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挖他的牆角送他頂帽子
都穿越了還不興我和李二對著幹? 作者:村長也是幹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曾有損友告訴江曉,做保健最美好的時光不是享受服務的時候,而是等待的時候。對此江曉沒有體會,不知然否,但推而廣之,說吃美食最美妙的時候不是吃的時候,而是等待美食上座的時候,江曉絕對會……吐他一臉。
餓急了等吃的很煎熬的好不啦?
不過,再煎熬,再饑腸轆轆今天也不能放開了吃。
一隻400餘斤的老虎,拆骨去皮至少也還有一半的肉可食,算下來平均每人至少也有兩斤。要是放開了吃,絕對管夠,但腸胃怕是受不了,畢竟塢堡中的人饑餓已久,弄不好都能撐死幾個。
所以,今天這頓隻是帶肉骨頭煮野菜,算是正兒八經的“開胃”。但這已足夠令眾人興高采烈。
此時,夕陽西下,遠山遮半,眾人圍火,就等開吃!
不過,偏偏就在這翹首以盼,等肉下肚的時候,出現點問題:
誰來“盛食”?
隋唐之時,古人還是分餐,所以“分發食物”是個必不可少的環節,而這是有講究的。
在民間,“盛食”之事隻能由一家之中最有地位的女人來做,一般來說,就是家主正妻。這倒不是說正妻每天就幹給人盛飯的事兒,而是說她在一定程度上有權決定讓誰吃,不讓誰吃,誰多吃,誰少吃。
現在的塢堡,儼然有了點“大家族”的意思,而江曉又隱然是這“大家族”的頭一號。那誰來“盛食”意味著什麽就不言而喻了。
不過,現在的問題不是有人要爭搶這“盛食”之權,而是有人眾望所歸卻推辭不幹。
沒別人,就是楊媛。
楊媛今日一戰封神,深得人心,而她又是和江曉同來的,兩人關係眾人雖不清楚,但隱約也能猜到點什麽。那這“端茶倒水”的工作簡直非她莫屬,但她就是不同意。
“小娘子,總不能讓男人為我等婦人盛食吧?”
楊媛搖頭。
“小娘子,難道讓我等這些已為人婦的來嗎?”
楊媛不語。
最後,還是呂家的生猛:“小娘子,你到底幹不幹?不幹我來!”說著,呂家的就作勢抓向那隻山間野葫蘆製成的超大號湯匕(就是勺子)。
不過還沒等她碰到,楊媛已經兔起鶻落一般搶先抓走。
眾人頓時大笑:“小娘子哪裏是不願,分明是害羞!”
害羞?
楊媛聽著背後傳來的嬉笑聲,看著手裏莫名其妙搶到手的葫蘆“瓢”,卻有點茫然。
不過不管茫然不茫然,關於本分的事楊媛向來做得很好,既然拿了這“瓢”,“盛食”的事就得做好,而“盛食”的第一份就盡顯她大家風範。
“盛一,林金氏,尚饗!”楊媛將手中的一碗肉湯高舉過頭,朗聲頌道。
眾人一聽就知道楊媛是什麽意思,立即站起來同聲齊唱“尚饗”!
“再盛,王柳氏,尚饗!”
這王柳氏就是王家三郎的阿娘,死在了能吃到肉前的最後一刻,雖然她並未做什麽,但楊媛仍為她“盛二”,王家三郎頓時伏地大哭。
接下來還是“尚饗”,楊媛居然給她所知道的這一段死在塢堡的每一個人都盛了一份,隻能說不但有“心”更有“心”了。
“尚饗”一番後,楊媛將活人的“盛一”給了秦家老丈,直把秦家老丈惶恐得手忙腳亂,連忙轉給楊仲英。楊仲英哈哈大笑,罵聲“老不死的”讓他安心享用。
隨後,楊仲英、蘇定方、江曉依次下去,直到連小屁孩兒們都一個沒落親自盛完,楊媛才把最後一盛給自己。
對此,江曉隻能感歎一句,楊媛這女人真是“本分”到家了。
剛才楊媛搖頭和不語的那一幕他看見了。他知道楊媛在拒絕什麽,也知道楊媛最後拿起湯匕是為什麽,歸根到底還是因為她認為的“本分”——既然以身相許,那就必須做自己該做的,並且做到最好,不管自己願不願意,不管自己委不委屈。
當楊媛一個個親自盛飯給每一個人時,江曉很想上去告訴她不必這麽本分,但最後還是沒去,因為按照楊媛現在表現出來的個性和價值觀,江曉覺得他大概率會看到,楊媛再次用木簪抵住自己的下巴。
所以,還是算了。
此時,江曉說沒點失落是假的。
不過想想這樣也挺好,不會讓自己在臨死的時候太痛苦。“多情自古傷離別”、“多情自古空餘恨”,古人已經把話說死了,多情就沒個好結果。
但話說回來,要不是自己真的命短,還真想看看到底哪個王八羔子會受楊媛待見,然後挖了他的牆角,再送他一頂綠油油的帽子!
