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宗很想問問李從嘉是不是腦有疾, 七歲的太子,監國?
這是在逗他嗎?
李從嘉看周宗十分驚訝的表情, 歎氣說道:“天有不測風雲,若是有個萬一……至少大郎登基也能少些阻力, 屆時就靠首輔輔佐大郎了呀。”
周宗聽了差點給李從嘉跪下,他有些不淡定地說道:“殿下不看好此行嗎?若是如此,殿下何必執意過去?”
李從嘉見周宗情緒不對連忙說道:“我隻是預防,預防,完事不算勝先算敗才比較有退路,孤注一擲是逼不得已時的選擇。”
周宗低頭看了看李仲寓說道:“太子殿下……尚且年幼,監國……”
李從嘉微微一笑:“我隻要他出現在政事堂, 不是十分要緊的事情, 你們多教教他,言傳身教,我自己都沒有經驗,做的不好, 自然要仰仗你們了。”
周宗眉頭舒展, 在他看來李從嘉這是在借機給李仲寓刷存在感,順便讓李仲寓接受一下內閣政事氛圍的熏陶。
他自然是舉雙手雙腳讚同,然而其他人……
周宗決定去替李從嘉說服一下內閣其他大臣,然而讓他意外的是,其他人居然都沒有任何反對的意思。
其中韓熙載是最讚成的,他也有自己的想法,眼看著他就要致仕, 他致仕之後,韓儔現在算是韓家官職最高的,然而韓熙載也說不好他能不能入閣。
入閣這種事情不僅要憑借本事,還要有一點點運氣,現在大唐看上去似乎能夠入閣的人不多,但那是因為李從嘉自己就很年輕,他自己的人還沒培養起來。
在過個十幾二十年,他的人成長起來,正好跟韓儔競爭,到時候韓儔能夠走到什麽高度不好說,而韓熙載也因為致仕並不能給他幫助,甚至如果那個時候他已經去世,就更加沒用。
衝著他的麵子,韓家在李從嘉這一朝能夠得到一些優待,然而等將來李仲寓登基,韓家若是沒有出彩的人,那就隻能越來越邊緣,韓熙載準備趁著太子年幼,先刷刷好感度,至少讓他能夠想起韓家這個家族。
其他人想法也跟韓熙載差不多,大概就是提前投資,他們也看出來了,李從嘉的繼承人如果不出大意外那就肯定是李仲寓,而李從嘉對李仲寓的培養也十分盡心,既然如此不趁著太子年幼投資感情,還等啥時候?
李從嘉讓李仲寓監國的事情傳到了周娥皇那裏,周娥皇不得不親自來找了他一趟說道:“殿下為何讓大郎監國?他畢竟還小。”
李從嘉對她就沒有那麽多解釋,隻是說道:“內閣那邊已經同意,你也不要擔心,至於其他……不要多管,我在與不在都沒什麽區別,跟以往一樣就行。”
周娥皇心裏一突,她聽出了李從嘉話裏的警告之意,然而她沒想明白的是,李從嘉在警告什麽?她自覺並沒有做什麽出格的事情。
周娥皇的疑問是周夫人回答的,畢竟是親媽,直接就說道:“殿下是在告訴你,別以為太子年幼你就可以母後臨朝。”
周娥皇心跳加快,母後臨朝這四個字讓她有些激動有些緊張,似乎有些想去做,卻又不敢。
周夫人到底了解女兒,低聲說道:“別做傻事,回頭若是連累大郎,得不償失。”
周娥皇冷靜下來,這才想到李從嘉隻是出征,並不是……政事她依舊沒有插手的餘地,隻能平靜一下心情說道:“我之前從未做出過這種事情,他居然如此防我。”
當然這句話是對周夫人說的,她跟李從嘉的關係……李從嘉不防著她才奇怪,現在她唯一欣慰的就是李從嘉跟李仲寓感情很好,或許李從嘉真的把李仲寓當成了兒子也說不定。
周夫人果然不疑有他,隻是安撫說道:“殿下這也是先……嗯,先說清楚也是對你有維護之意,若是你行差踏錯做出這種事情,到時候縱然他不怪罪你,朝臣也不會放過你的。”
周夫人本來想說李從嘉這是先小人後君子,但是後來想了想覺得這句話對李從嘉不太尊敬,隻好換了一種說法。
周娥皇心中沒什麽想法,隻要李從嘉對她兒子好,她什麽都可以忍。
李從嘉的出行儀仗讓他自己削了又削,直削到禮部幾乎滿地打滾的不同意,就連內閣都抗議才罷休。
禮部因為這個加班加的都快想死了,李從嘉也不是折騰他們,主要是之前這些人製定出來的各種禮製什麽的,比之皇帝也差不到哪兒去了,雖然誰都知道,李從嘉就等著拿下長安登基為帝,但現在畢竟不是,所以李從嘉就用這個理由開始砍。
剛開始大家也覺得是那麽個意思,然而李從嘉大概是砍上癮了,就差他輕車從簡出行,那怎麽行?好歹唐王出行的儀仗代表的是唐國的臉麵好嗎?不能讓人看扁!
