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補課
重生閃嫁軍官,清冷美人醫術興國 作者:在明明德89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沐懷夕回來歇了三天,就有些受不了了。
乍一下從忙碌的戰場回歸日常,還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常,實在是讓她覺得骨頭發癢。
應明誠一聽她這話就笑了,“你這是天生的勞碌命啊。來,把衣服疊了。”
沐懷夕半倚在床上,抬起腳作勢要踹他,卻被他輕輕拉住,還順勢往上捏揉了幾下。
“小腿沒腫麽?”應明誠看似認真地幫她揉著腿,另一隻手已經沿著小腿向上了。
沐懷夕驚訝地盯著他的動作,慢半拍才推了他一下,“鬧什麽?這是早上!”
“你也知道這是早上”,應明誠怨氣很大,昨晚他媳婦非要帶著大兒子一起睡,小灰灰睡到一半突然要找奶奶,哭鬧了大半夜,都是他抱著哄的。
沐懷夕抿嘴,起身捧住他的臉,直接了當親了一大口,“辛苦了,英雄父親!”
“......”,應明誠還想再抱怨兩句,但翹起的嘴角卻遮不住,他看著明顯得意的小夕,突然伸手摁住她後腦勺,輕輕覆了上去。
沐懷夕被親的手腳發軟,直到大楚姨來敲門喊他們吃早飯,才被放開。
“你可真是...”,沐懷夕剜了他一眼,卻不知自己眉眼帶俏,惹人的很。
說來也是奇怪,她跟應明誠結婚也好幾年了,感情卻像是酒釀一樣,越來越深。特別是一同上過戰場之後,兩人的心貼得更近了。
“那是”,應明誠聽了她的感慨後輕笑,把她抱在膝上幫她穿襪子,“上過戰場就是過命的兄弟了,你和我現在不但是夫妻,還是兄弟、是戰友、是革命夥伴。”
“那我怎麽覺得虧了,我一個人,就要擔當這麽多角色?”沐懷夕眨眨眼。
應明誠才不聽她胡說八道,將人抱起放在門口,又拍拍,“虧了就多吃點早飯。”
白糖糕、玉米餅、蒸餃、大油條、酸辣湯、豆漿......
沐懷夕瞧著這一大桌豐盛早餐,心下感動,“大楚姨、小落姨,你們辛苦了。”
“這有啥辛苦的,你想吃啥,我們中午就給你整出來”,小落姨笑眯了眼,又專門給她挾了個麻團,說是去旁邊早市買的。
在雨林裏,倒不能說吃的不好,偶爾也能吃到美味的菌子和野生動物,但大部分時間吃的都是簡餐,偶爾還會因為暴雨路斷,吃上幾天發潮的炒麵或是糊糊。
她說的輕描淡寫,奶奶和兩位阿姨卻心疼的不得了。
應奶奶更是放了話,這一個月都要讓她吃不重樣的飯菜,好好將她養回來。
沐懷夕在家又在家歇了兩天,就去盛京醫學院報到了。
她回來之前,盛京醫學院的教授跟她有過聯絡,希望她能在暑假的時候過來補課,好跟上後麵的學習。
一開始,應奶奶並不同意,怕她懷孕還要搞學習太受累,但沐懷夕在家吃吃睡睡,總覺得渾身不舒坦,主動申請要學習。
老教授叫她直接去家裏找,到了才知道原來教授夫妻倆都是中醫,一位教她們藥理,一位就是教針灸的。
“這兩樣你學了,其他的大略看看,考試也能補上”,老教授笑著看她,看到她隆起的小腹時略帶驚訝,“喲,小沐同誌,這是工作生活兩不誤啊?”
師母直接打了他一巴掌,“老不修!跟孩子說什麽呢!”
沐懷夕摸摸鼻子,能理解教授的驚訝。
畢竟大家都知道她上戰場了,誰能想到在戰火中他們倆還能搞出來個“結晶”呢?
