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初二,陳誌遠回到北京城。
紫禁城裏,崇禎早已等候陳誌遠多時。陳誌遠見到崇禎,行了一個拱手禮道:“皇上,多日不見,生活可如意?”
陳誌遠如此輕淡的問候,崇禎著實不高興,自己堂堂一個皇帝,如今落魄到這個地步。不過,一切都得靠實力說話。崇禎如今算是寄人於籬下了,他隻好忍住心中的不快,強作大度地回道:“這戰事已停,朕算是清閑度日了。不知道誌遠你,下一步如何改革,是廢了朕這個皇帝親自登基還是……?”
陳誌遠打斷了崇禎的話反問:“皇帝這個位置真的很吸引人嗎?皇上你說這風涼話是認為我一定要搶你的皇位了?說實在的,我要搶,你也反抗不了。何必找不自在呢?”
崇禎沒想到陳誌遠如此輕薄自己,再次忍住怒火道:“龍遊淺灘被蝦戲,陳誌遠,你有什麽招盡管使出來吧,朕死豬不怕開水燙。”
“好,開門見山,咱們直白點。第一:你可以繼續當皇帝,但你們朱家的藩王一律削籍為民;第二:實行君主立憲製,憲法製定修改必須由議會、立法院共同審核製訂和修改;第三:組建國會,一切軍政大事由內閣撐控,皇帝負責簽字;第三:實行雙元製,皇帝是最高首腦,總統則是國家機構最高領導人,總統任期為二十年一期,可任兩界;第四:軍隊由內閣總統統領,皇帝隻可統領皇家衛隊,人數兩萬人;第五:爵位封賞由總統欽定,皇帝確認簽字;第六:國家政權采用新國號,本王認為,明已隨著舊階級的覆滅而沒有存在的意義,新的國號就取大華夏民族聯合帝國,簡稱華夏帝國……”陳誌遠林林總總說了十條。
崇禎滿臉黑線反問道:“如此,朕在華夏帝國裏算什麽樣的存在?朕不成了總統、國會的傳聲筒、提線木偶、傀儡了麽?那要朕有何用?”
“權力,肯定是分散的,不可能一人獨裁。你享受了世代相傳的皇家待遇,就不能過多幹涉國家運行。這不,議政權你還是有的。”陳誌遠淡淡地說道。
“朕絕不同意,政權改了,國號改了,朕已坐實了亡國之君的位置!”崇禎決然地道。
“不行也得行,你老朱家還是這個國家的皇帝,非常優待了。你不同意,這事照樣實行。你若阻攔,你的皇家集團就等著清算覆滅!”陳誌遠斬釘截鐵地回複崇禎。此事絕對沒有更改的餘地,要將國家帶入工業革命,帶入現代社會,就不能對舊階級太過心軟。崇禎隻能也必須成為一個花瓶。
……。
兩人爭論非常激烈,但實力在陳誌遠這邊。最終,在陳誌遠威逼利誘又曉以民族大義的勸說之下,崇禎知難而退,同意了陳誌遠的改革。雙方簽字後不歡而散。
四月初十,京城裏一封封聖旨向四處傳達,這是大明朝最後一次運作。
誌遠軍自四月初十日也成為曆史,自此,明軍、誌遠軍改稱華夏帝國海軍和樂軍。由於要接手整個華夏帝國的防禦。誌遠軍再次擴軍,於是一批批經過訓練的俘虜和各地民兵,加上部分明軍開始混編。整個華夏,分成衛戍、遼東、江淮、中原、江南、西南、西北、青海、中亞、湖廣、漠北、嶺南等十二個守備軍團,共計一百萬人,同時,陸軍又組建五個機動軍團,每個十萬人。海軍不再以海命名艦隊,而是組建西太平洋艦隊,駐地旅順;東太平洋艦隊,駐地台灣;印度洋艦隊,駐地錫蘭;海軍開拓艦隊,駐地鬆江。
由於軍隊大改製,華夏帝國暫停外出作戰。所有部隊均在國內進行平叛和剿匪的練兵作戰。
逃竄在西南的張獻忠,華夏帝國出動西南、嶺南、湖廣和一個機動軍團對其進行剿滅。張獻忠自知不敵,一路逃入緬甸。
誌遠軍一路窮追猛打,並於木邦將其圍困。六月十八日,張獻忠二十萬軍民向華夏帝國投降。
