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從嘉十分納悶, 在別人家裏搞事之後還派使者上門,這是什麽操作?真不怕他一生氣就把使臣給砍了?


    不過再一想, 還真是,對方並沒有明著來, 所以就算李從嘉氣成球也不能真的把使臣給砍了。


    不過姿態還是要高一點的,直接打發韓儔去跟使臣交涉,看看雅隆覺阿王到底是什麽意思?


    結果韓儔帶來的消息讓李從嘉覺得很有趣,雅隆覺阿王派使臣來主要是示好,而示好的方式居然是……告狀?


    雅隆覺阿王的使臣給出了亞澤王派人暗中支持回鶻人起義的證據,李從嘉看著那份所謂的證據頗有些哭笑不得,那是幾封信, 亞澤王跟那個所謂的義軍首領的通信。


    李從嘉不覺得這些信是真的, 亞澤王跟雅隆覺阿王雖然都是吐蕃皇族之後,但他們本身就是競爭關係,雅隆覺阿王送來這些信有很多可能性,最大的可能性大概就是為了借刀殺人。


    當然也有可能這些信是真的, 然而就算是真的又能怎麽樣?


    李從嘉當初說得強硬, 但是心裏也明白,現在的確不是個開戰的好時機,尤其是吐蕃跟大唐之間還隔著各種山脈,從行軍上來說就很艱難,而李從嘉的目的一直都是中原,如果將來有能力了可以打一打吐蕃的主意,如今這一片地方他是不會想要的。


    釋雪庭將這些書信整理起來之後說道:“也未必沒用。”


    李從嘉抬頭看向他挑眉問道:“什麽用?”


    釋雪庭笑道:“把這些書信給亞澤王送過去啊。”


    李從嘉眨了眨眼, 頓時笑道:“這倒是個好方法,表麵上是質問,暗中則是告訴他雅隆覺阿王出賣他或者是栽贓嫁禍他,讓他們兩個狗咬狗去好了,吐蕃的事情,我們不插手。”


    釋雪庭聽了之後不由失笑,自從李從嘉當上唐王之後,這麽接地氣的話還真是很少聽到了。


    李從嘉直接將這件事情交給釋雪庭,至於雅隆覺阿王的使者……就讓韓儔去應付吧,應付的差不多了估計對方也就要回去了。


    李從嘉轉而問道:“荊南那邊怎麽說?來消息了嗎?”


    釋雪庭臉上的表情頓時變得十分複雜,李從嘉一看他這樣頓時心裏咯噔一聲,忍不住問道:“難道有變?”


    這一瞬間李從嘉首先想到的是怎麽打下荊南,畢竟秘密控製荊南這件事情不被高家知道就算了,若是被他們知道,借道什麽的就別想了。


    隻是,不應該啊,李從嘉為了萬無一失特地讓趙匡胤去辦這件事情,畢竟趙匡胤這個人十分狡猾,李景達是不是狡猾不好說,然而這種不太光明的事情總不能讓自家叔叔去做。


    釋雪庭歎了口氣說道:“也不是,荊南倒是已經控製住了,隻不過過程……有些意外。”


    李從嘉頓時鬆了口氣:“你別嚇我,荊南實在是太重要,若是讓他們投靠南周或者蜀國,到時候我們會非常艱難。”


    釋雪庭說道:“趙匡胤此人……麵善心冷,高繼衝已經死在了他的手上。”


    李從嘉:????什麽玩意?


    看到李從嘉震驚的目光之後,釋雪庭無奈說道:“他並沒有聽從你的意見,倒也不是他公然違抗軍令,而是他跟白國公商議之後,覺得那個計劃太過簡陋,想要控製城巷並不是容易的事情,就算控製住了,對方也能隨時向蜀國或者說南周求救,並不一定非要歸順大唐。”


    李從嘉一想好想還真是這個樣子,曆史上北宋能夠不費吹灰之力的拿下荊南,主要是因為當初北宋幾乎已經占領了荊南周圍所有的地方,而當時北宋已經是中原最強大的國家,荊南就算想要投靠誰都沒有選擇,隻能選擇歸順。


    現在卻不是這樣,大唐的實力在西域已經讓許多人聞風喪膽,就連於闐都不敢輕易對大唐動手,但是在中原,隻怕還沒有什麽人知道大唐的底細,荊南也未必會把大唐放在眼中,更何況他還能隨時找別人當盟友。


    李從嘉背後出了一身冷汗,果然慣性思維害死人,如果不是腦子裏有這段曆史,隻怕他也不會隨便出這麽一個主意,也幸虧了趙匡胤沒有聽他的。


    “趙匡胤是怎麽做的?”李從嘉十分好奇。


    釋雪庭說道:“趙匡胤買通了高家的廚子,在接風宴上下毒。”


    接風宴自然就是高繼衝為了款待趙匡胤設下的宴席,李從嘉聽了之後有些意外:“他把高繼衝毒死了?”