“老師,我一定好好學,不會因為懷孕就懈怠的”,她清楚這次“補課”機會難得,若不是她為國出征,老教授肯定也不會費這個心。
師母卻溫柔笑笑,“你可別信什麽一孕傻三年,那是生產後的損傷導致的,但懷孕的時候,女人可是最機警最聰明的。”
“嗯?”沐懷夕還是第一次聽這樣的話,但仔細一想,自然界中的母親在孕育後代時都是最警覺的,比如前院家的阿花,從前是整條街上最親人的小狗,現在看誰都警戒得不得了。
“所以你就好好學,正好補完課、上完秋天那個學期,寒假把月子坐了,一丁點不耽誤”,師母幫她規劃的很好。
沐懷夕也被鼓舞了,點點頭,“我一定好好學的!”
從此,沐懷夕就過上了上午去老教授家上課,午後自習後,被接回家的日子。
有時候來接她的是應明誠,有時候來接的是爺爺奶奶,有時候一家三口帶著小灰灰過來,讓她享受到因戰爭缺失的天倫之樂。
沐懷夕先前還覺得補課沒有必要,不如等開學了,跟著二年級的同學們一起學習。
但在老教授家裏上了兩天課之後,她發現教授給她補課,並不是補課,而是為了讓她重歸生活,或者說,讓她去去“軍火味兒”。
“都說上戰場回來後,人身上會帶著滿滿火藥味,沒想到你去了一趟,這軍火味兒真是太足了啊”,老教授拿著她開的方子,止不住的搖頭。
老教授給她補課,並非照本宣科,而是從書本上提取出個案例,讓她先分析、辨證、開方後,再點評解惑。
而她的方子被評為“趕閻王”。
“你這方子,人喝了,怕是一貼就能好,但後麵就要遭罪嘍。”老教授見她怔愣,換了個法子問道,“你先前學青龍湯的時候,家裏長輩怎麽說的?”
青龍湯是《金匱要略》名方,也是所有中醫都要學的方子。
沐懷夕的爺爺倒沒有教她這個方子,但書上的老祖宗們事無巨細地給她講過。
青龍分大小,大青龍適用於太陽中風,小青龍適用於傷寒表不解,二者都是麻黃湯加減而來,但二者完全不同,不可混用。
“說的不錯”,老教授表揚了一句,接著說道,“大小青龍好用,但禁忌也不小,強用、誤用青龍湯的危害多重,不用我給你重複吧?”
“你現在,就是治小病用牛刀,碰到幹咳發熱就用青龍刀。”
“治國不能總用重典,你好好想想吧。”
乍一下從忙碌的戰場回歸日常,還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常,實在是讓她覺得骨頭發癢。
應明誠一聽她這話就笑了,“你這是天生的勞碌命啊。來,把衣服疊了。”
沐懷夕半倚在床上,抬起腳作勢要踹他,卻被他輕輕拉住,還順勢往上捏揉了幾下。
“小腿沒腫麽?”應明誠看似認真地幫她揉著腿,另一隻手已經沿著小腿向上了。
沐懷夕驚訝地盯著他的動作,慢半拍才推了他一下,“鬧什麽?這是早上!”
“你也知道這是早上”,應明誠怨氣很大,昨晚他媳婦非要帶著大兒子一起睡,小灰灰睡到一半突然要找奶奶,哭鬧了大半夜,都是他抱著哄的。
沐懷夕抿嘴,起身捧住他的臉,直接了當親了一大口,“辛苦了,英雄父親!”
“......”,應明誠還想再抱怨兩句,但翹起的嘴角卻遮不住,他看著明顯得意的小夕,突然伸手摁住她後腦勺,輕輕覆了上去。
沐懷夕被親的手腳發軟,直到大楚姨來敲門喊他們吃早飯,才被放開。
“你可真是...”,沐懷夕剜了他一眼,卻不知自己眉眼帶俏,惹人的很。
說來也是奇怪,她跟應明誠結婚也好幾年了,感情卻像是酒釀一樣,越來越深。特別是一同上過戰場之後,兩人的心貼得更近了。
“那是”,應明誠聽了她的感慨後輕笑,把她抱在膝上幫她穿襪子,“上過戰場就是過命的兄弟了,你和我現在不但是夫妻,還是兄弟、是戰友、是革命夥伴。”
“那我怎麽覺得虧了,我一個人,就要擔當這麽多角色?”沐懷夕眨眨眼。
應明誠才不聽她胡說八道,將人抱起放在門口,又拍拍,“虧了就多吃點早飯。”
白糖糕、玉米餅、蒸餃、大油條、酸辣湯、豆漿......