李從嘉無奈隻能聽從了他們的建議,他也不是不好麵子,如果不著急,他也會希望怎麽華麗怎麽來,怎麽撐氣場怎麽來。
然而之前的儀仗,李從嘉看完之後覺得,估計走半年他都到不了前線,或者是等他到那裏了,仗都打完了!
那他帶著軍隊是過去幹嘛的?西域到中原多日遊?
現在勉強看著出行人員數目沒那麽龐大,不會太拖累行進速度,那就可以。
出行人員不多,需要準備的時間也就沒那麽多,然而李從嘉劃下的七天時間也是要了禮部各人的老命,恨不得一天有二十四個時辰幹活!
李從嘉也很感慨,七年前他剛到西域的時候,想要去什麽地方,說了就直接帶人走,現在居然還要準備那麽長時間!
不過更讓他感慨的是,穿過來眼看著就快十年了,就連這具身體都快要奔三,時間過的也是很快。
他還沒感慨多久,禮部終於是過來告訴他,已經準備好了所有的東西,就等他觸發了。
出發的時候還有一套儀式要做,等都搞定走的時候已經接近中午,拖著大隊沒走多遠就要停下來紮營,畢竟在西域並不適合趕夜路,一旦太陽落山,晝夜溫差足以凍死人,必須趕日落之前搭好帳篷,弄好晚飯吃完該休息的休息,該巡邏的巡邏。
李從嘉這次出征帶的是楊新和周曄,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這兩個人他是要重點培養的,不過很多人都不把楊新當做對手,實在是楊新的短板很明顯,他缺失的童年教育不是後來想補就能補上來的,對比起來周曄似乎更加有競爭力一點。
然而他們誰都沒想過,隻要周曄沒有特別逆天的功勞,李從嘉都不準備讓他入閣,如果周宗僅僅是首輔,那麽周曄入閣也沒問題,然而他們還是國戚,周曄跟李仲寓是表兄弟關係,這就不好了,周家一臉兩代恩寵,容易出事情。
韓儔也不行,韓儔偏向性太明顯,他適合做外交官,並不適合做閣老,其實李從嘉還是很看好楊新的,除了這幾個人之外,他最看好的是師行一的一個小徒弟羅子言,隻不過如今羅子言官位太低,李從嘉想要用他,就必須讓他按部就班的升職刷履曆。
不過羅子言的出現讓他心情很好,羅子言是個代表,這代表著師行一那個書院的學生已經開始慢慢步入朝堂,過不了多久,就能成為朝上的中堅力量。
李從嘉正在琢磨著若是韓熙載乞骸骨的話,他要不要再調個人入閣的時候,一直坐在他下手看書的楊新忽然問道:“殿下,我師父……是真的沒事了嗎?”
楊新都快要把自己憋死了,釋雪庭的來信隻是報平安,具體什麽都沒說,而楊新因為地位的關係,連這一句報平安的話都沒有看到,作為弟子,楊新怎麽會不擔心釋雪庭?
隻是之前看李從嘉不像是很緊張的樣子,他就忍了下來,現在營帳之中就他們兩個人,哦,還有春生和桃符,不過他們兩個也是熟人了,楊新也就不藏著掖著,果斷問了出來。
李從嘉放下手中的毛筆,接過春生遞過來的布巾擦了擦手之後笑道:“我以為你已經不擔心了,怎麽現在才想起來問?”
楊新抓了抓頭說道:“之前大家都忙,而且我問了也都告訴我不會有事情,可是再問他們也說不出什麽來,我就……”
李從嘉無奈說道:“不要怪大家,實在是……就連我都不知道國師如今在什麽地方,他隻說自己平安,不說在哪裏,若是告訴我,或許我還能判斷一二。”
好在楊新也並不是非要知道釋雪庭的位置,隻要知道他平安就好。
不過李從嘉跟釋雪庭似乎總是有一種默契存在,他剛說不知道釋雪庭的位置,釋雪庭就給他寄來了一封信,並且是私人信件,告訴他自在哪裏。
李從嘉拿到信之後,發現這次的信件並不簡短,除了告訴他自己在哪裏之外,還告訴了李從嘉,不要費心費力的在樞密院中找奸?細了,因為他已經知道是誰告密。
那是個李從嘉之前萬萬想不到的人――馮鶴榮!
