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投稿
重生閃嫁軍官,清冷美人醫術興國 作者:在明明德89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二天送應明誠上車的時候,沐懷夕還有些不自在。
老家的拔步床實在抗造,他們倆胡亂鬧到天亮,也沒發出一點聲音。
應明誠正跟爺爺奶奶說話,非要來送他的華英標雙眼紅紅,看上去比她更像小媳婦。
沐懷夕的目光不自覺地落在他小臂上,隔著厚厚的大衣仿佛也能看到血肉模糊的牙印。昨晚應明誠弄得實在太狠,她受不住,不知道在他背上胳膊上留下多少痕跡,他仍不肯結束,最後她哭著求饒都不行,隻能咬著他的小臂泄恨。
可應明誠一點不生氣,還讓她使勁兒咬,最好能留個一年都消不下去的牙印,好讓他有個留念。
“......”,沐懷夕紅著臉收回了目光,卻見他直直朝自己走了過來,而爺爺奶奶和阿姨也識趣地將空間留給了他們倆。
應明誠直接抱住了她,卻像擁抱革命友人一樣規矩,還裝模作樣地拍了拍她的背,一點看不出昨夜的瘋狂。
“小夕,照顧好自己”,應明誠抿了下唇,鬆開了手卻又忍不住添了一句,“千萬別委屈自己。”
他隻提自己,不提讓她照顧好爺爺奶奶,也不提讓她照顧好小輝,
沐懷夕的眼淚都要下來了,她抬起手主動抱住了應明誠,眼淚浸入他黑色毛呢大衣裏,“誠哥,記得接我的電話。”
“好”,應明誠摸了摸她的腦袋,低身湊到她耳邊,“我會盡快回來看你的。”
應明誠撒了謊。
直到盛京春暖花開,沐懷夕正式去一學院報到,他都沒能接過一個電話。
應明誠著實很忙,一回去團部就組織了大練兵,樂主任的康複讓研究所裏的項目進度有了大躍進,練兵結束他就被派出去執行了緊急任務。
而他唯一給老宅打的那個電話,還因為沐懷夕去上課錯過了,回來聽到大楚姨的轉達,她心中的思念更深。
不過沐懷夕也沒有時間沉溺,她以插班生的身份進到盛京醫學院中醫科係,每天要學的實在太多,知道誠哥安全就足夠了。
盛京醫學院是東三省最大的醫科學院,能進來的無一不是人中龍鳳,光是她們班上,就有三名出身中醫世家的同學,每每上課時教授喜愛提問他們三人,而他們的回答也極具世家底蘊,每每都能讓她感覺受益良多。
讓沐懷夕更覺得開心的是,醫學院的圖書館收錄了數不勝數的醫書,其中還有《金匱要略》好幾個朝代的刊印版,雖然比不上她家傳原本精準,但上麵記錄了不少醫家大拿的心得和醫方,跟她所掌握的醫方相互印證,又有不少心得。
醫學院的排課很滿。
沐懷夕每天早上早起鍛煉讀書,又騎著自行車去上課,中午回來給小輝喂奶,下午再去上課或者讀書,晚上還要將白天所得記錄下來。
沒兩個月她就瘦了一大圈。
奶奶心疼不得了,跟兩位阿姨變著花樣給她做好吃的,也沒將人給養回來,反倒她的下巴越來越尖了。
沐懷夕卻不覺得自己太瘦,她在月子期間吃的太好,小腹上都有積肉了,如今這個狀態倒是正好。
中醫養生中講,“瘦能百歲”,過瘦則消,肥癡生痰,她如今每天都運動,因著生產坐月子消掉的肌肉又慢慢長了回來,她很滿意。
奶奶卻很心疼,猶豫了好幾天跟她提議,“要不,你把小輝的奶斷了吧?”
應武輝如今也半歲了,已經長出了小小的牙,他原本就比其他大小子個頭大,如今更是白白胖胖,看樣子就像八九個月的大寶寶。
沐懷夕沒想到奶奶會這麽說,仔細想想也該到了給小灰灰斷奶的時候了,隻是她有點不舍,畢竟她每天能跟小灰灰相處的時間也就是喂奶和哄睡的時候了。
如今小灰灰每天都是爺爺奶奶和阿姨們在帶,有時候她晚上忙的太晚,就跟著爺爺奶奶一起睡了。
“再喂一段時間吧”,沐懷夕知道奶奶是為了她好,可她想多寵小灰灰一段。
奶奶歎口氣,眼神在她腰身上掃過去,“那可不能再瘦了,再瘦下去你的衣裙全得改,裙子穿著空蕩蕩的可不好看。”
“好”,沐懷夕笑著答應,“今天中午我多吃一碗飯!”
