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三、四眾同見


    請大家打開講義第二百一十五麵,我們看辛三的“四眾同見”。這一科是講到<見寶塔品>。從前麵的經文,我們要知道兩個重點:第一個是寶塔的形成,第二個是寶塔的出現。


    首先本品當中講到寶塔的形成,就是為什麽有這個寶塔。這個寶塔,當然它是因緣所生法,因為它有相狀,它是一種功德相。它是什麽因緣產生的呢?是多寶佛在因地行菩薩道的時候,他所發的願。他那個時候,願自己成佛滅度以後色身不壞,到十方諸佛講《法華經》的地方去作證。所以,這個寶塔,就是在因地的時候所發的願裏麵點點滴滴地積累,最後成就了。這個就是寶塔,表達的是菩薩的願力。這是第一個我們必須清楚的。


    第二個,它的重點是,寶塔是用什麽方式出現的。經文上說是“從地湧出,住在空中”。這句話就有三個階段了:


    第一個階段,寶塔是怎麽樣?是含藏在大地當中。就是這個寶塔沒有出現之前在哪裏呢?當然在無明大地嘛。那麽在大地中的寶塔表示什麽?表示我們一個凡位的菩薩所發的菩提願。


    我想,每一個人,要進入菩薩的階位,基本條件就是要發菩提心。你為什麽修學佛法?你為什麽要去做義工?你為什麽要持戒?你為什麽要念佛?從菩薩的角度,一方麵你是為了自己的增上,上求佛道。但是兼帶的你必須要怎麽樣?你必須有一種願力,希望透過你的修學,使令你有緣的眾生乃至所有眾生離苦得樂。就是,我今天所有的拜懺,我希望能夠跟一切眾生分享。所以很多人在受了菩薩戒以後,基本上他已經成就了菩薩的種性了,就是他已經把佛道跟眾生當作他修行的兩大目標。可能大部分我們會重視在佛道,但是眾生基本上已經放進來了。乃至於淨土宗為菩提道求生淨土,我們在發願的時候都是要怎麽樣?回入娑婆度有情。所以,大乘的菩薩道,不可能你隻為自己修學的,那你就不是菩薩了。


    但是,凡位的菩薩受了菩薩戒、發了菩提願以後,他有一個問題,他的理觀薄弱。他就是靠一種信心,大乘的信仰、大乘的願力在支撐他。理觀薄弱的後果就是怎麽樣?就像一個寶塔被困在大地當中。理觀薄弱表示什麽?你反正內心要麽真要麽妄,真妄不兩立;你的光明薄弱,你的內心就是以自我意識的黑暗為主,你什麽事情就以自我為主。這自我意識是一種攀緣的、有所得的,所以我們自我意識的活動就會帶動兩個東西:第一個,生死業力;第二個,粗重的煩惱。當然,每一個人煩惱不同,每一個業力有輕重不同,但是大方向都是以自我——去主宰、去攀緣一切的人事,為主要思想。


    所以,當我們的菩提願是依托在自我意識的階段,那我們就被整個無明大地的業力跟煩惱困住了,這個寶塔就出不了大地了。這是第一個階段的寶塔,就是凡夫的寶塔。但是我們不能否定你,你整天打妄想,但是你心中是有寶塔的,這一點是要值得肯定。但是這個寶塔活在我們的業力跟煩惱當中。


    直到有一天你學習了《法華經》,學《法華經》你就知道怎麽樣?會權入實,你知道所有的事修是要理觀來帶動的。你拜懺也好,布施也好,持戒也好,都是一種菩提願的實踐,但是它的核心就是離相的清淨心,就是把三乘的權法會歸到你一念的清淨的本性。所以你開始怎麽樣?開始修內觀了。所以你的修學兩個方向:第一個內觀真如,第二個外修三乘。


    那麽,這個時候你的生命有什麽變化呢?你的寶塔開始怎麽樣?“從地湧出,住在空中”,你擺脫了你的業力跟煩惱而住在空中。這個空是什麽?清淨心。所以你這個願力在操作上更加的自在。可能你的願沒有變,你還是過去的那個願,你還是希望能夠願生西方淨土中,乃至於回入娑婆度有情,但是隨著你的理觀增長,你這個願力就有一種自在力。這個就是我們說的,你已經成就了成佛的正因。佛陀講跡門開權顯實,就是希望讓你的寶塔從大地裏麵湧出來,住在空中。這是第一個,成就成佛的因地。


