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玉傑的死還真不是李從嘉給咒的, 雖然李從嘉當初接到消息的時候也想過,這貨怎麽不去死?但是李從嘉就是覺得左玉傑的死是湊巧。
而且左玉傑這一次純屬自己作死, 從他說要挖李從嘉祖墳開始,就已經注定了他這個結局。
畢竟欽陵那裏可不僅僅是李c一個人的陵寢, 無論哪個皇帝陵寢旁邊都會有陪葬墓,而且這些陪葬墓一般都是高官侯爵。
南唐的確是被打敗過,但是周國針對的隻是南唐皇室,而南唐的那些官員除了寧死不屈的,大部分都得以保存。
隻要不是特別野蠻的外族,都不會做出將大臣都趕盡殺絕的事情――人都殺光了,他們要找誰來幹活呢?
於是南唐的官員沒跑的基本上都保存了下來, 這裏麵好多人家都有祖輩葬在欽陵周圍, 雖然左玉傑說要挖的是欽陵,但是萬一沒有挖對,把他們家祖墳給挖了怎麽辦?
這事兒誰能幹?
然而沒人敢反對,因為反對的人都被左玉傑殺死了, 石守信至今還沒死, 主要是因為石守信手裏還有兵,勢力基本上能跟左玉傑抗衡,隻不過馬上能打天下不能馬上治天下,石守信現在除了手裏的一點兵權,剩下的全被架空。
為了自己小命不敢出聲反對,但是並不代表這些人認命,祖墳是多麽重要的存在, 沒有人能夠不在意,於是這些人就聚集起來,密謀推翻左玉傑,畢竟左玉傑這種做法已經觸及到大家的底線了。
隻是左玉傑如今在南周可以說是一手遮天,想要幹掉他是多麽不容易的事情,最容易的就是物理上的消滅。
於是,李從嘉之前剛剛想的找遊俠兒買左玉傑的性命,轉頭就被南周的官員付諸行動,他們更加了解左玉傑的習慣和作息,所以他們成功了。
隻用了兩個遊俠兒,就將左玉傑置於死地,而左玉傑死了之後,整個左家也早到了滅頂式的打擊,他的那些擁躉幾乎沒有還手之力,畢竟之前那些人還在對左玉傑俯首稱臣,轉頭就翻臉,誰都沒有準備,甚至……死的並不僅僅是左玉傑一個人。
李從嘉看著情報部發回來的詳細情報,對著李仲寓說道:“看到了嗎?這就叫一步錯步步錯,左玉傑就是做了一個錯誤的決定,所以導致他眾叛親離。”
李仲寓用力點了點頭說道:“兒子知道了,這就是說一定要做個端方君子。”
別別別,你要是當個端方君子,這世界就沒大唐什麽事兒啦!
皇帝,可以腹黑,可以平庸,但就不能是個君子。
李從嘉連忙教育兒子:“不,這是告訴你不要去試圖挑戰大多數人的利益,尤其是不要把人逼到死角,當然這不是讓你退縮,如果實在退無可退,那也不用懼怕什麽,隻不過在做之前記得想清楚後果,最好做到萬無一失。”
李仲寓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李從嘉摸了摸他的頭說道:“好了,今天就到這裏,去玩吧,別忘了把太傅他們留的作業寫完。”
李仲寓乖乖行禮退下,李從嘉心裏數著數,數到一百的時候,就看到釋雪庭從他屋子裏的櫃子中走了出來――那櫃子壓根就是個擺設,實際上是通向地道的遮掩。
釋雪庭一出來就發現李從嘉看上去似是有些發愁,不由得十分意外:“怎麽了?”
左玉傑死了,南周重新陷入混亂,現在沒人敢再用祖墳威脅李從嘉,他怎麽看上去還是那副樣子?
李從嘉將剛剛的事情說了一遍,然後歎了口氣說道:“我真是擔心大郎被他們教成君子。”
釋雪庭爽朗一笑:“你擔心什麽?這些朝堂上的老狐狸怎麽可能教出一個傻子?”
李從嘉歪頭看著他問道:“說不定就有人希望有個傻子皇帝呢?”
