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天下之勢
妖女勾魂,聖僧請到懷裏來! 作者:脆皮丸子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自己大仇得報,娘親的仇也報了一半,這讓半月的心情特別好。
她沿路南下,一路遊山玩水,走走停停,花了兩個多月,才來到彩雲嘴裏那個宛若仙境的大峽穀。
到了峽穀,彩雲休整了幾日後,便又帶著人重新啟程,前往遙遠的中原。
彩雲離開也是兩個多月後,一隻信鴿給半月帶來了一個對於中原人來說不太好,可對於她來說卻無比好的消息,那就是中原的老皇帝突然死了,李臨清要登基當皇帝,一時半會是沒有精力顧及其他了。
半月那叫一個開心,和孔雀等一堆小婢女在峽穀外麵的大湖裏玩了整整一天的水。
如此又過了四個月,離開半年之久的彩雲回來了,一並帶回來的除了半月娘親的骸骨外,還有一個死皮賴臉的假道士。
那道士雖然是個假的,可看風水的本事確實是真材實料,他為半月娘親找了個藏風納水的極品墓穴,還幫將娘親好生安葬了下去。
可遷葬事宜結束後,假道士就賴著不走了,說是以後不做道士了,死活要留下給彩雲當上門女婿。
彩雲不願意,可假道士是個狠人,小金咬了他幾十口都沒把人趕走,最後還是彩雲再次出發去中原時把人提走的。
半月沒有動身去中原,因為彩雲回來的時候說,有個王爺貌似要造李臨清這個新皇帝的反,中原馬上就要打仗了。
如果中原打仗,那她就沒必要去那裏受罪了,還是繼續讓彩雲去替她打探消息,她留在家裏享福吧。
如今沒有任何人能威脅自己,每天還有幾百個奴才伺候自己這一個主子,半月現在的小日子過得那叫一個瀟灑肆意。
不過她是過得快樂了,可遠在千裏之外的上京城,有人卻過得極其不好。
上京城,慈恩寺!
從宮中回來的慧遠沒有回去自己的禪房,而是自己一個人慢吞吞的,走到了明釋的禪房外。
禪房內,明釋正閉著眼睛跪在蒲團上,雙手合十,低聲默念著經文。
慧遠沒有走進屋內,也不出聲打擾,就站在屋外,定定的看著自己清瘦了一大圈的徒弟如往常一樣,跪著誦經懺悔。
連破兩大戒,他的徒兒宛若被活活扒了一層皮,在床趴了快兩個月才能勉強下床,之後,便是日日跪著誦經懺悔,原本溫和澄澈的眉眼間,再也找不見一絲明朗。
明釋知道師傅在屋外看著他,可他沒有任何動作,依舊在虔誠的誦經。
這半年,他過得尤其艱難和痛苦。
他不敢抬頭直視師傅,也不敢直視佛祖,更不敢直視頭頂的月亮和他心裏那一直停止不了的妄想。
慧遠就這麽安靜的等著,直到明釋念完經,明釋起身走出門外,跪到慧遠身前,雙手合十叫了一聲師傅。
慧遠還是那副模樣,看著明釋的臉上是一如既往的慈愛:“徒兒身子可大好了?”
明釋抬頭,低聲回道:“早就大好了。”
他這次被罰得不輕,大概兩個來月才能勉強下床走路,不過現在確實大好了,一個月前,就能正常練功了。
“既如此,那徒兒就出一趟門,”慧遠笑眯眯的,“替為師去北境走一趟吧。”
明釋疑惑:“北境?”
