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借口
穿越大唐,我滅國無數 作者:滇草烏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聽到李雄要離開的消息後,吐蕃使者難掩心中的激動,真是天佑吐蕃,沒想到自己之前設想的事情,居然真的會實現。
在吐蕃使者看來,隻要李雄離開西域,那吐蕃便可大有作為,畢竟封長青和李嗣業率領大軍前去與大食帝國進行交戰,短時間內根本不可能結束。
如果運氣不好,還有可能戰敗,就算不戰敗,隻要被糾纏住拖住了腳步,到時候吐蕃大軍從雪域高原洶湧而下,西域必然無力抵抗。
說不定還能奪取整個西域,切斷前去與大食作戰的大唐軍隊後路,沒有各種補給的大唐軍隊必然不堪一擊,吐蕃大軍定能聚而滅之,從此吐蕃便能稱霸西域。
至於大唐留在西域的其他軍隊,吐蕃使者根本沒放在眼裏,畢竟再多的軍隊,沒有好的將領指揮,也是一盤散沙而已。
此刻三位節度使都離開了西域,將是吐蕃最好的機會,至於西域這些小國本來就是牆頭草誰強跟誰,隻要吐蕃大軍到達,必定紛紛倒向吐蕃,因為他們根本沒得選。
想到此處後,吐蕃使者滿臉的興奮,隨後立馬恢複了平靜,還在內心不斷的告誡自己,一定要忍住,這時候千萬不能露出任何馬腳,否則必定全盤皆輸。
而李雄根本就沒有注意到吐蕃使者的表情變化,更不知道吐蕃使者此刻內心的意淫。
而就算李雄知道了,也根本就不會在意,畢竟,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騙過這位吐蕃使者和吐蕃。
如果李雄會讀心術,知道了對方此刻的想法,必定會給對方豎起個大拇指,並且鼓掌告訴對方。“對你想的沒錯,就是這樣的,大唐就是準備將西域拱手送給吐蕃,你們趕緊派大軍從雪域高原下來吧!”
要知道,此刻的大唐軍隊,絕對是世界一流!打平原戰可是從不畏懼任何人,此刻的大唐軍隊,可不是後世的撮宋所能比較的。
如果對方真的從雪域高原下來,隻要被發現了,那絕對是隻有死路一條,此刻吐蕃仍然能夠存在,最主要的還是占了地利之便,不然十個吐蕃都被大唐給推平了,哪還會有現在那麽多的事情。
這場宴會一直熱鬧到了半夜,才在眾人懷著激動的心情中散去。
第二天一早,李雄確實如昨天晚上宴會所說,率領著3000親衛軍大搖大擺的離開龜茲城,向著大唐長安方向而去。
此刻的西域安西都護府,表麵上則是交由別將段秀實主持工作,但實際上根本就不是眾人所知道的那樣。
尤其是吐蕃使者,確定了李雄離開後,更是難掩心中的激動,立即寫信將自己所知道的一切和推測,通過飛鴿傳書,傳回了吐蕃的王城,直等確定李雄到達長安後,吐蕃便能集結大軍攻占西域。
而段秀實在李雄離開後,維持了原來的運行機製並且加強了軍管,尤其是龜滋城外的那座大營,更是杜絕任何人窺視,如有窺營者立即軍法從事。
段秀實的做法讓有心人嗅出了一絲絲不一樣的味道,也有人認為這是段秀實軟弱的表現,不過也有人理解,畢竟此刻表麵上安西都護府的幾員大將都不在,謹慎一些也可以理解。
而李雄則一路向東而來,快速通過西州最終到達伊州,而此時,早已在此等候的席元慶,早已將八萬大軍集合完畢,就等著李雄的到來。
李雄到達伊州後,立即率領大軍開拔,直奔沙洲而來,李雄的最終攻擊目標便是,從沙洲方向進攻吐蕃,到時候解放出由高仙芝率領的河西軍隊。
轉而掉頭滅掉吐穀渾,這一想法還是由李雄提出,多次與高仙芝溝通後最終確定的。
但這之前需要高仙芝率領河西軍隊首先對吐蕃發起進攻,然後苦戰多場以後佯裝不敵率領大軍撤退,最後留下足夠的守城部隊,拖住吐蕃大軍。