釋雪庭淡定說道:“隻要是正常人都不會有這種想法,如果有這種想法的,那是反賊,就算皇帝不是傻子他也會嚐試挑戰一下。”
李從嘉也覺得自己的擔心可笑,不由得長出一口氣說道:“哎,教育孩子這種事情真是太難了,總是擔心有什麽地方教不到,擔心他的思想跑偏,實際上我自己都還有缺點呢。”
釋雪庭摸了摸李從嘉的頭說道:“你已經做的足夠好,大郎跟我知道的任何一位太子都不同。”
李從嘉伸了個懶腰說道:“兒孫自有兒孫福,不想了,現在南周已經沒有了威脅,拿下來是遲早的事情,燕雲十六州還有六個州在契丹人手裏,這讓我耿耿於懷。”
釋雪庭說道:“然而現在你還不能動手。”
是啊,至少要等蕭綽被廢或者被賜死才行,李從嘉閉上眼睛,開始回想耶律賢到底是什麽時候掛的,仔細算一算,耶律賢至少還有十幾年好活。
當然這是在不出意外的前提下,如今曆史已經被篡改的麵目全非,李從嘉也不確定耶律賢是不是還能活到那個時候,不過想想當年耶律賢重病纏身還能活那麽久,現在沒有聽說他身體不好的消息,應該能活更久吧?
如果讓李從嘉來看的話,耶律賢對大唐的威脅遠不如蕭綽,所以先幹掉蕭綽才是最主要的,蕭綽或死或廢,就想辦法弄死耶律賢,如今耶律賢的兒子都還很小,到時候幼主繼位,有沒有強有力的外祖家幫忙,契丹內亂可期。
李從嘉告訴自己別著急,別著急,治大國如烹小鮮,急是急不來的,有這個時間他不如想辦法發展一下國內。
有關於土地分配的問題被擺在了台麵上,之前所有的官員,包括李從嘉都在回避這個問題,說實話,這是個很難解決的問題,自古以來凡是農民造反,都跟土地有關。
唐初的均田製一開始看上去還不錯,然而等到人口越來越多的時候,就顯現出這種土地分配製度的問題。
人多了,土地不夠,就要開始爭搶,於是就出現了亂世,亂世之後人口變少,土地分配就又變的容易很多。
李從嘉之前不是不想搞土改,而是真的不知道怎麽搞,那個時候國內千頭萬緒,所有的事情似乎都比這個重要,畢竟現在百姓都有土地耕種,甚至還有大片的土地沒有人去耕種,沒辦法人少。
隻不過這一切都是因為李從嘉的“吝嗇”。
李從嘉是“吝嗇”的,他很少封賞爵位,現在整個大唐一共兩位親王兩位郡王,國公也隻有兩個,從侯爵開始多了一些,然而也就是一些,整個大唐有爵位的人不超過三百。
對比一下前唐剛開國之初大肆封賞爵位的情況,如今的大唐的確是很小氣。
然而沒有人說什麽,因為大唐的爵位不世襲,小一輩想要爵位就要自己去努力,當然也不是不能繼承,如果有人得到爵位之後夠努力,那麽他的爵位就可以變成降等繼承,或者三世後降等繼承等等。
就算是皇家親王享受的待遇也不過是五世之後降等襲爵。
這在以前曆朝曆代都沒有存在過,隻有追封才會這樣,有人勸過李從嘉,李從嘉態度很堅硬。
沒有人敢表達不滿,也沒人敢反叛,因為火?器的製作方法隻有李從嘉的死忠才知道,或者說是最先進的火?器製作方法,現在工部那些隨便一個官員都能接觸的,都不是什麽秘密。
當然最主要的是李從嘉自己都沒有多少莊園土地!作為皇帝,他手上的莊子估計還不如石守信的大,聽起來讓人覺得心酸,卻很有效的讓下麵人閉上了嘴。
可是隻是一味的苛待功臣是不行的,國家的發展其實就跟小家一樣,剛搬進新家什麽東西都不多,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那些東西會慢慢變多。
朝廷也是一樣,現在李從嘉控製著爵位不肆意封賞,但是總有人會立功,比如說趙匡胤,他的爵位就已經變成了世襲,沒有降等,除非家裏出現大逆不道的人丟了爵位。
李弘冀和李景達因為特殊親王之位也是世襲,以後難免還有這樣的情況,李從嘉必須提前想好,前唐已經用鮮血警告了他,他一點也不敢怠慢。
範質等人也不敢怠慢,他們聽說李從嘉要動土改的腦筋,就不由得勸道:“陛下,不可操之過急。”
李從嘉擺手說道:“我隻是未雨綢繆,沒有今天說了明天就幹,現在我隻想知道經過這幾年的休養生息,大唐的人口增加了嗎?”
一說起這個,戶部尚書臉上的喜色都止不住,站出來拱手說道:“啟稟陛下,如今人口數已經是一年前的兩倍了!”
李從嘉沒有立刻高興,反而問道:“新生兒占多少?”
“啟稟陛下,新生兒占七成!”