慧遠點頭,道:“梁王已於十日前離京,再過些時日,他就能安然回到北境。”
明釋臉上現出了一絲了然,他已經知道師傅要讓他去做什麽了。
慧遠歎了一聲徒兒聰慧,然後接著道:“先帝走的蹊蹺,他的死與新皇無關,更與梁王無關,可如今天下四處卻流言四起,想來是有肖小之輩想讓新皇與梁王鷸蚌相爭。
流言紛紛,新皇與梁王已被架在了火堆上,但這天下卻容不得再起一絲兵亂。
前些年大旱,接著是大澇,澇災過後又是幾年斷不了的疫病,先帝晚年糊塗,讓天下百姓過得是何等的苦不堪言,若此時再叫百姓飽受戰亂之苦,那可真是一點活路都不留給天下百姓了。
你此去北境要做的便是調和,你師兄過幾日也會入宮麵見新皇,徒兒放心,梁王殿下雖想對新皇取而代之,可比起寶座,他更憐愛天下百姓,新皇亦然,他雖癡迷丹青不愛朝政,可也不是冷血殘暴之人,他們會為天下百姓隱忍退讓的。”
明釋低聲道:“明釋知道了,師傅放心。”
慧遠滿意的頷首,柔聲道:“你師叔已替你備好了一匹快馬,徒兒快去收拾行囊,早些出發吧。”
明釋彎腰磕頭,起身進屋,匆匆收拾了兩套衣裳就準備離寺。
慧遠還站在屋外,他也沒什麽要再囑咐的,隻伸手從袖口的暗袋裏,掏出了兩塊用油紙包著的鬆子糖遞給明釋。
“是宮中的一個小太監給為師的,為師嚐了一塊,比外頭的要好吃多了。”
明釋愣了一下,隨後伸手接過,“多謝師傅。”
慧遠笑嗬嗬的擺手:“快些去吧,早些叫他們兄弟二人冰釋前嫌,徒兒你也好早些回來。”
明釋頷首,雙手合十行了一個佛禮後,轉身離開,這一走,便是一年多。
一切如慧遠所料,梁王李景晟雖手握北境兵馬,可顧及天下百姓,縱使他要清君側的流言傳得天下皆知,他也謹慎的沒有順勢而為,甚至,對於新皇,他比別人,更要來得恭敬。
成元帝李臨清也是同樣,麵對滿目瘡痍的江山,饑寒交加的百姓,更是一絲也不敢輕舉妄動。
兄弟二人都不是蠢笨之人,都是姓李的,怎可能讓一個外人來漁翁得利呢。
成豐二年,三月初三,梁王給新帝進貢了一對難得汗血寶馬。
在慈恩寺的調和下,成元帝對梁王的態度終於破冰,賞了一對西域進貢的白駱駝給梁王騎玩,梁王為表誠意,決定親自去上京謝恩。
自此,小心翼翼對峙了一年多的兄弟二人,麵上又恢複了兄友弟恭,雖不知日後會如何,可至少短時間內,天下是不會再起兵亂,苦了許久的百姓也不用顛沛流離了。
她沿路南下,一路遊山玩水,走走停停,花了兩個多月,才來到彩雲嘴裏那個宛若仙境的大峽穀。
到了峽穀,彩雲休整了幾日後,便又帶著人重新啟程,前往遙遠的中原。
彩雲離開也是兩個多月後,一隻信鴿給半月帶來了一個對於中原人來說不太好,可對於她來說卻無比好的消息,那就是中原的老皇帝突然死了,李臨清要登基當皇帝,一時半會是沒有精力顧及其他了。
半月那叫一個開心,和孔雀等一堆小婢女在峽穀外麵的大湖裏玩了整整一天的水。
如此又過了四個月,離開半年之久的彩雲回來了,一並帶回來的除了半月娘親的骸骨外,還有一個死皮賴臉的假道士。
那道士雖然是個假的,可看風水的本事確實是真材實料,他為半月娘親找了個藏風納水的極品墓穴,還幫將娘親好生安葬了下去。
可遷葬事宜結束後,假道士就賴著不走了,說是以後不做道士了,死活要留下給彩雲當上門女婿。
彩雲不願意,可假道士是個狠人,小金咬了他幾十口都沒把人趕走,最後還是彩雲再次出發去中原時把人提走的。
半月沒有動身去中原,因為彩雲回來的時候說,有個王爺貌似要造李臨清這個新皇帝的反,中原馬上就要打仗了。
如果中原打仗,那她就沒必要去那裏受罪了,還是繼續讓彩雲去替她打探消息,她留在家裏享福吧。
如今沒有任何人能威脅自己,每天還有幾百個奴才伺候自己這一個主子,半月現在的小日子過得那叫一個瀟灑肆意。
不過她是過得快樂了,可遠在千裏之外的上京城,有人卻過得極其不好。
上京城,慈恩寺!
