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朝堂之上,崇禎滿頭白發,臉上滿是失落和無奈。堂下文武百官,也沒有了你攻我伐的熱鬧,采而代之的是暮氣沉沉。
“楊愛卿,當下局勢,可有應對之策?”崇禎率先開口,向楊嗣昌問道。
楊嗣昌悻悻地拱了拱手,用無奈的口氣回道:“皇上,為今之計,一是令關寧軍和遼東軍南下固守京師,二是求助遼王。”
崇禎一臉不情願地繼續問道:“還能不能有別的辦法?”
“皇上,已經沒有別的辦法,運河被切斷,京師所存糧餉隻夠五個月用度。今年北地天氣大早,土地絕收,若無遼王幫助,京師不用敵人來取,也挺不到明年。”楊嗣昌回道。
“各位臣工,你們也都給朕想想法子!”崇禎向殿下大臣們說道。
然而,回答崇禎的卻也是向遼王求助。崇禎壓住怒火,一臉怨氣地道:“好啊,好得很啊!當初你們讓朕與那陳誌遠翻臉,如今反過來讓朕向那陳誌遠求助。朕,還要臉麵嗎?你們讓朕情何以堪?”
“皇上,臣以為當下應以大局為準,昔日恩怨實屬小人挑釁作梗,臣願前往金州,以那陳誌遠曉之大義,冰雪前嫌。”楊嗣昌自覺在陳誌遠與朝廷不和這件事上有過參與。如今,崇禎要陳誌遠幫助,自己將是最好的人選。如果,此事能辦好,他日朝堂之上將如日中天,所以楊嗣昌毛遂自薦。
崇禎疲倦地擺了擺手道:“退朝吧,楊受卿你留下,朕有事和你商量。”
“吾皇萬歲……”
退朝之後,楊嗣昌在太監引路之下來到禦書房。崇禎讓王承恩給他上了座,待行君臣之禮後。
崇禎才開口問道:“楊愛卿,朝堂上所議之事,愛卿有多少把握?”
楊嗣昌一時把握不定,在他看來,說肥陳誌遠隻是一時興起的權宜之計,若真要說有十成把握,輕鬆說肥陳誌遠,楊嗣昌還真不敢托大。而崇禎如此一問,分明是希望自己立下軍令狀了。楊嗣昌一時不敢托大,隻想蒙混過去。
“皇上,臣認為,隻要能許以陳誌遠一些好處,相信他會幫助朝廷,不說全力以赴,起碼會有所行動。畢竟,他在明麵上,還是我大明臣子,而張獻忠、李自成做大,不符合他的利益。”
崇禎點了點頭,認為楊嗣昌這個分析不錯。但是,對於楊嗣昌沒有在成不成之間直接回答,崇禎很是不爽:“愛卿這番分析倒是有理,但事成以不成,愛卿為何不作定奪?”
楊嗣昌裝作一臉驚訝地道:“皇上,成與不成在於皇上許給他多少好處,臣認為,若許諾山東一地給他治理,此事定可有收獲,再一個就是皇上希望在他身上獲得多大的幫助。”
崇禎略顯不滿,因為楊嗣昌全然把責任推到了他這個皇帝身上。不過,崇禎也急切希望這件事辦成,倒是沒有責怪楊嗣昌。
“咳咳,大伴,傳朕口諭,宣盧象升、祖大壽來禦書房見朕!”
“奴婢遵旨!”
楊嗣昌內心一驚,這皇帝什麽時候召盧象升、祖大壽進京了,作為首輔的自己,竟然全然不知。看來,皇帝已經對文官們有所顧忌,而且對自己這個新上任首輔的能力,是不怎麽相信了。以後在朝上議事,得掌握分寸了。
楊嗣昌是個有才能的人,但他更是個妒忌心態卻是出了名的,隻要誰表現出色,他會想盡辦法陷害誰。以至於,熊文燦、洪承疇、盧象升等名相名將,不是被他害死,就是降敵。以至於曆史對他的評價是草包加小人。
“臣盧象升、臣祖大壽叩見吾王萬歲萬萬歲!”
“兩位愛卿請起!”
待盧象升、祖大壽兩人入座後,崇禎開口道:“兩位愛卿,你們均與那遼王陳誌遠有所交集。今流賊勢大,朕希望重用遼王這個左膀右臂,你二人有何見解。今日你我君臣議事,朕特赦諸卿所言無罪,兩位愛卿盡可暢所欲言。”
“皇上,臣於關外多次觀戰遼王與建奴作戰。其誌遠軍不僅紀律嚴明、作戰英勇,所用火器更是先進無比,火力驚人。故今年戰事,建奴攻打朝鮮,一路勢如破竹,然誌遠軍攻略遼東,建奴不戰而退,攜輜重家眷潰逃朝鮮,雙方據鴨綠江而治。若當下局勢,遼王肯領軍出征,流賊當可剿滅!”祖大壽率先開口說道。
崇禎點了點頭,隨後望向盧象升道,盧愛卿,該你了!