李從嘉看到這三個字的時候一陣茫然,馮鶴榮?怎麽可能?他怎麽會知道釋雪庭的行軍路線?
就算馮延巳還活著都未必能夠知道這些東西,馮鶴榮身上沒有任何官職,紈絝子弟一個,怎麽會知道這些?
然而釋雪庭既然已經給出了結論,那麽他肯定早就調查過,李從嘉繼續看下去之後,才知道,馮鶴榮的確是沒有資格知道這些事情,然而馮家總還有些門生故舊,李從嘉也不可能一刀切的將跟馮家有關的家族全部都趕出朝堂。
馮鶴榮要知道消息就十分容易了,後來的事情也很簡單,馮鶴榮眼見事情不好,直接拋下了家族裏的其他人,帶著自己的妻子兒女一路跑到了北周,北周還有馮家分支,到了那裏之後,馮鶴榮憑借著自己知道的情報在北周還混了個官當。
釋雪庭的行軍路線自然也就不再變的隱秘,甚至北周也知道,之前唐國擺出來要跟遼國死磕的架勢都是假的,醉翁之意不在酒,他們想要的是長安!
雖然長安如今有各種不便利,地形和漕運都不好解決,可那畢竟是自己的地盤,北周不可能輕易讓出來,而且跟契丹打他們打不贏,合計一下打西唐還是有把握的,所以就直接打了。
李從嘉看完信之後,心裏對馮鶴榮恨得不行,覺得之前對馮家的處理也實在是太過輕鬆。
他坐在案幾前半晌,抬頭對楊新說道:“來,幫我擬旨。”
楊新聽了差點把手中的書扔出去:“什……什麽?”
李從嘉挑眉問道:“我沒說清楚?”
楊新連忙擺手:“不……不是,我是想說,我去把周舍人叫來吧。”
李從嘉看了一眼沙漏說道:“不必了,時間不早,他想必已經睡下,明早還要趕路。”
楊新苦著臉說道:“可是我不會啊。”
李從嘉隻好說道:“旨意都是有固定格式的,用詞也有講究,並不難……”他說到一半,想到那些講究的用詞,楊新還真未必會知道,畢竟很多詞語表麵上看是一個意思,實際上是另外一個意思,他隻好說道:“這樣,我說,你記,明早交給周曄重新整理一份。”
楊新頓時鬆口氣,他現在的確是在補文化課,然而擬旨這種事情太高端,他還沒補到那裏。
好在楊新現在的書法倒也還不錯,書寫速度也跟得上,李從嘉試探了兩句之後,就放心一邊思索一邊說,完全不再去顧慮楊新的寫字速度。
他這次下旨主要就是讓樞密院繼續嚴查,雖然釋雪庭說這次的奸?細並非出自內部,但是在李從嘉看來,這也是樞密院內部監管不嚴。
什麽是機密?機密就是父母妻兒皆不能言,除非有一天這件事情不再是秘密,否則就必須爛在肚子裏,隱瞞一輩子!
馮鶴榮那麽輕易就能得到消息,別人是不是也能得到消息?這年頭,叛徒並不是隻有那麽一兩個,隻要有國外勢力想要得到消息肯下本錢挖,總會有人抵擋不住誘惑,說出去。
李從嘉倒也沒要求樞密院所有人都能做到守口如瓶,然而至少中高層是必須能夠做到的吧?要不然李從嘉開那麽高的工資,難道是為了養奸?細玩?
必須整頓!而且要馬上整頓,並且不能耽誤東征,這個要求不低,不過李從嘉沒有要求期限,也沒有硬性規定,至於怎麽做那就看李景達他們的了。
李從嘉語氣嚴肅,要求卻鬆也不是因為他心軟,而是他忽然良心發現,想起來自己好像才是樞密院樞密使,出現這麽大的事情,他的責任首當其衝。
李從嘉略有些心虛,甩鍋這種事情不是他的習慣,但又不好跟臣下承認錯誤,隻好嚴厲批評然後輕輕放下。
這份旨意寫完之後,李從嘉拿出了輿圖,楊新看著他忍不住說道:“殿下,時間不早了,就寢吧。”
李從嘉笑道:“我是無妨的,在車上總能補眠,你先去睡,我再看看國師的位置。”
楊新一聽也不想走,跟著挨挨蹭蹭的想要看釋雪庭如今到底在什麽地方。
釋雪庭信上說如今他是在華州境內,確切點說是直接沿著秦嶺山脈到了華山附近!
