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三口,小兒子在國內,大兒子和崔天浩在國外,忙碌奔波,隻為一個目的。
剛開始小兒子不理解,為什麽父親一去國外就不回來了。
剛開始崔天浩沒有跟他說,他隻要打電話就會問,見父親不正麵回答問題,每次都轉移話題,也就不多問。
悶頭攢錢,多找了好幾份工作,很快第一年攢夠了出國的費用。
沒有跟父親和哥哥說,徑直到國外,找到哥哥家,隻想知道原因。
眼見著不能再瞞下去,於是將前因後果都說了出來。
小兒子當時聽完就傻了,原來那是與媽媽的最後一次見麵。自己的自由,是用母親的生命換來的。
當時就癱軟在地,半天才緩過神來,同時也是一個男人真正醒悟的時刻。
來的如此之快,來的也是如此之深,仿佛一下子長大了。
告訴哥哥,他也要加入其中,千裏追凶,為母親討回公道。
在國外,外國人是非常難的過程,其間的手續與複雜程度,也是常人難以想象的。
但是無論多大的困難,似乎都不能難倒這一家人。
出來的時候是四口人,彼此都要負責。在國內的時候可能磕磕絆絆,到國外隻有一個選擇,那就是抱團取暖。
小兒子直接找到父親,說明了來意,也表明已經大概知道了,希望父親不要再隱瞞。
於是崔天浩讓小兒子,看完了所有的資料,以及過往的進展和未來的方案。
小兒子,似乎一夜之間長大了,褪去了曾經的毛躁,有了一種深不見底的沉穩。
是的,當法律不能為其主持公平正義時,那麽他需要自己去創造公平正義。
崔天浩看到了小兒子眼眶的底色,不由得內心一顫,“孩子,我們需要慢慢來。”
“我知道,我不再輕狂,放心,為了你和大哥,我都不會。隻是我們需要目標。”
崔天浩安頓好後小兒子,也在陳先生的公司落腳打工。
父子三個人,齊心協力,經過漫長的一年、兩年……
這麽多年過去了,一邊賺錢一邊付律師費打官司,程序是非常漫長的,也是非常繁瑣的,即使是知道了真正的凶手,苦於沒有直接證據,隻能製裁那些小羅羅。
小兒子,非常不甘心。他深知其中的貓膩,根本不想就此了事。
既然是中國人,那麽就要按照中國人的風俗,去辦事。
於是父子三人,重整旗鼓,一點一點堆積細節。
在了解細節的過程中,也了解了母親離開他們後,經曆了怎樣的非人生活,此刻父子三人,隻有心疼,再無怨恨。
有時候,認識他們的人,也勸他們放手,覺得沒有必要再去堅持。
耗費那麽多的時間,精力和錢財,去尋一個不確定的結果,很多人都搖搖頭,不值當。
值不值得,隻有他們三個人說了算。
如果剛開始堅持,是因為最後那次的舍命相救。那麽以後的堅持,就是為了心中的那口氣,尤其是在得知李潔美後期的生活,那是對人的侮辱。
於是,三個人,跟約好了似的,一旦時不時地往一個卡裏存錢,存多多的錢,隻為討回想要的說法。
大兒子因為有家庭,支持的錢相對少些,大家都沒有怨言。都在為同一個目標,盡全力以赴。
小兒子,提出以身入局,想要去拿到證據,奈何父親一句話提醒他,他早已經暴露,那張臉就是嫌疑。
於是小兒子放棄計劃,一心一意,想通過正規渠道贏回來。
因為他不敢再造次,不敢再以身犯險,因為再也沒有母親去救他。
崔天浩也從青絲到白發,終於在一個大雪紛飛的下午,迎來的一紙文件。
真正的凶手,被逮捕,被判刑,被送進監獄。
在一個風和日麗的天氣,崔天浩帶著兩個兒子,把李潔美安葬在了異國他鄉。
他們商量過,是不是帶回國內,入土為安。