江曉惡狠狠地想。
……
關中,大興城,太極宮,承乾殿。
一個英俊青年正彎弓搭箭,突然打了一個劇烈的噴嚏,導致他手中的箭直接射到了天上。
一個宮裝美少婦撫掌大笑:“二郎也有把箭射到天上的時候。”
青年抓住少婦的手,親昵地捏一下她的臉:“馬有失蹄,人有射空,有何大驚小怪?”
“奴看二郎是心神不寧。”
“確實心神不安。”英俊青年斂了笑,“劉武周、宋金剛禍亂並州,晉陽幾成孤城,恐形勢不妙啊。”
“晉陽乃我大唐龍興之地,城堅池固,兵強馬壯,城中更有十年支用的錢糧,二郎莫過慮。”
“這些我自然知道,可不知怎地,總覺晉陽有事。”青年依舊皺眉。
“怕不是覺得晉陽有事,而是想念雁門舊事吧?”美少婦媚眼如絲,半譏半笑,“那時節你可是提槍縱馬,率大軍一日奔襲三百餘裏,隻為營救佳人呢。”
英俊青年被美少婦撩得一陣火起,攔腰將她抱起,佯怒道:“大膽妖姬,膽敢嘲笑本王,本王現在就提槍縱馬將汝正法!”
“好呀,本子童(後妃、仙女自稱,宋後漸為皇後稱呼)早盼得大王殺來,就怕大王槍鈍馬乏,殺不盡興。”美少婦更笑。
“哇呀呀呀,氣煞本王!今日若不將你殺得丟盔棄甲誓不收兵!”青年抱著美少婦跨進承乾殿,就聽有聲音繼續傳來:
“二郎,奴嫁郎君六載未誕一子,心中不勝惶恐,莫怪奴亂你雄心……”
“你我嘉偶,莫說此話。嗯,今日若有所得,便取名承乾。”
“承乾……奴甚歡喜……”
“好了,料得不日為夫便須去討伐劉、宋賊寇,閑話莫說,快替本大王磨槍……”
“嚶嚀……”
自此,聲音再不能聞。
(不能說了哈,再說超速了。)
餓急了等吃的很煎熬的好不啦?
不過,再煎熬,再饑腸轆轆今天也不能放開了吃。
一隻400餘斤的老虎,拆骨去皮至少也還有一半的肉可食,算下來平均每人至少也有兩斤。要是放開了吃,絕對管夠,但腸胃怕是受不了,畢竟塢堡中的人饑餓已久,弄不好都能撐死幾個。
所以,今天這頓隻是帶肉骨頭煮野菜,算是正兒八經的“開胃”。但這已足夠令眾人興高采烈。
此時,夕陽西下,遠山遮半,眾人圍火,就等開吃!
不過,偏偏就在這翹首以盼,等肉下肚的時候,出現點問題:
誰來“盛食”?
隋唐之時,古人還是分餐,所以“分發食物”是個必不可少的環節,而這是有講究的。
在民間,“盛食”之事隻能由一家之中最有地位的女人來做,一般來說,就是家主正妻。這倒不是說正妻每天就幹給人盛飯的事兒,而是說她在一定程度上有權決定讓誰吃,不讓誰吃,誰多吃,誰少吃。
現在的塢堡,儼然有了點“大家族”的意思,而江曉又隱然是這“大家族”的頭一號。那誰來“盛食”意味著什麽就不言而喻了。
不過,現在的問題不是有人要爭搶這“盛食”之權,而是有人眾望所歸卻推辭不幹。
沒別人,就是楊媛。
楊媛今日一戰封神,深得人心,而她又是和江曉同來的,兩人關係眾人雖不清楚,但隱約也能猜到點什麽。那這“端茶倒水”的工作簡直非她莫屬,但她就是不同意。
“小娘子,總不能讓男人為我等婦人盛食吧?”
楊媛搖頭。
“小娘子,難道讓我等這些已為人婦的來嗎?”
楊媛不語。
最後,還是呂家的生猛:“小娘子,你到底幹不幹?不幹我來!”說著,呂家的就作勢抓向那隻山間野葫蘆製成的超大號湯匕(就是勺子)。
不過還沒等她碰到,楊媛已經兔起鶻落一般搶先抓走。
眾人頓時大笑:“小娘子哪裏是不願,分明是害羞!”