李從嘉對釋雪庭翻山越嶺的能力十分佩服,也不知道他怎麽在敵人眼皮子底下,深入到敵後的!
是的,釋雪庭現在如今身處的地方是北周境內,按照道理來說,他這個舉動實在是太過冒險,其實最好的方法應該是及時收攏部族,跟趙匡胤匯合,然後商量怎麽攻打京兆府。
不過,李從嘉覺得自己隱約能夠猜到釋雪庭的想法――不就是想要半路截住北周過來的援軍嗎?
隻是憑著釋雪庭手上的五萬人馬,想要徹底攔截住對方的援軍怕也是不容易,李從嘉覺得自己有必要幫釋雪庭減輕一些壓力,於是第二天,他就下令,讓潘美帶五千兵馬繞至同州,他們的任務隻有一個――拿下義倉,阻截河道!
潘美在聽了之後,頗有些驚訝,忍不住問道:“國師說了要這樣打嗎?”
李從嘉挑眉:“你不信我?”
潘美立刻低頭,他當然不敢明著質疑李從嘉,然而私底下忍不住還是嘀咕兩句,誰都得承認李從嘉在文治上的確有一手,官員體係的製定,還有稅收,甚至研發武器也勉強能算,然而這都是文職啊,他的領兵履曆比起諸位大將來其實也就那樣。
而潘美實際上是趙匡胤手下有名的將領之一,在趙匡胤依附大唐之前,潘美已經名聲在外,他也的確有資格懷疑李從嘉的軍事素養。
然而李從嘉憑借的並不是他在軍事上的眼光,他憑借的是自己跟釋雪庭的默契!
當然這種事情是不能說出去的,李從嘉直接說道:“我讓你去,你去就是,國師屆時自然會配合,我也會下令讓紫亭候配合,我不是讓你去送死,這點你記住就可以了。”
潘美還是有些不安心:“若是國師……沒有此意呢?”
李從嘉含笑不語,心裏想的卻是,如果釋雪庭跟他連這點默契都沒有,那他就過去啃死釋雪庭算了!
潘美帶著滿腹疑惑走了,就算他再怎麽有功勞,李從嘉都給他下了命令,他也不可能真的違抗。
而與此同時,李從嘉人還沒到就給趙匡胤發下了命令,當然並沒有特別詳細,他隻是讓趙匡胤在接到潘美已經動手的消息之後就開始攻打京兆府,趁著對方援軍尚未完全到位,先拿下來再說。
至於李從嘉……他決定要去華山一趟!
本來他出來就是為了去見釋雪庭,現在有了對方下落,更是有了理由。
楊新跟周曄都快要嚇哭了,他們本來以為李從嘉就算是過來也是坐鎮州,然而萬萬沒想到,李從嘉居然要帶人去華山!那是敵人的地盤好嗎?要是讓人知道李從嘉來了,那些援軍估計也不用去京兆府,直接衝來這裏將李從嘉直接帶走就贏了!
可是他們兩個都勸不住李從嘉,李從嘉出來一共帶了一萬人,五千人給了潘美,他甚至還分出了三千人去幫趙匡胤,就這麽帶著兩千人要去敵人地盤上進行武裝旅遊!
真是要給他跪了,楊新和周曄也的確是跪了,李從嘉根本不管他們那些,周曄狠狠給李從嘉記上了一筆,決定回去跟他爹告狀,以後讓大夥把李從嘉留在京城,別出來抽風!
<a id="ads" href="/">【本站首發,最快更新】</a>
楊新和周曄苦逼兮兮的跟著李從嘉走,更過分的是,李從嘉居然還讓他們化整為零,在山嶺之間穿梭,這簡直是要了周曄的命!
周曄雖然也算是經曆過國家興衰的人,然而他自小到大其實沒吃什麽苦,而這一次基本上把他沒吃過的苦全都吃了,最坑爹的是,李從嘉這個應該比他更養尊處優的人比他還適應叢林生活!
楊新就更別提,周曄懷疑他是猴子轉世,到了山林之間他更加遊刃有餘!
李從嘉想要見釋雪庭的心非常的迫切,根本來不及體諒周曄,隻好讓周曄盡量跟在後麵,如果跟不上就帶人找個地方等他。
周曄自然不願意被落下,做臣子的怎麽能讓君主深入險境而自己躲在一旁苟且偷生?