大家都知道李從嘉的意思,之前因為搞了養老保險,收回了秀才的特權,但是同時也增加了秀才的名額,下麵的反抗情緒並不是很激烈,畢竟當了秀才之後收下那些農戶也是為了積攢錢財,現在隻要考上秀才,每年隻要繳納一點點錢,後半輩子都不用發愁,而且當上了秀才,如果想要繼續深造,去書院讀書還有補貼,這還有什麽不滿意的?
不滿意的是那些富戶出身的秀才,滿意的是那些窮苦出身,這個世界上總是窮人多富人少,這也是李從嘉敢這麽幹的原因之一。
不過也正因為這樣,擴出了好多農戶,所以李從嘉才問新生兒的占比。
聽到這個數字之後,李從嘉瞬間通體舒暢,新生兒就代表著未來,現在可沒有計劃生育。
李從嘉敲著椅子上的扶手說道:“我有意將土地收歸朝廷所有,然後再實行承包製。”
眾人一頭問號地看著李從嘉,李從嘉說道:“土地最好都在朝廷手裏攥著,想要蓋房種地都需要跟朝廷買年限,到了年限之後,這些土地依舊歸屬朝廷,想要怎麽做都是朝廷的事情。”
趙普倒抽一口氣:“這個……隻怕不行吧?”
李從嘉堅定說道:“沒什麽不行的。”
兔朝已經用自己的經驗告訴李從嘉,這樣是可以的。
然而還有一個很嚴肅的問題就是世家當如何。
自古以來世家都占據著大片的土地,不過到了李從嘉這裏,經過隋朝唐朝兩個朝代堅持不懈的打擊世家,在經過幾十年的亂勢,世家不說凋零殆盡也差不多了。
隻不過李從嘉知道這些世家的生命力十分頑強,如果不管的話,不出十年,他們就能恢複元氣,到時候就能來繼續禍害大唐了,李從嘉必須從現在開始就抑製世家。
世家是什麽,不就是世卿世祿?而想要世卿世祿不讀書是不行的,讀書需要錢,錢從哪裏來?在這個年頭,土地是最主要的收入來源。
李從嘉要的就是抑製他們手上的土地,土地不再私人化,而且要嚴格規定,宅基地是宅基地,耕種地是耕種地。
這很難,李從嘉知道,但是再難也要去做啊。
李從嘉歎了口氣說道:“我盡最大努力不想給後世子孫留障礙,諸君與我共勉吧。”
內閣眾人拿著李從嘉搞出來的章程,越看越是糾結,到最後範質問道:“可是陛下,這樣依舊沒有解決人口過剩的問題。”
是的,這一群人居然在討論人口多了土地不夠怎麽辦。
李從嘉舒舒服服地往禦座後背上一靠問道:“嶺南是個好地方。”
魏仁浦苦笑著說道:“那裏可是著名的煙瘴之地啊,我的陛下。”
嶺南在這個年代絕對是大家避之唯恐不及的存在,
那個地方出了名的濕熱,而且還有煙瘴,雖然名義上說是歸屬大唐,然而那裏山太多,土人也太多,大部分都是土人自製,隻有幾個土人首領每年意思意思的過來上貢,表示臣服,其他時間都屬於遊離在大唐政治體係之外的存在。
李從嘉摸著下巴說道:“這件事情我會交給書院的醫學生去搞,這個不用擔心。唯一需要擔心的就是沒有人去,如今中原的土地已經被耕種了幾千年,已經沒有那麽肥沃,而江南的土地一年卻能熟兩季稻子,這麽好的地方,還是要去開發一下的,至於那些野人,肯歸化的一視同仁,不肯歸化就代表著他們心有反意,就按照反賊處理吧。”
開疆拓土總是避免不了流血犧牲,如果可以李從嘉不想殺那麽多人,可是沒辦法,土人頭領應該不會太聽話。
範質等人一想到兩季稻就不由得心熱,以前他們阻止李從嘉打契丹,主要是因為契丹並不能給大唐提供多少物資,相對於中原,那個地方還是貧瘠的,要不然契丹為什麽總是想要南下?
但是嶺南不一樣,更何況打嶺南不算是侵略,而是平叛,畢竟嶺南已經是大唐的土地,隻不過是那片土地上的人不聽話而已。
隻要能夠解決煙瘴問題,那就什麽問題都不是!
李從嘉回到書房之後,釋雪庭慢條斯理地說了句:“其實你還有別的辦法。”
李從嘉問道:“怎麽說?”
