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驚不驚喜意不意外
都穿越了還不興我和李二對著幹? 作者:村長也是幹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要說人真是很奇怪的動物,奇怪就奇怪在太有自己的思想了,容易想當然。
這首詞江曉明明想表達自己淡泊於世的情懷,但在楊仲英耳中卻聽到的是他蔑視王侯、俾睨天下的霸氣。
這上哪兒說理去?
“好詞!”楊仲英二話不說,先是一個大讚。
要說楊仲英也確實是個中高手,一個從沒聽過的詞牌,讓他用一些破陶爛瓦和得蕩氣回腸,隻是詞罷曲收,他的心思已完全沒在曲上了。
他長身而起,大笑道:“好一個‘幾曾著眼看君王’!逐月此詞意境遼闊,豪情萬丈,真大才情!”
蘇定方跟著站起來,衝江曉拱手:“賢弟視王侯如糞土,胸懷深不可測,愚兄佩服之至!”
楊媛也目不轉睛地看著江曉,真心沒想到眼前這個看上去很有點懶懶散散的家夥,居然能賦出這樣一首想象神奇、瀟灑不羈的詞來。
難道自己真的小看他了?楊媛心中蕩起漣漪。
剩下的塢堡中人能聽懂這首詞的沒幾個,不過看楊仲英和蘇定方都大聲叫好,那也跟著叫好,反正聽上去起碼挺好聽的不是。
江曉這時有點懵了。
他看看楊仲英激動的樣子,又看看蘇定方有點崇拜的小眼神,忽然覺得自己是不是……弄巧成拙了?
各位各位,別誤會啊,我根本沒有視王侯如糞土的意思!
不是說詩以言誌嗎?咋地我言的你們這麽誤會?
這還說不清了咋的?趕緊想想還有什麽淡泊名利的詩詞!
《夢遊天姥吟留別》?不行不行,太長,背不下來。
《桃花庵歌》,也有點長,而且不是很達意。
《飲酒》,也不行,陶淵明東晉的,一背就知道我在白嫖!
那還有什麽?真他娘的書到用時方恨少!
江曉心急火燎地想著,猛然,眼前一亮。
“各位,江某還有一詞!”江曉大叫,“且仔細品味其中之意!”
“逐月還有好詞,快快頌來!”楊仲英一聽江曉還有詞,立即激動地說道。
江曉也不等楊仲英再擺弄那些破陶爛瓦了,立馬頌道: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江曉吟罷,內心大喊:聽聽,都聽聽,“是非成敗轉頭空”,“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意思就是幹什麽都是窮忙活,別折騰。
別再誤會啦!
不過,誤會不誤會根本由不得江曉。還是那句話,當一個人對你有了成見時,想要改變是很難的。譬如楊仲英,一個詩詞大家,不應該體會不到江曉詞中真意,但他就是認定江曉“以不為而有為”。
所以此詞一出,楊仲英品味到的不僅有勘破興衰與沉浮的睿智,更有超越一切的氣魄——天下英雄在我眼中不過都是笑談!
“好!”楊仲英已無話可說,隻剩下一個大大的好字。
至於蘇定方,他本身就自認自己是英雄,現在英雄都被大水衝走了,隻剩下賦詞的江曉,那還不覺得江曉牛x到不行?
他盯著江曉,感覺好像撿到一個大大的寶貝。
總之,江曉似乎是搬起石頭砸了自己左腳後覺得不過癮,又狠狠砸了一下自己的右腳,徹底把自己困住了。
當然,這也怪江曉,這首《臨江仙》拋開背後深藏的哲理,本身就有氣吞山河,笑看風月的意味。
而楊媛現在已經是完全驚呆了。
她雖然不像楊仲英和蘇定方那樣體味到詞中展現出的胸襟氣魄,但卻品咂出一些“賦詞者”曆經浮華之後深邃的大智慧。她禁不住想:他到底是個什麽樣的人,怎麽會有如此大的格局和深悟呢?
