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皇甫夫子出門訪友,由我代師授課,還請郡王見諒。”袁善見嘴裏說著讓文去病見諒,但似乎根本不覺得自己講課與皇甫夫子講課有什麽差別,文去病也不在意,衝袁善見點了點頭,並不說話。
袁善見沒有等文去病的反應,繼續說道:“既然今日皓安郡王來了,咱們就講講屈原的《九歌·國殤》,昆言你先來為大家念念這篇文章吧!”袁善見點了點剛才準備為文去病讓座的學子。
叫昆言學子明顯有些緊張,慢慢的坐直身子,拿起自己麵前的書簡,小聲的開始讀:“操吳戈兮被犀甲,車錯轂兮短兵接。旌蔽日兮敵若雲,矢交墜兮士爭先。”
“聲音大一點,這麽小聲,你是在考驗大家的耳力嗎?”袁善見語氣有些嚴肅的說。
昆言的聲音大了起來:“淩餘陣兮躐餘行,左驂殪兮右刃傷。霾兩輪兮縶四馬,援玉枹兮擊鳴鼓。天時懟兮威靈怒,嚴殺盡兮棄原野。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遠。帶長劍兮挾秦弓,首身離兮心不懲。誠既勇兮又以武,終剛強兮不可淩。身既死兮神以靈,子魂魄兮為鬼雄!”
“好了這麽大聲,嚇唬誰呢?坐好吧!”袁善見點了點他,然後環視教室內的一眾學子,“這篇《國殤》是屈原為祭祀神鬼所作的一組樂歌——《九歌》中的一首,內容是追悼和禮讚為國捐軀的楚國將士的亡靈。不過十句,已將一場殊死惡戰,狀寫得栩栩如生,極富感染力。底下,則以飽含情感的筆觸,謳歌死難將士。有感於他們自披上戰甲一日起,便不再想全身而返,此一刻他們緊握兵器,安詳地,心無怨悔地躺在那裏,他簡直不能抑止自己的情緒奔進。他對這些將士滿懷敬愛,正如他常用美人香草指代美好的人事一樣,在本篇中,他也同樣用一切美好的事物,來修飾筆下的人物。這批神勇的將士,操的是吳地出產的以鋒利聞名的戈、秦地出產的以強勁聞名的弓,披的是犀牛皮製的盔甲,拿的是有玉嵌飾的鼓槌,他們生是人傑,死為鬼雄,氣貫長虹。英名永存。”
袁善見在前麵聲情並茂的講述著詩篇中屈原對國家的熱愛,而坐在後麵的文去病聽見袁善見的課程講述的內容,不由的笑了起來,喃喃自語道:“這袁善見有點意思,給一個食邑藍田的人講解發生在藍田的戰爭,是想說你不是傻乎乎的楚國軍士,還是想說你像屈原一般愛國呢?”
文去病的自言自語聲音十分輕,就連時刻關注她的首席大侍女阿麥也隻是見文去病的嘴動了動,並沒有聽清文去病到底在說什麽。當然這些事情也隻是文去病一瞬間的的想法,她很快就將注意力關注到了袁善見講解的內容上。
前麵的袁善見還在繼續講解,沒有過多關注文去病這邊的動靜,他的講解不僅僅是針對這一篇文章,還引經據典講述了屈原當時所處的環境,周圍其他國家的情況。若沒有他時不時點人背文章,他的課可以說是非常有意義又非常有意思,作為不用被抽檢的文去病,這節課聽的是相當愉快,以至於她下課後走出很遠還臉上帶笑。
“殿下,袁公子的課就如此有意思嗎?”阿麥有些不明白,雖然她也學了些詩書,但畢竟培養方向不同,袁善見的學識淵博她能感覺出來,但袁善見講課的精彩之處她卻無法完全明白,更不明白為何聽了袁善見一堂課的文去病會如此開心。
文去病笑容不變的回答道:“很有意思,更有趣的是白鹿山書院竟然讓袁善見這樣驕傲的學子在“艮山謙”的教室教書。”
“確實,不知道書院是怎麽想的,是覺得袁公子不夠謙虛還是覺得袁公子足夠謙遜!”阿麥也笑了。阿粟跟在一旁有些不明就裏,有些好奇的看向阿麥。