    然後第二個階段呢?釋迦牟尼佛升到空中,開啟寶塔而見到佛陀,開塔見佛。寶塔的門本來是關閉的,是一種菩提願,但是你跟清淨心結合以後,慢慢地……清淨心、菩提願,當然我們凡夫剛開始主修清淨心,兼修菩提願。等到你到了法身菩薩就相反了,法身菩薩是主修菩提願兼安住清淨心。所以你那個時候清淨心菩提願結合,到最後就是門打開了,多寶佛現前。多寶佛表示什麽?表示法身的功德。


    所以我們看這個寶塔的變化,一個是大地裏麵的寶塔,第二個是空中的寶塔,第三個是開門的寶塔。開門的寶塔表示什麽?一佛乘之果。


    整個《法華經》的修學,所有人,不管你的事修是怎麽修,你的菩提願是怎麽發,你要做的第一件事情都是成就清淨法身,沒有例外的。由清淨法身,再各自依你的願力,開展出你的應化身出來。


    所以我們知道,寶塔所表示的是我們的菩提願,但是一定要跟智慧結合。所以成佛不能隻是靠發心,發心是初學者說的。還要靠什麽?靠智慧。你不能把寶塔放在大地裏麵,你要讓寶塔住在空中,乃至於最後打開寶塔。這個是前麵經文的整個核心思想,就是講到一佛乘的因跟果。


    我們看寶塔打開以後的情況。


    即時,一切眾會皆見多寶如來於寶塔中,坐師子座,全身不散,如入禪定。又聞其言:善哉!善哉!釋迦牟尼佛!快說是法華經,我為聽是經故,而來至此。爾時,四眾等見過去無量千萬億劫滅度佛說如是言,歎未曾有,以天寶華聚,散多寶佛及釋迦牟尼佛上。


    “即時”,這個即時是什麽時候?就是釋迦牟尼佛開塔以後。開塔以後,這些與會大眾就見到了多寶如來。他是住在寶塔當中,而且坐在師子座上。那麽他是什麽情況呢?“全身不散,如入禪定。”寶塔裏麵的佛表示法身佛。法身佛的特點是什麽?他是周遍法界,他不能切割的,他不像應化身。應化身他可以怎麽樣?欸,我分成一百個,這個應化身到東方成佛,那個應化身到西方成佛,所以應化身是個體性的,他是可以切割的。但法身是不能切割的。說,你的法身到東邊,他的法身到西邊。不可能的。所以,我們一般的佛陀舍利子是經過三昧火燒過以後變成一種碎骨,它是片段的,但是多寶佛,因為他所要詮釋的是法身,所以他必須怎麽樣?“全身不散”,他是法身不可切割。他的表態像禪定一樣的寂靜安穩。這是我們見到多寶佛的兩種狀態:第一個,他不可切割;第二個,法身是不動的,非常寂靜安穩的。


    這個時候多寶佛就講話了。他說:“善哉!善哉!釋迦牟尼佛!快說是法華經,我為聽是經故,而來至此。”這個時候他等於怎麽樣?請法,請佛陀開跡顯本。這個地方是請後麵的“約本門開跡顯本”。


    爾時,四眾等見到過去無量千萬億劫已經滅度的多寶佛作如是說的時候,內心法喜,“歎未曾有”,就以眾多的天寶花散在多寶佛跟釋迦牟尼佛的身上。這是古印度的一種供養恭敬的儀軌。


    這個多寶佛,他總共講兩次話。第一次講話是什麽時候呢?是他從地湧出,住在空中的時候,諸天供養以後,他講第一次話。他說:“如是!如是!釋迦牟尼世尊,如所說者,皆是真實。”這是他第一次講話。他這個時候說話是為佛陀前麵的三周說法作印證,證前。


    那麽這次講話是什麽呢?說釋迦牟尼佛,快說是《法華經》。佛陀前麵已經講了半部了,他說快說是什麽意思?他當然講的是後半段了,所以他還是為後麵的,啟後。所以蕅益大師把<見寶塔品>的整個功能分成證前、啟後,就是從多寶佛兩次講話裏麵做判定的。他第一次講話,是證前;第二次講話,是開啟後麵的經文。