盧象升歎了口氣道:“皇上,遼王此人,無論治軍、論政、施策,均是曠世之才。如今,朝廷要去除芥蒂,讓遼王效力於朝廷,得有大氣魄、得有刮骨療毒之決心才行呐!”
“盧建鬥何出此言?”楊嗣昌不解氣地問道。
崇禎也頗為不爽,悻悻地道:“啍,他陳誌遠能有今日,除卻他的才能,難道沒有朕在嘔心瀝血、傾盡國力抵擋流賊、抗擊建奴給他創造發展條件、提供安定環境、給予皇恩、給予政策得來的麽,今時今日,難道他幫一幫朕,還要獅子大開口,還要坐上朕的龍椅了?”
盧象升欲言又止,反複了好一會兒,還是開口道:“皇上,遼王性格你是懂的,為達目的,他可不擇手段。為實現他的抱負,他可是連朝廷麵子都不給。而他的抱負就是破除千年的陳舊思想,破新立舊。所以,施政立策,無一不是與朝中政策背道而馳。若他肯在朝廷之下聽命於事,必帶來政令不通。若他於地方改革而治,破新立舊,這朝堂之上,必是想方設法,置他於死地。如此,雙方敵對,遼王此人不可能任人宰割,聽天由命,後果不堪設想。故此,遼王他如今割據一方,沒人拌他手腳,雙方安然無事。然遼王之抱負天下,割據一方,如今滿足不了他,故遼王如今可是借流賊之勢,改革天下,又借朝廷之力,製衡流賊啊!”
“你是說,遼王有不臣之心,又暗中支持流賊和朝廷互鬥,坐享漁翁之利?”
“皇上,是也不是。或許,他頂著遼王的帽子,可能行的是司馬昭之心,也可能不想背上窺竊天下的罵名,行著挾天子以令諸侯的野心!”祖大壽附和著道。
崇禎攤坐在椅子上,無力地自言道:“朕,難道就如此不甚嗎?朕,難道要做那亡國之君,要步漢獻帝前全嗎?”
“皇上息恕,皇上……!”
“罷了,罷了……大伴,擬旨,宣遼王帶兵進京勤王,朕於南城開發區與他君臣相聚!”
“皇上,萬萬不可啊!”
“大伴,快擬旨,朕心中有數!”
“楊愛卿,當下局勢,可有應對之策?”崇禎率先開口,向楊嗣昌問道。
楊嗣昌悻悻地拱了拱手,用無奈的口氣回道:“皇上,為今之計,一是令關寧軍和遼東軍南下固守京師,二是求助遼王。”
崇禎一臉不情願地繼續問道:“還能不能有別的辦法?”
“皇上,已經沒有別的辦法,運河被切斷,京師所存糧餉隻夠五個月用度。今年北地天氣大早,土地絕收,若無遼王幫助,京師不用敵人來取,也挺不到明年。”楊嗣昌回道。
“各位臣工,你們也都給朕想想法子!”崇禎向殿下大臣們說道。
然而,回答崇禎的卻也是向遼王求助。崇禎壓住怒火,一臉怨氣地道:“好啊,好得很啊!當初你們讓朕與那陳誌遠翻臉,如今反過來讓朕向那陳誌遠求助。朕,還要臉麵嗎?你們讓朕情何以堪?”
“皇上,臣以為當下應以大局為準,昔日恩怨實屬小人挑釁作梗,臣願前往金州,以那陳誌遠曉之大義,冰雪前嫌。”楊嗣昌自覺在陳誌遠與朝廷不和這件事上有過參與。如今,崇禎要陳誌遠幫助,自己將是最好的人選。如果,此事能辦好,他日朝堂之上將如日中天,所以楊嗣昌毛遂自薦。
崇禎疲倦地擺了擺手道:“退朝吧,楊受卿你留下,朕有事和你商量。”
“吾皇萬歲……”
退朝之後,楊嗣昌在太監引路之下來到禦書房。崇禎讓王承恩給他上了座,待行君臣之禮後。
崇禎才開口問道:“楊愛卿,朝堂上所議之事,愛卿有多少把握?”
楊嗣昌一時把握不定,在他看來,說肥陳誌遠隻是一時興起的權宜之計,若真要說有十成把握,輕鬆說肥陳誌遠,楊嗣昌還真不敢托大。而崇禎如此一問,分明是希望自己立下軍令狀了。楊嗣昌一時不敢托大,隻想蒙混過去。
“皇上,臣認為,隻要能許以陳誌遠一些好處,相信他會幫助朝廷,不說全力以赴,起碼會有所行動。畢竟,他在明麵上,還是我大明臣子,而張獻忠、李自成做大,不符合他的利益。”
崇禎點了點頭,認為楊嗣昌這個分析不錯。但是,對於楊嗣昌沒有在成不成之間直接回答,崇禎很是不爽:“愛卿這番分析倒是有理,但事成以不成,愛卿為何不作定奪?”