這樣做既能先把吐蕃的軍隊吸引至河西方向,到時李雄沙洲這邊肯定吐蕃人的兵力空虛,李雄便能攻其不備,快速的插到吐蕃大軍的身後,前後夾擊消滅吐蕃的有生力量。
而吐穀渾則是交給高仙芝這位山地之王去解決,畢竟高仙芝是出了名的善打山地之戰,隻要速度夠快,吐蕃人根本就來不及支援,到時候便可一舉滅了吐穀渾拓寬河西走廊,保證大唐在西域的利益和安全。
當李雄將想法告訴高仙芝的時候,高仙芝便認定此戰必能行,畢竟,此次大唐對吐蕃的進攻,完全就是照著滅國而去的。
為了此次征戰,大唐朝廷可以說是上下一心,調集了諸多的兵力,而且還是三個節度使四路大軍共同推進,此刻的吐蕃根本就沒有那麽多的兵力進行阻擋。
而攻下吐穀渾,則隻是順手為之,但是好處卻是顯而易見的,畢竟從名字上就能夠看出,吐穀渾便是吐蕃扶持起來,對抗大唐的橋頭堡。
能夠正好借著此次征戰吐蕃的機會,一起把這個危險給解決了,也是高仙芝樂於看到的,畢竟曾經當過安西節度使的高仙芝,深刻的明白,河西走廊就是大唐西域的咽喉之地。
而吐蕃照樣明白這個道理,所以一直不遺餘力的在扶持吐穀渾,用來對抗大唐,說不定還會找準機會,直接掐斷大唐與西域的聯係,所以這種至關重要的戰略位置,還是掌握在大唐自己的手中,比較讓人安心。
所以一收到李雄的信後,高仙芝便欣然同意了李雄的計劃,並且多次寫信交流計劃,最後確定了可行性。
並且滅掉吐穀渾並不違背朝廷征戰吐蕃的戰略方針,而且還能增加大唐的領土,何樂而不為?
至於征戰吐穀渾的借口,李雄都已經幫高仙芝找好了,那便是在高仙芝征戰吐蕃的時候,一隊大唐商人經過吐穀渾邊境的時候,被吐穀渾守軍無情的殺害,至於事情的真假根本就不重要。
這僅僅是給高仙芝一個滅掉吐穀渾的借口罷了,畢竟一直以天朝上國自稱的大唐,尤其是現在李隆基自比堯舜的時代,有些事情還是需要一定借口的。
就算消息傳開,引起了眾多附屬國家的不滿,但是好處都被大唐拿了,總不能不讓別人說幾句吧。
而且國家領土都被大唐吞並了,變成了自己領土的一部分,總不可能讓大唐再吐出來吧,再說了,隻要大唐保持目前的繁華和軍隊的強盛,些許流言蜚語,便由他去吧!最終也會泯滅在時間的長河之中。
在吐蕃使者看來,隻要李雄離開西域,那吐蕃便可大有作為,畢竟封長青和李嗣業率領大軍前去與大食帝國進行交戰,短時間內根本不可能結束。
如果運氣不好,還有可能戰敗,就算不戰敗,隻要被糾纏住拖住了腳步,到時候吐蕃大軍從雪域高原洶湧而下,西域必然無力抵抗。
說不定還能奪取整個西域,切斷前去與大食作戰的大唐軍隊後路,沒有各種補給的大唐軍隊必然不堪一擊,吐蕃大軍定能聚而滅之,從此吐蕃便能稱霸西域。
至於大唐留在西域的其他軍隊,吐蕃使者根本沒放在眼裏,畢竟再多的軍隊,沒有好的將領指揮,也是一盤散沙而已。
此刻三位節度使都離開了西域,將是吐蕃最好的機會,至於西域這些小國本來就是牆頭草誰強跟誰,隻要吐蕃大軍到達,必定紛紛倒向吐蕃,因為他們根本沒得選。
想到此處後,吐蕃使者滿臉的興奮,隨後立馬恢複了平靜,還在內心不斷的告誡自己,一定要忍住,這時候千萬不能露出任何馬腳,否則必定全盤皆輸。
而李雄根本就沒有注意到吐蕃使者的表情變化,更不知道吐蕃使者此刻內心的意淫。
而就算李雄知道了,也根本就不會在意,畢竟,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騙過這位吐蕃使者和吐蕃。
如果李雄會讀心術,知道了對方此刻的想法,必定會給對方豎起個大拇指,並且鼓掌告訴對方。“對你想的沒錯,就是這樣的,大唐就是準備將西域拱手送給吐蕃,你們趕緊派大軍從雪域高原下來吧!”