好吧,江曉現在的結局充分證明,沒事兒莫裝逼,裝逼被雷劈。
也不知是被江曉的兩首詞感染,還是江曉的兩首詞勾起了他曾經的雄心豪情,楊仲英現在是激動得難以複加。
“媛兒,為父也要賦詩一首為逐月和,你為為父舞!”楊仲英大聲道。
“喏!”楊媛起身答應。扭捏做作是小家子婦人的做派,楊媛自然沒這麽毛病,說上就上。
這一下,現場氣氛更加爆棚。
楊仲英老頭的詩先擱一邊不說,小娘子這樣“天仙”一般的人兒要起舞呀,哪怕現場絕大多數都是婦人,也都吱哇亂叫起來。
江曉也立馬將“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的委屈拋到了腦後,額滴腰精要跳舞,所有統統靠邊站,可為啥自己手裏連個小手拍和熒光棒都沒有,這讓他怎麽應援嘛。
“新詩不可得。此詩為老夫早年舊作,慚愧。”說著,楊仲英拍下身邊大甕,叫一聲“起”,而楊媛也蓮步輕移,款款起舞。
就聽楊仲英吟道:“肅肅秋風起,悠悠行萬裏。萬裏何所行,橫漠築長城……”
伴著楊仲英的且拍且吟,楊媛翩若驚鴻、婉若遊龍,婀娜萬方。
隋唐時,舞蹈有宮廷樂舞和俗舞之分,楊媛所舞顯然是宮廷樂舞。此時,她身上穿的不過是粗布舊袍,也根本沒有什麽霓裳羽衣,但這一刻她身上散發出的雍容大氣、華貴絕美卻是什麽都無法掩蓋的,當真可以稱得上有一句:“美人舞如蓮花旋,世人有眼應未見。”
“詎敢憚焦思,高枕於上京。北河見武節,千裏卷戎旌……”
楊仲英繼續吟唱,江曉已沉迷於楊媛的顧盼和俯仰之間,盯著楊媛的小細腰眼都不舍得眨一下,但心底卻感覺有什麽地方似乎……不對。
“千乘萬旗動,飲馬長城窟。秋昏塞外雲,霧暗關山月。”
當楊仲英最後一句吟罷,楊媛也恰好收步,瞬間,場上響起響徹天際的叫好聲。當然,這叫好聲主要都是給楊媛的,舞好看到了極點,但詩就著實有點欣賞不來了。
可就是這似乎沒有多少人在意的詩,忽然讓江曉知道了哪裏不對。
“飲馬長城窟……”江曉默默地念著這句,瞬間心中掀起驚濤駭浪!
可以說穿越以來江曉已經受到了很多刺激,但所有的刺激加起來都不如當下的這一刻!
江曉看著楊仲英,看著這個儒雅甚至可以稱得上一句英俊的老頭,一萬個不敢相信。如果這詩真是他的舊作,那他就是自己穿越以來最大的顛覆!
因為,這首大氣磅礴的詩,名《飲馬長城窟行》,樂府舊題,作者……隋煬帝楊廣!
這首詞江曉明明想表達自己淡泊於世的情懷,但在楊仲英耳中卻聽到的是他蔑視王侯、俾睨天下的霸氣。
這上哪兒說理去?
“好詞!”楊仲英二話不說,先是一個大讚。
要說楊仲英也確實是個中高手,一個從沒聽過的詞牌,讓他用一些破陶爛瓦和得蕩氣回腸,隻是詞罷曲收,他的心思已完全沒在曲上了。
他長身而起,大笑道:“好一個‘幾曾著眼看君王’!逐月此詞意境遼闊,豪情萬丈,真大才情!”
蘇定方跟著站起來,衝江曉拱手:“賢弟視王侯如糞土,胸懷深不可測,愚兄佩服之至!”
楊媛也目不轉睛地看著江曉,真心沒想到眼前這個看上去很有點懶懶散散的家夥,居然能賦出這樣一首想象神奇、瀟灑不羈的詞來。
難道自己真的小看他了?楊媛心中蕩起漣漪。
剩下的塢堡中人能聽懂這首詞的沒幾個,不過看楊仲英和蘇定方都大聲叫好,那也跟著叫好,反正聽上去起碼挺好聽的不是。
江曉這時有點懵了。
他看看楊仲英激動的樣子,又看看蘇定方有點崇拜的小眼神,忽然覺得自己是不是……弄巧成拙了?
各位各位,別誤會啊,我根本沒有視王侯如糞土的意思!
不是說詩以言誌嗎?咋地我言的你們這麽誤會?
這還說不清了咋的?趕緊想想還有什麽淡泊名利的詩詞!
《夢遊天姥吟留別》?不行不行,太長,背不下來。
《桃花庵歌》,也有點長,而且不是很達意。
《飲酒》,也不行,陶淵明東晉的,一背就知道我在白嫖!
那還有什麽?真他娘的書到用時方恨少!
江曉心急火燎地想著,猛然,眼前一亮。
“各位,江某還有一詞!”江曉大叫,“且仔細品味其中之意!”