楊嗣昌裝作一臉驚訝地道:“皇上,成與不成在於皇上許給他多少好處,臣認為,若許諾山東一地給他治理,此事定可有收獲,再一個就是皇上希望在他身上獲得多大的幫助。”
崇禎略顯不滿,因為楊嗣昌全然把責任推到了他這個皇帝身上。不過,崇禎也急切希望這件事辦成,倒是沒有責怪楊嗣昌。
“咳咳,大伴,傳朕口諭,宣盧象升、祖大壽來禦書房見朕!”
“奴婢遵旨!”
楊嗣昌內心一驚,這皇帝什麽時候召盧象升、祖大壽進京了,作為首輔的自己,竟然全然不知。看來,皇帝已經對文官們有所顧忌,而且對自己這個新上任首輔的能力,是不怎麽相信了。以後在朝上議事,得掌握分寸了。
楊嗣昌是個有才能的人,但他更是個妒忌心態卻是出了名的,隻要誰表現出色,他會想盡辦法陷害誰。以至於,熊文燦、洪承疇、盧象升等名相名將,不是被他害死,就是降敵。以至於曆史對他的評價是草包加小人。
“臣盧象升、臣祖大壽叩見吾王萬歲萬萬歲!”
“兩位愛卿請起!”
待盧象升、祖大壽兩人入座後,崇禎開口道:“兩位愛卿,你們均與那遼王陳誌遠有所交集。今流賊勢大,朕希望重用遼王這個左膀右臂,你二人有何見解。今日你我君臣議事,朕特赦諸卿所言無罪,兩位愛卿盡可暢所欲言。”
“皇上,臣於關外多次觀戰遼王與建奴作戰。其誌遠軍不僅紀律嚴明、作戰英勇,所用火器更是先進無比,火力驚人。故今年戰事,建奴攻打朝鮮,一路勢如破竹,然誌遠軍攻略遼東,建奴不戰而退,攜輜重家眷潰逃朝鮮,雙方據鴨綠江而治。若當下局勢,遼王肯領軍出征,流賊當可剿滅!”祖大壽率先開口說道。
崇禎點了點頭,隨後望向盧象升道,盧愛卿,該你了!
盧象升歎了口氣道:“皇上,遼王此人,無論治軍、論政、施策,均是曠世之才。如今,朝廷要去除芥蒂,讓遼王效力於朝廷,得有大氣魄、得有刮骨療毒之決心才行呐!”
“盧建鬥何出此言?”楊嗣昌不解氣地問道。
崇禎也頗為不爽,悻悻地道:“啍,他陳誌遠能有今日,除卻他的才能,難道沒有朕在嘔心瀝血、傾盡國力抵擋流賊、抗擊建奴給他創造發展條件、提供安定環境、給予皇恩、給予政策得來的麽,今時今日,難道他幫一幫朕,還要獅子大開口,還要坐上朕的龍椅了?”
盧象升欲言又止,反複了好一會兒,還是開口道:“皇上,遼王性格你是懂的,為達目的,他可不擇手段。為實現他的抱負,他可是連朝廷麵子都不給。而他的抱負就是破除千年的陳舊思想,破新立舊。所以,施政立策,無一不是與朝中政策背道而馳。若他肯在朝廷之下聽命於事,必帶來政令不通。若他於地方改革而治,破新立舊,這朝堂之上,必是想方設法,置他於死地。如此,雙方敵對,遼王此人不可能任人宰割,聽天由命,後果不堪設想。故此,遼王他如今割據一方,沒人拌他手腳,雙方安然無事。然遼王之抱負天下,割據一方,如今滿足不了他,故遼王如今可是借流賊之勢,改革天下,又借朝廷之力,製衡流賊啊!”
“你是說,遼王有不臣之心,又暗中支持流賊和朝廷互鬥,坐享漁翁之利?”
“皇上,是也不是。或許,他頂著遼王的帽子,可能行的是司馬昭之心,也可能不想背上窺竊天下的罵名,行著挾天子以令諸侯的野心!”祖大壽附和著道。
崇禎攤坐在椅子上,無力地自言道:“朕,難道就如此不甚嗎?朕,難道要做那亡國之君,要步漢獻帝前全嗎?”
“皇上息恕,皇上……!”
“罷了,罷了……大伴,擬旨,宣遼王帶兵進京勤王,朕於南城開發區與他君臣相聚!”
“皇上,萬萬不可啊!”
“大伴,快擬旨,朕心中有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