阿麥明白了阿粟的疑惑,笑了笑對阿粟說:“《道德經》中君子該當如何寫了八段,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君子八德,其中最後一句是“艮山謙,君子以裒(pou)多益寡”,字麵意思高山隱藏於地中,正是象征著高才隱藏於心中不外露,稱之為謙。君子總是損多益少,衡量各種事物,使其平均。”
“所以教室門口的“艮山謙”代表的這一句,是說君子應當謙虛意思,可奴婢見那袁公子可傲氣的很呢!”阿粟有些明白了,但對袁善見剛才傲氣的表現還記憶猶新。
“所以才有趣不是嗎?”此時文去病插了一嘴,阿粟想了想,像是明白了什麽似的也笑了。
一行人繼續往前走,文去病依舊保持著小時候喜歡開發地圖的習慣,在白鹿山書院中閑逛。
白鹿山書院不愧是傳承了上百年書院,雖然沒有皇宮中的建築精巧,但亭台樓閣的布置都別有一番韻味。甚至個別建築裏所用巧思是皇宮中都沒有的,雖然皇宮能召集許多能工巧匠,但在皇宮中幹活巧思固然能博誇獎,可是穩重不變卻能保命。
文去病就這樣走走看看,緩慢的向文曲院前進,直到文去病被一個抱怨聲吸引。
“公子你之前就是因為一株花,讓咱們被劫匪給劫了,主君也說了讓你好好讀書,不要再擺弄這些花草。公子你怎麽就是不聽呢?”一個男生有些無奈的抱怨。
“什麽一枝花,那是二月蘭,在蜀地是可以當菜吃的,離開蜀地我還是第一次見到,就想著能不能弄回來種種看。”一位年輕公子的聲音傳來。
文去病順著聲音傳來的方向看去,隻能看見一堵牆,聲音就是從院牆後傳出來的。文去病順著牆向前走了幾步,就看見了院門,門口的牌子上寫著欞星院三個大字。
“要是院中公子真的如剛才聽見的那樣,這院名倒也合適,阿麥敲門!”文去病笑了笑,吩咐阿麥道。
袁善見沒有等文去病的反應,繼續說道:“既然今日皓安郡王來了,咱們就講講屈原的《九歌·國殤》,昆言你先來為大家念念這篇文章吧!”袁善見點了點剛才準備為文去病讓座的學子。
叫昆言學子明顯有些緊張,慢慢的坐直身子,拿起自己麵前的書簡,小聲的開始讀:“操吳戈兮被犀甲,車錯轂兮短兵接。旌蔽日兮敵若雲,矢交墜兮士爭先。”
“聲音大一點,這麽小聲,你是在考驗大家的耳力嗎?”袁善見語氣有些嚴肅的說。
昆言的聲音大了起來:“淩餘陣兮躐餘行,左驂殪兮右刃傷。霾兩輪兮縶四馬,援玉枹兮擊鳴鼓。天時懟兮威靈怒,嚴殺盡兮棄原野。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遠。帶長劍兮挾秦弓,首身離兮心不懲。誠既勇兮又以武,終剛強兮不可淩。身既死兮神以靈,子魂魄兮為鬼雄!”
“好了這麽大聲,嚇唬誰呢?坐好吧!”袁善見點了點他,然後環視教室內的一眾學子,“這篇《國殤》是屈原為祭祀神鬼所作的一組樂歌——《九歌》中的一首,內容是追悼和禮讚為國捐軀的楚國將士的亡靈。不過十句,已將一場殊死惡戰,狀寫得栩栩如生,極富感染力。底下,則以飽含情感的筆觸,謳歌死難將士。有感於他們自披上戰甲一日起,便不再想全身而返,此一刻他們緊握兵器,安詳地,心無怨悔地躺在那裏,他簡直不能抑止自己的情緒奔進。他對這些將士滿懷敬愛,正如他常用美人香草指代美好的人事一樣,在本篇中,他也同樣用一切美好的事物,來修飾筆下的人物。這批神勇的將士,操的是吳地出產的以鋒利聞名的戈、秦地出產的以強勁聞名的弓,披的是犀牛皮製的盔甲,拿的是有玉嵌飾的鼓槌,他們生是人傑,死為鬼雄,氣貫長虹。英名永存。”
袁善見在前麵聲情並茂的講述著詩篇中屈原對國家的熱愛,而坐在後麵的文去病聽見袁善見的課程講述的內容,不由的笑了起來,喃喃自語道:“這袁善見有點意思,給一個食邑藍田的人講解發生在藍田的戰爭,是想說你不是傻乎乎的楚國軍士,還是想說你像屈原一般愛國呢?”
