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曉在塢堡最瀟灑的一點是,他隻需提個想法或搭個框架,自然有楊廣、魏征他們幾個來完善,並且考慮的要比他周到和細致得多。


    所以這事兒他又不用操心了。


    不過,昨天目睹大雁北飛再次加重了江曉的緊迫感。


    現在距離曆史上李世民消滅劉武周和宋金剛大概還有一年半的時間,他想他大概率是看不到這一天的。


    而這一年半,塢堡將隨時處於危險之中。


    不僅李唐和劉宋在這裏大打出手,突厥和河北的竇建德也在窺伺,隨時準備出手,畢竟無論是戰略資源和戰略位置,並州都太重要。


    其實即便過了這一年半,距離李二一雪“渭水之盟”之恥還有差不多有十一、二年。


    在這十一二年間,突厥實力強大,“控弦且百萬,戎狄熾強,古未有也”,對大唐的侵擾貫穿整個武德年間,並州作為大唐抵禦突厥的最前沿,自然是首當其衝。


    也就是說,除非離開這個地方,不然要想熬到貞觀盛世,過上太平日子,至少還需十年。


    江曉不知道他還能給塢堡留下些什麽,隻能盡自己所能了。


    那麽,是時候造“水泥”了。


    造水泥簡直是穿越必備技能,江曉原本是不想“趟這渾水”的。


    無奈魏征和蘇定方一下子就給塢堡整來七百多人,加上塢堡原有的五百多人,已經超出了塢堡的容量。


    以致,收來的兵昨晚就有很多不得不露宿塢堡外,也搞得楊廣和魏征大早上和蘇定方、程咬金叫嚷,讓他們操練完士卒就趕緊張羅伐木建房。


    而且老秦那裏,各種窯爐不斷修建,打鐵、燒窯、製炭等各種攤子也越鋪越大,再靠簡易草棚遮風擋雨也不是個事兒。


    所以,還真不得不製造水泥,新建一些屋舍了。


    說到老秦,江曉真心覺得這些日子把老頭累壞了,自打開始煉鐵打鐵,老頭兒就一天到晚呆在河邊草棚中,忙這忙那,一刻也不得閑。


    也幸好有老秦,冶鐵、製陶、修複各種兵器等等各種各樣的“製作”才慢慢變得順暢,但老頭也明顯瘦了一圈。


    為此,收了“降卒”之後,江曉第一時間就讓蘇定方統計了其中的各類“匠人”,然後交給老秦調配。


    “三份粘土、三份燒壞的破爛陶器、兩份冶鐵後剩下的爐渣、兩份生石灰,俱都碾成粉末,過篩混合。”


    這些東西都是現成的,所以江曉直接就告訴老秦如何配製了。


    “這又是何物?”老秦興奮地問道,坦白說他也累並快樂著,從江曉那裏他掌握了不少新奇的“法門”。


    “水泥。”說出這倆字時,江曉有些心虛。


    以後世的標準看,這土法玩意兒和豆腐渣沒什麽區別,甚至都不如古時用粘土、細沙、石膏加糯米汁做成的建築黏合物。


    江曉觀察過,塢堡就用的是這樣的黏合物,幾百年下來,基本上還是很牢靠,而用江曉所謂的“水泥”黏合物,能撐個幾十年就不錯了。


    唯一令江曉安慰的是,用這種土法水泥建造的石構建築,在抵禦戰爭方麵多少比木構建築要堅固些,起碼防火。


    當然,木構建築也未必就比石構建築易損。


    就在山西這地兒有座佛宮寺釋迦塔,又稱應縣木塔,為當今世界最古老也是最宏偉的純木構建築,距今已有千年,其間曆經地震、戰火甚至還挨過炮轟,依然屹立不倒。


    但這畢竟是孤例。


    “用此物可黏合磚石,雖未必及得糯米汁配土沙,但也將就可用。”


    “當真?!”老秦尚未說話,他身後幾個泥匠都叫起來。


    “試試不就知道了?”江曉笑道:“你們都記住這法子。”


    “多謝小郎君!”幾人都是大喜。


    其實,華夏古代多土木或純木構建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磚石的黏合物。


    糯米汁混泥沙倒是好用,可惜成本太高,除了修長城、蓋宮殿,有多少人能用得起呢?


    雖然這“土法水泥”以後世的標準來看不是什麽好東西,但放在現在依然可以稱為“神奇”,幾人不欣喜才怪。


    而能讓塢堡的人再有一樣可以安身的法門,江曉也非常樂意。


    終究,塢堡不可能長存下去,塢堡的人也注定會散落世間。


    這並不是壞事,反而代表著塢堡的繁衍生息,由黃河長江而至天南海北,華夏就是這樣一路走來。


    江曉願塢堡之人能活下去,也願他們能散落世間……


    ……


    隨後的日子,塢堡徹底開啟大興土木模式。


    原來的塢堡依山而建,是一個從山腳到山腰的建築群,並且是三山環繞,再往上已經是陡壁,根本沒有再擴展的餘地,好在兩側還有不少緩坡可以新建屋舍。


    有這種地形,屋舍建好後,依照山勢重新將圍牆豎起,塢堡仍然隻有大門一條道,可以說還是密不透風,並不會破壞塢堡天然的防禦優勢。


    楊廣魏征幾人在見到“土法水泥”的效果之後大為驚歎,尤其是楊廣感慨萬千。


    老頭直言,若是早有此法,修長城、造東都、開鑿運河能省無數的物力和人力,大隋說不定都不會亡。


    對他這個說法,江曉當然一笑了之,心中隻想,有這辦法,你說不定作得更狠,修了郎東都修北都,長城都敢修兩道,運河都敢京杭線變京廣線。


    在楊廣幾人驚歎“水泥”的同時,江曉也被古人在單純人力使用上的高效震驚了。


    如果說華夏的種族天賦一項是種植,那另一項與之齊名的必然是“基建”。


    江曉沒見魏征幾人有多少手忙腳亂的組織協調,上千人就幾乎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充分的協作。


    從采石、伐木到加工原材、製備水泥,都配合得非常默契,更不用說小範圍內的協作了。


    或許,這是自春秋修長城開始練出來的?


    然後這種組織性和協調性就一直傳下來,直到現在成為“基建狂魔”?


    這個沒有依據,但江曉願意相信這是有遺傳的。


    總之,也就十數日時間,塢堡誕生上百座嶄新屋舍,塢堡可以容納的人數直接翻一倍,達到兩千人。


    “還是不夠呀。”


    看著山腰上多出來的房子,魏征很不知足。


    “慢慢來。”楊廣拍拍魏征,又看看半山,眼神中充滿期待。他和魏征算過,如果整個山間全部蓋滿,整個塢堡能容納五千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都穿越了還不興我和李二對著幹?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村長也是幹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村長也是幹部並收藏都穿越了還不興我和李二對著幹?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