於是他毅然決然的跟上了,也幸好是跟上,才讓他感覺自己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
這是在逗他嗎?
李從嘉看周宗十分驚訝的表情, 歎氣說道:“天有不測風雲,若是有個萬一……至少大郎登基也能少些阻力, 屆時就靠首輔輔佐大郎了呀。”
周宗聽了差點給李從嘉跪下,他有些不淡定地說道:“殿下不看好此行嗎?若是如此,殿下何必執意過去?”
李從嘉見周宗情緒不對連忙說道:“我隻是預防,預防,完事不算勝先算敗才比較有退路,孤注一擲是逼不得已時的選擇。”
周宗低頭看了看李仲寓說道:“太子殿下……尚且年幼,監國……”
李從嘉微微一笑:“我隻要他出現在政事堂, 不是十分要緊的事情, 你們多教教他,言傳身教,我自己都沒有經驗,做的不好, 自然要仰仗你們了。”
周宗眉頭舒展, 在他看來李從嘉這是在借機給李仲寓刷存在感,順便讓李仲寓接受一下內閣政事氛圍的熏陶。
他自然是舉雙手雙腳讚同,然而其他人……
周宗決定去替李從嘉說服一下內閣其他大臣,然而讓他意外的是,其他人居然都沒有任何反對的意思。
其中韓熙載是最讚成的,他也有自己的想法,眼看著他就要致仕, 他致仕之後,韓儔現在算是韓家官職最高的,然而韓熙載也說不好他能不能入閣。
入閣這種事情不僅要憑借本事,還要有一點點運氣,現在大唐看上去似乎能夠入閣的人不多,但那是因為李從嘉自己就很年輕,他自己的人還沒培養起來。
在過個十幾二十年,他的人成長起來,正好跟韓儔競爭,到時候韓儔能夠走到什麽高度不好說,而韓熙載也因為致仕並不能給他幫助,甚至如果那個時候他已經去世,就更加沒用。
衝著他的麵子,韓家在李從嘉這一朝能夠得到一些優待,然而等將來李仲寓登基,韓家若是沒有出彩的人,那就隻能越來越邊緣,韓熙載準備趁著太子年幼,先刷刷好感度,至少讓他能夠想起韓家這個家族。
其他人想法也跟韓熙載差不多,大概就是提前投資,他們也看出來了,李從嘉的繼承人如果不出大意外那就肯定是李仲寓,而李從嘉對李仲寓的培養也十分盡心,既然如此不趁著太子年幼投資感情,還等啥時候?
李從嘉讓李仲寓監國的事情傳到了周娥皇那裏,周娥皇不得不親自來找了他一趟說道:“殿下為何讓大郎監國?他畢竟還小。”
李從嘉對她就沒有那麽多解釋,隻是說道:“內閣那邊已經同意,你也不要擔心,至於其他……不要多管,我在與不在都沒什麽區別,跟以往一樣就行。”
周娥皇心裏一突,她聽出了李從嘉話裏的警告之意,然而她沒想明白的是,李從嘉在警告什麽?她自覺並沒有做什麽出格的事情。
周娥皇的疑問是周夫人回答的,畢竟是親媽,直接就說道:“殿下是在告訴你,別以為太子年幼你就可以母後臨朝。”
周娥皇心跳加快,母後臨朝這四個字讓她有些激動有些緊張,似乎有些想去做,卻又不敢。
周夫人到底了解女兒,低聲說道:“別做傻事,回頭若是連累大郎,得不償失。”
周娥皇冷靜下來,這才想到李從嘉隻是出征,並不是……政事她依舊沒有插手的餘地,隻能平靜一下心情說道:“我之前從未做出過這種事情,他居然如此防我。”
當然這句話是對周夫人說的,她跟李從嘉的關係……李從嘉不防著她才奇怪,現在她唯一欣慰的就是李從嘉跟李仲寓感情很好,或許李從嘉真的把李仲寓當成了兒子也說不定。
周夫人果然不疑有他,隻是安撫說道:“殿下這也是先……嗯,先說清楚也是對你有維護之意,若是你行差踏錯做出這種事情,到時候縱然他不怪罪你,朝臣也不會放過你的。”
周夫人本來想說李從嘉這是先小人後君子,但是後來想了想覺得這句話對李從嘉不太尊敬,隻好換了一種說法。
周娥皇心中沒什麽想法,隻要李從嘉對她兒子好,她什麽都可以忍。
李從嘉的出行儀仗讓他自己削了又削,直削到禮部幾乎滿地打滾的不同意,就連內閣都抗議才罷休。
禮部因為這個加班加的都快想死了,李從嘉也不是折騰他們,主要是之前這些人製定出來的各種禮製什麽的,比之皇帝也差不到哪兒去了,雖然誰都知道,李從嘉就等著拿下長安登基為帝,但現在畢竟不是,所以李從嘉就用這個理由開始砍。
剛開始大家也覺得是那麽個意思,然而李從嘉大概是砍上癮了,就差他輕車從簡出行,那怎麽行?好歹唐王出行的儀仗代表的是唐國的臉麵好嗎?不能讓人看扁!