    釋雪庭搖頭:“不,他是給自己下毒。”


    李從嘉震驚地問道:“給自己下毒?他不想活了?”


    那可是□□,不管什麽□□,就算有解藥解毒也需要一定時間,如果沒有掌握好時間的話,說不定就一命嗚呼了。


    釋雪庭歎氣:“當時的確是很危險,不過他挺了過來,然後就順理成章的派兵打下了荊南。”


    李從嘉皺眉:“既然打下來了,高繼衝該如何發落應該交給朝廷,他怎麽能私自下手呢?”


    “不是,是高繼衝自己點了王宮,王宮付之一炬,等火滅的時候隻剩下一片灰燼了。”


    李從嘉目瞪口呆,這一波操作有點誇張了吧?


    不過想想也是,曆史上高繼衝歸順之後能活下來是因為跟北宋其實沒有太大衝突,至少沒有人命官司。


    而這一次,雖然趙匡胤沒死,可他意圖謀害大唐重臣是真的,就算他說沒有做過,誰信?


    李從嘉坐在那裏半晌,才笑著說道:“這個趙匡胤……”他搖了搖頭,也不知道該怎麽評價趙匡胤,不得不說,能成大事的人,不管性格如何,節操還有沒有,這份決斷的本事卻是一般人都比不上的。


    若不是李從嘉運氣好,估計還真別想讓趙匡胤歸順大唐,是的,李從嘉一直覺得自己能走到今天就是因為運氣好。


    想了一會之後,李從嘉扯過一張信紙就寫信把趙匡胤罵了個狗血淋頭,重點罵他不愛惜自己身體。


    這樣一封信,雖然明麵上看是在斥責趙匡胤,實際上卻是在關心他,隻要趙匡胤腦子沒問題就不會想不明白。


    李從嘉寫完信之後,想了想說道:“趙匡胤也算是立下了功勞,我記得私庫裏還有幾根百年人參,選兩根給他送過去吧。”


    這樣為了事業連命都不要的小弟必須安撫,哪怕不是趙匡胤,沒有什麽本事,這樣的人也難得啊。


    同時李從嘉也很納悶,趙匡胤這是抽了什麽風呢?這件事情就算是換成李景達這麽做,他都比較理解,趙匡胤不像是這麽忠心的人啊。


    是的,在李從嘉心裏,趙匡胤從來就跟忠心沒啥關係,無論是曆史上的“陳橋兵變”,還是這個時空的背叛周國,從哪裏看都看不到趙匡胤的忠心,這又是在搞什麽?


    還能是搞什麽?怕你借機搞事啊。


    趙匡胤做這件事情也是逼不得已,他在前線收到指示的時候,當時就覺得不行,荊南的情況太複雜,若是大唐已經占據了中原的半壁江山,這樣做或許還行,現在可行不通。


    可是他又不敢寫折子,為將者最忌諱的就是對上司的決定指手畫腳,可這是明擺著行不通的,他唯一能夠做的大概就是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自己想辦法搞下荊南!


    然而趙匡胤也知道自己在李從嘉心裏大概也不是什麽忠誠的人,他擔心如果用自己的方法搞下荊南之後,會被李從嘉懷疑他要據地自守,畢竟荊南這個地方易守難攻,否則高家本來也沒什麽能人,哪裏能夠把持荊南這麽多年?


    趙匡胤並不想再繼續弄個割據政權,不說勞心勞力最後可能還一無所獲,就說他全家都還在刪丹呢!他總不能不顧妻子兒女吧?


    趙匡胤隻能出此下策,明擺著就是告訴李從嘉,為了大唐江山他可以不要性命,所以他沒有反心。


    當初趙匡胤要冒險,他手下所有人都不同意,脾氣火爆的甚至又說讓趙匡胤造反的話,趙匡胤當時按下了所有人一意孤行,他心裏還有個想法,或許可以借著這件事情將他跟李從嘉之間的那些隔閡抹去。


    畢竟從頭到尾,他跟李從嘉之間或許有著各種各樣的衝突,卻從來沒有生死大仇,他作為將領領兵在外作戰,最怕的就是君主的不信任,他必須將這種危險消弭於無形。


    事實證明,哪怕沒有了當宋□□的機會,趙匡胤依舊是趙匡胤,他賭對了!


    無論趙匡胤之前做過什麽,曆史上對李後主做過什麽,至少現在李從嘉不想再懷疑他,畢竟人家連命都可以不要了,還要求什麽?