至此,由明末開始的農民軍起義於六月十八日結束,內戰總算是解決了。
李自成的大順政權,在逃入阿富汗後又轉向南麵進入喀布爾。對於那些半遊牧半農耕民族,李自成的大順軍可謂是摧枯拉朽,一個個城鎮相繼被李自成攻下。而且,在當地的宗教衝突非常嚴重。李自成深知這點,他利用打壓天真教、扶持藏傳佛教的策略,成功獲得大量土著的支持。
進入喀布爾後,李自成轉變逃跑策略,開始經營起地盤。五月,以喀布爾為落腳點的大順軍出兵三十萬,攻打印度河流域的白沙瓦,隨後沿印度河南下,打下木爾坦、希卡普爾、卡拉齊等大城,六月又北攻下比卡內爾德裏。大順政權,又在中亞和南亞獲得了幾十萬平方公裏的國土。七月,英國人在卡拉奇和李自成進行了軍火貿易。獲得補給的大順軍再次出征,領土延伸到鹹海。
隨後,李自成將首都遷往卡拉齊建立港口城市,並將卡拉齊改命為順京。喀布爾改名為大興府、木爾坦改名為木順府、希卡普爾改名東興府,德裏改名大德府,白沙石改名白沙府,坎大哈改名同興府,莫夫改名定西府、布拉哈改名定北府、鹹海邊又興建鹹海府。大順治下開始推行漢文漢語教育。
十月,大順政權來使抵達北京。在北京城,大順來使向陳誌遠表示大順的領土以華夏帝國毫無瓜葛,屬於藩外之地,大順亳無染指中原的意圖。大順政權來訪,一是希望建立貿易關係,二是希望接走部分大順降卒和軍屬。
對於李自成在中亞、南亞建國,陳誌遠當然是舉雙手讚成的。因此,作為華夏帝國總統的陳誌遠當即同意來使的意見,承諾還在牢裏吃牢飯的犯人,都給大順軍帶走,能找到的順軍軍屬也一並放行。同時,作為一衣帶水和同宗同源的領國,陳誌遠支援一個軍的武器和十萬石糧食,並向大順政權輸送教育人才和書籍。但作為友好領邦,陳誌遠堅決反對大順政權將藏傳佛教作為國教的決定,並指正大順政權奉道教、中原佛教為國教。否則,華夏帝國有權清除由異教徒組成的敵對勢力。
紫禁城裏,崇禎早已等候陳誌遠多時。陳誌遠見到崇禎,行了一個拱手禮道:“皇上,多日不見,生活可如意?”
陳誌遠如此輕淡的問候,崇禎著實不高興,自己堂堂一個皇帝,如今落魄到這個地步。不過,一切都得靠實力說話。崇禎如今算是寄人於籬下了,他隻好忍住心中的不快,強作大度地回道:“這戰事已停,朕算是清閑度日了。不知道誌遠你,下一步如何改革,是廢了朕這個皇帝親自登基還是……?”
陳誌遠打斷了崇禎的話反問:“皇帝這個位置真的很吸引人嗎?皇上你說這風涼話是認為我一定要搶你的皇位了?說實在的,我要搶,你也反抗不了。何必找不自在呢?”
崇禎沒想到陳誌遠如此輕薄自己,再次忍住怒火道:“龍遊淺灘被蝦戲,陳誌遠,你有什麽招盡管使出來吧,朕死豬不怕開水燙。”
“好,開門見山,咱們直白點。第一:你可以繼續當皇帝,但你們朱家的藩王一律削籍為民;第二:實行君主立憲製,憲法製定修改必須由議會、立法院共同審核製訂和修改;第三:組建國會,一切軍政大事由內閣撐控,皇帝負責簽字;第三:實行雙元製,皇帝是最高首腦,總統則是國家機構最高領導人,總統任期為二十年一期,可任兩界;第四:軍隊由內閣總統統領,皇帝隻可統領皇家衛隊,人數兩萬人;第五:爵位封賞由總統欽定,皇帝確認簽字;第六:國家政權采用新國號,本王認為,明已隨著舊階級的覆滅而沒有存在的意義,新的國號就取大華夏民族聯合帝國,簡稱華夏帝國……”陳誌遠林林總總說了十條。
崇禎滿臉黑線反問道:“如此,朕在華夏帝國裏算什麽樣的存在?朕不成了總統、國會的傳聲筒、提線木偶、傀儡了麽?那要朕有何用?”