李從嘉無奈隻能聽從了他們的建議,他也不是不好麵子,如果不著急,他也會希望怎麽華麗怎麽來,怎麽撐氣場怎麽來。
然而之前的儀仗,李從嘉看完之後覺得,估計走半年他都到不了前線,或者是等他到那裏了,仗都打完了!
那他帶著軍隊是過去幹嘛的?西域到中原多日遊?
現在勉強看著出行人員數目沒那麽龐大,不會太拖累行進速度,那就可以。
出行人員不多,需要準備的時間也就沒那麽多,然而李從嘉劃下的七天時間也是要了禮部各人的老命,恨不得一天有二十四個時辰幹活!
李從嘉也很感慨,七年前他剛到西域的時候,想要去什麽地方,說了就直接帶人走,現在居然還要準備那麽長時間!
不過更讓他感慨的是,穿過來眼看著就快十年了,就連這具身體都快要奔三,時間過的也是很快。
他還沒感慨多久,禮部終於是過來告訴他,已經準備好了所有的東西,就等他觸發了。
出發的時候還有一套儀式要做,等都搞定走的時候已經接近中午,拖著大隊沒走多遠就要停下來紮營,畢竟在西域並不適合趕夜路,一旦太陽落山,晝夜溫差足以凍死人,必須趕日落之前搭好帳篷,弄好晚飯吃完該休息的休息,該巡邏的巡邏。
李從嘉這次出征帶的是楊新和周曄,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這兩個人他是要重點培養的,不過很多人都不把楊新當做對手,實在是楊新的短板很明顯,他缺失的童年教育不是後來想補就能補上來的,對比起來周曄似乎更加有競爭力一點。
然而他們誰都沒想過,隻要周曄沒有特別逆天的功勞,李從嘉都不準備讓他入閣,如果周宗僅僅是首輔,那麽周曄入閣也沒問題,然而他們還是國戚,周曄跟李仲寓是表兄弟關係,這就不好了,周家一臉兩代恩寵,容易出事情。
韓儔也不行,韓儔偏向性太明顯,他適合做外交官,並不適合做閣老,其實李從嘉還是很看好楊新的,除了這幾個人之外,他最看好的是師行一的一個小徒弟羅子言,隻不過如今羅子言官位太低,李從嘉想要用他,就必須讓他按部就班的升職刷履曆。
不過羅子言的出現讓他心情很好,羅子言是個代表,這代表著師行一那個書院的學生已經開始慢慢步入朝堂,過不了多久,就能成為朝上的中堅力量。
李從嘉正在琢磨著若是韓熙載乞骸骨的話,他要不要再調個人入閣的時候,一直坐在他下手看書的楊新忽然問道:“殿下,我師父……是真的沒事了嗎?”
楊新都快要把自己憋死了,釋雪庭的來信隻是報平安,具體什麽都沒說,而楊新因為地位的關係,連這一句報平安的話都沒有看到,作為弟子,楊新怎麽會不擔心釋雪庭?
隻是之前看李從嘉不像是很緊張的樣子,他就忍了下來,現在營帳之中就他們兩個人,哦,還有春生和桃符,不過他們兩個也是熟人了,楊新也就不藏著掖著,果斷問了出來。
李從嘉放下手中的毛筆,接過春生遞過來的布巾擦了擦手之後笑道:“我以為你已經不擔心了,怎麽現在才想起來問?”
楊新抓了抓頭說道:“之前大家都忙,而且我問了也都告訴我不會有事情,可是再問他們也說不出什麽來,我就……”
李從嘉無奈說道:“不要怪大家,實在是……就連我都不知道國師如今在什麽地方,他隻說自己平安,不說在哪裏,若是告訴我,或許我還能判斷一二。”
好在楊新也並不是非要知道釋雪庭的位置,隻要知道他平安就好。
不過李從嘉跟釋雪庭似乎總是有一種默契存在,他剛說不知道釋雪庭的位置,釋雪庭就給他寄來了一封信,並且是私人信件,告訴他自在哪裏。
李從嘉拿到信之後,發現這次的信件並不簡短,除了告訴他自己在哪裏之外,還告訴了李從嘉,不要費心費力的在樞密院中找奸?細了,因為他已經知道是誰告密。
那是個李從嘉之前萬萬想不到的人――馮鶴榮!