    這個是四眾見到寶塔或者說法身佛的狀態,用兩句話來代表——“全身不散,如入禪定”,表示法身是遍滿的,而且是不動搖的。他不像應化身,有時候從東方,大家為集合要跑到娑婆世界,然後從娑婆世界再回去他自己的國土。應化身是跑來跑去的,法身是不動的,是如入禪定。


    這個是講到開塔見佛的情況。


    辛四、二佛分座


    爾時,多寶佛於寶塔中,分半座與釋迦牟尼佛,而作是言:釋迦牟尼佛!可就此座。即時,釋迦牟尼佛入其塔中,坐其半座,結跏趺坐。


    釋迦牟尼佛開塔以後發生什麽事呢?


    這個時候,多寶佛就把他的座位分半個出來,給釋迦牟尼佛,所以他就說了:釋迦牟尼佛!你可以進來就這個師子座。釋迦牟尼佛聽他這麽說,就進入到寶塔當中。兩尊佛就各坐半座,而且雙方都是結跏趺坐。


    那麽,釋迦牟尼佛從外麵進到裏麵去,兩個人各坐半座,這是表示什麽意思?座位隻有一個,佛有兩尊,是吧?兩尊佛坐在同一個座位,那表示什麽?表示佛佛道同,但是因緣各異。


    什麽叫佛佛道同呢?十方諸佛的座位是清淨法身。你不能夠說,欸,阿彌陀佛比較莊嚴,壽命比較長,所以他清淨法身比較大;釋迦牟尼佛是丈六比丘相,他的法身……沒有這回事情!法身叫做遍滿,你也遍滿,我也遍滿,你的法身周遍法界,他的法身也周遍法界,那兩個當然是一樣。如果不一樣,那表示有一個沒有周遍法界。所以,諸位!法座是一個,表示佛佛道同。


    但是,上麵坐了兩尊佛,一個是過去的多寶佛,一個是現在的釋迦牟尼佛,那這個因緣就不一樣了。因緣就是每一個人因地所發的願去熏習這個真如法性,各自現出各式各樣的相狀出來,這個就講到應身佛。所以這個地方的表法就是,同樣的座位坐了兩尊,一尊是古佛,一尊是現在佛,那就是:這兩尊佛表示因緣法,但是座位表示法身,這個是同一個法身。


    辛五、四眾處空


    這個表法知道以後,我們看下一段。


    爾時,大眾見二如來在七寶塔中,師子座上結跏趺坐,各作是念:佛座高遠,惟願如來以神通力,令我等輩俱處虛空。


    即時,釋迦牟尼佛以神通力,接諸大眾皆在虛空。


    這個時候釋迦牟尼佛已經進到寶塔裏麵,大家各坐一半了。坐了以後,大眾就遙見,因為大眾這個時候還在大地。本來大家都在地麵坐著,釋迦牟尼佛要開塔的時候大家站起來,所以大眾這個時候的姿勢是站在大地上,遙見兩位如來在七寶塔中共坐師子座。這個時候,大家就打出一個念想,說“佛座高遠,惟願如來以神通力,令我等輩俱處虛空”。寶塔是在高遠的虛空,大眾是站在大地上,所以大家希望佛陀用真如三昧的神通力,把大家提到虛空當中。所以這個時候,釋迦牟尼佛就以神通力,“接諸大眾,皆在虛空”,在虛空中住。


    這段經文是很重要的,非常重要!就是說,佛陀當然沒問題,釋迦牟尼佛開塔,他當然在空中開塔。塔裏麵的佛表示什麽?表示諸佛的法身。而法身是我們成佛的第一個階段,諸位!你沒有法身,你不可能有應化身。所以大乘的見道位就是見到什麽道呢?所見何道?就見到你的法身嘛。見到法身是有條件的,隻有一個條件,在離相的清淨心中相見,就是在虛空相見。為什麽寶塔它不從空中掉到地上來跟大家相見?因為無明大地是見不了法身的。


    禪宗有一個大德,他在開悟以後講出一句話,是值得我們去思考。他說:“十方同一處,個個修無為,此是選佛場,心空及第歸。”我們說明一下。


    “十方同一處。”你要修大乘佛法,你的目標,第一個就是開顯法身,那隻有一個處所,就是內觀。你修再大的布施,修再大的持戒,你都不可能見法身,沒有一個人能靠事修見法身的,不可能的。所以他怎麽樣?修行隻有一個處所,就是內觀你內在的真如。