釋雪庭抬頭看著他說道:“你完全可以收稅,大不了就是讓那些嶺南土人多交一些稅,那邊產糧多,糧食總是夠用的。”
李從嘉活動了一下脖子說道:“可那片土地始終都不完全屬於大唐,這讓我不安心。”
“這可不像你,你一定有別的想法。”釋雪庭說的十分篤定。
李從嘉嘿嘿笑道:“知我者雪庭也,嶺南的確不錯,但是嶺南的西南方,越過大理還有更好的地方,那裏的人沒有大唐的百姓這麽勤勞,但是卻能夠輕易收獲糧食和各種農作物,那裏才是真正的好地方。”
李從嘉一邊說著一邊想起了後世泰國那裏便宜好吃的各種水果,忍不住就想流口水。
人都是貪婪的,李從嘉現在真的是看到好地方就想收歸囊中,畢竟現在這些地方都是弱小的,不拿過來簡直是對不起自己。
釋雪庭不知道李從嘉從哪裏得知這些,然而他一點也不懷疑李從嘉,而且李從嘉的描述讓他都忍不住怦然心動,好地方誰都喜歡。
不過他很快就冷靜下來說道:“說這些為時尚早,你現在需要解決的是大唐境內的事。”
大唐境內?大唐境內有什麽事?現在雖然說不上海清河晏,但也算是天下太平,還能有什麽事?李從嘉沒把釋雪庭的話放在心上,但是很快他就知道釋雪庭是什麽意思了。
<a id="ads" href="/">【本站首發,最快更新】</a>
他的土改到底是遇到了阻力,而且阻力十分大,別的地方都還好說,隻是相州以東就再也推行不下去,那邊的人反撲的厲害。
李從嘉看了一下輿圖就知道為什麽會反撲這麽厲害,現在沒有省的概念,但是李從嘉知道,相州以東那一片地方就是山東。
山東,齊魯之地,自古以來就是孔家的地盤,而那裏有著依附著孔家形成的大大小小世家無數,隋唐時期就算再怎麽打壓也沒用,甚至到了晚唐時期,這種看法更加根深蒂固,山東士族連皇家都不放在眼裏,更不要提其他王侯。
想當年前唐李氏真真正正世家出身,但就是因為有胡化之嫌,山東士族都敢不把李二鳳放在眼裏,如今的李從嘉……雖然說是李唐後裔,但是大家都知道,他們家跟隴西李氏根本沒什麽關係,他的祖父甚至是個乞兒,在這種情況下山東士族自然更看不起李從嘉。
以前李從嘉也不在意,愛看得起看不起,老子又不指著你們過日子,別找老子麻煩就行,最主要的是,他完全可以讓這幾家絕跡於朝堂,反正他是開國之君他說了算,到現在朝堂上愣是真的沒有崔盧李鄭王這幾家的人,當然同姓會有,卻跟他們沒有關係!
這幾家早就不滿,現在李從嘉又要土改,他們態度自然更加惡劣。
李從嘉盯著奏疏的目光很冰冷,他現在已經明白皇權代表著什麽,這些人是覺得他真的好說話?
隻是怎麽處理也的確讓人頭疼,幾百年門閥,想要畢其功於一役是不可能的,隻能一點點分化,想要讓一個大家族分崩離析最簡單的辦法是什麽?讓這一家子中最愚蠢的人當上家主。
可是這不是李從嘉說了算的,李從嘉有些煩躁的在書房之內走來走去,一轉頭就看見釋雪庭坐在那裏看著他,李從嘉忍不住問道:“我能把他們都幹掉嗎?”
釋雪庭忍不住皺眉:“重光,製怒,你沒發現你最近越來越暴戾了嗎?”
李從嘉深吸一口氣讓自己冷靜下來之後,歎了口氣說道:“有這些人在我能冷靜才怪,他們眼中隻看得見自己的家族,根本不管國家和百姓的死活,這樣的人要來何用?”
釋雪庭也覺得棘手,他知道李從嘉最怕的就是這種情況,然而偏偏就來了。
那些門閥士族十分硬氣的拒絕李從嘉的每一條命令,甚至還逐條反駁,表示他們所作所為才是符合禮教,另加根本就是胡來。
就在李從嘉被氣得肝火旺盛,每天都要吃苦瓜敗火的時候,一個更加讓他心焦的消息傳來:秋七月,蝗蔽天下。
就在李從嘉忙著想辦法消滅蝗蟲賑災的時候,一封萬言書流傳天下,其中俱是指責李從嘉多麽殘暴不仁,從舉例商紂暴虐到唐末烽煙,從天人感應到帝王失德,還說蝗蟲就是上天給李從嘉的懲罰,他們唯一沒有攻訐的就是李從嘉的陰私事。
這下子李從嘉真的被氣成了河豚。
而且左玉傑這一次純屬自己作死, 從他說要挖李從嘉祖墳開始,就已經注定了他這個結局。
畢竟欽陵那裏可不僅僅是李c一個人的陵寢, 無論哪個皇帝陵寢旁邊都會有陪葬墓,而且這些陪葬墓一般都是高官侯爵。
南唐的確是被打敗過,但是周國針對的隻是南唐皇室,而南唐的那些官員除了寧死不屈的,大部分都得以保存。
隻要不是特別野蠻的外族,都不會做出將大臣都趕盡殺絕的事情――人都殺光了,他們要找誰來幹活呢?