李從嘉看到這三個字的時候一陣茫然,馮鶴榮?怎麽可能?他怎麽會知道釋雪庭的行軍路線?
就算馮延巳還活著都未必能夠知道這些東西,馮鶴榮身上沒有任何官職,紈絝子弟一個,怎麽會知道這些?
然而釋雪庭既然已經給出了結論,那麽他肯定早就調查過,李從嘉繼續看下去之後,才知道,馮鶴榮的確是沒有資格知道這些事情,然而馮家總還有些門生故舊,李從嘉也不可能一刀切的將跟馮家有關的家族全部都趕出朝堂。
馮鶴榮要知道消息就十分容易了,後來的事情也很簡單,馮鶴榮眼見事情不好,直接拋下了家族裏的其他人,帶著自己的妻子兒女一路跑到了北周,北周還有馮家分支,到了那裏之後,馮鶴榮憑借著自己知道的情報在北周還混了個官當。
釋雪庭的行軍路線自然也就不再變的隱秘,甚至北周也知道,之前唐國擺出來要跟遼國死磕的架勢都是假的,醉翁之意不在酒,他們想要的是長安!
雖然長安如今有各種不便利,地形和漕運都不好解決,可那畢竟是自己的地盤,北周不可能輕易讓出來,而且跟契丹打他們打不贏,合計一下打西唐還是有把握的,所以就直接打了。
李從嘉看完信之後,心裏對馮鶴榮恨得不行,覺得之前對馮家的處理也實在是太過輕鬆。
他坐在案幾前半晌,抬頭對楊新說道:“來,幫我擬旨。”
楊新聽了差點把手中的書扔出去:“什……什麽?”
李從嘉挑眉問道:“我沒說清楚?”
楊新連忙擺手:“不……不是,我是想說,我去把周舍人叫來吧。”
李從嘉看了一眼沙漏說道:“不必了,時間不早,他想必已經睡下,明早還要趕路。”
楊新苦著臉說道:“可是我不會啊。”
李從嘉隻好說道:“旨意都是有固定格式的,用詞也有講究,並不難……”他說到一半,想到那些講究的用詞,楊新還真未必會知道,畢竟很多詞語表麵上看是一個意思,實際上是另外一個意思,他隻好說道:“這樣,我說,你記,明早交給周曄重新整理一份。”
楊新頓時鬆口氣,他現在的確是在補文化課,然而擬旨這種事情太高端,他還沒補到那裏。
好在楊新現在的書法倒也還不錯,書寫速度也跟得上,李從嘉試探了兩句之後,就放心一邊思索一邊說,完全不再去顧慮楊新的寫字速度。
他這次下旨主要就是讓樞密院繼續嚴查,雖然釋雪庭說這次的奸?細並非出自內部,但是在李從嘉看來,這也是樞密院內部監管不嚴。
什麽是機密?機密就是父母妻兒皆不能言,除非有一天這件事情不再是秘密,否則就必須爛在肚子裏,隱瞞一輩子!
馮鶴榮那麽輕易就能得到消息,別人是不是也能得到消息?這年頭,叛徒並不是隻有那麽一兩個,隻要有國外勢力想要得到消息肯下本錢挖,總會有人抵擋不住誘惑,說出去。
李從嘉倒也沒要求樞密院所有人都能做到守口如瓶,然而至少中高層是必須能夠做到的吧?要不然李從嘉開那麽高的工資,難道是為了養奸?細玩?
必須整頓!而且要馬上整頓,並且不能耽誤東征,這個要求不低,不過李從嘉沒有要求期限,也沒有硬性規定,至於怎麽做那就看李景達他們的了。
李從嘉語氣嚴肅,要求卻鬆也不是因為他心軟,而是他忽然良心發現,想起來自己好像才是樞密院樞密使,出現這麽大的事情,他的責任首當其衝。
李從嘉略有些心虛,甩鍋這種事情不是他的習慣,但又不好跟臣下承認錯誤,隻好嚴厲批評然後輕輕放下。
這份旨意寫完之後,李從嘉拿出了輿圖,楊新看著他忍不住說道:“殿下,時間不早了,就寢吧。”
李從嘉笑道:“我是無妨的,在車上總能補眠,你先去睡,我再看看國師的位置。”
楊新一聽也不想走,跟著挨挨蹭蹭的想要看釋雪庭如今到底在什麽地方。
釋雪庭信上說如今他是在華州境內,確切點說是直接沿著秦嶺山脈到了華山附近!
