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太陽,把柔和的光芒灑向寧靜安逸的小山村,讓人們感受到一股暖意由心底升起。
這天陸遠安他們家有客人來,夫妻難得一起休沐一天,在家裏準備好飯好菜的招待客人。
說起他們今天要招待的客人,是陸錦河媳婦馮氏的娘家人,當初高城縣因為洪澇的原因,好多高城縣的人為了活命,好多都撤離了,但也因為走得急,好多人都和親人朋友失聯了。
馮氏能和娘家人再一次重逢,也歸功於現在的溪山村,在高山縣還是小有名氣的。他們這裏有做好吃食的臘腸作坊,他們和縣裏有名的福星樓合作買賣,據說福星樓裏現在賣的最紅火的吃食,大多食材都是由他們合作夥伴,溪山村的陸東家提供。
高山縣很多新奇的好吃食,大多也都是福星樓新開始售賣,別的商家跟風模仿。福星樓就是美食界的最新風向指標,附近的商家都隻會跟風模仿,看能不能跟著風向,喝點粥水。
被人模仿陸以汐和福星樓倒是不怕,他們的新款菜式一新,就先別人大賺了一波。等到別的商家摸索出來菜式售賣,他們可能又有的新的菜式上新了。而且他們福星樓的名號響,不管別人再怎麽模仿,最正宗的老字號還是他們這,來吃飯的人們,也都會最先選擇來福星用飯。打鐵還需要自身硬,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
而這個小小的溪山村,不但有做好吃食的臘腸作坊,他們還有一個香皂作坊。最近在餘香閣,賣得非常紅火的香皂,沐浴露、洗發水和清潔液等日常用品。據說那東西用過後,還會保有淡淡的餘香,讓人身上香香的。這麽好用的東西,高山縣的很多夫人小姐們,都爭著搶著要到餘香閣購買,有時候去得晚了,還搶不到。很多夫人小姐們怕搶不到,早早的就派家裏的下人去餘香閣蹲點,等餘香閣的貨一到,很快就會被搶售一空。搶不到的,隻能遺憾的等到下次再購買。
這個香皂的好買賣,讓餘香閣的東家賺得缽滿缽滿。而這個餘香閣的東家不是旁人,正是他們高山縣徐縣令的夫人。
後來大家不知道是從哪裏聽說,這個香皂的買賣,不但讓餘香閣的東家和溪山村的東家賺到了銀子,還讓不久前剛遷來高山縣居住的那些災民,也賺到了銀子,讓他們也能吃飽飯。
高山縣附近村子的人,知道溪山村的村民,跟著他們陸東家賺到了銀子,都過上了好日子。他們本來就對溪山村的村民羨慕不已,沒想到那些剛來的災民也跟著賺到銀子了,這下他們就更加羨慕了,都想著要是能來溪山村做工賺銀子就好了。
正因為溪山村在高山縣小有名氣,被很多人所提起,馮氏的娘家人跟旁人一聊起,才知道那溪山村的陸家人,正是他們女兒的婆家,而那作坊的陸東家,還是他們女兒嫁的那家人的堂侄女。
聽了這消息,馮氏的娘家人頓時又驚又喜,馮家人忙一路打聽著溪山村在哪,一家人趕到溪山村來和女兒重逢。
溪山村名氣本來就不小,馮家人很快就打聽到溪山村的陸遠安家,一家人找了過來。
馮氏能再和家人重逢,當然是十分開心,當天陸遠安夫妻得到消息,也從作坊那提前告了假,趕回家來見他們親家。
馮家人來的突然,他們家裏也沒什麽準備豐富的飯菜,他們聊了一會,讓馮家人吃了頓飯,才帶馮家人到他們之前住的舊屋子暫住。他們的新房子,雖然蓋的好,但他們人多,沒有多餘的屋子可以給馮家人住,最後陸遠安做主,決定第二天再好好招待馮家人。
“爹,娘,你們來了。”此時陸家正熱鬧,要招待的馮家人也都到了,馮氏高興的走了過來,“大哥,二哥,嫂子,虎頭,梅兒,快,快進屋來。”