可是運輸實在不便,再說做過的一些事情,也不再適合回到國內,還是在國外買塊墓地,比較適合。
商定以後,一行三人,將判決書放在了墓碑旁,算是告慰李潔美的在天之靈。
結束了這麽多年的煎熬,崔天浩老了,兩個兒子也已經步入壯年。
時間是一把殺豬刀,每一刀都是刻骨銘心的。
崔天浩對國外再無眷戀,一心想要回國。此時大兒子家庭在國外,小兒子至今沒有結婚。
有時間坐下來,說了說彼此的打算,大兒子留在國外,繼續工作和家庭。小兒子因為沒有家庭羈絆,所以來去自由。
隻有崔天浩,一直勸兩個兒子回國發展,不要留戀國外,那不是長久之地。
奈何兒大不中留。還沒有他那麽深的故土概念。
又在國外賺了一年的錢,攢的差不多,提出幫陳先生開拓國內生意,回到國內發展。
陳先生見他們誠意十足,沒有了當初離職的衝動,這次的方式反而成熟了許多。
也沒有堅持,把一個方向交給了崔天浩,自負盈虧,任其發展。
小兒子多年來,除了攢下一點錢,其他也沒有什麽可留戀的。果斷跟隨父親回國。
大兒子請假送回他們,並且看望了外婆一家。
由於多年沒有什麽聯係,外婆已經故去,舅舅一家跟他們很陌生,見了麵也不知道說什麽。
彼此都感到尷尬,也沒有過多停留,隻是通知了他們李潔美的近況。
舅舅一家估計也不會出國祭拜,兒時至親的血緣關係,也是經不起歲月的敲打。
離開外婆家,父子三人不知道去哪裏,連個落腳的地方都沒有。
一時感到空前的迷茫,連個投奔的地方都沒有。
當初崔天浩為了和李潔美在一起,和父母家鬧掰了,徹徹底底。
這些年過去,兩位老人先後離去,也沒有通知崔天浩。經過幾番周轉,崔天浩打聽到了地方,帶著兩個兒子,買了些貢品,去祭拜爺爺奶奶。
此後,崔天浩一句話,“回北城”。大兒子載著父親來到北城,順便去了承中家做客,二兒子負責在北城租房,開啟生活。
剛開始小兒子不理解,為什麽父親一去國外就不回來了。
剛開始崔天浩沒有跟他說,他隻要打電話就會問,見父親不正麵回答問題,每次都轉移話題,也就不多問。
悶頭攢錢,多找了好幾份工作,很快第一年攢夠了出國的費用。
沒有跟父親和哥哥說,徑直到國外,找到哥哥家,隻想知道原因。
眼見著不能再瞞下去,於是將前因後果都說了出來。
小兒子當時聽完就傻了,原來那是與媽媽的最後一次見麵。自己的自由,是用母親的生命換來的。
當時就癱軟在地,半天才緩過神來,同時也是一個男人真正醒悟的時刻。
來的如此之快,來的也是如此之深,仿佛一下子長大了。
告訴哥哥,他也要加入其中,千裏追凶,為母親討回公道。
在國外,外國人是非常難的過程,其間的手續與複雜程度,也是常人難以想象的。
但是無論多大的困難,似乎都不能難倒這一家人。
出來的時候是四口人,彼此都要負責。在國內的時候可能磕磕絆絆,到國外隻有一個選擇,那就是抱團取暖。
小兒子直接找到父親,說明了來意,也表明已經大概知道了,希望父親不要再隱瞞。
於是崔天浩讓小兒子,看完了所有的資料,以及過往的進展和未來的方案。
小兒子,似乎一夜之間長大了,褪去了曾經的毛躁,有了一種深不見底的沉穩。
是的,當法律不能為其主持公平正義時,那麽他需要自己去創造公平正義。
崔天浩看到了小兒子眼眶的底色,不由得內心一顫,“孩子,我們需要慢慢來。”
“我知道,我不再輕狂,放心,為了你和大哥,我都不會。隻是我們需要目標。”
崔天浩安頓好後小兒子,也在陳先生的公司落腳打工。
父子三個人,齊心協力,經過漫長的一年、兩年……