於是南唐的官員沒跑的基本上都保存了下來, 這裏麵好多人家都有祖輩葬在欽陵周圍, 雖然左玉傑說要挖的是欽陵,但是萬一沒有挖對,把他們家祖墳給挖了怎麽辦?
這事兒誰能幹?
然而沒人敢反對,因為反對的人都被左玉傑殺死了, 石守信至今還沒死, 主要是因為石守信手裏還有兵,勢力基本上能跟左玉傑抗衡,隻不過馬上能打天下不能馬上治天下,石守信現在除了手裏的一點兵權,剩下的全被架空。
為了自己小命不敢出聲反對,但是並不代表這些人認命,祖墳是多麽重要的存在, 沒有人能夠不在意,於是這些人就聚集起來,密謀推翻左玉傑,畢竟左玉傑這種做法已經觸及到大家的底線了。
隻是左玉傑如今在南周可以說是一手遮天,想要幹掉他是多麽不容易的事情,最容易的就是物理上的消滅。
於是,李從嘉之前剛剛想的找遊俠兒買左玉傑的性命,轉頭就被南周的官員付諸行動,他們更加了解左玉傑的習慣和作息,所以他們成功了。
隻用了兩個遊俠兒,就將左玉傑置於死地,而左玉傑死了之後,整個左家也早到了滅頂式的打擊,他的那些擁躉幾乎沒有還手之力,畢竟之前那些人還在對左玉傑俯首稱臣,轉頭就翻臉,誰都沒有準備,甚至……死的並不僅僅是左玉傑一個人。
李從嘉看著情報部發回來的詳細情報,對著李仲寓說道:“看到了嗎?這就叫一步錯步步錯,左玉傑就是做了一個錯誤的決定,所以導致他眾叛親離。”
李仲寓用力點了點頭說道:“兒子知道了,這就是說一定要做個端方君子。”
別別別,你要是當個端方君子,這世界就沒大唐什麽事兒啦!
皇帝,可以腹黑,可以平庸,但就不能是個君子。
李從嘉連忙教育兒子:“不,這是告訴你不要去試圖挑戰大多數人的利益,尤其是不要把人逼到死角,當然這不是讓你退縮,如果實在退無可退,那也不用懼怕什麽,隻不過在做之前記得想清楚後果,最好做到萬無一失。”
李仲寓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李從嘉摸了摸他的頭說道:“好了,今天就到這裏,去玩吧,別忘了把太傅他們留的作業寫完。”
李仲寓乖乖行禮退下,李從嘉心裏數著數,數到一百的時候,就看到釋雪庭從他屋子裏的櫃子中走了出來――那櫃子壓根就是個擺設,實際上是通向地道的遮掩。
釋雪庭一出來就發現李從嘉看上去似是有些發愁,不由得十分意外:“怎麽了?”
左玉傑死了,南周重新陷入混亂,現在沒人敢再用祖墳威脅李從嘉,他怎麽看上去還是那副樣子?
李從嘉將剛剛的事情說了一遍,然後歎了口氣說道:“我真是擔心大郎被他們教成君子。”
釋雪庭爽朗一笑:“你擔心什麽?這些朝堂上的老狐狸怎麽可能教出一個傻子?”
李從嘉歪頭看著他問道:“說不定就有人希望有個傻子皇帝呢?”