    那麽這個真如是怎麽樣呢?這句話很重要,“個個修無為”。真如是無為法。那麽什麽時候可以成佛呢?“此是選佛場,心空及第歸。”你什麽時候離相清淨了,你就進入法身了。


    可能很多的菩薩還搞不清楚什麽叫做清淨心,我要講一下。它這個無為,這個清淨心,古德又加了兩個字,叫“自性清淨心”。這個觀念對你臨命終很重要!諸位!尤其是淨土宗的臨終的正念。很多人都希望臨終有正念,但是怎麽做到,很多人不知道方法。說,欸,我把佛號念好了,我就有清淨心。你如果奢望用佛號去對治你的妄想,你這個觀念基本上就失敗了。為什麽失敗?你一天打了二十個小時以上的妄想,你念佛可能隻有兩個小時,如果你完全要靠事修來保持正念,那表示什麽?表示你要用佛堂兩個小時的佛號,去消滅你在夢中、在覺醒的時候打的二十二個小時的妄想,那這個輸贏很快就知道了。如果你用事修的話,欸,我用佛號達到臨終的正念,那你就很難有正念了。你怎麽是它的對手呢?它無量劫來就占據在你的心中,而你這個佛號是到你這幾生才開始念佛的。妄想,你無量劫來生生世世就是靠這個妄想產生業力、產生煩惱、輪回生死的,是熟境界。所以,諸位!你千萬不要以為,你可以靠你那個脆弱的佛號去麵對強大的妄想,你千萬不要有這種觀念。


    那怎麽辦呢?隻有一個方法,把你的無價寶珠拿出來,很簡單嘛!你無價寶珠放著不用,卻一定要靠你自己的力量去打拚!諸位,無價寶珠不是你修來的,是在你睡覺的時候佛陀就把它放進去了。


    就是說,清淨心不是修來的。要是說清淨心是修來的,那我們沒有一個人有清淨心了。修來的有一個問題,它會變化。你今天打個佛三、佛七,你的清淨心比較強;臨命終的時候,內憂外患,親屬的哭泣,那你就沒有清淨心了。所以修來的清淨心是不可靠的。


    但是,如果清淨心是本具的呢?就是你本來就清淨呢?那這個就跟因緣所生法沒有關係了。不管你臨終的時候起顛倒也好,保持正念也好,它清淨心永遠是清淨。你隻要做一件事情,你憶念它——何期自性,本自清淨。妄想,隻要你把它回歸到生命的原點,妄想就沒了,它沒有力量了。


    所以,諸位!清淨心,我再講一次,清淨心不是你修來的。如果你現在修清淨心,說實在,也來不及了。你要達到臨終正念,你還有幾年可以修清淨心?清淨心是你本來就具足的,你隻是以前沒有拿出來用而已。


    所以,諸位!為什麽我們見多寶佛,我們必須要讓佛陀把我們拉到虛空去?因為十方諸佛的相見隻有一個方法,就是安住清淨心,在離相清淨中相見。你臨命終的時候,跟阿彌陀佛的本願功德相見,難道你心中可以打妄想嗎?不可能!你一定要怎麽樣?雖然有妄想,但是你怎麽樣?不隨妄轉,安住清淨心而不隨妄轉。


    你說,你沒有調伏妄想。沒關係。關鍵是你不能住在上麵,問題在這兒。如果要把所有妄想都調伏才能夠往生,那全世界沒幾個人可以往生。那就不是帶業往生了,而是消業往生了。妄想不可怕,怕的是你起顛倒了,你臨命終不知道怎麽辦,手忙腳亂了。臨終就怕手忙腳亂,不怕你內心的妄想,它根本不是你對手,你隻要能夠找到清淨心妄想就消失掉。你心中有光明,你怎麽怕黑暗呢?


    所以這一段是很重要的!就是說,清淨心不是你修來的,是你本來具足的,你以前不知道拿來用而已。所以這個地方就是,所有的眾生都必須在虛空的清淨心當中跟兩尊佛相見,這個就是正念真如。這個真如是你本來具足的,這是很重要的觀念!