從宮中回來的慧遠沒有回去自己的禪房,而是自己一個人慢吞吞的,走到了明釋的禪房外。
禪房內,明釋正閉著眼睛跪在蒲團上,雙手合十,低聲默念著經文。
慧遠沒有走進屋內,也不出聲打擾,就站在屋外,定定的看著自己清瘦了一大圈的徒弟如往常一樣,跪著誦經懺悔。
連破兩大戒,他的徒兒宛若被活活扒了一層皮,在床趴了快兩個月才能勉強下床,之後,便是日日跪著誦經懺悔,原本溫和澄澈的眉眼間,再也找不見一絲明朗。
明釋知道師傅在屋外看著他,可他沒有任何動作,依舊在虔誠的誦經。
這半年,他過得尤其艱難和痛苦。
他不敢抬頭直視師傅,也不敢直視佛祖,更不敢直視頭頂的月亮和他心裏那一直停止不了的妄想。
慧遠就這麽安靜的等著,直到明釋念完經,明釋起身走出門外,跪到慧遠身前,雙手合十叫了一聲師傅。
慧遠還是那副模樣,看著明釋的臉上是一如既往的慈愛:“徒兒身子可大好了?”
明釋抬頭,低聲回道:“早就大好了。”
他這次被罰得不輕,大概兩個來月才能勉強下床走路,不過現在確實大好了,一個月前,就能正常練功了。
“既如此,那徒兒就出一趟門,”慧遠笑眯眯的,“替為師去北境走一趟吧。”
明釋疑惑:“北境?”
慧遠點頭,道:“梁王已於十日前離京,再過些時日,他就能安然回到北境。”
明釋臉上現出了一絲了然,他已經知道師傅要讓他去做什麽了。
慧遠歎了一聲徒兒聰慧,然後接著道:“先帝走的蹊蹺,他的死與新皇無關,更與梁王無關,可如今天下四處卻流言四起,想來是有肖小之輩想讓新皇與梁王鷸蚌相爭。
流言紛紛,新皇與梁王已被架在了火堆上,但這天下卻容不得再起一絲兵亂。
前些年大旱,接著是大澇,澇災過後又是幾年斷不了的疫病,先帝晚年糊塗,讓天下百姓過得是何等的苦不堪言,若此時再叫百姓飽受戰亂之苦,那可真是一點活路都不留給天下百姓了。
你此去北境要做的便是調和,你師兄過幾日也會入宮麵見新皇,徒兒放心,梁王殿下雖想對新皇取而代之,可比起寶座,他更憐愛天下百姓,新皇亦然,他雖癡迷丹青不愛朝政,可也不是冷血殘暴之人,他們會為天下百姓隱忍退讓的。”
明釋低聲道:“明釋知道了,師傅放心。”
慧遠滿意的頷首,柔聲道:“你師叔已替你備好了一匹快馬,徒兒快去收拾行囊,早些出發吧。”
明釋彎腰磕頭,起身進屋,匆匆收拾了兩套衣裳就準備離寺。
慧遠還站在屋外,他也沒什麽要再囑咐的,隻伸手從袖口的暗袋裏,掏出了兩塊用油紙包著的鬆子糖遞給明釋。
“是宮中的一個小太監給為師的,為師嚐了一塊,比外頭的要好吃多了。”
明釋愣了一下,隨後伸手接過,“多謝師傅。”
慧遠笑嗬嗬的擺手:“快些去吧,早些叫他們兄弟二人冰釋前嫌,徒兒你也好早些回來。”
明釋頷首,雙手合十行了一個佛禮後,轉身離開,這一走,便是一年多。
一切如慧遠所料,梁王李景晟雖手握北境兵馬,可顧及天下百姓,縱使他要清君側的流言傳得天下皆知,他也謹慎的沒有順勢而為,甚至,對於新皇,他比別人,更要來得恭敬。
成元帝李臨清也是同樣,麵對滿目瘡痍的江山,饑寒交加的百姓,更是一絲也不敢輕舉妄動。
兄弟二人都不是蠢笨之人,都是姓李的,怎可能讓一個外人來漁翁得利呢。
成豐二年,三月初三,梁王給新帝進貢了一對難得汗血寶馬。
在慈恩寺的調和下,成元帝對梁王的態度終於破冰,賞了一對西域進貢的白駱駝給梁王騎玩,梁王為表誠意,決定親自去上京謝恩。
自此,小心翼翼對峙了一年多的兄弟二人,麵上又恢複了兄友弟恭,雖不知日後會如何,可至少短時間內,天下是不會再起兵亂,苦了許久的百姓也不用顛沛流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