先前她有些跟不上醫學院的學習,中午回來也總是匆匆忙忙的,緊追緊趕了兩個月後,不能說追上了全部學生的進度,卻也能夠稍稍鬆口氣了。
如今的學院並不像後世那樣,一開始都是通識教育,這裏的老師大多曾經都是坐堂的醫師,有些如今還在職,一開始教的時候就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
他們中醫係如今有七門課,基礎理論、醫古文、解剖理論、診斷學、中藥學、方劑學、藥理學。
沐懷夕在方劑、診斷、中藥學上頗有儲備,但對醫古文、解剖、藥理的儲備不足,又因為入學比其他人晚,很是辛苦地補了又補,才勉強跟上了學習進度。
而她在上課時,不止一次聽到教授感歎,如今中醫凋零,就是因為傳承斷檔,若是能找到更多更詳實的醫方、診斷記錄就好了。
沐懷夕深受啟發,在教授布置的診斷學作業中引用了自家傳承醫書中的醫案,再結合自己在衛生院時的診斷記錄,詳實辨證了小兒驚風急救。
她的這份作業足有二十來頁,教授在收到的時候就很是驚訝,畢竟這隻是診斷學的隨堂作業,沒想到會有人這般認真對待。
當教授看完她的作業後,第一時間將她請到了辦公室。
“這裏麵的醫案都是你在衛生院時收集的?”白發蒼蒼的老教授打量著她,見她眼神明亮清澈,對她的印象就好了三分。
沐懷夕搖搖頭,解釋道,“這裏麵有我爺爺看診時留下的醫案,也有從我家家傳醫書上摘下來的,我行醫時間尚短,也就遇到過兩例。”
“跟我說說你”,老教授原先隻知道她是軍營衛生院的,立了功才被送了進來,還以為是關係戶,沒想到治學如此嚴謹。
沐懷夕簡短講了自己曾經的經曆,老教授心中一會兒點頭一會兒搖頭,“原來你是家傳中醫,有基礎的。”
他想了想,從桌上摸出一隻牛皮信封,寫上了一處地址遞過來,“你若是願意的話,可以將這篇作業投稿到《中醫雜誌》上,如今的中醫不能再敝掃自珍,應該多分享多交流。”
“當然,這也是我的建議,這醫案中涉及你家傳醫書,若是不願意我也不勉強。”
中醫是有門檻的,到幾十年後仍是家傳大過學院授課,有傳承的醫師總是比旁人先起步,不同於在學術領域出現的學閥,醫閥是一直存在的。
“我願意”,沐懷夕捏緊了信封,毫不猶豫地點了點頭。
老家的拔步床實在抗造,他們倆胡亂鬧到天亮,也沒發出一點聲音。
應明誠正跟爺爺奶奶說話,非要來送他的華英標雙眼紅紅,看上去比她更像小媳婦。
沐懷夕的目光不自覺地落在他小臂上,隔著厚厚的大衣仿佛也能看到血肉模糊的牙印。昨晚應明誠弄得實在太狠,她受不住,不知道在他背上胳膊上留下多少痕跡,他仍不肯結束,最後她哭著求饒都不行,隻能咬著他的小臂泄恨。
可應明誠一點不生氣,還讓她使勁兒咬,最好能留個一年都消不下去的牙印,好讓他有個留念。
“......”,沐懷夕紅著臉收回了目光,卻見他直直朝自己走了過來,而爺爺奶奶和阿姨也識趣地將空間留給了他們倆。
應明誠直接抱住了她,卻像擁抱革命友人一樣規矩,還裝模作樣地拍了拍她的背,一點看不出昨夜的瘋狂。
“小夕,照顧好自己”,應明誠抿了下唇,鬆開了手卻又忍不住添了一句,“千萬別委屈自己。”
他隻提自己,不提讓她照顧好爺爺奶奶,也不提讓她照顧好小輝,
沐懷夕的眼淚都要下來了,她抬起手主動抱住了應明誠,眼淚浸入他黑色毛呢大衣裏,“誠哥,記得接我的電話。”
“好”,應明誠摸了摸她的腦袋,低身湊到她耳邊,“我會盡快回來看你的。”
應明誠撒了謊。
直到盛京春暖花開,沐懷夕正式去一學院報到,他都沒能接過一個電話。
應明誠著實很忙,一回去團部就組織了大練兵,樂主任的康複讓研究所裏的項目進度有了大躍進,練兵結束他就被派出去執行了緊急任務。
而他唯一給老宅打的那個電話,還因為沐懷夕去上課錯過了,回來聽到大楚姨的轉達,她心中的思念更深。
不過沐懷夕也沒有時間沉溺,她以插班生的身份進到盛京醫學院中醫科係,每天要學的實在太多,知道誠哥安全就足夠了。
盛京醫學院是東三省最大的醫科學院,能進來的無一不是人中龍鳳,光是她們班上,就有三名出身中醫世家的同學,每每上課時教授喜愛提問他們三人,而他們的回答也極具世家底蘊,每每都能讓她感覺受益良多。
讓沐懷夕更覺得開心的是,醫學院的圖書館收錄了數不勝數的醫書,其中還有《金匱要略》好幾個朝代的刊印版,雖然比不上她家傳原本精準,但上麵記錄了不少醫家大拿的心得和醫方,跟她所掌握的醫方相互印證,又有不少心得。
醫學院的排課很滿。
沐懷夕每天早上早起鍛煉讀書,又騎著自行車去上課,中午回來給小輝喂奶,下午再去上課或者讀書,晚上還要將白天所得記錄下來。
沒兩個月她就瘦了一大圈。
奶奶心疼不得了,跟兩位阿姨變著花樣給她做好吃的,也沒將人給養回來,反倒她的下巴越來越尖了。
沐懷夕卻不覺得自己太瘦,她在月子期間吃的太好,小腹上都有積肉了,如今這個狀態倒是正好。
中醫養生中講,“瘦能百歲”,過瘦則消,肥癡生痰,她如今每天都運動,因著生產坐月子消掉的肌肉又慢慢長了回來,她很滿意。
奶奶卻很心疼,猶豫了好幾天跟她提議,“要不,你把小輝的奶斷了吧?”