    到此為止,整個<見寶塔品>的經文其實已經結束了。因為從因地的住在虛空,到果地的眾生見到多寶佛——在哪裏見呢?在清淨心中相見——那整個一佛乘的因果都講完了。後麵佛陀就正式進入勸募流通了。


    己三、明釋迦唱募


    以大音聲普告四眾:誰能於此娑婆國土廣說妙法華經,今正是時。如來不久當入涅盤,佛欲以此妙法華經付囑有在。


    這段經文叫做釋迦唱募。什麽叫唱呢?就是釋迦牟尼佛預言他準備要唱滅了。要昭告所有弟子,這個唱就是昭告,我要入涅盤了,即將入涅盤了,叫唱。募呢?佛陀募集末世弘通妙法的人,趁這個時候要募集,誰能夠在末世弘通妙法。所以叫唱募。


    那怎麽個唱募法呢?釋迦牟尼佛坐在多寶佛塔當中。這個時候釋迦牟尼佛在多寶佛塔當中,大眾這個時候升在虛空當中。他就告訴四眾弟子說,在未來世我滅度以後,誰能夠在此娑婆世界五濁惡世當中,善巧方便廣說《妙法蓮華經》,把這個權實不二的思想開展出來,“今正是時”,這是一個最好的表態時機。為什麽呢?因為釋迦牟尼佛不久當入涅盤,所以佛陀希望能夠使令這個《法華經》“付囑有在”。


    我們先談“付囑”。佛陀為什麽要趁多寶佛還在的時候付囑?這後麵經文會說,要趁這個機會來昭告流通的人。這個付囑就是付囑在未來世的五濁惡世當中弘通妙法的菩薩。


    那為什麽叫“有在”呢?“有在”就是說,其實佛陀的心中已經有了付囑的對象,他講這句話是有所緣境的。這個有在,就是這個人在佛陀的心中已經存在了。


    到底釋迦牟尼佛的付囑是針對誰呢?誰叫做有在呢?


    蕅益大師說,約近處說佛陀在付囑誰?就是第一個,<法師品>的八萬大士;第二個是<勸持品>的兩萬菩薩,乃至於世尊所去注視的八十萬億那由他諸菩薩眾。就是<法師品>跟<勸持品>裏麵的菩薩。這第一個,約近處。那麽約遠處說呢?是指的<從地湧出品>的釋迦本尊的本家弟子。這個是約遠處說,就是整個<如來壽量品>的一個發起的本家弟子。


    這個地方等於是釋迦牟尼佛利用大眾都還在、多寶佛還沒有退去的時候,他就付囑有在。為什麽?在重頌裏麵佛陀會解釋。


    戊二、重頌 分三:已一、頌寶塔湧現;己二、頌分身遠集;己三、頌釋迦唱募


    重頌是把前麵的經文作一個扼要的重複。分三科。


    已一、頌寶塔湧現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聖主世尊 雖久滅度


    在寶塔中 尚為法來


    諸人雲何 不勤為法


    這段是重頌寶塔湧現。這個地方有兩段:


    第一個,佛陀讚佛精進。“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他說“聖主世尊”,這個聖主世尊指的是多寶佛。佛陀讚歎多寶佛,雖然久已滅度,“在寶塔中,尚為法來”。這是一個應身佛很特殊的情況。一般的應身佛是這樣子,就是你在成就法身以後你發願,那發願以後你創造一個你自己的佛身,創造你的淨土,再把在因地跟你有緣的同願、同行的眷屬拉過來,有正報依報,再眷屬,那這個國土就成就了。然後呢?然後你可能有幾萬劫的壽命,無量的壽命等等,你有一期的教化。教化以後這尊佛就怎麽樣?入滅休息了。這一期應化身應該是結束了。但是多寶佛他不同的地方就是,他已經滅度了,但是他沒休息。他沒休息,做什麽事呢?“尚為法來。”就是他滅度以後,他這個多寶塔還到處地活動,到處地跑,隻要哪一尊佛說《法華經》,他就去作證明。所以釋迦牟尼佛說,所有的應身佛裏麵您老人家最精進,您滅度了都還不休息。那麽這表示怎麽樣?讚歎多寶佛的精進。這當然是有用意的,就是他給這個弟子們做表率的。讚歎佛精進,這第一段。