    趙匡胤沒有等來聖旨,反而是等來一封信,看到信上李從嘉激烈的措辭,趙匡胤摸著胡子嘿嘿笑了兩聲。


    再看到李從嘉送來的各種解□□材的時候,趙匡胤的心就落在了胸腔裏,他知道隻要這次的仗打的漂亮,他在大唐的地位就再也無人能夠撼動,甚至還能更進一步。


    外姓王現在不敢想,畢竟就連李從嘉現在也不過稱王,還不敢自立為帝,但是國公什麽的……總能想一想吧?


    實在不行,能夠讓侯位世襲罔替也行啊,是的,趙匡胤身上這個爵位如今是降等襲爵,等到他兒子繼承爵位的時候就是伯爵了。


    趙匡胤精神抖擻,之前□□對他造成的損害似乎一瞬間就不見,整個人又生龍活虎的跳起來說道:“來人,備車去大營,我要與白國公商議軍情。”


    趙匡胤去找李景達,李景達是一點也不敢怠慢他,敢對自己下毒的狠人,惹不起惹不起,而且不管怎麽說李景達年紀已經不小,就算能帶兵估計也沒幾年可以熬了,可他的兒子隻有最小的那個繼承了他的一些天賦,剩下的當個紈絝子弟還可以,別的就別指望了。


    李景達覺得很有必要跟這些年輕一輩的將領打好關係,隻不過……李平和朱元比他也小不了多少,李弘冀是自家侄子,釋雪庭……他是個和尚,並且長時間住在宮裏,走的太近恐怕還會被懷疑探聽宮中秘聞,所以看來看去,也就趙匡胤合適了。


    <a id="ads" href="/">【本站首發,最快更新】</a>


    所以趙匡胤在李景達這裏得到了禮遇,趙匡胤也很客氣,兩個人客氣過之後,趙匡胤便問道:“國公,您看我們要不要多招些兵馬?”


    李景達搖頭說道:“現在數量已經很不少,在多招也都是新兵,訓不過來的。”


    趙匡胤搓了搓手說道:“不是,您看啊,蜀國跟南周是接壤的,殿下會不會在拿下蜀國之後,一鼓作氣將故土打下來?”


    李景達拿著茶杯的手一頓,繼而深深看了一眼趙匡胤,他居然都忘了這一點,難道李從嘉這次這麽激進的打蜀國,為的就是打下南周?


    李景達思考半晌之後才說道:“不妥。”


    趙匡胤一臉了然:“末將也知道不妥,隻是……擔心殿下心有執念啊。”


    畢竟是故國舊土,不是誰都能放得下的。


    李景達歎息說道:“我會試著勸勸殿下的。”


    趙匡胤頓時放心,他過來找李景達,為的就是這麽一句話,他一直在揣測李從嘉為什麽定準了蜀國,當然有一部分是因為這裏有井鹽,跟蜀國太囂張也有一定的關係,但李從嘉也不是沒忍過,當年在西域他忍了多久?可見不是不能忍的人,這次不再忍肯定是有原因,趙匡胤覺得南唐故土可能就是李從嘉的執念。


    不過這個話他不好跟李從嘉說,畢竟南唐的滅亡也有他的努力,這個話說不好就會讓李從嘉回憶起之前的事情,這種事情他能不出頭還是不出頭的好。


    隻是在這裏商議的兩個人根本沒想到,李從嘉壓根就想過先打南周,跟李景達想的一樣,他也覺得不太合適。


    北周比南周強大很多,留著南周還能消耗一下北周,把南周打下來,到那個時候南唐已經經曆了很多大戰役,國力肯定也不如現在,到時候麵對北周幾乎沒有優勢。


    所以李從嘉的想法是拿下蜀國,如果可以的話,就再打下南漢,如果不合適那就休養生息。


    蜀國雖然跟南周結盟,但是李從嘉一點也不擔心,南周不可能傾盡國力去幫蜀國打仗,他們還要防備北周呢。


    而且……李從嘉開始思考,北周拿到了雷盒,肯定是要對付南周的,如果讓他們那麽快拿下南周,北周的兵力幾乎沒有消耗,那怎麽行?要不要也援助南周一波?


    可以賣給他們雷盒,但是讓他們不要插手大唐跟蜀國之間的恩怨?


    李從嘉覺得這個可以有,至於之前交惡的事情,人與人之間還有緩和的時候呢,更不要說國與國了,畢竟南周跟大唐現在沒有直接的利益衝突。


    李從嘉將想法跟釋雪庭說了一下,釋雪庭問了一句:“南周之所以跟蜀國結盟或許就是在忌憚大唐。”


    李從嘉茫然:“為啥啊?”