釋雪庭淡定說道:“隻要是正常人都不會有這種想法,如果有這種想法的,那是反賊,就算皇帝不是傻子他也會嚐試挑戰一下。”
李從嘉也覺得自己的擔心可笑,不由得長出一口氣說道:“哎,教育孩子這種事情真是太難了,總是擔心有什麽地方教不到,擔心他的思想跑偏,實際上我自己都還有缺點呢。”
釋雪庭摸了摸李從嘉的頭說道:“你已經做的足夠好,大郎跟我知道的任何一位太子都不同。”
李從嘉伸了個懶腰說道:“兒孫自有兒孫福,不想了,現在南周已經沒有了威脅,拿下來是遲早的事情,燕雲十六州還有六個州在契丹人手裏,這讓我耿耿於懷。”
釋雪庭說道:“然而現在你還不能動手。”
是啊,至少要等蕭綽被廢或者被賜死才行,李從嘉閉上眼睛,開始回想耶律賢到底是什麽時候掛的,仔細算一算,耶律賢至少還有十幾年好活。
當然這是在不出意外的前提下,如今曆史已經被篡改的麵目全非,李從嘉也不確定耶律賢是不是還能活到那個時候,不過想想當年耶律賢重病纏身還能活那麽久,現在沒有聽說他身體不好的消息,應該能活更久吧?
如果讓李從嘉來看的話,耶律賢對大唐的威脅遠不如蕭綽,所以先幹掉蕭綽才是最主要的,蕭綽或死或廢,就想辦法弄死耶律賢,如今耶律賢的兒子都還很小,到時候幼主繼位,有沒有強有力的外祖家幫忙,契丹內亂可期。
李從嘉告訴自己別著急,別著急,治大國如烹小鮮,急是急不來的,有這個時間他不如想辦法發展一下國內。
有關於土地分配的問題被擺在了台麵上,之前所有的官員,包括李從嘉都在回避這個問題,說實話,這是個很難解決的問題,自古以來凡是農民造反,都跟土地有關。
唐初的均田製一開始看上去還不錯,然而等到人口越來越多的時候,就顯現出這種土地分配製度的問題。
人多了,土地不夠,就要開始爭搶,於是就出現了亂世,亂世之後人口變少,土地分配就又變的容易很多。
李從嘉之前不是不想搞土改,而是真的不知道怎麽搞,那個時候國內千頭萬緒,所有的事情似乎都比這個重要,畢竟現在百姓都有土地耕種,甚至還有大片的土地沒有人去耕種,沒辦法人少。
隻不過這一切都是因為李從嘉的“吝嗇”。
李從嘉是“吝嗇”的,他很少封賞爵位,現在整個大唐一共兩位親王兩位郡王,國公也隻有兩個,從侯爵開始多了一些,然而也就是一些,整個大唐有爵位的人不超過三百。
對比一下前唐剛開國之初大肆封賞爵位的情況,如今的大唐的確是很小氣。
然而沒有人說什麽,因為大唐的爵位不世襲,小一輩想要爵位就要自己去努力,當然也不是不能繼承,如果有人得到爵位之後夠努力,那麽他的爵位就可以變成降等繼承,或者三世後降等繼承等等。
就算是皇家親王享受的待遇也不過是五世之後降等襲爵。
這在以前曆朝曆代都沒有存在過,隻有追封才會這樣,有人勸過李從嘉,李從嘉態度很堅硬。
沒有人敢表達不滿,也沒人敢反叛,因為火?器的製作方法隻有李從嘉的死忠才知道,或者說是最先進的火?器製作方法,現在工部那些隨便一個官員都能接觸的,都不是什麽秘密。
當然最主要的是李從嘉自己都沒有多少莊園土地!作為皇帝,他手上的莊子估計還不如石守信的大,聽起來讓人覺得心酸,卻很有效的讓下麵人閉上了嘴。
可是隻是一味的苛待功臣是不行的,國家的發展其實就跟小家一樣,剛搬進新家什麽東西都不多,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那些東西會慢慢變多。
朝廷也是一樣,現在李從嘉控製著爵位不肆意封賞,但是總有人會立功,比如說趙匡胤,他的爵位就已經變成了世襲,沒有降等,除非家裏出現大逆不道的人丟了爵位。
李弘冀和李景達因為特殊親王之位也是世襲,以後難免還有這樣的情況,李從嘉必須提前想好,前唐已經用鮮血警告了他,他一點也不敢怠慢。
範質等人也不敢怠慢,他們聽說李從嘉要動土改的腦筋,就不由得勸道:“陛下,不可操之過急。”
李從嘉擺手說道:“我隻是未雨綢繆,沒有今天說了明天就幹,現在我隻想知道經過這幾年的休養生息,大唐的人口增加了嗎?”
一說起這個,戶部尚書臉上的喜色都止不住,站出來拱手說道:“啟稟陛下,如今人口數已經是一年前的兩倍了!”
李從嘉沒有立刻高興,反而問道:“新生兒占多少?”
“啟稟陛下,新生兒占七成!”