    此佛滅度 無央數劫


    處處聽法 以難遇故


    彼佛本願 我滅度後


    在在所往 常為聽法


    那麽這尊佛滅度多久呢?“無央數劫。”這個“央”就是窮盡。有無量的劫數了,但仍然處處聽法。為什麽呢?“以難遇故。”你說聽法,如果說佛陀護持正法,這個可以理解,但是他為什麽不護其他的經呢?比方說《華嚴經》《金剛經》《楞嚴經》?他為什麽單單專指《法華經》?這個佛陀就解釋了,因為《法華經》是妙法難遇,所以,彼佛本願,在我滅度之後,在在之處,有佛陀宣揚《法華經》,就到現場聽法證法。


    妙法難遇的意思就是說,權法它講的是單向的功德,《華嚴經》都講單向的功德,它六度某種程度上也是單向,隻有《法華經》講總持。因為它講清淨心、菩提願,它等於是講那個能攝持法的心,它專門在講那個根本的、總持的地方,所以這個《法華經》等於是把佛陀的知見開顯出來。這一點就是,除非大乘根熟,否則佛陀隻會跟你講權法。所以這個《法華經》是不容易聽到的,不像一般的單向的權法是容易聽到的。


    這段經文就有兩層意思了:第一個,佛陀讚歎多寶佛的精進;第二個,讚歎妙法難遇。古德說,你把這兩個思想合在一起,那佛陀什麽意思?當然是希望我們精進。一方麵向多寶佛精進學習,一方麵妙法難遇,所以我們應該怎麽樣?好好地珍惜,精進地修學。這一段等於是勸持,勸持流通,勸我們精進地修學。這段經文是這個意思。因為,你看,多寶佛為了《法華經》,老人家滅度後還不休息;第二個,《法華經》不是很容易去宣說的,所以你遇到以後,應該以精進的心來修學,這是第一段的意思。


    己二、頌分身遠集


    這個地方有三段,先看第一段。


    又我分身 無量諸佛


    如恒沙等 來欲聽法


    及見滅度 多寶如來


    各舍妙土 及弟子眾


    天人龍神 諸供養事


    令法久住 故來至此


    這個地方是表示諸佛為法而來。前麵的讚歎是單指多寶佛,這個地方講的是十方諸佛。這十方諸佛是怎麽來的?是因為釋迦牟尼佛要開塔。要開塔怎麽辦呢?就放光遠召,就是佛陀放白毫光把他十方世界的應身佛都召集過來。


    十方世界來的這些諸佛,就是“又我分身,無量諸佛”,有恒河沙這麽多,都來到這個地方來聽法,來作證,也希望能夠親自見到久已滅度的多寶如來。因此這十方諸佛,“各舍妙土,及弟子眾”,他們舍棄了自己清淨安樂的本土,還有他的本弟子眾,乃至於天人龍神等八部鬼神的供養。那麽他們為什麽來呢?為了要令妙法久住,要來共同作證,所以“故來至此”。


    所以這個地方佛陀又讚歎十方諸佛,為了作證妙法而來,讚歎了一下十方諸佛。


    看第二段。


    為坐諸佛 以神通力


    移無量眾 令國清淨


    十方諸佛來了以後,現在就有一個問題了。如果從理觀的角度,十方諸佛大家都把心攝用歸體,我是法身,你也是法身,那麽一如無二如,那什麽問題都沒有。但是中道實相它一定怎麽樣?一定要即空、即假、即中,法身一定要帶動因緣法的。同一個法身,但每一個人因地所發的願不同,他就創造不同的應化身,有的應化身是清淨的國土,有的應化身是穢土。娑婆世界就是個穢土。那麽你怎麽可能用一個清淨的正報來到一個汙穢的依報國土?這個染淨是不相容的。所以釋迦牟尼佛怎麽辦呢?以神通力移走了這些人天眾。因為你不能用神通力把他空掉,正報是不能空掉的,隻好把人天等眾移走。然後改變依報國土,三變國土。


    這個三變國土我們前麵講過,強調了一個事情。國土是因緣所生法,對不對?那麽佛陀憑什麽去變現國土?憑他的清淨心跟菩提願。就是心淨國土淨,心淨眾生淨,就強調了萬法唯是一心。整個因緣法裏麵,你要改變你的環境,你要改變你的人事,隻有一個方法:你不要向外追求。你的心清淨了,你的因緣改了,外在的環境自然改變。這表示心淨國土淨,心淨眾生淨,所以佛陀用他的清淨心三變國土。這個表示這層意思。