要知道,此刻的大唐軍隊,絕對是世界一流!打平原戰可是從不畏懼任何人,此刻的大唐軍隊,可不是後世的撮宋所能比較的。
如果對方真的從雪域高原下來,隻要被發現了,那絕對是隻有死路一條,此刻吐蕃仍然能夠存在,最主要的還是占了地利之便,不然十個吐蕃都被大唐給推平了,哪還會有現在那麽多的事情。
這場宴會一直熱鬧到了半夜,才在眾人懷著激動的心情中散去。
第二天一早,李雄確實如昨天晚上宴會所說,率領著3000親衛軍大搖大擺的離開龜茲城,向著大唐長安方向而去。
此刻的西域安西都護府,表麵上則是交由別將段秀實主持工作,但實際上根本就不是眾人所知道的那樣。
尤其是吐蕃使者,確定了李雄離開後,更是難掩心中的激動,立即寫信將自己所知道的一切和推測,通過飛鴿傳書,傳回了吐蕃的王城,直等確定李雄到達長安後,吐蕃便能集結大軍攻占西域。
而段秀實在李雄離開後,維持了原來的運行機製並且加強了軍管,尤其是龜滋城外的那座大營,更是杜絕任何人窺視,如有窺營者立即軍法從事。
段秀實的做法讓有心人嗅出了一絲絲不一樣的味道,也有人認為這是段秀實軟弱的表現,不過也有人理解,畢竟此刻表麵上安西都護府的幾員大將都不在,謹慎一些也可以理解。
而李雄則一路向東而來,快速通過西州最終到達伊州,而此時,早已在此等候的席元慶,早已將八萬大軍集合完畢,就等著李雄的到來。
李雄到達伊州後,立即率領大軍開拔,直奔沙洲而來,李雄的最終攻擊目標便是,從沙洲方向進攻吐蕃,到時候解放出由高仙芝率領的河西軍隊。
轉而掉頭滅掉吐穀渾,這一想法還是由李雄提出,多次與高仙芝溝通後最終確定的。
但這之前需要高仙芝率領河西軍隊首先對吐蕃發起進攻,然後苦戰多場以後佯裝不敵率領大軍撤退,最後留下足夠的守城部隊,拖住吐蕃大軍。
這樣做既能先把吐蕃的軍隊吸引至河西方向,到時李雄沙洲這邊肯定吐蕃人的兵力空虛,李雄便能攻其不備,快速的插到吐蕃大軍的身後,前後夾擊消滅吐蕃的有生力量。
而吐穀渾則是交給高仙芝這位山地之王去解決,畢竟高仙芝是出了名的善打山地之戰,隻要速度夠快,吐蕃人根本就來不及支援,到時候便可一舉滅了吐穀渾拓寬河西走廊,保證大唐在西域的利益和安全。
當李雄將想法告訴高仙芝的時候,高仙芝便認定此戰必能行,畢竟,此次大唐對吐蕃的進攻,完全就是照著滅國而去的。
為了此次征戰,大唐朝廷可以說是上下一心,調集了諸多的兵力,而且還是三個節度使四路大軍共同推進,此刻的吐蕃根本就沒有那麽多的兵力進行阻擋。
而攻下吐穀渾,則隻是順手為之,但是好處卻是顯而易見的,畢竟從名字上就能夠看出,吐穀渾便是吐蕃扶持起來,對抗大唐的橋頭堡。
能夠正好借著此次征戰吐蕃的機會,一起把這個危險給解決了,也是高仙芝樂於看到的,畢竟曾經當過安西節度使的高仙芝,深刻的明白,河西走廊就是大唐西域的咽喉之地。
而吐蕃照樣明白這個道理,所以一直不遺餘力的在扶持吐穀渾,用來對抗大唐,說不定還會找準機會,直接掐斷大唐與西域的聯係,所以這種至關重要的戰略位置,還是掌握在大唐自己的手中,比較讓人安心。
所以一收到李雄的信後,高仙芝便欣然同意了李雄的計劃,並且多次寫信交流計劃,最後確定了可行性。
並且滅掉吐穀渾並不違背朝廷征戰吐蕃的戰略方針,而且還能增加大唐的領土,何樂而不為?
至於征戰吐穀渾的借口,李雄都已經幫高仙芝找好了,那便是在高仙芝征戰吐蕃的時候,一隊大唐商人經過吐穀渾邊境的時候,被吐穀渾守軍無情的殺害,至於事情的真假根本就不重要。
這僅僅是給高仙芝一個滅掉吐穀渾的借口罷了,畢竟一直以天朝上國自稱的大唐,尤其是現在李隆基自比堯舜的時代,有些事情還是需要一定借口的。
就算消息傳開,引起了眾多附屬國家的不滿,但是好處都被大唐拿了,總不能不讓別人說幾句吧。
而且國家領土都被大唐吞並了,變成了自己領土的一部分,總不可能讓大唐再吐出來吧,再說了,隻要大唐保持目前的繁華和軍隊的強盛,些許流言蜚語,便由他去吧!最終也會泯滅在時間的長河之中。