沐懷夕瞧著這一大桌豐盛早餐,心下感動,“大楚姨、小落姨,你們辛苦了。”
“這有啥辛苦的,你想吃啥,我們中午就給你整出來”,小落姨笑眯了眼,又專門給她挾了個麻團,說是去旁邊早市買的。
在雨林裏,倒不能說吃的不好,偶爾也能吃到美味的菌子和野生動物,但大部分時間吃的都是簡餐,偶爾還會因為暴雨路斷,吃上幾天發潮的炒麵或是糊糊。
她說的輕描淡寫,奶奶和兩位阿姨卻心疼的不得了。
應奶奶更是放了話,這一個月都要讓她吃不重樣的飯菜,好好將她養回來。
沐懷夕在家又在家歇了兩天,就去盛京醫學院報到了。
她回來之前,盛京醫學院的教授跟她有過聯絡,希望她能在暑假的時候過來補課,好跟上後麵的學習。
一開始,應奶奶並不同意,怕她懷孕還要搞學習太受累,但沐懷夕在家吃吃睡睡,總覺得渾身不舒坦,主動申請要學習。
老教授叫她直接去家裏找,到了才知道原來教授夫妻倆都是中醫,一位教她們藥理,一位就是教針灸的。
“這兩樣你學了,其他的大略看看,考試也能補上”,老教授笑著看她,看到她隆起的小腹時略帶驚訝,“喲,小沐同誌,這是工作生活兩不誤啊?”
師母直接打了他一巴掌,“老不修!跟孩子說什麽呢!”
沐懷夕摸摸鼻子,能理解教授的驚訝。
畢竟大家都知道她上戰場了,誰能想到在戰火中他們倆還能搞出來個“結晶”呢?
“老師,我一定好好學,不會因為懷孕就懈怠的”,她清楚這次“補課”機會難得,若不是她為國出征,老教授肯定也不會費這個心。
師母卻溫柔笑笑,“你可別信什麽一孕傻三年,那是生產後的損傷導致的,但懷孕的時候,女人可是最機警最聰明的。”
“嗯?”沐懷夕還是第一次聽這樣的話,但仔細一想,自然界中的母親在孕育後代時都是最警覺的,比如前院家的阿花,從前是整條街上最親人的小狗,現在看誰都警戒得不得了。
“所以你就好好學,正好補完課、上完秋天那個學期,寒假把月子坐了,一丁點不耽誤”,師母幫她規劃的很好。
沐懷夕也被鼓舞了,點點頭,“我一定好好學的!”
從此,沐懷夕就過上了上午去老教授家上課,午後自習後,被接回家的日子。
有時候來接她的是應明誠,有時候來接的是爺爺奶奶,有時候一家三口帶著小灰灰過來,讓她享受到因戰爭缺失的天倫之樂。
沐懷夕先前還覺得補課沒有必要,不如等開學了,跟著二年級的同學們一起學習。
但在老教授家裏上了兩天課之後,她發現教授給她補課,並不是補課,而是為了讓她重歸生活,或者說,讓她去去“軍火味兒”。
“都說上戰場回來後,人身上會帶著滿滿火藥味,沒想到你去了一趟,這軍火味兒真是太足了啊”,老教授拿著她開的方子,止不住的搖頭。
老教授給她補課,並非照本宣科,而是從書本上提取出個案例,讓她先分析、辨證、開方後,再點評解惑。
而她的方子被評為“趕閻王”。
“你這方子,人喝了,怕是一貼就能好,但後麵就要遭罪嘍。”老教授見她怔愣,換了個法子問道,“你先前學青龍湯的時候,家裏長輩怎麽說的?”
青龍湯是《金匱要略》名方,也是所有中醫都要學的方子。
沐懷夕的爺爺倒沒有教她這個方子,但書上的老祖宗們事無巨細地給她講過。
青龍分大小,大青龍適用於太陽中風,小青龍適用於傷寒表不解,二者都是麻黃湯加減而來,但二者完全不同,不可混用。
“說的不錯”,老教授表揚了一句,接著說道,“大小青龍好用,但禁忌也不小,強用、誤用青龍湯的危害多重,不用我給你重複吧?”
“你現在,就是治小病用牛刀,碰到幹咳發熱就用青龍刀。”
“治國不能總用重典,你好好想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