李從嘉對釋雪庭翻山越嶺的能力十分佩服,也不知道他怎麽在敵人眼皮子底下,深入到敵後的!
是的,釋雪庭現在如今身處的地方是北周境內,按照道理來說,他這個舉動實在是太過冒險,其實最好的方法應該是及時收攏部族,跟趙匡胤匯合,然後商量怎麽攻打京兆府。
不過,李從嘉覺得自己隱約能夠猜到釋雪庭的想法――不就是想要半路截住北周過來的援軍嗎?
隻是憑著釋雪庭手上的五萬人馬,想要徹底攔截住對方的援軍怕也是不容易,李從嘉覺得自己有必要幫釋雪庭減輕一些壓力,於是第二天,他就下令,讓潘美帶五千兵馬繞至同州,他們的任務隻有一個――拿下義倉,阻截河道!
潘美在聽了之後,頗有些驚訝,忍不住問道:“國師說了要這樣打嗎?”
李從嘉挑眉:“你不信我?”
潘美立刻低頭,他當然不敢明著質疑李從嘉,然而私底下忍不住還是嘀咕兩句,誰都得承認李從嘉在文治上的確有一手,官員體係的製定,還有稅收,甚至研發武器也勉強能算,然而這都是文職啊,他的領兵履曆比起諸位大將來其實也就那樣。
而潘美實際上是趙匡胤手下有名的將領之一,在趙匡胤依附大唐之前,潘美已經名聲在外,他也的確有資格懷疑李從嘉的軍事素養。
然而李從嘉憑借的並不是他在軍事上的眼光,他憑借的是自己跟釋雪庭的默契!
當然這種事情是不能說出去的,李從嘉直接說道:“我讓你去,你去就是,國師屆時自然會配合,我也會下令讓紫亭候配合,我不是讓你去送死,這點你記住就可以了。”
潘美還是有些不安心:“若是國師……沒有此意呢?”
李從嘉含笑不語,心裏想的卻是,如果釋雪庭跟他連這點默契都沒有,那他就過去啃死釋雪庭算了!
潘美帶著滿腹疑惑走了,就算他再怎麽有功勞,李從嘉都給他下了命令,他也不可能真的違抗。
而與此同時,李從嘉人還沒到就給趙匡胤發下了命令,當然並沒有特別詳細,他隻是讓趙匡胤在接到潘美已經動手的消息之後就開始攻打京兆府,趁著對方援軍尚未完全到位,先拿下來再說。
至於李從嘉……他決定要去華山一趟!
本來他出來就是為了去見釋雪庭,現在有了對方下落,更是有了理由。
楊新跟周曄都快要嚇哭了,他們本來以為李從嘉就算是過來也是坐鎮州,然而萬萬沒想到,李從嘉居然要帶人去華山!那是敵人的地盤好嗎?要是讓人知道李從嘉來了,那些援軍估計也不用去京兆府,直接衝來這裏將李從嘉直接帶走就贏了!
可是他們兩個都勸不住李從嘉,李從嘉出來一共帶了一萬人,五千人給了潘美,他甚至還分出了三千人去幫趙匡胤,就這麽帶著兩千人要去敵人地盤上進行武裝旅遊!
真是要給他跪了,楊新和周曄也的確是跪了,李從嘉根本不管他們那些,周曄狠狠給李從嘉記上了一筆,決定回去跟他爹告狀,以後讓大夥把李從嘉留在京城,別出來抽風!
<a id="ads" href="/">【本站首發,最快更新】</a>
楊新和周曄苦逼兮兮的跟著李從嘉走,更過分的是,李從嘉居然還讓他們化整為零,在山嶺之間穿梭,這簡直是要了周曄的命!
周曄雖然也算是經曆過國家興衰的人,然而他自小到大其實沒吃什麽苦,而這一次基本上把他沒吃過的苦全都吃了,最坑爹的是,李從嘉這個應該比他更養尊處優的人比他還適應叢林生活!
楊新就更別提,周曄懷疑他是猴子轉世,到了山林之間他更加遊刃有餘!
李從嘉想要見釋雪庭的心非常的迫切,根本來不及體諒周曄,隻好讓周曄盡量跟在後麵,如果跟不上就帶人找個地方等他。
周曄自然不願意被落下,做臣子的怎麽能讓君主深入險境而自己躲在一旁苟且偷生?
於是他毅然決然的跟上了,也幸好是跟上,才讓他感覺自己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