文去病的自言自語聲音十分輕,就連時刻關注她的首席大侍女阿麥也隻是見文去病的嘴動了動,並沒有聽清文去病到底在說什麽。當然這些事情也隻是文去病一瞬間的的想法,她很快就將注意力關注到了袁善見講解的內容上。
前麵的袁善見還在繼續講解,沒有過多關注文去病這邊的動靜,他的講解不僅僅是針對這一篇文章,還引經據典講述了屈原當時所處的環境,周圍其他國家的情況。若沒有他時不時點人背文章,他的課可以說是非常有意義又非常有意思,作為不用被抽檢的文去病,這節課聽的是相當愉快,以至於她下課後走出很遠還臉上帶笑。
“殿下,袁公子的課就如此有意思嗎?”阿麥有些不明白,雖然她也學了些詩書,但畢竟培養方向不同,袁善見的學識淵博她能感覺出來,但袁善見講課的精彩之處她卻無法完全明白,更不明白為何聽了袁善見一堂課的文去病會如此開心。
文去病笑容不變的回答道:“很有意思,更有趣的是白鹿山書院竟然讓袁善見這樣驕傲的學子在“艮山謙”的教室教書。”
“確實,不知道書院是怎麽想的,是覺得袁公子不夠謙虛還是覺得袁公子足夠謙遜!”阿麥也笑了。阿粟跟在一旁有些不明就裏,有些好奇的看向阿麥。
阿麥明白了阿粟的疑惑,笑了笑對阿粟說:“《道德經》中君子該當如何寫了八段,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君子八德,其中最後一句是“艮山謙,君子以裒(pou)多益寡”,字麵意思高山隱藏於地中,正是象征著高才隱藏於心中不外露,稱之為謙。君子總是損多益少,衡量各種事物,使其平均。”
“所以教室門口的“艮山謙”代表的這一句,是說君子應當謙虛意思,可奴婢見那袁公子可傲氣的很呢!”阿粟有些明白了,但對袁善見剛才傲氣的表現還記憶猶新。
“所以才有趣不是嗎?”此時文去病插了一嘴,阿粟想了想,像是明白了什麽似的也笑了。
一行人繼續往前走,文去病依舊保持著小時候喜歡開發地圖的習慣,在白鹿山書院中閑逛。
白鹿山書院不愧是傳承了上百年書院,雖然沒有皇宮中的建築精巧,但亭台樓閣的布置都別有一番韻味。甚至個別建築裏所用巧思是皇宮中都沒有的,雖然皇宮能召集許多能工巧匠,但在皇宮中幹活巧思固然能博誇獎,可是穩重不變卻能保命。
文去病就這樣走走看看,緩慢的向文曲院前進,直到文去病被一個抱怨聲吸引。
“公子你之前就是因為一株花,讓咱們被劫匪給劫了,主君也說了讓你好好讀書,不要再擺弄這些花草。公子你怎麽就是不聽呢?”一個男生有些無奈的抱怨。
“什麽一枝花,那是二月蘭,在蜀地是可以當菜吃的,離開蜀地我還是第一次見到,就想著能不能弄回來種種看。”一位年輕公子的聲音傳來。
文去病順著聲音傳來的方向看去,隻能看見一堵牆,聲音就是從院牆後傳出來的。文去病順著牆向前走了幾步,就看見了院門,門口的牌子上寫著欞星院三個大字。
“要是院中公子真的如剛才聽見的那樣,這院名倒也合適,阿麥敲門!”文去病笑了笑,吩咐阿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