大家都知道李從嘉的意思,之前因為搞了養老保險,收回了秀才的特權,但是同時也增加了秀才的名額,下麵的反抗情緒並不是很激烈,畢竟當了秀才之後收下那些農戶也是為了積攢錢財,現在隻要考上秀才,每年隻要繳納一點點錢,後半輩子都不用發愁,而且當上了秀才,如果想要繼續深造,去書院讀書還有補貼,這還有什麽不滿意的?
不滿意的是那些富戶出身的秀才,滿意的是那些窮苦出身,這個世界上總是窮人多富人少,這也是李從嘉敢這麽幹的原因之一。
不過也正因為這樣,擴出了好多農戶,所以李從嘉才問新生兒的占比。
聽到這個數字之後,李從嘉瞬間通體舒暢,新生兒就代表著未來,現在可沒有計劃生育。
李從嘉敲著椅子上的扶手說道:“我有意將土地收歸朝廷所有,然後再實行承包製。”
眾人一頭問號地看著李從嘉,李從嘉說道:“土地最好都在朝廷手裏攥著,想要蓋房種地都需要跟朝廷買年限,到了年限之後,這些土地依舊歸屬朝廷,想要怎麽做都是朝廷的事情。”
趙普倒抽一口氣:“這個……隻怕不行吧?”
李從嘉堅定說道:“沒什麽不行的。”
兔朝已經用自己的經驗告訴李從嘉,這樣是可以的。
然而還有一個很嚴肅的問題就是世家當如何。
自古以來世家都占據著大片的土地,不過到了李從嘉這裏,經過隋朝唐朝兩個朝代堅持不懈的打擊世家,在經過幾十年的亂勢,世家不說凋零殆盡也差不多了。
隻不過李從嘉知道這些世家的生命力十分頑強,如果不管的話,不出十年,他們就能恢複元氣,到時候就能來繼續禍害大唐了,李從嘉必須從現在開始就抑製世家。
世家是什麽,不就是世卿世祿?而想要世卿世祿不讀書是不行的,讀書需要錢,錢從哪裏來?在這個年頭,土地是最主要的收入來源。
李從嘉要的就是抑製他們手上的土地,土地不再私人化,而且要嚴格規定,宅基地是宅基地,耕種地是耕種地。
這很難,李從嘉知道,但是再難也要去做啊。
李從嘉歎了口氣說道:“我盡最大努力不想給後世子孫留障礙,諸君與我共勉吧。”
內閣眾人拿著李從嘉搞出來的章程,越看越是糾結,到最後範質問道:“可是陛下,這樣依舊沒有解決人口過剩的問題。”
是的,這一群人居然在討論人口多了土地不夠怎麽辦。
李從嘉舒舒服服地往禦座後背上一靠問道:“嶺南是個好地方。”
魏仁浦苦笑著說道:“那裏可是著名的煙瘴之地啊,我的陛下。”
嶺南在這個年代絕對是大家避之唯恐不及的存在,
那個地方出了名的濕熱,而且還有煙瘴,雖然名義上說是歸屬大唐,然而那裏山太多,土人也太多,大部分都是土人自製,隻有幾個土人首領每年意思意思的過來上貢,表示臣服,其他時間都屬於遊離在大唐政治體係之外的存在。
李從嘉摸著下巴說道:“這件事情我會交給書院的醫學生去搞,這個不用擔心。唯一需要擔心的就是沒有人去,如今中原的土地已經被耕種了幾千年,已經沒有那麽肥沃,而江南的土地一年卻能熟兩季稻子,這麽好的地方,還是要去開發一下的,至於那些野人,肯歸化的一視同仁,不肯歸化就代表著他們心有反意,就按照反賊處理吧。”
開疆拓土總是避免不了流血犧牲,如果可以李從嘉不想殺那麽多人,可是沒辦法,土人頭領應該不會太聽話。
範質等人一想到兩季稻就不由得心熱,以前他們阻止李從嘉打契丹,主要是因為契丹並不能給大唐提供多少物資,相對於中原,那個地方還是貧瘠的,要不然契丹為什麽總是想要南下?
但是嶺南不一樣,更何況打嶺南不算是侵略,而是平叛,畢竟嶺南已經是大唐的土地,隻不過是那片土地上的人不聽話而已。
隻要能夠解決煙瘴問題,那就什麽問題都不是!
李從嘉回到書房之後,釋雪庭慢條斯理地說了句:“其實你還有別的辦法。”
李從嘉問道:“怎麽說?”