馮氏的爹馮實笑著點了點頭,侄子虎頭站在一旁,笑了笑,“小姑姑。”
“誒,快,大家都進來,屋裏坐。”馮氏高興的應道,請大家進屋。
嫂子春花和女兒梅兒扶著她娘老梁氏,抬起頭看了一眼陸家蓋得的新房子,心中羨慕不已。他們都是窮苦的人家,哪有機會住這麽好的房子。昨日看到小姑子他們住的這個大房子,他們還不敢相信,竟然真的是他們蓋的新房子。看來附近村裏的人說得沒錯,這溪山村的村民,是真的賺了不少銀子。他們從一進來溪山村,看到村裏家家戶戶蓋的新房子,就知道,他們溪山村的人,是真的都過上好日子了。隻是不知道這樣的好房子,他們馮家什麽時候才能也擁有一個。
春花也沒想到,她小姑子婆家這是發達了,要知道,之前的陸家比他們馮家都還不如。他們陸家孩子多,他們家窮得都快揭不開鍋,沒想到他們現在還能住上這麽好的大房子,讓春花羨慕不已。
大哥馮森和二哥馮林跟在後麵,慢慢走了進來。
聽到聲響,楊氏綁著圍裙從廚房裏走了出來,在圍裙上擦了擦手,笑著道,“親家你們來了,快,裏麵請,裏麵坐,飯菜一會就好了,你們先屋裏坐會。”
“是,我們又來打擾親家了。”馮氏笑著拱了拱手。
楊氏擺了擺手,“哪裏哪裏,不打擾不打擾,親家言重了。”
“親家你們來了啊,來,大家屋裏坐啊,我們一會邊吃邊聊。”陸遠安從屋裏笑著走了出來。
陸遠安朝馮氏喊了聲,“老二家的,請你爹娘他們屋裏坐啊,你們先好好聊會,老二在屋裏呢,他腿上有傷,不方便出來接你們,還望你們不要怪罪他。”
昨日馮家人來的晚,大家聊了會,天都快黑了,陸家人讓他們吃飽飯,就請他們先去休息了。他們馮家好不容易重逢,讓他們一家人好好聊聊天。
“不會,不會,不怪罪,女婿身上有傷,哪能讓他拖著腿傷來出來接我們呢。”
“是,爹,兒媳知道了。”馮氏點了點頭,走到老梁氏旁邊,扶著她進屋。
這天陸遠安他們家有客人來,夫妻難得一起休沐一天,在家裏準備好飯好菜的招待客人。
說起他們今天要招待的客人,是陸錦河媳婦馮氏的娘家人,當初高城縣因為洪澇的原因,好多高城縣的人為了活命,好多都撤離了,但也因為走得急,好多人都和親人朋友失聯了。
馮氏能和娘家人再一次重逢,也歸功於現在的溪山村,在高山縣還是小有名氣的。他們這裏有做好吃食的臘腸作坊,他們和縣裏有名的福星樓合作買賣,據說福星樓裏現在賣的最紅火的吃食,大多食材都是由他們合作夥伴,溪山村的陸東家提供。
高山縣很多新奇的好吃食,大多也都是福星樓新開始售賣,別的商家跟風模仿。福星樓就是美食界的最新風向指標,附近的商家都隻會跟風模仿,看能不能跟著風向,喝點粥水。
被人模仿陸以汐和福星樓倒是不怕,他們的新款菜式一新,就先別人大賺了一波。等到別的商家摸索出來菜式售賣,他們可能又有的新的菜式上新了。而且他們福星樓的名號響,不管別人再怎麽模仿,最正宗的老字號還是他們這,來吃飯的人們,也都會最先選擇來福星用飯。打鐵還需要自身硬,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
而這個小小的溪山村,不但有做好吃食的臘腸作坊,他們還有一個香皂作坊。最近在餘香閣,賣得非常紅火的香皂,沐浴露、洗發水和清潔液等日常用品。據說那東西用過後,還會保有淡淡的餘香,讓人身上香香的。這麽好用的東西,高山縣的很多夫人小姐們,都爭著搶著要到餘香閣購買,有時候去得晚了,還搶不到。很多夫人小姐們怕搶不到,早早的就派家裏的下人去餘香閣蹲點,等餘香閣的貨一到,很快就會被搶售一空。搶不到的,隻能遺憾的等到下次再購買。
