過一般。
所以1900所經曆的,也正是爵士樂的經曆!
而這些,就是南夜的靈感來源。
說到最後,我隻剩下一句佩服。
這樣的所思所想,完全超越了我的眼界,哪怕我再多看幾遍,也想不到這裏。
誰能想到1900就是爵士樂本身呢?
所以,最後再讓我打分的話,我會打9.4分!
好了,今天的解析就到了這裏,感謝大家觀看!”
這篇影評一出來,直接在看過電影的人心中,掀起了滔天大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