應武輝如今也半歲了,已經長出了小小的牙,他原本就比其他大小子個頭大,如今更是白白胖胖,看樣子就像八九個月的大寶寶。
沐懷夕沒想到奶奶會這麽說,仔細想想也該到了給小灰灰斷奶的時候了,隻是她有點不舍,畢竟她每天能跟小灰灰相處的時間也就是喂奶和哄睡的時候了。
如今小灰灰每天都是爺爺奶奶和阿姨們在帶,有時候她晚上忙的太晚,就跟著爺爺奶奶一起睡了。
“再喂一段時間吧”,沐懷夕知道奶奶是為了她好,可她想多寵小灰灰一段。
奶奶歎口氣,眼神在她腰身上掃過去,“那可不能再瘦了,再瘦下去你的衣裙全得改,裙子穿著空蕩蕩的可不好看。”
“好”,沐懷夕笑著答應,“今天中午我多吃一碗飯!”
先前她有些跟不上醫學院的學習,中午回來也總是匆匆忙忙的,緊追緊趕了兩個月後,不能說追上了全部學生的進度,卻也能夠稍稍鬆口氣了。
如今的學院並不像後世那樣,一開始都是通識教育,這裏的老師大多曾經都是坐堂的醫師,有些如今還在職,一開始教的時候就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
他們中醫係如今有七門課,基礎理論、醫古文、解剖理論、診斷學、中藥學、方劑學、藥理學。
沐懷夕在方劑、診斷、中藥學上頗有儲備,但對醫古文、解剖、藥理的儲備不足,又因為入學比其他人晚,很是辛苦地補了又補,才勉強跟上了學習進度。
而她在上課時,不止一次聽到教授感歎,如今中醫凋零,就是因為傳承斷檔,若是能找到更多更詳實的醫方、診斷記錄就好了。
沐懷夕深受啟發,在教授布置的診斷學作業中引用了自家傳承醫書中的醫案,再結合自己在衛生院時的診斷記錄,詳實辨證了小兒驚風急救。
她的這份作業足有二十來頁,教授在收到的時候就很是驚訝,畢竟這隻是診斷學的隨堂作業,沒想到會有人這般認真對待。
當教授看完她的作業後,第一時間將她請到了辦公室。
“這裏麵的醫案都是你在衛生院時收集的?”白發蒼蒼的老教授打量著她,見她眼神明亮清澈,對她的印象就好了三分。
沐懷夕搖搖頭,解釋道,“這裏麵有我爺爺看診時留下的醫案,也有從我家家傳醫書上摘下來的,我行醫時間尚短,也就遇到過兩例。”
“跟我說說你”,老教授原先隻知道她是軍營衛生院的,立了功才被送了進來,還以為是關係戶,沒想到治學如此嚴謹。
沐懷夕簡短講了自己曾經的經曆,老教授心中一會兒點頭一會兒搖頭,“原來你是家傳中醫,有基礎的。”
他想了想,從桌上摸出一隻牛皮信封,寫上了一處地址遞過來,“你若是願意的話,可以將這篇作業投稿到《中醫雜誌》上,如今的中醫不能再敝掃自珍,應該多分享多交流。”
“當然,這也是我的建議,這醫案中涉及你家傳醫書,若是不願意我也不勉強。”
中醫是有門檻的,到幾十年後仍是家傳大過學院授課,有傳承的醫師總是比旁人先起步,不同於在學術領域出現的學閥,醫閥是一直存在的。
“我願意”,沐懷夕捏緊了信封,毫不猶豫地點了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