這麽多年過去了,一邊賺錢一邊付律師費打官司,程序是非常漫長的,也是非常繁瑣的,即使是知道了真正的凶手,苦於沒有直接證據,隻能製裁那些小羅羅。
小兒子,非常不甘心。他深知其中的貓膩,根本不想就此了事。
既然是中國人,那麽就要按照中國人的風俗,去辦事。
於是父子三人,重整旗鼓,一點一點堆積細節。
在了解細節的過程中,也了解了母親離開他們後,經曆了怎樣的非人生活,此刻父子三人,隻有心疼,再無怨恨。
有時候,認識他們的人,也勸他們放手,覺得沒有必要再去堅持。
耗費那麽多的時間,精力和錢財,去尋一個不確定的結果,很多人都搖搖頭,不值當。
值不值得,隻有他們三個人說了算。
如果剛開始堅持,是因為最後那次的舍命相救。那麽以後的堅持,就是為了心中的那口氣,尤其是在得知李潔美後期的生活,那是對人的侮辱。
於是,三個人,跟約好了似的,一旦時不時地往一個卡裏存錢,存多多的錢,隻為討回想要的說法。
大兒子因為有家庭,支持的錢相對少些,大家都沒有怨言。都在為同一個目標,盡全力以赴。
小兒子,提出以身入局,想要去拿到證據,奈何父親一句話提醒他,他早已經暴露,那張臉就是嫌疑。
於是小兒子放棄計劃,一心一意,想通過正規渠道贏回來。
因為他不敢再造次,不敢再以身犯險,因為再也沒有母親去救他。
崔天浩也從青絲到白發,終於在一個大雪紛飛的下午,迎來的一紙文件。
真正的凶手,被逮捕,被判刑,被送進監獄。
在一個風和日麗的天氣,崔天浩帶著兩個兒子,把李潔美安葬在了異國他鄉。
他們商量過,是不是帶回國內,入土為安。
可是運輸實在不便,再說做過的一些事情,也不再適合回到國內,還是在國外買塊墓地,比較適合。
商定以後,一行三人,將判決書放在了墓碑旁,算是告慰李潔美的在天之靈。
結束了這麽多年的煎熬,崔天浩老了,兩個兒子也已經步入壯年。
時間是一把殺豬刀,每一刀都是刻骨銘心的。
崔天浩對國外再無眷戀,一心想要回國。此時大兒子家庭在國外,小兒子至今沒有結婚。
有時間坐下來,說了說彼此的打算,大兒子留在國外,繼續工作和家庭。小兒子因為沒有家庭羈絆,所以來去自由。
隻有崔天浩,一直勸兩個兒子回國發展,不要留戀國外,那不是長久之地。
奈何兒大不中留。還沒有他那麽深的故土概念。
又在國外賺了一年的錢,攢的差不多,提出幫陳先生開拓國內生意,回到國內發展。
陳先生見他們誠意十足,沒有了當初離職的衝動,這次的方式反而成熟了許多。
也沒有堅持,把一個方向交給了崔天浩,自負盈虧,任其發展。
小兒子多年來,除了攢下一點錢,其他也沒有什麽可留戀的。果斷跟隨父親回國。
大兒子請假送回他們,並且看望了外婆一家。
由於多年沒有什麽聯係,外婆已經故去,舅舅一家跟他們很陌生,見了麵也不知道說什麽。
彼此都感到尷尬,也沒有過多停留,隻是通知了他們李潔美的近況。
舅舅一家估計也不會出國祭拜,兒時至親的血緣關係,也是經不起歲月的敲打。
離開外婆家,父子三人不知道去哪裏,連個落腳的地方都沒有。
一時感到空前的迷茫,連個投奔的地方都沒有。
當初崔天浩為了和李潔美在一起,和父母家鬧掰了,徹徹底底。
這些年過去,兩位老人先後離去,也沒有通知崔天浩。經過幾番周轉,崔天浩打聽到了地方,帶著兩個兒子,買了些貢品,去祭拜爺爺奶奶。
此後,崔天浩一句話,“回北城”。大兒子載著父親來到北城,順便去了承中家做客,二兒子負責在北城租房,開啟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