“權力,肯定是分散的,不可能一人獨裁。你享受了世代相傳的皇家待遇,就不能過多幹涉國家運行。這不,議政權你還是有的。”陳誌遠淡淡地說道。
“朕絕不同意,政權改了,國號改了,朕已坐實了亡國之君的位置!”崇禎決然地道。
“不行也得行,你老朱家還是這個國家的皇帝,非常優待了。你不同意,這事照樣實行。你若阻攔,你的皇家集團就等著清算覆滅!”陳誌遠斬釘截鐵地回複崇禎。此事絕對沒有更改的餘地,要將國家帶入工業革命,帶入現代社會,就不能對舊階級太過心軟。崇禎隻能也必須成為一個花瓶。
……。
兩人爭論非常激烈,但實力在陳誌遠這邊。最終,在陳誌遠威逼利誘又曉以民族大義的勸說之下,崇禎知難而退,同意了陳誌遠的改革。雙方簽字後不歡而散。
四月初十,京城裏一封封聖旨向四處傳達,這是大明朝最後一次運作。
誌遠軍自四月初十日也成為曆史,自此,明軍、誌遠軍改稱華夏帝國海軍和樂軍。由於要接手整個華夏帝國的防禦。誌遠軍再次擴軍,於是一批批經過訓練的俘虜和各地民兵,加上部分明軍開始混編。整個華夏,分成衛戍、遼東、江淮、中原、江南、西南、西北、青海、中亞、湖廣、漠北、嶺南等十二個守備軍團,共計一百萬人,同時,陸軍又組建五個機動軍團,每個十萬人。海軍不再以海命名艦隊,而是組建西太平洋艦隊,駐地旅順;東太平洋艦隊,駐地台灣;印度洋艦隊,駐地錫蘭;海軍開拓艦隊,駐地鬆江。
由於軍隊大改製,華夏帝國暫停外出作戰。所有部隊均在國內進行平叛和剿匪的練兵作戰。
逃竄在西南的張獻忠,華夏帝國出動西南、嶺南、湖廣和一個機動軍團對其進行剿滅。張獻忠自知不敵,一路逃入緬甸。
誌遠軍一路窮追猛打,並於木邦將其圍困。六月十八日,張獻忠二十萬軍民向華夏帝國投降。
至此,由明末開始的農民軍起義於六月十八日結束,內戰總算是解決了。
李自成的大順政權,在逃入阿富汗後又轉向南麵進入喀布爾。對於那些半遊牧半農耕民族,李自成的大順軍可謂是摧枯拉朽,一個個城鎮相繼被李自成攻下。而且,在當地的宗教衝突非常嚴重。李自成深知這點,他利用打壓天真教、扶持藏傳佛教的策略,成功獲得大量土著的支持。
進入喀布爾後,李自成轉變逃跑策略,開始經營起地盤。五月,以喀布爾為落腳點的大順軍出兵三十萬,攻打印度河流域的白沙瓦,隨後沿印度河南下,打下木爾坦、希卡普爾、卡拉齊等大城,六月又北攻下比卡內爾德裏。大順政權,又在中亞和南亞獲得了幾十萬平方公裏的國土。七月,英國人在卡拉奇和李自成進行了軍火貿易。獲得補給的大順軍再次出征,領土延伸到鹹海。
隨後,李自成將首都遷往卡拉齊建立港口城市,並將卡拉齊改命為順京。喀布爾改名為大興府、木爾坦改名為木順府、希卡普爾改名東興府,德裏改名大德府,白沙石改名白沙府,坎大哈改名同興府,莫夫改名定西府、布拉哈改名定北府、鹹海邊又興建鹹海府。大順治下開始推行漢文漢語教育。
十月,大順政權來使抵達北京。在北京城,大順來使向陳誌遠表示大順的領土以華夏帝國毫無瓜葛,屬於藩外之地,大順亳無染指中原的意圖。大順政權來訪,一是希望建立貿易關係,二是希望接走部分大順降卒和軍屬。
對於李自成在中亞、南亞建國,陳誌遠當然是舉雙手讚成的。因此,作為華夏帝國總統的陳誌遠當即同意來使的意見,承諾還在牢裏吃牢飯的犯人,都給大順軍帶走,能找到的順軍軍屬也一並放行。同時,作為一衣帶水和同宗同源的領國,陳誌遠支援一個軍的武器和十萬石糧食,並向大順政權輸送教育人才和書籍。但作為友好領邦,陳誌遠堅決反對大順政權將藏傳佛教作為國教的決定,並指正大順政權奉道教、中原佛教為國教。否則,華夏帝國有權清除由異教徒組成的敵對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