害羞?
楊媛聽著背後傳來的嬉笑聲,看著手裏莫名其妙搶到手的葫蘆“瓢”,卻有點茫然。
不過不管茫然不茫然,關於本分的事楊媛向來做得很好,既然拿了這“瓢”,“盛食”的事就得做好,而“盛食”的第一份就盡顯她大家風範。
“盛一,林金氏,尚饗!”楊媛將手中的一碗肉湯高舉過頭,朗聲頌道。
眾人一聽就知道楊媛是什麽意思,立即站起來同聲齊唱“尚饗”!
“再盛,王柳氏,尚饗!”
這王柳氏就是王家三郎的阿娘,死在了能吃到肉前的最後一刻,雖然她並未做什麽,但楊媛仍為她“盛二”,王家三郎頓時伏地大哭。
接下來還是“尚饗”,楊媛居然給她所知道的這一段死在塢堡的每一個人都盛了一份,隻能說不但有“心”更有“心”了。
“尚饗”一番後,楊媛將活人的“盛一”給了秦家老丈,直把秦家老丈惶恐得手忙腳亂,連忙轉給楊仲英。楊仲英哈哈大笑,罵聲“老不死的”讓他安心享用。
隨後,楊仲英、蘇定方、江曉依次下去,直到連小屁孩兒們都一個沒落親自盛完,楊媛才把最後一盛給自己。
對此,江曉隻能感歎一句,楊媛這女人真是“本分”到家了。
剛才楊媛搖頭和不語的那一幕他看見了。他知道楊媛在拒絕什麽,也知道楊媛最後拿起湯匕是為什麽,歸根到底還是因為她認為的“本分”——既然以身相許,那就必須做自己該做的,並且做到最好,不管自己願不願意,不管自己委不委屈。
當楊媛一個個親自盛飯給每一個人時,江曉很想上去告訴她不必這麽本分,但最後還是沒去,因為按照楊媛現在表現出來的個性和價值觀,江曉覺得他大概率會看到,楊媛再次用木簪抵住自己的下巴。
所以,還是算了。
此時,江曉說沒點失落是假的。
不過想想這樣也挺好,不會讓自己在臨死的時候太痛苦。“多情自古傷離別”、“多情自古空餘恨”,古人已經把話說死了,多情就沒個好結果。
但話說回來,要不是自己真的命短,還真想看看到底哪個王八羔子會受楊媛待見,然後挖了他的牆角,再送他一頂綠油油的帽子!
江曉惡狠狠地想。
……
關中,大興城,太極宮,承乾殿。
一個英俊青年正彎弓搭箭,突然打了一個劇烈的噴嚏,導致他手中的箭直接射到了天上。
一個宮裝美少婦撫掌大笑:“二郎也有把箭射到天上的時候。”
青年抓住少婦的手,親昵地捏一下她的臉:“馬有失蹄,人有射空,有何大驚小怪?”
“奴看二郎是心神不寧。”
“確實心神不安。”英俊青年斂了笑,“劉武周、宋金剛禍亂並州,晉陽幾成孤城,恐形勢不妙啊。”
“晉陽乃我大唐龍興之地,城堅池固,兵強馬壯,城中更有十年支用的錢糧,二郎莫過慮。”
“這些我自然知道,可不知怎地,總覺晉陽有事。”青年依舊皺眉。
“怕不是覺得晉陽有事,而是想念雁門舊事吧?”美少婦媚眼如絲,半譏半笑,“那時節你可是提槍縱馬,率大軍一日奔襲三百餘裏,隻為營救佳人呢。”
英俊青年被美少婦撩得一陣火起,攔腰將她抱起,佯怒道:“大膽妖姬,膽敢嘲笑本王,本王現在就提槍縱馬將汝正法!”
“好呀,本子童(後妃、仙女自稱,宋後漸為皇後稱呼)早盼得大王殺來,就怕大王槍鈍馬乏,殺不盡興。”美少婦更笑。
“哇呀呀呀,氣煞本王!今日若不將你殺得丟盔棄甲誓不收兵!”青年抱著美少婦跨進承乾殿,就聽有聲音繼續傳來:
“二郎,奴嫁郎君六載未誕一子,心中不勝惶恐,莫怪奴亂你雄心……”
“你我嘉偶,莫說此話。嗯,今日若有所得,便取名承乾。”
“承乾……奴甚歡喜……”
“好了,料得不日為夫便須去討伐劉、宋賊寇,閑話莫說,快替本大王磨槍……”
“嚶嚀……”
自此,聲音再不能聞。
(不能說了哈,再說超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