“逐月還有好詞,快快頌來!”楊仲英一聽江曉還有詞,立即激動地說道。
江曉也不等楊仲英再擺弄那些破陶爛瓦了,立馬頌道: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江曉吟罷,內心大喊:聽聽,都聽聽,“是非成敗轉頭空”,“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意思就是幹什麽都是窮忙活,別折騰。
別再誤會啦!
不過,誤會不誤會根本由不得江曉。還是那句話,當一個人對你有了成見時,想要改變是很難的。譬如楊仲英,一個詩詞大家,不應該體會不到江曉詞中真意,但他就是認定江曉“以不為而有為”。
所以此詞一出,楊仲英品味到的不僅有勘破興衰與沉浮的睿智,更有超越一切的氣魄——天下英雄在我眼中不過都是笑談!
“好!”楊仲英已無話可說,隻剩下一個大大的好字。
至於蘇定方,他本身就自認自己是英雄,現在英雄都被大水衝走了,隻剩下賦詞的江曉,那還不覺得江曉牛x到不行?
他盯著江曉,感覺好像撿到一個大大的寶貝。
總之,江曉似乎是搬起石頭砸了自己左腳後覺得不過癮,又狠狠砸了一下自己的右腳,徹底把自己困住了。
當然,這也怪江曉,這首《臨江仙》拋開背後深藏的哲理,本身就有氣吞山河,笑看風月的意味。
而楊媛現在已經是完全驚呆了。
她雖然不像楊仲英和蘇定方那樣體味到詞中展現出的胸襟氣魄,但卻品咂出一些“賦詞者”曆經浮華之後深邃的大智慧。她禁不住想:他到底是個什麽樣的人,怎麽會有如此大的格局和深悟呢?
好吧,江曉現在的結局充分證明,沒事兒莫裝逼,裝逼被雷劈。
也不知是被江曉的兩首詞感染,還是江曉的兩首詞勾起了他曾經的雄心豪情,楊仲英現在是激動得難以複加。
“媛兒,為父也要賦詩一首為逐月和,你為為父舞!”楊仲英大聲道。
“喏!”楊媛起身答應。扭捏做作是小家子婦人的做派,楊媛自然沒這麽毛病,說上就上。
這一下,現場氣氛更加爆棚。
楊仲英老頭的詩先擱一邊不說,小娘子這樣“天仙”一般的人兒要起舞呀,哪怕現場絕大多數都是婦人,也都吱哇亂叫起來。
江曉也立馬將“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的委屈拋到了腦後,額滴腰精要跳舞,所有統統靠邊站,可為啥自己手裏連個小手拍和熒光棒都沒有,這讓他怎麽應援嘛。
“新詩不可得。此詩為老夫早年舊作,慚愧。”說著,楊仲英拍下身邊大甕,叫一聲“起”,而楊媛也蓮步輕移,款款起舞。
就聽楊仲英吟道:“肅肅秋風起,悠悠行萬裏。萬裏何所行,橫漠築長城……”
伴著楊仲英的且拍且吟,楊媛翩若驚鴻、婉若遊龍,婀娜萬方。
隋唐時,舞蹈有宮廷樂舞和俗舞之分,楊媛所舞顯然是宮廷樂舞。此時,她身上穿的不過是粗布舊袍,也根本沒有什麽霓裳羽衣,但這一刻她身上散發出的雍容大氣、華貴絕美卻是什麽都無法掩蓋的,當真可以稱得上有一句:“美人舞如蓮花旋,世人有眼應未見。”
“詎敢憚焦思,高枕於上京。北河見武節,千裏卷戎旌……”
楊仲英繼續吟唱,江曉已沉迷於楊媛的顧盼和俯仰之間,盯著楊媛的小細腰眼都不舍得眨一下,但心底卻感覺有什麽地方似乎……不對。
“千乘萬旗動,飲馬長城窟。秋昏塞外雲,霧暗關山月。”
當楊仲英最後一句吟罷,楊媛也恰好收步,瞬間,場上響起響徹天際的叫好聲。當然,這叫好聲主要都是給楊媛的,舞好看到了極點,但詩就著實有點欣賞不來了。
可就是這似乎沒有多少人在意的詩,忽然讓江曉知道了哪裏不對。
“飲馬長城窟……”江曉默默地念著這句,瞬間心中掀起驚濤駭浪!
可以說穿越以來江曉已經受到了很多刺激,但所有的刺激加起來都不如當下的這一刻!
江曉看著楊仲英,看著這個儒雅甚至可以稱得上一句英俊的老頭,一萬個不敢相信。如果這詩真是他的舊作,那他就是自己穿越以來最大的顛覆!
因為,這首大氣磅礴的詩,名《飲馬長城窟行》,樂府舊題,作者……隋煬帝楊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