    那麽十方諸佛,應身佛來了以後,發生了什麽事呢?看第三段。


    諸佛各各 詣寶樹下


    如清淨池 蓮華莊嚴


    其寶樹下 諸師子座


    佛坐其上 光明嚴飾


    如夜闇中 燃大炬火


    身出妙香 遍十方國


    眾生蒙熏 喜不自勝


    譬如大風 吹小樹枝


    以是方便 令法久住


    前麵的長行對十方諸佛來了以後的情況描述的不多,就是描述十方諸佛來了,每一個人坐在自己的一棵寶樹下,一個師子座,在那安坐。所以前麵的長行,釋迦牟尼佛的描述都把重點放在釋迦牟尼佛跟多寶佛的互動上麵,就是重點在空中的多寶佛塔。其實,當釋迦牟尼佛開塔的時候,這個時候應身佛是在哪裏?就是釋迦牟尼佛到了空中開塔的時候,應身佛是坐在地上的。因為應身佛是恒順眾生,他當然是在地上。


    在地上的時候他做了哪些事呢?長行文沒有說,重頌的時候就說出來。說十方應身佛到了七寶樹下的時候,七寶樹下有清淨的蓮花池,蓮花池當中有蓮花的莊嚴,所以每一棵寶樹下都有蓮花池跟蓮花,佛坐在這個師子座上。這個時候“光明嚴飾”,佛陀放大光明,這種光明就像黑暗當中燃起大火炬般。這是第一個,他做了第一件事情。應身佛都是從淨土而來,就放出清淨莊嚴的光明。


    第二個,身出妙香。應身佛身體生出清淨微妙的香味,遍滿十方國土。“眾生蒙熏,喜不自勝”,產生大法喜。就好像大風吹動小樹枝一樣,使令一切眾生都能夠順從皈依。


    應身佛又是放光,又是身出妙香,為什麽這樣做呢?“以是方便,令法久住”,用這樣子來證明這個大乘的功德。這個地方更多的是證明大乘的果德,就是應身佛是功德莊嚴的,是有真正的光明的。所以這個地方等於是勸大家發願,強調菩提願,因為應身佛是菩提願創造出來的。前麵的佛陀開塔,諸位,開塔是顯法身,法身佛。那麽應身佛在地上放光、現香,指的是應身,應身當然是果地功德。


    己三、頌釋迦唱募 分二:庚一、舉三佛以勸持經;庚二、舉難持以堅誓願


    庚一、舉三佛以勸持經


    庚一當中有三段,先看第一段。


    告諸大眾 我滅度後


    誰能護持 讀說斯經


    今於佛前 自說誓言


    這一段是庚一的“舉三佛以勸持經”。這個三佛指的是:第一個是釋迦牟尼佛;第二個,多寶佛;第三個,就是釋迦牟尼佛請來的十方的應身佛。這是三佛。


    先看第一段。釋迦牟尼佛告訴與會大眾:在我滅度之後誰能護持讀誦《法華經》,那麽今於三佛前麵,“自說誓言”。你看佛陀掌握了一個最好的時機,因為這個時候不但是釋迦牟尼佛在,多寶佛也在,十方應身佛也在。那佛陀要大家怎麽樣?你們各自發願。所以你看,前麵強調清淨心,這個地方要利他,就是要菩提願了。你要把它講出來。


    所以諸位!你受菩薩戒的時候,你說,欸,我受菩薩戒,我心裏麵念佛。你念佛是不會得戒體的。你要心念口言,自己要講出來。你看,這個誓言佛陀不能替你宣說的。你說,欸,我受菩薩戒,我今天身體不舒服,我叫兒子替我受。不可以。你自己在佛前,你自己要說。你是菩薩否?我是。發菩提心未?我發菩提心。這個要把話講出來的,自說誓言。


    所以佛陀告訴我們說,你要護持《法華經》,除了清淨心,要多一個菩提願,就是自說誓言。這個是趁三佛在的時候,要大家表態,說誓言。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妙法蓮華經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妙音0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妙音0並收藏妙法蓮華經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