    釋雪庭說道:“你看看輿圖,南周現在的國土與當年大唐幾乎一模一樣,南周自然要當心你打下蜀國之後會打他們的主意。”


    李從嘉恍然,他自己都沒想到這一點,也巧了,釋雪庭剛說完這個話,李景達的折子就遞了上來,裏麵正是說關於南周的事情,千叮嚀萬囑咐讓李從嘉不要衝動,隻要穩紮穩打,將來總有回去的一天。


    李從嘉看完之後有些無奈,怎麽這麽多人都覺得他在打南周的主意呢?


    不過這份折子來的正好,他需要用這份折子去跟文臣說明跟南周做交易的原因。


    內閣輔臣對這個結果倒是比較能接受,他們雖然也很想回歸故土,但是如果以天下為誌向的話,先放棄南周也沒什麽不能接受的。


    南周那邊對大唐的突然示好有些不解,當然李從嘉也算是給了他們一個理由,大唐不希望南周插手他們跟蜀國之間的戰爭,為此不僅願意賣武器給他們,甚至還能定下君子協定,互不侵犯什麽的,為了取信於南周,李從嘉甚至承諾若是能將蜀國收入囊中,屆時便於南周劃定山河疆界!


    南周滿腹疑惑,縱然有這麽一個理由,他們也覺得西唐的態度轉變有點快,嗯,是的,在這些人眼裏,大唐就是西唐。


    然而李從嘉的誠意是真的,南周如今也的確騎虎難下,當初跟蜀國結盟之後,北周就一直在跟他們虎視眈眈。


    當然南周也不是沒有明眼人,朝臣江興說道:“如此,西唐果然誌在天下,他將武器賣給我們,不過是讓我們與偽周互相消耗,到時天下西唐一家獨大,哼,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與他一直看不順眼的李維說道:“西唐如今偏居一隅,誌在天下?你未必也太看得起他們,更何況,就算西唐不懷好意,他們的武器可是已經賣到偽周了,我們不買,到時如何抵抗偽周進攻?”


    江興咬牙說道:“這就是西唐的陰謀!”


    李維一甩袖子說道:“就算是西唐的陰謀,我們如今占據天時地利,西唐有什麽?西域有什麽?西唐能夠製造出的武器我們就弄不出?先買來,到時候讓匠人研究就是,江侍郎太過杞人憂天!”


    江興瞪著李維說不出話來,是啊,現在南周無論從哪裏看都比西唐要好,他們何必擔心那麽多?


    無論南周的朝堂上吵得多麽熱鬧,到最後李從嘉到底是達到了他的目的。


    孟昶在發現南周不會給他任何支援的時候,第一時間就想到了李從嘉用了什麽手段,為此他不惜一而再再而三的給南周寫國書寫信,各種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然而南周都沒有回應。


    孟昶心都涼了,他也不明白,南周為什麽會突然變了態度,南周那邊也沒有給他解釋,總不能說為了一點武器,他們就掉節操的撕毀盟約了吧?


    不過,南周那邊裝模作樣的站出來要調節大唐和蜀國之間的糾紛。


    李從嘉知道的時候,險些笑噴,南周從上到下都是哪個窟窿裏鑽出來的逗比?當自己是世界警察呢?還調節糾紛?


    不過這麽一點小事,李從嘉也懶得去管,反正蜀國肯定要打,軍費都花了那麽多了,在當地也招了許多兵,怎麽可能不打了?就這樣停下來,高繼衝簡直是死不瞑目啊!


    李從嘉不僅沒有讓趙匡胤他們停下腳步,甚至還多給他們撥了一些軍費過去,然後又讓吏部選人去接管荊南,再三強調不能驚擾當地百姓,最好能夠讓百姓快點繼續勞作生產,現在南邊正是豐收的時節,耽誤了那就相當於丟了好多糧食啊!


    要說地盤大了也不好,李從嘉現在時常都要考慮到西域跟中原氣候的不同,然後再判斷要怎麽處理,一想到中原地大物博……還有一個大理獨立在外,李從嘉就覺得任重而道遠,一定要快點把李仲寓培養出來!


    可說是這麽說,李從嘉又舍不得讓李仲寓太過早熟,這孩子又不是沒爹沒媽,他爹也不是窩囊廢,遠不用讓他這麽辛苦,隻要保持正常學習進度就好了吧?


    然而李從嘉所謂的正常學習進度卻被太子的老師們一致批評,都說李從嘉對孩子太過放縱,最後李從嘉每次帶李仲寓去玩的時候,都被這些大佬們用譴責的目光看著,仿佛他帶壞了孩子一樣。


    就在李從嘉為了李仲寓的教育頭疼的時候,李景達傳回來一封八百裏加急告訴李從嘉-:趙匡胤真的快要把自己玩死了!


    李從嘉:?????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複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雲長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雲長歌並收藏複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