釋雪庭抬頭看著他說道:“你完全可以收稅,大不了就是讓那些嶺南土人多交一些稅,那邊產糧多,糧食總是夠用的。”
李從嘉活動了一下脖子說道:“可那片土地始終都不完全屬於大唐,這讓我不安心。”
“這可不像你,你一定有別的想法。”釋雪庭說的十分篤定。
李從嘉嘿嘿笑道:“知我者雪庭也,嶺南的確不錯,但是嶺南的西南方,越過大理還有更好的地方,那裏的人沒有大唐的百姓這麽勤勞,但是卻能夠輕易收獲糧食和各種農作物,那裏才是真正的好地方。”
李從嘉一邊說著一邊想起了後世泰國那裏便宜好吃的各種水果,忍不住就想流口水。
人都是貪婪的,李從嘉現在真的是看到好地方就想收歸囊中,畢竟現在這些地方都是弱小的,不拿過來簡直是對不起自己。
釋雪庭不知道李從嘉從哪裏得知這些,然而他一點也不懷疑李從嘉,而且李從嘉的描述讓他都忍不住怦然心動,好地方誰都喜歡。
不過他很快就冷靜下來說道:“說這些為時尚早,你現在需要解決的是大唐境內的事。”
大唐境內?大唐境內有什麽事?現在雖然說不上海清河晏,但也算是天下太平,還能有什麽事?李從嘉沒把釋雪庭的話放在心上,但是很快他就知道釋雪庭是什麽意思了。
<a id="ads" href="/">【本站首發,最快更新】</a>
他的土改到底是遇到了阻力,而且阻力十分大,別的地方都還好說,隻是相州以東就再也推行不下去,那邊的人反撲的厲害。
李從嘉看了一下輿圖就知道為什麽會反撲這麽厲害,現在沒有省的概念,但是李從嘉知道,相州以東那一片地方就是山東。
山東,齊魯之地,自古以來就是孔家的地盤,而那裏有著依附著孔家形成的大大小小世家無數,隋唐時期就算再怎麽打壓也沒用,甚至到了晚唐時期,這種看法更加根深蒂固,山東士族連皇家都不放在眼裏,更不要提其他王侯。
想當年前唐李氏真真正正世家出身,但就是因為有胡化之嫌,山東士族都敢不把李二鳳放在眼裏,如今的李從嘉……雖然說是李唐後裔,但是大家都知道,他們家跟隴西李氏根本沒什麽關係,他的祖父甚至是個乞兒,在這種情況下山東士族自然更看不起李從嘉。
以前李從嘉也不在意,愛看得起看不起,老子又不指著你們過日子,別找老子麻煩就行,最主要的是,他完全可以讓這幾家絕跡於朝堂,反正他是開國之君他說了算,到現在朝堂上愣是真的沒有崔盧李鄭王這幾家的人,當然同姓會有,卻跟他們沒有關係!
這幾家早就不滿,現在李從嘉又要土改,他們態度自然更加惡劣。
李從嘉盯著奏疏的目光很冰冷,他現在已經明白皇權代表著什麽,這些人是覺得他真的好說話?
隻是怎麽處理也的確讓人頭疼,幾百年門閥,想要畢其功於一役是不可能的,隻能一點點分化,想要讓一個大家族分崩離析最簡單的辦法是什麽?讓這一家子中最愚蠢的人當上家主。
可是這不是李從嘉說了算的,李從嘉有些煩躁的在書房之內走來走去,一轉頭就看見釋雪庭坐在那裏看著他,李從嘉忍不住問道:“我能把他們都幹掉嗎?”
釋雪庭忍不住皺眉:“重光,製怒,你沒發現你最近越來越暴戾了嗎?”
李從嘉深吸一口氣讓自己冷靜下來之後,歎了口氣說道:“有這些人在我能冷靜才怪,他們眼中隻看得見自己的家族,根本不管國家和百姓的死活,這樣的人要來何用?”
釋雪庭也覺得棘手,他知道李從嘉最怕的就是這種情況,然而偏偏就來了。
那些門閥士族十分硬氣的拒絕李從嘉的每一條命令,甚至還逐條反駁,表示他們所作所為才是符合禮教,另加根本就是胡來。
就在李從嘉被氣得肝火旺盛,每天都要吃苦瓜敗火的時候,一個更加讓他心焦的消息傳來:秋七月,蝗蔽天下。
就在李從嘉忙著想辦法消滅蝗蟲賑災的時候,一封萬言書流傳天下,其中俱是指責李從嘉多麽殘暴不仁,從舉例商紂暴虐到唐末烽煙,從天人感應到帝王失德,還說蝗蟲就是上天給李從嘉的懲罰,他們唯一沒有攻訐的就是李從嘉的陰私事。
這下子李從嘉真的被氣成了河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