這個香皂的好買賣,讓餘香閣的東家賺得缽滿缽滿。而這個餘香閣的東家不是旁人,正是他們高山縣徐縣令的夫人。
後來大家不知道是從哪裏聽說,這個香皂的買賣,不但讓餘香閣的東家和溪山村的東家賺到了銀子,還讓不久前剛遷來高山縣居住的那些災民,也賺到了銀子,讓他們也能吃飽飯。
高山縣附近村子的人,知道溪山村的村民,跟著他們陸東家賺到了銀子,都過上了好日子。他們本來就對溪山村的村民羨慕不已,沒想到那些剛來的災民也跟著賺到銀子了,這下他們就更加羨慕了,都想著要是能來溪山村做工賺銀子就好了。
正因為溪山村在高山縣小有名氣,被很多人所提起,馮氏的娘家人跟旁人一聊起,才知道那溪山村的陸家人,正是他們女兒的婆家,而那作坊的陸東家,還是他們女兒嫁的那家人的堂侄女。
聽了這消息,馮氏的娘家人頓時又驚又喜,馮家人忙一路打聽著溪山村在哪,一家人趕到溪山村來和女兒重逢。
溪山村名氣本來就不小,馮家人很快就打聽到溪山村的陸遠安家,一家人找了過來。
馮氏能再和家人重逢,當然是十分開心,當天陸遠安夫妻得到消息,也從作坊那提前告了假,趕回家來見他們親家。
馮家人來的突然,他們家裏也沒什麽準備豐富的飯菜,他們聊了一會,讓馮家人吃了頓飯,才帶馮家人到他們之前住的舊屋子暫住。他們的新房子,雖然蓋的好,但他們人多,沒有多餘的屋子可以給馮家人住,最後陸遠安做主,決定第二天再好好招待馮家人。
“爹,娘,你們來了。”此時陸家正熱鬧,要招待的馮家人也都到了,馮氏高興的走了過來,“大哥,二哥,嫂子,虎頭,梅兒,快,快進屋來。”
馮氏的爹馮實笑著點了點頭,侄子虎頭站在一旁,笑了笑,“小姑姑。”
“誒,快,大家都進來,屋裏坐。”馮氏高興的應道,請大家進屋。
嫂子春花和女兒梅兒扶著她娘老梁氏,抬起頭看了一眼陸家蓋得的新房子,心中羨慕不已。他們都是窮苦的人家,哪有機會住這麽好的房子。昨日看到小姑子他們住的這個大房子,他們還不敢相信,竟然真的是他們蓋的新房子。看來附近村裏的人說得沒錯,這溪山村的村民,是真的賺了不少銀子。他們從一進來溪山村,看到村裏家家戶戶蓋的新房子,就知道,他們溪山村的人,是真的都過上好日子了。隻是不知道這樣的好房子,他們馮家什麽時候才能也擁有一個。
春花也沒想到,她小姑子婆家這是發達了,要知道,之前的陸家比他們馮家都還不如。他們陸家孩子多,他們家窮得都快揭不開鍋,沒想到他們現在還能住上這麽好的大房子,讓春花羨慕不已。
大哥馮森和二哥馮林跟在後麵,慢慢走了進來。
聽到聲響,楊氏綁著圍裙從廚房裏走了出來,在圍裙上擦了擦手,笑著道,“親家你們來了,快,裏麵請,裏麵坐,飯菜一會就好了,你們先屋裏坐會。”
“是,我們又來打擾親家了。”馮氏笑著拱了拱手。
楊氏擺了擺手,“哪裏哪裏,不打擾不打擾,親家言重了。”
“親家你們來了啊,來,大家屋裏坐啊,我們一會邊吃邊聊。”陸遠安從屋裏笑著走了出來。
陸遠安朝馮氏喊了聲,“老二家的,請你爹娘他們屋裏坐啊,你們先好好聊會,老二在屋裏呢,他腿上有傷,不方便出來接你們,還望你們不要怪罪他。”
昨日馮家人來的晚,大家聊了會,天都快黑了,陸家人讓他們吃飽飯,就請他們先去休息了。他們馮家好不容易重逢,讓他們一家人好好聊聊天。
“不會,不會,不怪罪,女婿身上有傷,哪能讓他拖著腿傷來出來接我們呢。”
“是,爹,兒媳知道了。”馮氏點了點頭,走到老梁氏旁邊,扶著她進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